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伯父散文隨筆

伯父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8W 次

一晃,伯父去世已有十年之久了,但他卻依舊清晰地印刻在我的腦海中。今日,在伯父去世十年之際,我不由得想提筆記下關於他的點點滴滴。

伯父散文隨筆

——題記

  【往事】

伯父是家裏的長子,上面有一個姐姐,下面有兩個弟弟和三個妹妹。雖然有個姐姐,可是姐姐卻一直在外求學,甚少在家。於是,家裏的重擔就落在了伯父身上——他要孝順父母,要愛護弟妹,還要照顧好整個家。

伯父出生在貧窮而困苦的年代,他自小就吃過很多的苦,也受過很多的累。那時,爺爺在外地上班,家裏只有奶奶一個人帶着七個孩子,身爲長子的伯父,就承擔起了家裏所有的重活、累活,還要不時地照看弟妹。可伯父從來沒有喊過辛苦,反而把所有能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把家也打理得井井有條。

那時,家裏本來就窮,又有七個孩子要養,家裏的情況可想而知。全家人缺吃少喝是常有的事,可是,那時小姑剛剛出生沒多久。由於缺乏營養,奶奶生下小姑後根本沒有母乳。這樣,小姑的生存就成了個問題。小姑經常餓得嗷嗷直哭,而奶奶抱着小姑也陪着流眼淚。

看到這種情形,伯父感到既擔心又難過——擔心小姑能否生存,難過奶奶在月子裏落眼淚。於是,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決定去生產隊偷紅薯幹。夜裏,趁沒人的時候,伯父去了生產隊,可他還沒有拿到紅薯幹就被逮住了。在那個年代,這算得上是大事,也是“重罪”。這是要不得的“極端個人主義”,是自私自利,是沒有集體觀念。於是,伯父被綁在了村口的大樹上,生產隊長問伯父是否知道錯了,說是知道錯了就從輕處理。可伯父始終不肯認錯,他只說“不能讓我妹餓死,不能讓我娘哭死!”對此,生產隊長很生氣,於是,他拿起藤條狠狠地抽在了伯父的身上。一下下去,伯父的前胸立馬出現了血印子,一下,一下,又一下……不知抽了多少下,可伯父始終不認錯。後來,還是在村裏人的勸說下,伯父才被放了。可當伯父被解開後,他的身子立馬就順着大樹滑落了下來。

伯父是被好心人給揹回家的,回到家後,看到伯父傷痕累累的樣子,奶奶心疼地眼淚直流。可伯父醒來後,卻是虛弱地說道:“娘,對不起。兒子笨,沒能給您和小妹弄來吃的。”一句話,說得奶奶眼淚流得更多了。而那時,伯父不過是個剛十幾歲的孩子。

這件事,最終還是對伯父產生了影響。因爲伯父的“極端個人主義”,他被學校開除了。這樣,伯父只上到了小學四年級就不得不輟學了。聽說伯父被學校開除了,奶奶很難過,可伯父卻笑着勸奶奶:“娘,沒事,我正好不想上了呢。我下來,還能幫家裏幹活,也能早點掙錢養家呢。”這樣,伯父就永遠地離開了學校,開始了他辛苦而勞累的打拼。

因爲伯父戴着“極端個人主義”的帽子,所以,伯父在村裏是遭人鄙夷和唾棄的。爲了掙錢,伯父不得不隨着那些年長的人去了遠方的磚窯上背磚。背磚是個辛苦活兒,它要靠人力把燒好的磚背出來,每次,每人都要背百十斤的磚。而伯父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人小力單,可想而知,這活兒對他來說有多麼的艱苦。可伯父是個很堅強的人,他從不喊苦叫累,而是默默堅持着,盡力把事情做好。也正是伯父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使他得到了磚窯窯主的看重。窯主看伯父踏實肯幹,人又實在,而且他看伯父年紀實在太小了些,就想給伯父換個輕鬆的活計。

窯主通過關係,給伯父找了個在供銷社賣東西的活兒。那時,供銷社算是好單位了,在那賣東西,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情。而這餡餅卻砸在了伯父的頭上,爲此,伯父對窯主充滿了感激之情。

