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質疑《狐假虎威》--花開的聲音

質疑《狐假虎威》--花開的聲音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3W 次
質疑《狐假虎威》--花開的聲音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7

通過一晚對網絡資料的研習,《狐假虎威》一課的教學設計已初步成型。其分爲三步:第一步,以複述的形式走進文本,初次對話;第二步,以學演的形式細讀文本,深入對話;第三步,以說話的形式走出文本,提升對話。甚至我連要寫的教學反思的題目都想好了,那就是《走進角色內心,與文本對話》。當我胸有成竹的走進課堂時,卻有着意想不到的預設以外的生成。

教學的第一、第二步進行得非常順利。尤其是第二步,我讓學生用學習表演的方式細讀文本,學生讀出了很多精彩。學生讀出“竄”字體現出了狐狸的慌張;“扯着嗓子喊”顯得狐狸想用聲音的氣勢嚇住老虎;“矇住了”表現老(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虎一下子不知是怎麼回事,有些傻了……《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低年段孩子就是要在咬文嚼字中理解文章的內涵。孩子們在這樣 的咬文嚼字中體驗了角色的內心,走進了文本。等到他們表演時,真的走出了只是鬧哄哄的逗笑的表演,而是努力在體現着每一個角色的內心世界。而學生進行角色評價時,我也站穩了主導者的地位,努力把他們的思維引迴文本,讓他們從文章中尋找關鍵詞句來進行評價。雖然孩子們的評價還比較稚嫩,有時還會滑出文本,說一些不着邊際的話,但他們在努力。

教學的第三步,問題來了。學完這個故事後,讓同學們分別對老虎、對狐狸、對同伴、對自己說說你想說的話。這樣一個活動設計,原意是想順理成章地揭示寓意。不曾想,孩子的理解卻偏得很遠:
——我想對狐狸說,你能在危急之中想出辦法逃離老虎,你真聰明!
——我想對自己說,遇到緊急事情時,不要慌張,要運用智慧來解決問題。
——我想對同伴說,我們要學習狐狸的聰明,可不能學習他的狡猾。
——我想對老虎說,你是最強大的,怎麼被狐狸騙了呢?
……不一而足。

雖然也有孩子有着正確的價值取向,我也作了及時的迴應。但事實上,這節課是失敗的。我於無意之中,把一節寓言課上成了童話課。看起來尊重了孩子的獨特體驗,卻失去了文本的特定價值。尤其作爲寓言這一文體,它似乎不允許多元取向的存在,就是爲了諷刺一些人和事。
課後與同事討論,自己也靜思了很久。問題究竟出在哪兒?尋到源頭《戰國策.楚策》,江乙是借這個故事來隱喻昭奚恤將軍是狐狸,楚宣王是老虎,衆國怕將軍,實則是畏楚王。用這個故事來說明君臣關係,江乙真是智慧的。但讓孩子們去理解,又怎麼會想到這麼深呢?想起前陣子給他們讀過的繪本《咕嚕牛》,就是小老鼠藉着咕嚕牛的威風把森林裏要欺負他的動物們趕跑。而那篇文章,頌揚的就是小老鼠的機靈與聰明。學生有了前在經驗,難怪會對文本的價值認識出現偏離。可拋開寓言看價值,誰又能說,這樣的認識不存在合理性呢?而且,這樣的認識才是真正出自孩子心裏,是孩子自己讀出來的,感悟出來的。對於這樣的認識,又該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