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抒情散文:泥土

抒情散文:泥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8W 次

抒情散文:泥土1

有這樣一種味道:清香馨和,卻又澀澀的;有這樣一種感覺:踏實溫暖,而又平平無奇;有這樣一種情懷:魂牽夢縈,叫人終生不捨······這一切的一切,源於泥土。

抒情散文:泥土

泥土不解釋自己的寬度,並不影響它容納萬物;泥土不解釋解自己的厚度,但沒有什麼可以替代它;泥土不解釋自己的淵博,並不影響它是萬物之本的地位。

世間萬物,除了天空,大概只剩泥土了吧。

天空給人以高遠莫測,虛無飄渺的感覺。

恰恰相反的是,泥土給人以和善,平易,像母親一般的感覺。

我們都踩在黃土地上,志存高遠。

所謂“不飛則已,一飛沖天”。

當我們乘着東風,踏着青雲登上高處的天空,我們夢裏嚮往的天堂裏時,驀然回首,原來心裏掛念的是那片孕育了我們生命的土地。

我們總是這樣,在到達了夢想的彼岸之後,又會在夢想的彼岸懷念着自己掙扎着要飛離的另一側。

“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着淚水?因爲我愛這土地愛得深沉!”先哲告訴我們,唯有最虔誠的愛,纔是對土地最好的回報。

芸芸衆生,試問誰能做到衆生平等?泥土。

泥土做到了。

在土裏,茄子愛長多大就長多大;藤愛爬多高就爬多高,要是天空願意收留,也可以長到那裏去;向日葵有追求太陽的權利,即便是一顆不知名的小草也有長高的自由。

這一切的一切,因爲它們生於泥,長於土。

泥土孕育了萬物。

蓮,出於淤泥;楊柳紮根於地;那片金黃色的稻穗也向往泥土——彎腰了;梅,傲立於雪地之中。

即使當今社會,也片刻離開不得土地。

在黃泥土上,萬座高樓拔地而起;參差不齊的農家小院平地而起;即便是水泥鋼筋也得從黃土地中煉取。

泥土是我們一生的見證。

它承載着我們年少時的點滴;記錄着我們崢嶸的歲月;也收藏着我們對光影流年的感慨······只要用心去閱讀,總會發現到自己在這片土地上曾經清晰地,在自己身上的,或大或小的往事。

泥土也是世界萬物的歸宿。

落紅化作春泥,歸於泥土;落葉尋根,歸於土地;被風吹散的蒲公英,最後要紮根於泥;天涯遊子終究要回歸故里。

泥土於我們來說,就是落葉對根的情意。

感覺平淡,卻說不完。

——尾記

抒情散文:泥土2

我的家鄉坐落在河北省封龍山腳下。村民祖代務農,田野上走出了條條泥土路。我從小泥土中爬滾長大,土路上有我兒時的精彩美妙故事,也留下了我一生的足跡……

記得很小時候,哥哥和幾個同伴們常揹着我,步行前往石家莊百貨公司。那時根本捨不得花母親給的幾毛錢,只是到售貨空間飽飽眼福而已;另外還要慢步走在中山路的柏油路上,那時汽車很少見,只看到上下班騎自行車的人潮,從我們身旁靜靜穿行。沒有一點土路上騎車的噔噔響聲,寬敞,平坦,筆直的柏油路在我心裏留下了最美最美的印像。

我們貪玩了很久才肯離去。走出市區,便踏上了家鄉的泥土路。天漸漸也就黑下來了,哥哥和他的夥伴們輪流揹着我,刻不容緩地向家裏奔走。我聆聽到了他們喘着粗氣和咚咚的腳步聲,我幼小的心裏多麼盼望柏油路通往我的家鄉!