初到供銷社,那裏的人看伯父年紀小,又是通過關係來的。所以,他們總是合起夥來欺負伯父,不是讓伯父搬東西、拿東西、收拾屋子等等,就是讓伯父幫他們代班。其實,這些事情伯父在家都是習以爲常了的,所以,他根本就不在乎。最讓他難以忍受的,是那些人總是嘲笑他大字不識幾個,啥都不會。對學校,伯父是嚮往的;對知識,伯父更是渴望。可是,他註定是不能上學了。但伯父天性不服輸,他選擇了自學。他憑藉頑強的毅力,自學了小學和中學的全部知識,並且自己學會了珠算,打得一手好算盤。伯父曾自豪地說:“這輩子,我最驕傲的`事情,就是當年全公社打算盤比賽,我這個沒上完小學的人比過了那些專業人士,獲得了第一。”

也是因爲那次的打算盤比賽,讓伯父得以脫穎而出,一躍成爲了名人,不只摘掉了“極端個人主義”的帽子,還成爲上級號召學習的典型。這樣,伯父終於衣錦還鄉,滿載榮譽重歸故里。伯父回來後,被安排在了公社裏上班。終於,伯父有了正式工作,可以拿工資了,而且離家近也便於照顧家裏。

那時,和所有人一樣,伯父的工資少得可憐,但他自己一分也捨不得花,而是把錢攢下來。每次回家,伯父就會把錢交給奶奶,讓奶奶分給弟妹,再寄一些給大姐,剩下的就貼補家用。不止如此,他還會把平時的飯菜省下來,帶回家給弟妹加餐。就這樣,伯父一直都在默默地爲家付出着……

  【至孝】

伯父是個孝子,侍親至孝。聽老爸說,當年爺爺生病住院時,伯父曾寸步不離、衣不解帶地照顧了一個多月。雖然,最終爺爺還是走了,可在醫院裏,伯父卻備受稱讚,都誇他是個大孝子。

因爲爺爺去世的早,當年伯父是如何伺候爺爺的,我並未見到,而只是聽說。可奶奶生病時,我卻是親眼所見的,也被伯父深深地感動了。

奶奶84歲那一年,一天夜裏從炕上掉了下來,傷得很重,三根肋骨骨折,還有一根扎到了胸部。因爲奶奶年歲大了,醫生只是簡單地處理了一下,並沒有做手術。醫生給開了一些藥,就讓回家養着了。

開始的幾天,奶奶的狀態還不錯。可是,沒幾天,奶奶的哮喘犯了,總是喘不過氣來。嗓子裏面有痰也咳不出,經常被憋得滿面通紅。看到奶奶這個樣子,我們都很着急。伯父更是直接去了醫院找醫生。醫生看過之後說:“病人年歲大了,沒啥好法子。先給病人戴上呼吸機吧,讓她多吸些氧,對她有好處。”就因爲醫生的這一句話,伯父去買了三大瓶氧回來。爸爸他們問伯父買這麼多幹嘛,伯父很乾脆地說:“用唄!還能幹啥?總比沒有了抓瞎強。”可直至奶奶去世,一瓶氧都沒用完。

奶奶戴上呼吸機後,病情的確得到了好轉,這樣我們都很開心。可卻在一個深夜,奶奶的病情忽然加重。奶奶喘不上氣來,臉被憋得通紅,眼見就要憋過氣去了。這時,醫生趕來看了看,搖頭說:“唉,沒用了,準備後事吧……”“醫生,醫生,別這麼快下結論,你快說我娘還有辦法救嗎?”伯父聽到醫生下了最後判決書,一下子就急了,拽着醫生的袖子,連聲問道。醫生看到伯父焦急的樣子,本着醫者父母心的原則,說道:“法子,倒還是有一個,不過行不行就不知道了……”“醫生,別管行不行,總要試一試。你說吧,是啥法子?”伯父又是連聲問道。“現在,唯一的法子,就是依靠人力了。你們誰去試試用嘴幫老人把痰吸出來,那樣,老人或許還有一線生機。”說完,醫生搖搖頭,轉身走了。

聽到這個法子後,大家面面相覷,卻是靜默一片。最後,還是伯父說話了:“吸就吸吧!這是咱娘,怕啥?”說完,伯父就爬到了炕上,用雙手掰開奶奶的嘴,毫不猶豫地用自己的嘴去吸奶奶嗓子裏的痰。要吸容易,但要吸出卻是談何容易!伯父不知道吸了多少次,伯父吸得臉紅脖子粗,脖子上的青筋根根暴起。看到伯父這個樣子,爸爸他們都說要替換伯父,可伯父卻說:“不用,我一定能把咱孃的痰吸出來。即使是和閻王搶人,今兒,我也搶定了!”伯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奶奶嗓子中的痰吸了出來,奶奶的呼吸又順暢了,可是,伯父卻暈了過去。

