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好文推薦:散文寫作需叩問內心

好文推薦:散文寫作需叩問內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W 次

20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尤其是進入九十年代以來,中國散文終於掙脫傳統繩索的捆綁,在一直佔據主角的小說、詩歌等文類中擠出一席之位。對餘秋雨散文一哄而起的近十年模仿之後,衆多的東施效顰導致了種種並不如意的結果:史料堆積重疊、常識性錯誤百出、文化硬傷、花拳繡腿大行其道,以至於使學者和讀者都對“大文化散文”厭煩不屑。隨着大文化散文在新世紀的退潮,散文寫作的漸次降溫也便成了必然。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散文需要“退燒”而回歸冷靜。可喜的是,在這個熱與冷的過程中,散文孱弱的體質明顯變得強健起來。

好文推薦:散文寫作需叩問內心

首先是觀念的改變,即“文化”意識的覺醒。散文不再是茶餘飯後的書寫和閱讀,而是文化品質的載體之一。作家們往往從一圓之光、方寸天地中無限放大思想智慧的光芒,使作品變得更爲開闊、沉雄、大氣。

再是大潮捲過,種子已經播下。出現了一批代表性作家,然而,就整體而言,經典少之又少。像餘秋雨那樣大面積密集收穫的作家和作品還沒出現,創新與突破在徘徊中緩慢進行。關鍵癥結是缺少對於歷史、現實、文化的積累和洞見,而只在流行色與公共話語中穿越,加之獨立人格精神的普遍缺失,沒有博大的愛心和高尚的審美趣味,無法獲得獨力支撐的力量。有學者發出警示:“多數的歷史文化散文,都落到了整體主義和社會公論的舊話語中,並無多少新鮮的發現。”

坦率地說,所有的創新都只能是傳統的延伸,具體到散文創新,“豐富和完善內心,並用中國心靈和智慧進行創造”這條路是繞不過去的。現實主義永遠是所有藝術種子生長的土地。以閻綱的《我吻女兒的前額》爲例,那是悲情無邊的大愛之歌。我相信所有人,包括鐵石心腸的人,都會含淚而讀,並在心中引起長久回聲。還有龍應臺的《目送》,白描的《被上帝咬過的蘋果》,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爲真情的力量不可阻擋,真情永遠是散文之魂。即使是特別抒情的散文也是如此。如劉亮程、許俊文對“泥土、莊稼”的真情,韓少功、李漢榮對“大地、星空”的敬仰,不無出新出彩篇章。

我想說的是,傳統散文依然是新世紀散文這一文體的源頭,任何妄圖另起爐竈、取而代之的創新都是不明智也走不通的。換句話說,傳統散文本身就具有接納時代生活的無限空間,一茬一茬散文家所有的努力都是不斷地爲其注入新的源流,使得散文江河奔流不息,這也是散文永葆生機的唯一正確選擇。

在這個被快速刷新的消費時代,每個人心中都存在着許多無解的困惑和迷惘,然而,不管世界變得多快、多新、多精彩、多無奈,若用心體悟,依然會發現總會有一些東西是恆定不變的,比如善良、仁慈、憐憫、義氣、禮節、謙卑、敬畏,以及奮進、抗爭、愈挫愈勇、成人達己、愛恨情仇等等,如此人類纔在人性迷亂的糾結中不斷確認着向善、向前的方向,並竭盡所能地去接近。散文作家有責任把這種恆定不變、稀缺珍貴的精神引力牽向更高的海拔。

說到底,散文寫作是一個自悟、自省並尋覓共鳴的內心過程。不論是追求花團錦簇、烈火烹油的人生,還是崇尚隱退內心、淡泊修持的操守;不論青睞陽春白雪、仰望星空,還是鍾情泥土氣味、草根情懷,都無礙於抵達各自內心的目標。但有一點是相通的:必須忠誠地融入當下的真實生活和人羣,共此涼熱。否則,無論多麼輝煌的格局,都是鏡花水月。一句話,只有創作出與自己腳下這片土地有血肉聯繫的作品,才能獲得尊嚴和尊敬。在物慾橫流的時代,也別忘了叩問一下自己的內心:你爲生活在當下的人們的精神救贖做了些什麼?

特色首先在於它向我們展示了堪稱重慶鄉土文學活色生香的一角。此書四輯文字中,除“獨抒性靈”一輯系人生感悟外,其餘“故鄉情懷”、“老城之戀”、“飲酒人生”三輯寫的都可說是鄉土散文題材,只是記事抒情,感今憶往的側重有異。其中最爲精彩的篇章,是“故鄉情懷”寫童年記憶的部分,《灌口》自然與民俗生氣盎然的交織,《鬥魚》中閔崽兒與86斤大鮎魚的生死拼搏,《老艄公與老舵工》外冷內熱的性格較量,《塔子山石塔》的歷史滄桑與現實坎坷的糾纏,都是內蘊深厚、耐人品味的佳作,也是關注重慶鄉土文學者不應忽視的史料。此外,“老城之戀”中的.《笑眼》,以一個無辜美女夭折的經歷,勾勒出一個時代的噩夢,發人深省;“飲酒人生”裏《酒與女人》一篇,記述了一個如酒女人的意外結局,揭示了令人浩嘆的人生無常,也使人久久難忘。

在散文藝術的表現手法上,本書也不乏可取的特色。文字洗練,簡勁有力;敏於思辨,縱橫自如,給人帶來閱讀明快的美感。作者在突破當前散文形式單一的努力上也令人讚賞:印象鮮明、情緒飽滿、感悟真切的《鬥魚》,無愧朝花夕拾類的佳品;波瀾起伏、濃淡相間、首尾呼應的《老艄公與老舵工》,則更像一篇迂迴曲折、意境深邃的小說;夾敘夾議、簡潔婉約的“飲酒人生”,頗有古典筆記小品的神趣;“獨抒性靈”輯中的敘事抒情,分析說理,都是較好的散文。

因此,在缺乏人生積澱的時尚散文氾濫之際,我認爲讀讀在鄉土中紮下根來的散文,品品質樸自然之美,不僅是一種必要的調劑,也是更爲有益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