少年時代,爲養活我家的小豬仔。我常拉着小車往返百里,到石家莊華北藥廠拉泔水,每次到市區還要往返一段柏油路。從土路踏上平坦柏油路,馬上體會了一種輕鬆感,飄飄然不知怎樣表達這輕鬆幸福的享受!我拉着裝滿泔水的車穿出市中心走下柏油路,走上家鄉的泥土路,肩上的拉帶就繃的緊緊的,腳步也加重了份量。

當我走出石家莊30裏外的東營村這段路,就開始感到飢餓難忍雙腿無力,離家這段十幾裏往西的路偏偏又是上坡路。我別無辦法,只能咬緊牙拼命拉着往家走,累得我滿頭大汗也顧不得擦。嘴裏品着鹹鹹的汗水,無奈地默默數着土路旁的樹木,艱難地堅持着前行着……此時此景啊,自己是多麼盼望柏油路啥時通往我的家!盼啊盼,盼來現在無論到哪裏到處是柏油路和水泥路各顯風采。國家級寬闊賽如磐石的裝院路緊側村子西邊穿過,田野上的家鄉土路也變成了柏油路,我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現在外出時,隨意隨時可乘公交車;步行拉泔水已成爲歷史;滅草劑代替了笨拙累人的人工鋤地勞作:耕種和收穫都用上了機械化,咱村裏人都是家門口等待收穫糧食,現在人都清閒了,我們農民也和城裏人一樣,生活裏做上了各種強身健體運動。

每天,天剛矇矇亮,鄰居嫂子和我一同到村邊去晨練。今日,我們剛走上村口的水泥路。後邊走過來兩位嬸子,她們招呼:“孩子們,咱今日改變路線,避開裝院路吧。那裏是國家級交通要道。每天半掛車,小轎車和各種運輸車整天不停穿越,汽笛尖叫,污染氣味逼人。咱到田間小路轉轉吧,咱晨練需要安靜、空氣新鮮的好地方”。我們聽從嬸子的建議,拐上了田間柏油路。

現在的田間柏油路,也是曾經的田間土路。來到這裏,我總會想起兒時母親揹着我,到地裏參加生產隊勞動,經常往返、玩耍在家鄉的土路上。家鄉土路隨着季節變換的美麗面貌,都植在了我的心裏……

春天來了,母親在地裏鋤小麥,我便玩耍在地頭土路上。土路上冒出崩鍋底和王八留好多種草兒……它們結蕾、開花後再長成籽粒和小麥同一時間成熟;隨着天氣變暖,陸續又鑽出好多外貌各異不同品質的野草。 長勢最茂盛的是老菅草。它是根生植物,地下盤結着密織的根系,年復一年向外擴散蔓延着,土路兩旁幾乎都是它的營盤,不知是否這耐生存力稱上了俺縣的三大寶之一;僅次之的數青泥菜草了。它也是根生植物,和老菅草相同生長習性,任何籽生草兒難入侵到它的營盤。青泥菜草是單株生長,莖株上長滿了黑綠、帶刺、肥大的葉子,密集地擁擠在一起。盛花期,豔麗的紫紅色花朵,把葉面遮蓋的嚴嚴實實,好像一條閃着紫光的飄帶。蜜蜂採蜜不用飛翔,爬行在綵帶上任意觀花釀蜜,不知啥原因它也稱上了獲鹿縣三大寶之一。不管路旁各種草兒的輪廓大小、族羣強弱,它們的各段生長期各異變化狀態,都給家鄉路點掇了特有的風采。

每天我詳細地轉悠地頭邊的土路,還有另一個目的,那就是尋找“屎八牛窩”。每天拉車的牲口,排泄的屎尿,總會招來鋸齒“屎八牛”推着屎球滿路跑,它的個頭小,我討厭的從來沒理睬過它;我提着小盒子從澆地淋溝裏灌上水,灌到屎堆旁鬆散的新土上,很快就會冒出“大型屎八牛”,它們的頭部有尖尖的叫“官,屎八牛”,如果頭部是一個平頂的隆體叫“朝廷,屎八牛”。母親休息時,從頭髮纂上取下一串勞作時撲捉的螞蚱,同我的獵取物(大型屎八牛)。然後拔點枯草幫我燒烤熟,這就是我吃的最初燒烤。可口的野味激發我,常忘記母親對我“莫亂跑的囑咐”每天提着盒子尋找“屎八牛窩”、逮螞蚱,反覆遊走在家鄉的土路上,熟識了好多野花野草和它們的生長習性。

