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拾秋》散文隨筆

《拾秋》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1W 次

七十年代,實現計劃經濟,農村以生產隊爲單位進行覈算,所有的農產品都由集體收,集體付。除外,農民可以有一點自留地,可以養一頭豬,養幾隻雞。自留地可以解決吃菜的問題,養豬要搭配一些細糧,養雞要喂一些粗糧,生產隊分得糧食本來就不夠人吃,怎麼辦?生產隊決定:秋收後的田裏,地裏沒有收乾淨的東西,大家都可以拾,於是大家叫拾秋。

《拾秋》散文隨筆

每天天不亮,大人就把我們小孩子叫起來,偷偷地告訴我們拾秋的祕訣,於是大家各守祕密到各自的田地裏認真地工作,在生產隊沒有出工之前回到各人的家,彙報自己的成績,如果任務完成出色的,獎勵最好的莫過於有吃的東西。

我堂姐的本事最大,我每天跟在她屁股後邊,着實得到一些實惠,她告訴我:田裏拾東西要找溝,地裏找東西要找坡,先我不明白這個道理,後來通過實踐,確實如此,因爲大人在收稻穀的時候,把谷蕙故意漏幾支在溝裏,這樣大家都心照不宣,也可以逃避上面的檢查。大家在收地裏的.莊家的時候,坡地上故意挖的淺,尤其是紅薯之類,哎!那個特別的年代,人們用一種特別的方式來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

關於拾秋,有一些小故事,我的記憶很深刻:

有一次我和堂姐在田裏的一個草叢中發現了十把谷蕙,足有二十斤,我心喜若狂,立即便把谷蕙裝到藍裏,上面蓋上豬草。堂姐立刻制止了我,告訴我只拿兩把,我當時不明白她的用意。後來,我明白了,那時候在拾秋界也有一個規矩:

別人藏的東西,誰發現,只取十分之二。目的是體現公平。不要剽竊別人的勞動成果。

記得有一次下雨,我在棗樹下躲雨,當時棗已經熟了,我忍不住伸手摘了半藍,有五、六斤,回來,我把棗給堂姐拿了一斤多,堂姐立刻批評了我,第二次

拾秋回來,我偷偷地把兩把谷蕙放到棗樹主人家的門口,用紅繩繫上,做上記號。

主人就知道了,你誠實的態度。

那時,生產隊種西瓜,地裏一茬瓜收完,再結的西瓜,也叫秋瓜,那時可以隨便摘的,奇怪的是:大家好像約定了一樣,等地裏的瓜熟好,一家三個,誰也不多拿。

許多年後,我才搞明白:這種原始的、平等的民風是多麼重要,它維護着一個地方的和平與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