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新發現三年級作文五篇

新發現三年級作文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新發現三年級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發現三年級作文五篇

新發現三年級作文 篇1

今天,我把作業早早地做完了,正巧,看見了媽媽給我買的科學實驗書,便迫不及待地翻開了第一頁,上面寫着:檸檬能把燈泡點亮。這引起了我的興趣。

我首先找了幾個酸檸檬,切成兩半,再按科學書上寫的,每個檸檬插上兩片金屬片,一片銅,一片鋅,讓金屬片溶到檸檬裏,並固定好。接着,我把第一個檸檬的銅片和第二個檸檬上的鋅片用導線連接,再拿出一個小小的燈泡,把最兩端的導線連在燈泡上,經過我反覆研究,終於把導線固定在燈泡的下面。這下應該能亮了吧,可是這燈泡卻連一絲光都沒有。

我絞盡腦汁想哪裏出了差錯?難道科學書上也有錯?咦?突然,我想到了一個問題,是不是這裏太亮了?我拿着燈泡往地下室走去,當跨進地下室門第一步時,燈泡有了一絲亮光。我越往裏走,燈泡越亮!我興奮不已,心砰砰直跳,高興地喊:"成功了!成功了!檸檬是可以讓燈泡亮的!"通過實驗,我知道了,用檸檬的酸性觸發了導線,再把導線的電傳到燈泡上,燈泡就可以亮了。回到家,我回想起燈泡那一絲亮光,不由得咧開嘴巴笑了。

在這次有趣的科學實驗中,我領悟到了我們要善於觀察,善於研究,勇於發現,勤動腦,勤動手,去探索更多未知的奧妙。

新發現三年級作文 篇2

新的學期,新的校園,讓我們走進校園,看看學校的變化吧。

走進教室,發現課桌變了,新課桌是以木質紋理設計的,課桌上的小條紋好像千千萬萬只小眼睛,時刻觀察着同學們,不讓一個同學做小動作。我們的講臺桌也變了,從暗淡無光的灰色變成了明亮鮮豔的檸檬黃,講臺桌的位置也變了,從前它總是光明正大地站在教室的中間,可現在它卻只能害羞地躲在牆角邊,可能因爲太久沒見面了,害羞了吧。

走到樓下,發現活動區的木頭牆變了,原本木頭牆上空空如也,可現在牆上貼了一個坐在書本上的女孩。

大家都爭先恐後地打量着校園的新變化。哇,看看百果園,柚子樹也長高了,她挺着身子,微笑着。大家歡喜地在柚子樹邊打轉,這兒看看,那裏聞聞,綠色的柚子似乎正散發出陣陣酸酸的香氣呢。

校園變化可真大啊!

新發現三年級作文 篇3

暑假裏,我和爸爸媽媽去爺爺家。爺爺的`院子裏種了幾株向日葵。

還沒等我走進院子,一陣陣香氣就撲面而來。走進院子,一朵朵向日葵就像一個個金燦燦的小太陽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充滿了生機。向日葵的莖直而細高,綠蔥蔥的略帶有毛刺的莖就像一位士兵的腰桿一樣筆直挺拔。

清晨,我發現太陽剛剛露出笑臉,小小的向日葵便擡起了頭,仰着臉,笑眯眯地看着太陽公公。中午,我在大樹底下乘涼,看到所有的植物都被太陽曬得無精打采,聳拉着腦袋。向日葵卻昂首挺胸,面對火辣辣的太陽反而笑得更燦爛。向日葵竟然不怕太陽,咦?真奇怪!早晨的時候它不是面向東方嗎?這讓我疑惑不解。下午,我到院子裏玩耍,忽然發現向日葵大大的臉龐竟又轉向了西方。我驚呆了,啊?向日葵難道跟着太陽轉嗎?這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趕緊打開電腦上網查了查,終於找到了答案。原來是經過科學家研究發現,在植物頂端有一種可以刺激細胞生長的激素,它叫做生長素。生長素的分佈不斷受到光的影響:向光的那一側生長區生長素濃度相當低,背光的一側濃度相當高。如此一來,向光的一側生長區十分慢,背光的一側生長區十分快,因此莖就產生了向旋光性彎曲。我恍然大悟。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勇於探索,就會有新的發現。

新發現三年級作文 篇4

星期六,我吃完午飯後,就拿起作業本寫作業。突然,我覺得手上有東西在爬,有點癢癢的。我一看,原來是一隻小螞蟻。我仔細觀察了它,它頭上有一對“天線”(觸角),還有六條腿,身體顏色是黑色。我把它輕輕地放在了桌子上,小螞蟻就爬到了我的一支自動鉛筆上。我不心把自動鉛筆掉在了地上,我想:小螞蟻肯定摔死了。我急忙順着桌子看去,它竟然沒有死,這是怎麼回事呢?