路邊的草兒生命力都很強,無怨無悔地任人踩踏,時常因在地頭停駐大車時和耘地超出地頭時,被碾軋得稀爛早早夭折;這些野花野草,沒有專門的澆灌,更談不上施肥。最幸運的是,梅雨季節,老天三天兩頭總降雨,人們不得歇伏停止勞動了。連續降雨使土路兩旁的草兒長的更歡神了,人們行走和車軋損傷的空白地帶,密密麻麻冒出了好多禾本科耐熱的草兒。這些草兒,沒經過人工疏苗,它們像春晚臺下的觀衆一樣,緊緊地擁擠着,只要有一點縫隙,就會再擠出一個“觀衆”努力給家鄉的土路增添多姿的美色。

一晃金秋到了,母親揹着我和社員們踏上了,綠草從生的家鄉土路,到地裏參加收秋種麥勞動。路上,我看到路兩旁的雜草長到了膝蓋深,有的竟長到了齊腰深,我不解的地問母親是爲什麼?母親告訴我,那是地形坑窪不平導致積水不等,只有植物不撒謊,長勢體現它的滲水量。隨着牲口車輛和人們勞動的踩軋程度,路面雜草長勢形成了中間矮,兩邊高的月牙形狀。人們好像在毛絨絨綠色地毯上行走……

我美滋滋的剛站定發現路邊擠在草叢裏野茄子熟了;野生枸杞子枝條上掛滿了胖大皮兒薄鮮紅鮮紅的果兒;我快樂地採摘中,又看到了鈴鐺可也黃透了,有的竟露出紫葡萄似的果實。貪吃的我繼續採摘中,看到昔日紫花吐豔的青泥菜,它的兒女們都被風兒吹到了適宜它們來年再萌生的地盤,青泥菜枯萎的莖體託着空空碗體狀的籽盤;還發現王八留,崩鍋底……各種和小麥同熟植物葉子果實都落光了,它們的軀幹都變成現茬旺長嫩草的間隔物和撫體了,此時我瞭解到了,小草兒也互助友愛發揚無私風格,協助後繼的秋草兒順利生長……

再看那些禾本科的牛筋草,三棱子草,還有兩種長的和穀子相似的草兒。我們叫它釉子草,個子小的叫小釉子草;最耐生長的是抓地虎草,它的`節間也會生出根,牢牢鑽在土中採食適口養分,拼勁蔓延生長着……金秋時節,土路上琳琅滿目的各種草兒,頭頂都託上了沉甸甸的籽穗和果實隨風搖擺,彰顯着家鄉土路特有的豐收景色!

梅兒,到站了,該往回返了。嫂子,繼續說:“梅兒,今早你心裏想啥了,一直默默無語傻跟着走?我這時才停止回憶,直白地把剛纔心裏內容,全部抖給了嫂子和嬸子。他們聽後,高個子嬸子笑着說:“那時你在地頭玩的滿身土,吃燒烤滿臉沾滿了黑污,沒料到你對往事記得一清二楚”。閨女啊,土路上的草兒在生長過程中,由於光合作用,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從而使空氣得到淨化;土路上的各種野草和草籽都是天然純綠色環境生長成,籽粒裏含有特殊營養,咱農民用它做的特殊“美味佳餚”度過了特殊的饑荒年代;使我們擁有了健康的好身板;下工時土路上的雜草供咱隨意採伐,使咱養活了豬、羊、兔……食草動物,使咱農民也供出了好多名牌學校的文化人!嬸子的一番話,使我們更清楚認識到了家鄉土路對我們的貢獻和重要性。

此時我感覺雖然實現了我兒時期盼的心願,今日看到柏油路兩旁至田間地段,顯示着滅草劑的威力,光禿禿沒有了一顆草。美麗富饒的家鄉土路的百草園畫卷已徹底全部消失。我站在柏油路上,對昔日取之不盡美麗富饒的寶藏——家鄉土路產生了無比的眷戀和懷念!

