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綿山魂散文

綿山魂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9W 次

“人說山西好風光,地肥水美五穀香……”平時喜聽這首歌唱山西的民歌,那優美的旋律曾令少時的我對山西無限神往。

綿山魂散文

有份機緣,我坐上奔馳的列車,穿過黃河,與文友聚會晉地的綿山。住進懸崖賓館,折服晉人智高一籌的超前氣魄。行在青山雲霧中,慨嘆大自然的飄渺空靈和詭譎神祕。吃在水濤溝,肅然起敬寒食節和清明文化的肇造者介子推母子、晉文公重耳和智慧的山西人民。仔細品味綿山和北方大山與衆不同的獨特魅力,人道是綿山乃人間仙境,名副其實也。

綿山,古意山山綿綿,嵯峨蜿蜒,亦名綿上,又稱介山。古往今來,綿山滋養了無數華夏精英,東漢教育家郭泰,北宋出相入將的文彥博,武將西漢宋昌、唐尉遲恭、宋郝質等。他們的德行受後人敬仰,推崇。

綿山,因介子推母子的忠孝事蹟享譽海內外。史載,春秋晉國朝政混亂,介子推以忠賢之舉追隨受迫害的晉公子重耳流亡列國十九載,飽嘗人間辛酸,重耳飢渴疲憊之際,介子推割股啖君,一顆赤心,追求晉國政清君明,民殷國強。重耳回國即位,世稱晉文公,大封功臣之時,唯獨介子推功不言祿,悄然攜母隱跡綿山,雖身居綿山耕田奉母,仍心繫國家。晉文公爲逼介子推出山授官,命人放火三面燒山,介子推寧焚身碎骨,誓不與一幫邀功爭祿者同朝共事,扶母抱古柳焚亡。晉文公爲痛悼介子推忠賢功德,將綿山作祭田封給介子推,特在介子推忌日這天,令國人禁火吃寒食,封“清明柳”寄哀思,“四海同寒食,千秋爲一人”,中華民族寒食節和清明節便由此發展演變而來。隨後晉文公採納介子推遺簡的治國政治主張,重賢任能,勤於國政,推行積極的有利於社會經濟發展的改革措施,晉國強大,諸侯朝拜,晉文公成爲名至實歸的春秋五霸之一,在中國歷史長河中留下千古絕唱的精彩一頁。

介子推憂國惜民的愛國情操,志在清明的政治理念,功不言祿的人生價值觀,唯誠立信的高風亮節,清高志潔的人格魅力,雄才大略的政治智慧,是他留給我們後人寶貴的精神財富。二千六百年來,中國人正是在傳承、發揚、吸收介子推等古聖先賢民族精魂的基礎上,創造着豐富的物質財富和精神文明,將國家一步步推向和諧昌盛。

在這個最需要大愛的時代,介子推的大道精神爲當今爲官者樹立了生命價值的參照系。官員們理應追思、借鑑、學習他功不言祿的奉獻精神,誡奢侈,惜民生,獻愛心,真真切切,多做些造福於國家和人民的事情。

介子推的一生將仁、義、禮、智、信、忠、孝等民族傳統美德演譯地淋漓盡致,他的大道思想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繼往開來的後人將在他魂靈的感召下,固守民族文化的根,放眼世界,建設國家。

金秋晨曉,登高望綿山,白霧漫山,雲飛鳥鳴,山體千姿百態,氣勢磅礴。在遊人輕盈的腳步聲下,金太陽忽然跳出雲層,彷彿在山樑上滾動,金燦燦的,柔和的光輝便順陡峭的山勢潑灑下來,輝映着山川大地,一切自然物沐浴着金光,更顯得可愛迷人。飛飄的白霧,宛如情竇初開的少女潔白的面紗,禁不住光的誘惑,頓時化成白雲裝扮藍天去了。漫山遍野的橡樹如火如荼,生機勃勃。千山競紅,雲蒸霞蔚的壯觀,令人歎爲觀止!涓涓清流鑽山落石,彎曲流瀉,潺潺之音,合着鳥兒的美妙歌唱,使遊人柔情酣暢?大自然用最原始的動態美和靜態美來抒發與人的親和力,文人只有握手中的筆來吟頌祖國山河的壯美了。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綿山大道,崇尚自然,追求個性解放,閃爍着樸素的人文思想。綿山的賓館、寺廟、雕塑、亭臺樓閣、彩繪等人文奇觀異彩紛呈,將道、儒、釋三家哲學思想藝術性的完美融合。龍脊嶺介子推母子的白石英塑像是綿山的象徵,神韻氣質呈現出古樸典雅美,是大道綿山的標誌。水濤溝、雲峯野苑、玉房山莊的建築在藝術上反映了崇高、莊嚴、壯麗、重穆等儒家哲學風格。大羅宮的建築藝術則體現了道家哲學的雄渾、淳厚、古樸、淡泊、稚拙美。龍頭寺的飛龍壁,遠觀神龍露首不露尾,含不盡之意於象外,追求的是含蓄美、內在美。棲賢谷的鹿鶴泉、介公嶺的白鴉臺盡顯道家的飄逸美。蜂房泉、仰天大佛和玉女峯展露的是自然美。慈眉善目的諸佛內蘊的是風雅、浪漫美。這些藝術風格的大美表現,是晉人集古聖先賢的`大智慧,借天地人和和多元文化的思潮,開發利用人類寶貴文化資源的偉大創舉。

綿山夜景,一步一景,一山十色。月光朗朗,花燈綻放,柔美的夜色五彩斑斕。徜徉大羅宮八卦燈圖下,頓覺雄寬氣大,大道無極。漫步水濤石岸,聆聽水歌風樂,美妙的夜令你酣醉銷魂,放飛心靈的翅膀引吭高歌,穿越歷史時空,恣意遐想。綿山之夜晚會的歌樂聲此起彼伏,甜蜜蜜的飄來。層林盡染的紅橡樹好像飄飄欲仙了,宛如新婚之夜的新娘,穿着光彩奪目的衣裙,踩着輕盈的舞步,翩躚欲飛,飛進美麗的洞房,相攜他的偉丈夫,向山川大地拋撒愛的種子,來孕育新的生命,培養愛的希望。

遊綿山,謁祭介子推母子,贊風景,一路沉醉,一路暢想。這人文奇觀裏,一定駐守着打造好風景的人,於是便迫不及待地尋找風景的創造者。他們隱在綿山的背後呢?倘或是躲進橡樹紅葉林的深處呢?還是耕耘在綿山下的田園裏?我不得而知。待到看見水濤溝雙人合抱高大粗壯的清明柳時,哦!我徹悟了,原來他們已化作綿山魂,升了天,入了土。於是,文人學士將古聖先賢的事蹟用文字寫成詩篇,歷經各代,加工潤色,在民間最終形成民族傳統的精神文化,以啓迪、教導、激勵後人,一代又一代傳承的民族思想和道德觀念,便是傳統文化的精髓。

北方的山河經歷了歷史的滄桑鉅變,見證了北方人民的可貴精神,北方山是北方男人粗獷強悍、雄性豪邁、偉岸睿智的象徵。一部《呂梁英雄傳》謳歌了英雄的三晉人民不屈不撓、反抗侵略的鬥爭精神,譜寫了一曲蕩氣迴腸的抗日誌士歌。縱觀綿山,僅憑“三賢故里”的美譽,足以證明他無愧於山中的偉丈夫、真君子。

都說綿山好風景,日出雲開橡樹紅,紅的浪漫,紅的大美,紅是生命力的象徵,紅是大道魂靈的最高禮讚。

大道綿山,晉人的風骨,國人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