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土疙瘩裏的童年散文

土疙瘩裏的童年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4W 次

看着玩耍時開心的女兒,突然間想到了我的童年。80後的回憶苦樂參半,印象裏總缺不了的就是和吃、玩有關的點點滴滴,而這些回憶都深深地印在那一座座以土爲主的村村落落裏……

土疙瘩裏的童年散文

我們小時候沒有玩具,沒有零食,沒有新衣服,哪家孩子能隔三差五地吃到白麪,那也就算是家裏光景好的了。玩具都是我們自創的,比如彈弓、沙包、毛毽子、跳繩、骨頭兒(羊腿上的一塊小骨頭)、元寶等;能吃到的零嘴兒也就是一些應季的瓜果梨棗,像什麼杜梨、酸棗,還有那誰家地裏快紅的西紅柿之類的;衣服大多都是大人的衣服改小了,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這樣一直穿到最小的,最後就拆了破布,納鞋底了;說起吃飯吧,家家戶戶基本都是五穀雜糧,過了飯茬,餓了就吃點冷紅薯,要麼開水泡酸菜美美地喝上一碗,也就飽了。偶爾遇上了什麼節令,就做一頓白麪或者大米飯,算是吃好的了,或者哪個孩子病了,媽媽就會給拌點拌湯刷上兩個雞蛋,那真是羨煞旁人啊,晚上還可以優待地在竈火裏燒上一個圪卷(白麪纏在筷子上埋在竈火裏燒熟的圪卷卷)。所以那時候的孩子們都喜歡過年,最主要的就是過年能吃上好的,還能穿一些比較新的衣服,條件好的,就買兩件新衣服,穿在身上滿村子讓人看。

儘管如此,我們的童年依然是五彩繽紛的。因爲我們多的是兄弟姐妹,多得是鄰里鄰居的夥伴,還有那些自創的玩法。早早的,媽媽把飯做好放在鍋裏就下地幹活了。我們便睡足了懶覺然後自己爬上鍋臺把飯端出來,一人一碗分給姊妹幾個吃,吃完了,小的就在外面去玩了,當姐姐的便開始洗碗、收拾家裏。不管你多大,只要是家裏大點的`孩子,就得相應地承擔一部分家務。當然,這樣就會分走我們一部分玩的時間,我們會趕快做完該做的事情,然後喊小夥伴們去玩。

最常玩的也是最投入的遊戲就是“擺碗碗”,後來叫做“過家家”。一些不用的鍋碗瓢盆,半拉碗、一個小瓶、一個沒有底的鐵鍋,都會成爲我們的竈具;平時吃糖留下的各種糖紙是最珍貴的東西,那是我們玩過家家時用的“錢”,分類成一毛、兩毛、五毛和一塊的,用來買小夥伴的“東西”;大人們不在的時候,我們會偷偷地把家裏的東西拿出來,幾個小朋友分成幾家人就開始玩了。我們一夥中我最高,所以被默認爲娃娃頭兒,優先具有“開小賣部”的權利。大家把家裏拿出來的東西都放在我那裏,然後我會分給他們一些“錢”,模仿着大人們的生活,過家家!推着獨輪的二八自行車去趕集;用草、樹葉、土做飯;一根木棍,綁着兩個油漆桶桶去挑水……玩得不亦樂乎!看太陽快落山了,大人們也快回來了,趕快收拾“戰場”,東西送回原位,忙着給大人們準備做飯的東西。

秋天,滿山的落葉像蝴蝶一樣在風裏飛。幾個小夥伴一起去山裏拾柴,順便採幾朵蘑菇回來,支起一個洋瓷碗,點起火,從家裏“偷來”油和鹽,炒蘑菇!吃完了才被大人們罵,說我們吃的是“狗尿腿”,一種和蘑菇很像的東西,我們從來都分不清。跟着爸爸去山上收向日葵,爸爸把向日葵用鐮刀砍下來,扔在地裏,我們姐幾個就坐在地裏,把裝過化肥的塑料袋子鋪好,用棍子往下敲瓜子。敲過的向日葵坨坨後面插上一根黃蒿,然後戴在頭上,學着清朝裏大臣的樣子,一個給一個行禮,口裏喊着“嗻”,真還挺像的。

大風天,手裏拿兩棵大沙蓬(土名,學名我也不知道叫什麼),迎着風,從山坡上使勁向下跑,與迎面吹來的大黃風比力氣。更過癮的就是拿着沙蓬從一個很高的土臺階上往下跳,試一試“沙蓬降落傘”的威力。不過,上山下窪,翻牆跳圪棱的慣了,也沒有哪個孩子摔傷的,大不了摔疼了,害怕小夥伴笑話,咬着牙笑笑說不疼。溜土窪、鑽玉米林子、鑽冰窟窿更是常有的事。我們礆畔下面就有一個大壩,常年種着玉米,綠油油、黑洞洞的。如果誰做了什麼會捱揍的事,就鑽在那一大片玉米林裏,害的大人們怎麼也找不到;大壩下來就是一個“渾水洞”,我們小時候是這麼叫的,其實就是現在說的“瀑布”,那是我們最好玩的地方。夏天,我們在渾水洞旁邊玩過家家,石頭底的小溪,清澈的水,那就是我們的寶地;冬天,瀑布凍成了好多個冰洞,我們就在裏面捉迷藏,手凍得通紅,但就是顧不得回家,直到大人們陸續地開始喊吃飯了,才撲拉撲拉身上的不知道是泥還是土回家了。

玉米架、洋芋窯都是我們最喜歡佈置“家”的地方。玉米架上的玉米吃完了,我們就把家裏的被子單子搬出來(當然,要瞅着哪家大人不在的情況下),把玉米架圍得嚴嚴實實的,裏面鋪上褥子,就是一個“家”了,叫來鄰居家的小夥伴,共享屬於我們孩子們的家;不存放東西的洋芋窯也是我們藏身的好地方,小小的一個土窯,裏面鋪上穀子杆杆或者麥秸,門口掛上一塊“門簾”,就成了一個安全的窩了。

槐樹籽熟透的時候,學校要我們勤工儉學,收槐樹籽!我們便三個一羣五個一夥,滿山遍野爬槐樹。秋天的風帶着攢了一年的力氣,在樹林裏呼呼地吹,我們瘦小的身體就緊緊地抱在一條枝丫上,任憑樹被風吹得左搖右擺,我們依然樂地相互喊叫,體驗着在高空中搖擺的刺激!

這就是我們的童年,80後真真切切的記憶。當我們徘徊在中年門檻的邊緣,那些童年裏的點點滴滴,依然歷歷在目。一朵用紅絲巾紮成的大紅花,戴在頭上,兩條又黑又粗的麻花辮,高原紅的臉蛋是我們永不褪色的童年印象!紅色的條絨衫,打了補丁的褲子,燒開了窟窿的棉鞋都是我們童年裏最溫暖的衣裳!還有那吃得讓人發嘔的洋芋(剛收了洋芋的時候,每天早上,蒸洋芋擦擦炒洋芋絲!看着都覺得胃裏鬧得慌。)也成了我們童年裏最有營養的食糧!但每每回想起我們的童年,只有快樂,因爲——自由!我們有屬於自己的世界,也有屬於自己的時間!還有那土窯、土院、土疙瘩,和那滿山滿溝的黃土窪!看着現在孩子優越的生活條件,和那時時刻刻被家長們“牽”着的童年,還真留戀我們80後那苦樂參半的“土疙瘩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