抒情散文:泥土3

向北,再向北,北方的中條山腹地是我的故鄉。

故土,故居,故人,是我對故鄉的追憶,掛念,還有難以釋懷的眷戀。

故鄉就是一棵滄桑的老樹,或是國槐,或是皁角,或是銀杏,歲月的年輪爬上枝椏稍頭,把鄉村的歷史刻進皺褶得沒有紋路的樹皮,故鄉便在心中高大厚重起來,像硯池的墨色,漸深漸濃,像一幅水墨畫,矗立在村口,像一面旗幟,是在外遊子回家的標記。

故鄉更是一眼深不見底的井啊,徐徐流過多少清流,多少記憶,無論炎熱還是浮躁,隨着軲轆轉悠,清涼的井水便能洗去半日浮塵。

對我而言,故鄉就是一把把泥土,黃土、白土、砂石土,或溼潤,或乾燥,堆在亳清河畔,堆在山坡溝壑之間。

那遺存了上千年的古城牆,是夯土而建,雖己滄桑,但攻防禦守,抵擋着當年的金戈鐵馬,巋然不動。

更多的是那一塊塊改造後的良田,黑坳坳的泥土,犁耙得細密鬆軟,陽光漫射過去,溫溫的,暖暖的,坐在地裏,攥一把泥土握在手裏,圓潤滑爽,泥土的芬香便沁入心脾,腳下的地氣從心底裏泛起。

那怕再陡峭的山壁,也能沉積下泥土的塵埃,那怕再貧瘠的土地,也能落下植物的種子,只要播下綠的希望,既使在貧瘠的石縫裏,在天涯,在海角,照樣也能萌芽紮根,長出參天的樹林。

只要有泥土,就能用土捏出生命;只要有泥土,就能在泥土上長出鄉村,長出思念。

只要泥土在,家園就在;只要泥土不消失,鄉村就永遠不會消失。

那怕在古老的山村裏,一個個老鄉都背井離鄉走出封閉的鄉村,那怕一代代村民都融入到了車水馬龍般的都市,一個個土砌的庭院都在加速的滅失,一個個古樸的村落變成一座座空城,一個個廢墟,那也只能說明鄉村在漂泊,村民在遷徙。

再破再爛,家都還在,再空再廢,村也還在,就像南山那片雜亂的灌木林,樹還在,根還在,出門在外的遊子,故鄉就是生命的根鬚。

一座座四合院落,一孔孔簡陋的土窯,籬笆小院,碾盤磨坊,那一塊塊貧瘠的坡地上,一叢叢荊棘野莿下,隱祕着我對故鄉多少追憶。

在故鄉,多少情和景己物是人非,多少人和事己成過眼煙雲,多少熱鬧的場景己變成亙古的寂寥,多少平凡事已伸展出想像的羽翼。

三十年前,我也曾討厭過山徑的崎嶇,埋怨過村道的泥濘,倦怠過累人的農忙,恐懼過青春的悸失。爲了逃離這片生我養我的泥土,爲了逃避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厄運,我曾發奮的讀書,靠分數改變命運,改變農字號身份,一張技校通知書,使我屁顛屁顛地連蹦帶跳地走出故鄉,脫離故土,像一片風箏一樣,好不容易的飄出那片田野,走出那片金色的麥芒。

一轉身,三十年過去了。

但生活在城裏久了,在鋼筋混凝土砌成的“火柴盒”般的建築裏,上不挨天,下不接地,記憶裏芬香的泥土味淡薄了,心裏便空落落的,像失去什麼寶貴的東西一樣,麻木不仁,精神家園如同廢墟一般,遠不如在鄉村時那般踏實,那般寧靜。

在多日徘徊的彷徨中,在忐忑不安的思念中,我又回到了久違的故鄉。

故鄉還是原來的故鄉,雖通了水泥路,蓋了新樓房,但炊煙少了,顯得更空虛,更滄桑。我又走到記憶裏的那片土地,使勁攥起一把肥沃的泥土,細細品味,又精包細裝,帶進城內,帶回家裏,養在花盆裏,栽上文竹、平安樹及花花草草,擺在客廳裏,擺在陽臺上,每天輕嗅着泥土的味道,看着枝延葉長,花開花落,心情就格外靜怡。

