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必備】六年級我的家鄉作文集錦6篇

【必備】六年級我的家鄉作文集錦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5W 次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我的家鄉作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必備】六年級我的家鄉作文集錦6篇

六年級我的家鄉作文 篇1

“椒江”是我的家鄉,很多人不知道“椒江”,卻知道“海門”。“海門”是椒江的另一個名稱,“椒江”是台州市的市府所在地。

椒江是個地靈人傑的好地方,寬闊的公路縱橫交錯,兩旁綠樹成蔭,鮮花盛開。高樓大廈,鱗次櫛比,椒江大橋猶如一條紐帶把兩岸的人民緊密地聯繫起來,它改變了過去落後的交通狀況,爲創造未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椒江之所以又叫“海門”,是因爲椒江離海很近,是“海之門”,所以才叫海門。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到東山公園,那裏離海很近,在高處可以望到波瀾壯闊的大海,很壯觀,陽光照射在水面上,金光四射,泛起一條條波汶,就像海面上鑲着一條條金絲,水面閃閃發光,就像一個閃閃發光的金球。

我們還看到許多捕魚船,正準備出海去捕魚,我們這兒的美味就是一些各種各樣的海鮮,有螃蟹,蝦,和各種各樣的魚,味道鮮美。

除了海鮮,我們這兒還有食餅筒、薑汁調蛋、蛋清羊尾、薑湯面等美味小吃。只要你吃過這些小吃,你永遠都忘不了這些美味。

椒江還有許多有名的名勝古蹟,有解放一江山島,我們可以去那裏緬懷烈士們的光榮事蹟;還有戚繼光廟,紀念搞倭名將戚繼光;還有海門老街,地板是用是石板做的,老房子裏擺放着古時代用的傢俱,日常用品,衣服等,可以讓小孩子們體會一下古代人的生活。

如果你來椒江,我就會爲你當導遊,爲你介紹這幾個景點。我們可以去海洋世界看鯊魚和海豚等動物的表演,我們還可以去大陳島看大海,在沙灘上玩沙子、、、、、、、

到了夜晚,大路兩旁的高樓上,各種各樣的彩燈亮了,椒江並沒有因爲夜幕的降臨而沉靜。我興致勃勃地來到市民廣場觀賞夜景,廣場上最引人注目的是會放音樂的噴泉,神奇的是它還會隨着音樂的高低噴射水柱、、、、、、、、

不管是白天的椒江,還是夜晚的是椒江,都令我陶醉,我愛我的家鄉。

六年級我的家鄉作文 篇2

我的家鄉在鄂托克前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西南部,地處蒙陝寧三省區交界,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

我的家鄉有許多美麗的旅遊景點,如:塞外明珠大溝灣旅遊區、上海廟旅遊區、明長城、宥州古城、大沙頭……其中我最喜歡大沙頭了!

大沙頭的大門像一座沙雕,上邊有賽車、摩托車,一看就知道在這裏可以玩沙漠賽車、沙漠摩托車。走進大門先看到一個個形態各異的雕像正在歡迎你呢。瞧!他們有的在摔跤,有的在騎馬,還有的在射箭……一下讓我們感受到了蒙古族的習俗。

超過雕像人們便遠遠地望見一座又一座像小山一樣的沙漠。這裏的`沙子在太陽的照射下像金子一樣發着金光。當你來到這裏便已經進入了沙漠的懷抱,脫掉鞋子向“山頂”跑去,感覺腳底燙燙的、軟軟的,癢癢的,像是在做腳底按摩,舒服極了。

有時我們從沙坡上滾下來,有時滑下去,身邊偶爾有賽車經過又嚇人又刺激。

如果你累了可以在沙子上躺着,特別舒服。還可以騎駱駝,讓你周遊一週大沙頭。你過在沙漠上舉辦的賽車比賽,還可以騎摩托車在沙漠上兜風。

悄悄告訴你,如果來大沙頭玩,你最了在夏天的下午來,那時沙子暖暖的,如果冬天去可是脫不掉鞋子的。

這就是美麗的大沙頭。

六年級我的家鄉作文 篇3

山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山,我的家鄉——重慶市位於四川盆地東南,是一座非常美麗的山城。

家鄉到處是山,其中佼佼者首推縉雲山,它在市區北郊,由九座山遄槌傘5ヌ塹拿:朝日、香爐、獅子、聚雲、猿嘯……就挺富有詩意。縉雲山是山城一顆璀璨的明珠,而它的最高峯——獅子峯,則是明珠上最奪目的閃光點。