經過一番折騰後,奶奶的病情好轉了,而且,奶奶的身體恢復得很快。自從奶奶好後,已經退居二線的伯父每天都會來老院裏陪伴奶奶。伯父的話不多,每次進門就是喊一聲娘,然後詢問一下身體狀況。之後,就是坐在沙發上,陪着奶奶。伯父有可能不說話,但他會一直一直地陪着奶奶,直到我們有人回家,他纔會離去。他總說:“絕對不能再讓咱娘一個人在家了,娘年歲大了,需要人照顧。你們忙,那我就白天陪着,等你們忙完再來替我。”就這樣,伯父一直都在陪着奶奶,直到伯父離世……

  【傷逝】

都說“好人有好報”,可對伯父而言,卻並非如此。伯父是個好人,也是個孝子,他拼盡全力救回了自己的娘,可他自己卻敗給了車禍。

那是一個冬日的午後,伯父騎着他心愛的摩托車,去公路邊加油。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伯母在家等候伯父,可等到傍晚還是不見伯父回來。伯母不由得心焦,正打算騎車去找伯父時。這時,門外來了一個人,告訴伯母說伯父出事了。聽到這個噩耗,伯母當時就暈了過去,還是堂哥他們先去了事故現場,隨後,我們也趕了過去。

到了那裏,看到的是:撞得面目全非的摩托車,以及血肉模糊、傷痕累累的伯父。看到這個情景,我已經不知道該如何反應了,只是在一直流淚。接着,堂姐也來了。堂姐是醫生,她是帶着急救車來的,直接把伯父拉到了醫院,去做了一些必要的處理。

把伯父從醫院拉回來後,自然是要安排殯葬事宜。我們這些兒孫輩,自然是要守靈的。因爲伯父是出車禍而亡,而他在去世前,一個親人都沒見到。因此,家裏決定把停靈的時間弄長些。最終,確定了停靈一週。在這一週中,我們這些兒孫輩一直守在靈前,也就見到了許多令人悲傷不已而又感動不已的場景。

伯父出事的第二天,遠在山西的大姑一家趕了回來。一進靈棚,大姑就痛哭不止,她在伯父的靈柩前,不停地念叨着:“娃兒(伯父的小名),你咋就這麼狠心地走了呢?你最後一面,誰都沒見到,你知道你給我們留下了多少遺憾嗎?你走了,咱娘想你了,又該咋辦啊?今後,家裏再有啥事,又有誰能拿主意啊……”一連串的喃喃自語,包含了大姑無盡的傷痛和對伯父深深的不捨。說完這些,大姑又是失聲痛哭,嘴裏一直在念叨着:“你走了,家裏失去了半邊天,從今後,這天又該由誰來頂啊?”大姑的哭聲,引得我們哭聲一片,除了傷痛,還是傷痛。

一天中午,堂哥來到靈棚,哐噹一聲跪在了伯父的靈柩前,我們正想上前去看看堂哥怎麼了。堂哥卻很平靜地說道:“你們都出去吧,我想和我爸單獨呆會。”我們不知道堂哥這是怎麼了,就都呆愣在原地。忽然,堂哥一聲痛吼:“你們都出去,我就想和我爸單獨呆會,和我爸好好說說話。聽見了嗎?你們,都出去……嗚嗚……”說完,就是伏地痛哭。看到堂哥的樣子,我們知道堂哥需要發泄,我們就靜默無聲地出去了。可我們在外面,卻聽到了堂哥咣咣撞牆的聲音,邊撞邊哭喊着:“爸,兒子不是人!兒子對不住您,那天不應該惹您生氣啊?我還想着和您道歉呢,可您卻狠心地不給我機會。爸,兒子心疼啊!您知道嗎……”堂哥字字含痛、句句含悲,令聞者傷心、聽者落淚。

