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三年級春節作文彙編5篇

三年級春節作文彙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1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年級春節作文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春節作文彙編5篇

三年級春節作文 篇1

說起這個春節,我過得別有一番滋味,而趣事也是源源不斷地來。它像五彩斑斕的夢,像玲瓏剔透的珍珠,使人留戀,使人嚮往。在春節前,人們個個喜氣洋洋,個個精

神飽滿。街上人山人海,他們有的在買年畫,有的在買年貨。這不,春節到了,到處洋溢着一派喜慶的氣氛!只見家家戶戶張燈結綵,門前貼着春聯,親戚們聚在一起吃團圓飯,互相祝福。這時,所有人都期盼的夜晚到來了。“噼裏啪啦??”在鞭炮聲中,人們都玩上了一種十分漂亮的焰火,。它是一種在手中玩的煙花,點燃後,一簇簇火花輕輕的跳躍着,並不斷變換顏色,慢慢舞動,一朵極其美麗的禮花映入我的.眼簾,綠色的點兒綻放開來,豔麗奪目。滿天的禮花,有紅的,黃的,綠的??它們落下的“花瓣”好像流星一樣劃過,消失在天空中,它們爲天空增添了生機,將夜幕點綴的如同百花園一般千姿百態。

我相信每年的趣事都源源不斷地來。

三年級春節作文 篇2

以前的春節,都是在永州度過的。而今年,我們全家來到了東莞姑姑家。

上午,我們去逛街。路上的行人零零星星的,偶爾幾輛汽車從我們身旁駛過。聽媽媽說東莞的大部分人都回老家走親戚去了,所以才這麼冷冷清清。

晚上,姑姑請我們吃年夜飯。走進酒店,哇!熱鬧極了,大廳裏幾乎坐滿了人,每個人的.臉上都綻放着笑容。上菜了,大大的扇貝、滋滋響的牛排、嫩嫩的多寶魚、香噴噴的牛肉、鮮美的蝦……饞得我口水“飛流直下三千尺”!年夜飯開始了,大家拿起啤酒或飲料互相表達新年的祝福。孩子們也不例外,12歲的姐姐,10歲的我,4歲的弟弟,3歲的妹妹都端起飲料,向長輩們送上真摯的祝福,空氣中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吃過年夜飯,我們來到姑姑家郊外的花場放花炮。大人們先點燃了禮炮,“砰!砰!砰!”一朵朵“花兒”在漆黑的星空中綻放。我們玩起了夜光花,畫出了一個個美麗的圖案:星星、波浪、愛心……當所有花炮放完時,大家一起大喊:“新年快樂!”

20xx年2月8日,我在東莞,度過了一個不一樣的春節!

三年級春節作文 篇3

春節到了,我們就要貼春聯、包餃子、、放火炮、吃湯圓和團圓飯……孩子們最喜歡在春節晚上放煙花了,我也不例外。

很快這天天晚上就到了。我和媽媽分別拿着一些煙花,來到了三環路。這兒可是人山人海,十分熱鬧。

我選了一個人少一點的地方。拿起一根叫“火炬”的煙花,叫媽媽點燃,媽媽笑着說:“我的兒子是個火炬手啊!”我也跟着笑了起來,正當我回過神來時,煙花已經放完了。由於我只有一根“火炬”,因而有一點掃興。但心想:就這麼一個小小的煙火,怎麼能打敗我“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豬?。

我有拿出我的第二根菸花,叫UFO。聽名字還可以就是不知實力如何。我迫不及待地點燃了它。只見一團火球衝上天去,在空中爆炸了。真漂亮啊!我不由讚歎道:UFO果然名不虛傳。突然又一團火球衝上天去,爆炸了……我沉醉與煙花中。

我拿出了第三個煙花……第四個煙花……

我的煙花放完了,可三環路依然人山人海,天空還是那麼光亮。春節真好玩,我愛你春節!

三年級春節作文 篇4

在中國傳統的節日裏,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了。

春節晚上,全家人在一起包餃子、放鞭炮、吃團圓飯、看春晚,特別有意思,我們家也是一樣的。

餃子做好後,開始吃團圓飯,一家人歡聚一堂。飯後,離春晚的直播還有一個小時的時間,我與家人玩起了撲克,每一局過後,都會有人的臉頰上粘個小紙條,我抱着僥倖的心理,卻最終也是難逃劫難。一轉眼,到了八點鐘,我與爺爺、奶奶一起來到了電視機旁,可因爲座位的`問題吵了起來,我提議說:“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我應該坐有前面。”父親反對說道:“不行,應該按大小個兒來排順序!”……我們吵着吵着爺爺和奶奶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坐在了最前面的位置,而我和父親只能坐在後排了。這時,只見爺爺幸災樂禍地說:“這就叫做‘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啊。”我和父親互相對視了一眼,幾乎同時嘆了一口氣,唉,只能這樣了。

瞧,這就是我們傳統的春節,它不僅是個團聚的節日,更是歡樂的節日,我愛春節。

三年級春節作文 篇5

春節然而我國各民族的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裏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遊串。”這歷史上關於歲首春節的生動定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於春節的記載,有慶祝風首春節的風俗,但當時曆法,然而靠“觀象授時”,然而否準確,尚難確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了“太初曆”,明確規定以農曆正月爲歲首,從這時起,農曆新年的習俗就流傳了20xx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後,這個節日就改爲春節。

在我國最古的文字記載中,有許多關於歲首的故事,臘月和新春,正然而“秋收冬藏”以後的農閒季節,漢鄭玄也說過,歲未年初“勞農以休息之”。拿我們這天的話來說,就然而勞逸結合的意思。

那麼春節到底然而怎樣來的呢?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想把節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方休息,樹影的移動啓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日晷儀。但然而,天陰雨霧,影響測量,之後,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複一遍。

那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時風雲的.不測,使他很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爲討好皇上,奏稱要設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認爲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於事,萬年明白後,忍不住帶着日晷儀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然後於然而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並派了十二童子服待萬年,祖乙對萬年說:“期望你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光,建立曆法,爲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狀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寫了一些字,阿衡看見後,明白萬年的歷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於日派人刺殺萬年,結果刺客被士衛抓住了,祖乙明白後,懲處了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着天象,對祖乙說:“然後此刻正然而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爲歲道,就叫春節吧。”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之後,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了準確的太陽曆,之後爲了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日命名爲“萬年曆”封萬年爲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傳說就然而爲了紀念萬年的。

此刻我們過年也有一些習俗,如倒貼“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