獅子峯海拔九十五米。清晨,沿公路上到半山腰,就只能步行了,漫長的石級向上延伸着,彷彿是登天的雲梯。站在獅頭上,鳥瞰嘉陵江,它象一條玉帶,繞過縉雲山腳。江對面的山峯,猶如刀砍斧劈。陡峭的山岩,裸露着灰黃色的石灰石。偶爾有幾棵樹,從巖縫中擠出來,驕傲地俯視着綠色的江面。一層輕紗在山間飄動,說不清是雲,是霧,還是炊煙。收回目光,環顧四周,我竟置身於綠色海洋之中:蒼松翠竹,香梅蔥柏,匯合起來,無私地把九峯全抱在懷裏;紅牆金瓦,髮結領巾、尼龍傘、旅行帽,似繁花點點,又似翻飛的彩蝶在萬綠叢中隱現。真美呵,縉雲山!怪不得人們用“川東小峨嵋”的美稱來讚譽你哩!

我認爲,山城最迷人的地方,不僅是壯麗的自然風光,而是依山而建,氣勢磅礴的城市建築。單就市中區來說吧,你聽說過嗎,城市還分爲上下兩部分不信,請看!下半城挨着江邊,沿着公路,順着山勢,象積木塊一樣的小樓櫛比鱗次。幽深的小巷和級級石階互相連結,小巷盡頭是石階,石階盡頭又是小巷。爬上山脊就是上半城,這裏地勢開闊,幢幢大樓拔地而起,建築羣比比皆是:人民禮堂雕龍描鳳,富麗堂皇;百貨大樓線條明快,樸實大方;市體育館金碧輝煌,莊嚴典雅;較場口布置精巧,別有情趣;會仙樓更象一把直刺藍天的寶劍,聳立在解放碑旁……

夜幕籠罩山城,站在會仙樓的屋頂花園上,但見太陽燈明瞭,霓虹燈亮了。街燈串串,車燈閃閃,宛如天上的星星降落人間。還時常可見一顆流星從江北的燈火中分離出來,慢慢劃過江面,又融進江南的萬家燈光中,這就是山城人民引爲自豪的嘉陵架空索道。

山城的今天是美麗的,明天呢明天的山城還靠我們去建設得更加美麗。

六年級我的家鄉作文 篇4

平頂山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早在一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那裏就有古人類活動。衆多的裴李崗文化遺址證明,約在7000年前,這一帶就出現了較大的部落羣。衛東區蒲城店龍山文化古城遺址的發現,說明5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此建立了城鎮和村落。

由此可見,平頂山地區就是中華民族最早開發的土地之一,也就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

春秋時代,那裏屬應國管轄,應國以鷹爲圖騰,古典漢語“應”“鷹”通假,平頂山因此又稱鷹城。

春秋時代的墨翟,葉姓華人始祖、史稱葉公的政治家沈諸樑,劉姓始祖劉累,唐朝詩人元結,南宋名將牛皋,明代醫學家古濤,清代文學家李綠圓,近代農民起義領袖白朗,都生於此。

歷代文人名士孔子、李白、韓愈、顏真卿、蘇東坡、歐陽修、范仲淹都來過此地。那裏有地下應國曆史博物館之稱的春秋戰國時期的應國古墓,有長城之祖楚長城遺址,有古代《戰國策》所列五大名劍產地的舞鋼冶煉遺址,有代表漢代冶鐵最高水平的望龍崗冶鐵遺址,有唐代建築、中州四大名寺之一風穴寺,有代表顏體書法的代表作之一的元次山碑,有北宋五大名窯之首的清涼寺汝官窯遺址和五大名窯之一的張公巷北宋官窯遺址,有堆汗如脂、視如碧玉、扣聲如磬的汝瓷,有宋代大文豪蘇洵、蘇軾、蘇轍的墓冢,有我國現存三座古代縣級衙署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縣衙--葉縣縣衙,有氣勢宏偉的汝學宮(汝洲文廟)等。

六年級我的家鄉作文 篇5

“在那金鳳凰起飛的地方,是我們可愛的家鄉……”每當我聽到這首歌,心中總有一種莫名的激動。是啊,三都真是一個像鳳凰羽毛一樣美麗的地方。特別是養育我們三都人民的那條都柳江,爲三都的風景錦上添花。