故鄉,就是一掬泥土。

想家,就攥把泥土。

抒情散文:泥土4

愛上腳下的泥土,就是愛上自己的家鄉。對於泥土的鐘情,讓遠在他鄉的人,會思念泥土的芳香。讓遠離國土的人,悄然地懷揣一包家鄉的泥土,去隨時撫摸故鄉的味道。甚至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也要爲軀體撒上故鄉的泥土而掩蓋。歸國的故人,會在久離國家後思念自己的國家,會歸國後俯身親吻久別的國土,這都是怎樣的情懷。

家鄉,對於我們而言,就是自己生命生長的根基,是見證自己生命的地方。每一顆土壤,都飽含着深情,見證着自己的生命。無論腳下的路如何漫長,如何崎嶇,都會迴歸到家鄉的泥土地上。

匍匐於大地的情感,是多少古往今來的深情。那是我們紮根的地方,那是我們找尋古老記憶的地方,有着像包裹襁褓般的深情,有着不可割捨的情懷。

古往今來,土地是手中的粗瓷大碗,土地是展櫃裏精緻的瓷瓶,是出土的陶器,是名滿世界的中國瓷器。景泰藍的精彩和神奇, 耀州瓷器的典雅清幽,都讓腳下的泥土呈現出絕美的模樣。

中國的人,對於泥土的情感,有着讓人不敢忽視的癡情。落葉歸根的情結,讓每一個遠離家鄉的人,都會回到家鄉,去撫摸家鄉的泥土,吃一頓家鄉泥土孕育出來的飯菜清香。泥土就是久遠的記憶,是眺望家鄉的思念,是身心最終會迴歸的歸宿。

水的讚歌

水的神奇在於你根本就離不開它,既愛它,依靠它又懼怕它,敬畏它。

如若你站在寧靜的湖泊,你會望見一池碧波盪漾間,荷花一片,清波盪漾,荷韻幽香。

如若你站在一片大海,就會望見浩瀚的海水一望無際,波濤震撼,潮起潮落,浪花翻涌,人站在海邊,感覺自己渺小而虛弱。湖泊江河,一隻蚱蜢舟就可以輕巧的劃出優雅的情調,海面上,卻無法見到如此清閒自在的小舟,必須是輪船,渡輪,艦艇之類的,才能去海上行走,此處的水又不同於他處的水。於是,水的每一個形態,就決定它是晶瑩剔透,還是溫潤如水,或是氣壯山河,浪濤翻涌。

走進山裏,山裏的水就變成甘甜的山泉,養育着大山的生靈與人類。 從山上流淌而下的瀑布,帶着凌冽的氣勢,夾裹着清冷的風,奔涌而來。濤濤澎湃的壯觀,洶涌的氣勢,都讓人敬佩和敬畏。此刻的水,就像極了不屈不撓的精神,不肯蝸居在狹小的山溝裏,必須奔走着,落入深深的澗中,讓弱小的水,硬是濺落成壯觀的景象。水在這裏不再柔順,而且氣勢洶洶,奔流翻滾,衝撞出撼動天地的氣勢。

於是,當我捧起一杯水,就會想象到那水的各種形態,是否還有冰,或者雪,還有雨雲。好像和水有關的,實在是太多太多,都無法停止想象的思維。

最終,還是在水的養育下,品嚐到最好的美食。想要做出色香味俱全的飯菜,想要品嚐一杯茶的清香,想要喝出酒的醇美,都必須要有甘甜可口的水,水的品質決定飯菜的香甜,決定茶的幽香,決定酒的醇厚,是否也像農夫山泉的廣告:山裏的水有點甜,家鄉的水浸滿思念。

抒情散文:泥土5

已近中秋,卻未秋雨脈脈,陽光還是白得刺眼,熱風吹得幾片黃葉在牆根打着旋。

一口氣讀完魯敏的《百惱匯》,把書兒一卷坐了起來,“真想赤腳在泥土上走一走!”說出這話,我自己都感到驚訝,坐在一旁織毛衣的妻也用怪怪的眼神望着我。難道這就是我讀完小說後的感受?