一天夜裏,我難以入眠,就在外面遊走。當我望天望得入神時,卻忽然聽到哭聲。我循着哭聲走去,卻看到原來是老爸在哭。我朝老爸走去,問道:“爸,您怎麼在這裏偷着哭啊?若是難過的話,還是去伯父的靈柩前大哭一場吧。那樣,您會好受一些的。”老爸看到是我,連忙用袖子擦眼淚,邊擦還邊說:“沒事,沒事,就是風迷了眼。”看到老爸這樣子,我感覺難過,就帶着哭音地說道:“爸,您難受就哭出來吧。我知道您心裏難過的……”“哭,我也想在你伯父的靈柩前好好痛哭一場啊,可是不行啊”老爸沒等我把話說完,就截住了我的話。我感覺疑惑,就問老爸:“爲什麼不行?難道還有人不讓您去哭麼?”“當然沒人不讓,只是,你們這些小輩已經夠傷心了。我作爲長輩,就不要在你們面前表現傷心了。一家中,總要有個人堅強地挺住,把一切事都打理好。你伯父走了,今後,我就是家裏的長子了,我要挑起這一大家子的重擔。”聽完老爸的話,我不由得對老爸肅然起敬——只爲了能讓我們這些小輩安心,老爸寧願獨忍悲痛,待到沒人時才自己偷偷傷心。同時,我也爲老爸感到心疼:這得需要多麼大的忍耐力啊?自己的兄長去世了,卻還要強忍悲痛、打起精神把一切都撐起來。

……

伯父停靈期間,除了無盡的傷痛之外,也給了我太多的感動。

  【思念】

伯父入土爲安後,我們的生活慢慢恢復了正常,除了悲痛和思念,其他的,都已慢慢好轉。只有奶奶在不停地詢問伯父去哪了。開始時,我們就撒謊說:“伯父生病了,在北京治療呢,等病好了就回來看您。”最初,奶奶相信了我們的說辭,可隨着時間的流逝,她越來越心生懷疑了。

那年的中秋節,奶奶把伯父最喜歡吃的月餅藏了起來。堂弟哭鬧着說要吃,可奶奶卻說:“不行,那是留給你伯父的。你不知道,你伯父最喜歡那個口味的了,我要給你伯父留着,等你伯父回來吃。”聽到奶奶的話,堂弟一下子就不哭鬧了,可是,他卻感覺很難過,就跑去找叔叔了。叔叔聽了堂弟的話,也感覺很難受,可他又覺得總這樣隱瞞下去也不是辦法。於是,他就和爸爸還有姑姑們商量着把伯父的事情告訴奶奶,但只說是生病去世的,而不說是出車禍而亡。經過一番思考和商量,大家都同意了叔叔的提議,畢竟,這事不可能瞞一輩子的。

於是,叔叔就告訴了奶奶:“娘,您別給大哥留着月餅了,他再也吃不到了……他,他……他已經去了……”話未說完,叔叔已是泣不成聲。

“誰,你說誰?”奶奶急切地問着叔叔。

“還能是誰……當然是……我大哥了……”叔叔知道奶奶不願相信這是事實,不得已又重複了一遍。說完這些,叔叔緊張地看着奶奶,就怕奶奶會傷心過度,出現啥情況。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奶奶很平靜,只是沉默了一會,然後纔開口說道:“去了麼?難怪我這麼久都沒見到他了,我說他若是活着,不會捨得不來看我呢……”喃喃自語了一會兒,奶奶從角落裏拿出了一個月餅盒子遞給叔叔,說道:“那你把這盒月餅,給玄子(堂弟的小名)拿去吧。再放着也沒用了……”說完,又接着說:“你拿去吧,我累了,要休息一會兒。”說完,就鑽進被窩不動了。

叔叔盯着奶奶看了一會兒,確定奶奶沒事,纔拿着月餅出去。可叔叔剛剛走出屋子,卻聽到從屋子裏傳出了痛哭聲。叔叔轉身想回屋裏去,可想想,奶奶之所以讓叔叔走,就是想自己一個人好好靜一靜。於是,叔叔只是靜靜地站在外面,默默地陪着奶奶哭泣,卻沒有進屋去。

伯父逝去,最傷心的就是奶奶,可我只聽到奶奶哭過那一次,之後,也再沒有聽奶奶提起過伯父。可堂弟卻說,奶奶經常是一夜無眠,坐等天亮,同時,也是淚流一夜。

這,就是我的伯父。他一生吃過太多的苦,受過太多的累,孝敬了父母,照顧了弟妹,當了半輩子的家。可他卻只活了58歲,甚至,臨去前連一個親人都沒有見到,也沒有留下隻言片語。

伯父走了,卻把傷痛和思念留給了我們……

伯父,願您在天堂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