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三聲質疑散文

三聲質疑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6W 次

一聲質疑郭成傑:此張繼非彼張籍

三聲質疑散文

翻閱《名作欣賞》,讀到2005年12期所載郭成傑《也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試用複雜結構範式理論分析閱讀和欣賞的基本構成及演變》一文,發現內中出現知識性錯誤:

如朱元慶的《近試上張水部》……參加科考的朱元慶只是想借這首詩向時任水部侍郎的張繼詢問……而張繼的回答也很巧妙……

這段文字所引述的是發生在唐代的一段詩壇佳話。

《近試上張水部》又題《閨意獻張水部》,詩題中的“張水部”並非是因《楓橋夜泊》一詩而名揚後世的“落榜考生”張繼,而是時任水部員外郎(不是“水部侍郎”)的、與白居易齊名、與王建並稱爲“張王”的張籍。

而此張籍所賞識的人也不是什麼“朱元慶”(不知此人是何方神聖),而叫朱慶餘。

朱慶餘,字可久,以字行,有《朱慶餘詩集》一卷傳世,張籍給朱慶餘的答詩就題爲《酬朱慶餘》。

二聲質疑叢維熙:焉能“垂詢”他人

著名作家叢維熙先生在2003年6月4日的《中華讀書報》上撰文,披露自己不久前親歷的一樁"文章奇案",其中說道:

聞此消息,我再次打電話垂詢這位編輯,希望他能給我一個認真的回答.

句中"垂詢"之說,有失妥當.

"垂詢"是一個敬辭,"表示別人(多是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詢問".垂,猶言俯.白居易《答戶部催侍郎書》:"又垂問以舍弟,渠從事東川,近得書,且知無恙矣."蕭穎士《贈韋司業書》:

"足下本以道垂訪,小人亦以道自謀."

敬辭,與謙辭相對,是表示尊敬的禮貌用語.上引二"垂",都用於尊稱他人的動作.只有歡迎別人問自己時,才能用"垂詢",如"歡迎廣大新老客戶來電來函垂詢".而自己問別人,問尊長,則不能用"垂詢",如"上課時遇到聽不懂的問題,我們要當堂向老師垂詢",便是把敬辭錯作謙辭用了.

江南某都市報副刊發表《激流裏的石頭》一文冒用叢先生的大名,令叢先生"啼笑皆非",想搞清楚"編輯何以說是我寫的,將真正作者丟了呢!隱藏於這樁無頭案背後的核心問題,究竟是什麼?"叢先生打電話給該編輯,口氣嚴厲點是"質問",口氣平和點是"詢問",謙恭一點是"請問",但決不應該是"垂詢"的.

三聲質疑課文編輯:“汝心之固”非頑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一句,課本註解爲(見初中課文第五冊《愚公移山》):

“你的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

筆者以爲此注頗有商榷的'必要。

故事中的智叟對愚公“笑而止之”時,是首次亮相,他一開口就立即遭到愚公的斥責和反駁,於是乎“亡以應”(啞口無言)了。可見智叟這個自以爲聰明的老頭兒並未固執己見,昏昧不化,——那麼,“頑固”之說從何談起?

固,從口,古聲,本義是四面閉塞,難攻易守,即許慎所說的“四塞”。

“四塞者,無罅漏之謂也。”(段玉裁語)用於人的思維,引申爲陋。《禮.曲禮(下)》:“君子謂之固。”注:“固,陋也。”《史記.司馬相如傳》:“鄙人固陋,不知忌諱。”又“今齊民以附夷狄,弊所悖以事無用,鄙人固陋,不識所謂”。

固陋,就是見識短淺。“汝心之固”的“固”,就是用的這個義項,因而全句的意思應該是:

“你的見識太淺薄了,真是不開竅。”

愚公之所以斥責智叟固陋,是因爲智叟不能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而是錯誤地從靜止的觀點出發,認爲自然條件不可變更,人在自然面前無能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