長長的都柳江讓人一看便覺得心曠神怡,清澈見底的江水泛着層層漣漪。夏天的午後,那漣漪上更是灑上了一層耀眼的金黃。河畔上,到處都是圓滑的鵝卵石和翠綠的青草。薄薄的一層草地,像是人工做的,毫無任何雜物插在其中。兩岸的風景,更是值得一提。

春天,柳樹搖曳着她那柔柔的頭髮向人們打招呼,一些嫩綠的芽兒想小寶寶,背柳葉包圍着,從遠處看,都是一些寶石般的綠。夏天,蟬在初上沒完沒了地叫,小鳥在嘰嘰喳喳地歌唱,就像一首美妙動聽的歌謠。秋天,落葉紛飛,讓人難免有些傷感之情,真是有點“香山落葉”的意境。冬天,寒風呼嘯姜強的梅花仍然努力的開放,好似迎風起吭。

每次我加來了遠親,他們最想親眼看到的,就是三都的都柳江。有位叔叔說:“來三都不看都柳江的景,不觸都柳江的水,就等於白來了。”“在那金鳳凰起飛的地方,是我們可愛的家鄉……”耳邊又響起這熟悉的旋律。

六年級我的家鄉作文 篇6

很多人有可能不知道老龍灣在哪,也很好奇老龍灣的名字吧。老龍灣是我家鄉的瑰寶,是我們冶源人心中甘甜的露水,是被譽爲“魯中水鄉,北國江”的美稱。走進老龍灣的那一剎那,感覺鋪滿了靈氣,更有一種古老莊嚴的文化底蘊。

沿着一條參差不齊的石路可以看到路兩邊一簇簇的梅花,經過嚴寒的洗禮根莖還是那麼翠綠,梅花一朵朵的含苞欲放歡迎着我們的到來。再往前走走下去有賣木製工藝品的,各式各樣的東西琳琅滿目。還有賣冰糖葫蘆的,酸甜可口味道也特別不錯呢。路的旁邊有一個參天大樹,說起這棵樹可有寓意了。樹上掛滿了紅色的一條條絲帶,風吹過來它們在樹上搖曳着,人們把心中渴望的事情想法都掛在這裏祈求能夠實現,被人們成爲“願望樹”。在往前走就是一個廟,裏面供奉了各路神仙。

香火不斷大夥都來跪拜啓靈,希望家人的身體健康。繼續往前走我們就可以看到珍珠泉,一股股泉水涌動而出,清澈見底的可以看見底下的石頭。魚兒在裏面嬉戲玩耍,鳥兒也會來湊湊熱鬧。又不遠前面還有個瀑布,上面寫着“秦池”兩個大子,水從上面流下來聲音特別清脆。再前面是鑄劍池又名薰冶泉,在老龍灣西端,是主要源泉之一,在《齊乘》中已有記載。因歐冶子用混沌寶斧鑿出源泉,便有了“冶源”的地名;因歐冶子在鑄劍淬火時一次次使水中冒起熱氣,此泉便名“薰冶泉”。連老龍灣原名也叫“薰冶湖”。繼續走走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住宅,那是古代文人馮惟敏的老宅子,馮惟敏是散文作家、明代散曲、戲曲作家。家門口有一個挺拔的身軀是馮惟敏的石像,讓我們以馮惟敏爲榜樣奮發圖強吧!路的兩邊是清脆的竹林,每一顆都高大挺拔。風輕輕吹過竹葉滑出聲音在耳邊縈繞,這就是大自然的奏樂吧。前面還有一條悠長的走廊,上面寫着好多書法文字。

每一個字都那麼鏗鏘有力,流露出對中國文化的嚮往。老龍灣的北面有個長方形水池,水池東邊鬆節亭內有一石碑,寫着“萬寶泉”三字,系清同治年間秀才馮錫田所寫的。鑄劍池東原有一青石拱橋,造型優美,橋身觸及水面,就算是天氣再冷,水溫能暖及橋面,每到冬天降雪,雪花落到橋面就被溶化,取名雪化橋。再回答大家最後一個問題,爲什麼叫老龍灣呢?聽以前老人們講老龍灣通着南海龍宮,雪化橋南面龍王廟舊址處,就是“南海龍宮”。後來整合起來人們稱爲“老龍灣”。我愛我的家鄉,我更愛老龍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