我相信!從心底無意說出的肯定是在心裏積蓄很久了。

都市讓我向往,但少不了乏味。泛白的水泥、旋轉的輪胎、閃爍的霓虹……這些麻木了我的神經,越發地讓人空虛。在蒼茫的暮色中,沒有看見嫋嫋的炊煙,沒有聽見黃牛哞哞走過門前。玻璃幕牆反射的陽光逼仄得你喘不過氣來,瀰漫着汽油和酒精的浮塵讓人覺得焦渴難忍。遠離了自然,遠離了泥土,整個人一點活氣都沒有,像是被拔起的青草慢慢地風乾了。

晚飯過後,太陽的餘熱絲毫沒有褪盡,路邊黃楊上落滿了灰塵。七角紅楓枯死了,葉子輕輕一捻就碎了。路燈開始泛黃,幾隻飛蛾到處撲騰着,門前走路健身的人越來越多。不知是心血來潮,還是想尋找一片淨土,我們一家也跟隨着人流向音樂廣場走去。

噴泉如柱,燈光璀璨。窩在家裏的人們好像一起被趕到這裏了,在熱風和嘈雜中尋找那純樸的精神家園。沉悶的音樂在低空懸浮,和熱氣裹挾在一起讓人有些喘不過氣來。小孩們在噴泉邊或伸手或擡腳,透溼的衣服貼在身上如滑溜溜的泥鰍。木板舞臺上堆滿了人,或端坐望月,或赤腳漫步。透過癡情的眼神,我彷彿看見他們正沉靜在和泥土對話,和靈泉握手的夢境裏。也許只有在這裏能尋覓到一份快樂,一份自然,悠悠中我感覺到他們遠離泥土的那種惶恐。

女兒一個人去盪鞦韆了,我和妻沿着大理石鋪成的小道隨風漫步,不知不覺來到了河邊。周圍少有行人,月光格外明亮,柳樹影影綽綽,遠處河面上不停有魚兒歡跳。清風徐徐,河水潺潺,草蟲低吟……我完全沉靜在其中了,像慢慢品嚐一杯醇香的陳年花雕。

醉了,我不想醒!

“怎麼沒有路了?”妻望着前面一片草叢茫然了。如在兒時,走到哪裏,路就在那裏。荊棘的叢林,陡峭的巖壁,湍急的河流,什麼能攔不住我們呢?我一腳邁入了草叢,瞬間整個人被青草味包裹着了,一股原始的情愫在心田緩緩涌動。

我喜歡腳上帶泥的徒步行走,喜歡扒開腐爛的樹葉看蟲兒爬行,喜歡躺在草地上看雲捲雲散,喜歡坐在樹端擁抱山風……“曖曖遠人樹,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我恍惚遇到了古代的熟人,看見了陶淵明“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想到陶公育菊釀酒,補他的破籬笆了。孟浩然的“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也在我的腦海裏翻來覆去,我又似乎看見了陸龜蒙怎麼扶犁擔箕,赤腳在稻田裏驅鼠……想起這些,並非古人的才華和成就,而是那縷人生的逍遙感,那股恬靜的閒氣和活法。

走出草叢,感覺從腳到髮梢都有了泥土的腥味,好像剛從樹林裏鑽出來,頭上還落了幾根松針。整個人又似在泥漿裏打了幾個滾,身上有摳不完的泥巴。

“爸爸!要回家看《我的美麗人生》了。”女兒從鞦韆架上跳下來。我們在喧囂的馬路上穿行着,像幾條被追趕到淺灘上的魚兒一樣驚慌失措。到了家門口,擡腳一看,怎麼連一點泥土都沒有?

告別了鄉村,就遠離了泥土,遠離了性靈。夢靨中時常聞到泥土的清香,春花夏雨,泥巴裹滿褲腿,熱鬧着綠油油的鄉野。秋收冬殘,犁鏵翻開新土,溫暖着寧靜的鄉村。晨曦裏,撥弄露珠,和泥土融化在一起。夕陽下,荷鋤而立,和晚霞輝映成景……

“一束陽光靠在我的窗上∕靜靜填補昨夜的空白……”鄰家飄來了電視劇的片尾曲。我慢慢安靜下來了,聞到了一股淡淡的泥土的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