做完了作業,我又抓了一隻小螞蟻從高處往下扔。螞蟻搖搖晃晃地落在地上,我仔細看了它一下,居然毫髮無損。我左思右想也想不出來。我就問知識淵博的堂哥,堂哥微笑着對我說:“你可以去查資料呀!”“對呀,我可以去電腦裏找到答案啊。”過了一會兒,終於找到答案了,原來螞蟻的體重比較輕,當它從高處落下的時候,就會隨着空氣中的風慢慢降落,所以達到地面時纔會一點事也沒有。

我終於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只有你細心觀察生活,就會有奧妙無窮的發現。

新發現三年級作文 篇5

今年小升初衝刺,學習特別緊張,我常常一天下來身心俱疲。媽媽看我學習缺少激情,就每週五晚讓我去五臺山乒乓球館練習打球,一來減減壓力,二來活動活動筋骨,可謂一舉兩得。

從小到大,我從未參加過什麼運動訓練,我的協調性比較差,身體僵直,彷彿一架機器人在打球。

教練見到我,拍了拍我的肩膀對我說:“放鬆,打球要有好心態。”我剛上了六節課,教練強調動作的專業性,在偌大的乒乓球館裏放眼望去,打球的高手還真不少,但只要一看他們的握拍姿勢就知道是“野路子”。只有幾個小不點,那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從他們的身上不難看到國家隊的風範。

看人打球輕鬆,自己一握拍不是動作沒達到標準,就是接不到球。教練發給我十個球,我慢慢地接到一個、兩個、三個……十個,又是一組,我趕緊接球,就在接球的一瞬間,我感到教練發的球像長了翅膀似的,有力而靈敏,飄逸而沉穩。球竟被我打飛到天花板上。“不能用力,擊球幅度要小一些,打到球后手必須到前額。”“肘關節不要打開,動作要到位。”教練針對我接球的動作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地訓練,我終於體會到國家隊的運動員付出了多少艱辛的汗水,纔有今天的收穫。

一個小時訓練下來,我兩肋痠疼,手臂重得擡不起來,教練讓我喝點水,休息一下,他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打球要講究球感,注意節奏,你自己再琢磨琢磨。”

我一邊喝水一邊琢磨:幅度要小,大臂又不能動太多,要靠小臂發力帶動大臂,但肘關節不能打開,還要轉腰,難道……

就在我仔細揣摩陷入沉思時,身後傳來了清脆而響亮的擊球聲。只見一位小姑娘和教練在練習,當球“飛”來時,她從容不迫,大臂微微一擡,小臂一收,球就穩穩當當地打了回去。好一個標準的張怡寧姿勢。她的小臂收得有力而不過度,大臂微動而不機械,身體微弓重心前傾,最重要的是我發現了力量的爆發源—兩條大腿。乒乓球的力量不在上半身,而在兩條大腿外側的肌肉,通過轉腰一氣呵成將力量傳送到小臂,將球一舉擊中。我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與喜悅,快步走到球檯前體驗。

教練開始發球了,我牢記動作要領,等待球到達最高點的一瞬間,我一個轉身,用大臂帶動小臂,迅雷般地一擊,銀球一個漂亮的弧線落在球檯上,教練露出了讚許的目光:“動作漂亮,很好!”我在心裏笑了,笑得比吃了蜜還甜。

通過訓練,我不僅掌握了打球的技巧而且還發現了打好球的關鍵:那就是在打球的瞬間將腿部的力量通過轉腰傳遞到手臂,再用大臂帶動小臂完成擊球。只要我們在學習中勤于思考,善於發現,勇於鑽研,一定會大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