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又聞豆香的散文

又聞豆香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4W 次

風輕聲靜的傍晚,黃昏早早沒入於蕭瑟的林間。在地裏忙了一天的人陸陸續續放下大棚上的草簾棉被回到了家,村子裏響起了幾聲犬吠,不一會兒,家家戶戶開始冒出淡淡的炊煙。站在院子裏,閉上眼睛就會從縷縷炊煙中聞到一股香氣——豆香。

又聞豆香的散文

進入臘月,過了臘八就開始準備過年了。民謠傳唱的“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裏告訴忙碌了一年的農村人到了什麼時間就要準備年貨了,唱着唱着就到了臘月二十五了。是啊,該凍豆腐了,可我家已經好多年不曾自己做豆腐了。我努力嗅着空氣中的豆子氣味,順着香氣停在了一扇黑色矮木門前。

當我瞧清楚自己周圍的環境時,我才發現我已經進了奶奶的院子。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一個瘦矮的老人舀起一勺黃豆放到石磨中央的圓孔裏,然後用身體推着磨盤,讓磨盤轉動,她手裏還拿着一個炊帚,不時的掃一下溢出來的豆子。“囡囡,你來的正好,快過來幫我推磨。”直到奶奶的聲音在耳邊響起,我纔回過神來。我徑直走向前接過奶奶手裏的推杆,用盡了全身的力氣,結果發現自己用力過猛,差點羌到地上。一旁的奶奶見狀,笑話我還像年少時一樣莽撞。年少時是多大?我已經不記得了,我只記得爺爺已經走了7年了,而我也已經7年未曾推過磨、做過豆腐了。看着眼前熟悉的一幕,再回想以前爺爺還在時的日子,突然想把崔顥的那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改成“故人已乘黃鶴去,此院空留相思物”。

乳白色的豆漿順着石磨口流到準備好的鐵盆兒裏,生澀的豆腥味兒瀰漫了整個小院。我不禁背出一句詩:“旋轉磨上流瓊液,煮月鐺中滾雪花”。奶奶雖聽不懂,卻笑的合不攏嘴,還對我說道:“上過書坊的娃就是有文化。”餘輝穿過梧桐枝茬灑落在奶奶身上,矮小的人兒站在天空下,像一個急切盼望過年的孩子,可我分明看到她的皺紋悉堆在了眼角。爺爺生病的那段時間,奶奶還允許街坊鄰居過年的'時候來院子裏磨豆汁、做豆腐。自從爺爺去世,奶奶的精神便受到了刺激,她把磨子用一塊很大的油紙蓋了起來,還在上邊放上了一些磚頭,誰去也不讓碰,這一封就是好多年。

等豆子都磨完了,奶奶讓我端着磨好的豆漿,領我來到東邊的小屋。一進門就看到了房樑上早就準備好的十字架鉤,我努力回憶着以前做豆腐的場景,將豆腐包的四角拴好。端起豆漿倒入,兩個人來回的晃動,最後反覆的擠、揉,直到只剩下豆渣爲止。

豆漿在過濾完後就分爲了豆汁跟豆渣,過濾好的豆汁倒入鍋中,加熱並不停的攪拌。乳白色的豆汁總會讓人想起張劭筆下的那句“漉珠磨雪溼霏霏,煉作瓊漿起素衣”。俗語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是沒錯的,因爲要想做成豆腐,農家磨房得用一天的時間才能完成。燒開豆汁後的“滷水點豆腐”便是細緻而又考驗耐力的活兒,它決定了豆腐的老嫩。壓豆腐乳、擠滷水則是體力活,以前爺爺在時,這些都是他來完成。如今,當年他做的都由我來完成,奶奶還是做着屬於她的活兒,嘴邊不停地嘟囔着什麼。我猜,她可能是在跟爺爺說話吧!

第二天天還沒亮,奶奶就高興地跑到我家給我們送豆腐。剛做出的豆腐通體雪白,潔白的瓷碗在它面前都失了顏色,但它卻是奶奶那雙經歷歲月滄桑、色質如柴的手做出來的。震顫着接過豆腐想要放到一邊先送奶奶回家,結果她不依,孩子氣的說,要是我不先嚐一口就不走。可奶奶怎會知道,只是豆腐散發出來的氣味就足以讓我忘了現在,那種氣味跟記憶的相融合,唯獨少了記憶裏的人。

幾聲稀疏的啼鳴打破初晨的寧靜,幾縷淡淡的豆香還縈繞鼻尖。我想,這豆腐將會是我今年吃的最好吃的食物,這豆香將是我遠行不忘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