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有關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集錦7篇

有關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集錦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4W 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集錦7篇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

端午節的前一天,媽媽就做好糉子。先要準備糉子的餡子,餡子各種各樣,有花生餡的,紅棗餡的,菜餡的,肉餡的;要準備好芭蕉葉子,洗淨葉片,並將它剪成勻稱的葉條。媽媽將糯米蒸熟,將芭蕉葉一卷,放入熟透的糯米飯,用手稍微一壓就粘在一起,拿出花生紅棗菜肉餡兒按入飯糰裏面,隨後纏成一個菱形,用絲線一捆,小小的糉子就在媽媽的手中誕生了。包好的糉子一蒸,取出來就可食用了。撕開葉片,裏面露出白白的飯糰,還可隱約看到餡兒的微紅。此時的糉子,不但有飯糰的味道,還夾雜着芭蕉葉淡淡的清香。吃在口裏清涼還帶點微微的甘甜,是飯後最好不過的點心。

端午節的早晨,爸爸要趁早去砍那些還掛着晶瑩露珠的艾葉,選出鮮綠的艾葉,掛在門楣上。爸爸說,艾葉越綠,它的氣味就越濃郁,就越能清新空氣。端午節那天,屋子裏瀰漫着奇特的清香。媽媽說待艾葉幹了,可以用開水泡了喝,那樣可驅五毒,治百病。每次端午過後,媽媽就泡一壺,讓全家分着喝。艾葉水雖良藥苦口,可苦澀得難以下嚥,在媽媽面前勉強喝一口,媽媽一轉身我就吐出來。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便迎來了我喜歡的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午節,相傳是爲紀念屈原所設。這一天主要的活動有吃糉子、賽龍舟等。

到了那天,我和媽媽會很忙,因爲我們要包糉子。首先,媽媽拿出了所需要的`材料。把綠豆洗乾淨,糯米調好味,五花肉醃製好,比把它切成一塊塊。媽媽做好了以上工作,便對我說:“兒子,咱們一起包糉子吧!”我看着這一片片綠色的糉子葉,再想想糉子那金字塔似的外表,一下子發起愁來,問媽媽:“該怎樣包啊?”媽媽見我如此疑惑,便做起示範來:“首先把兩塊糉子葉疊成一個類似圓錐的物體,然後把糯米、綠豆和五花肉放進去,再用一塊糉子葉封好底面,用草繩把它捆紮緊,不把它綁緊煮熟後就不好吃了。”媽媽示範完後,我就嘗試着包了起來。一開始時並不太順利,不是漏了東西沒放進去,就是綁得不夠緊。後來在媽媽的逐一糾正後,一切變得順利了。

包好後,就要開始煮了。看着這些剛下鍋的糉子,我以爲十幾分鍾後便可以吃了。但媽媽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對我說:“這些糉子起碼也要四——五小時後才能吃。”聽了媽媽的話,我似乎有些失望,但還是忍住了喉嚨裏的饞蟲。等呀等,終於煮好了。我望着這些又大又飽滿的糉子,饞得口水都流出來了。等不到爸爸回家,我便開始吃了起來。吃着自己動手包的糉子,心中感到無比激動。

家鄉的習俗多得數不清,但無論什麼節日或習慣,我都會開開心心地過,開開心心地做。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

中華民族的歷史悠遠長流,在綿延的歷史中流傳下來了許多節日:有細雨紛紛的清明節,有月光皎潔的中秋節……在這衆多節目中,我最喜歡的是熱鬧非凡的春節。

在我的家鄉,每年的大年三十是最熱鬧的,在這一天每家每戶吃的都是餃子,在吃餃子前,每家每戶都會先放一串鞭炮,因爲餃子有“交子”的意思,是舊年向新一年的過渡和交替。吃完餃子接下來的事就是看春晚。每家每戶都會坐在電視前,端上瓜子,擺上茶水,一起看春晚。常常人們都會熬到凌晨。第二天早上起來就是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人們都會去走親戚,走親戚時要買些禮物不能空手去。到了別人家,首先要說一聲“新年好”或“新年快樂”然後親戚們就會給你壓歲錢問你的考試成績,祝你來年身體健康,學習進步。

到了大年初二,我們就會去大舅家吃飯,也有很多人會來:姑姑、大姑、姑父……我也難得和他們家的小朋友聚在一起玩。我們還會買來一些鞭炮放,別提有多高興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習俗。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4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端午節在中國歷史上,已經成爲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端午節有着許多習俗,比如:吃糉子、賽龍舟、插艾草……

在我的印象中,以往的端午節,都會吃糉子、插艾草。

在端午節前一天,奶奶會先到街上去買糯米、豬肉、糉葉、大棗……先將豬肉用醬油和鹽醃製好,再煮熟,再將糯米進行同步操作,之後,奶奶用漏斗把糯米和豬肉塊放進去,然後加上一顆大棗,把糉子用絲線纏繞,放入水中小火煮一夜,再向艾草插入門前,在我很小的時候是聽奶奶說這樣可以避邪,防止鬼怪入侵,也能讓插艾草的這家人百毒不侵,我聽了覺得很新奇。

端午節到了,還在牀上的我就能聞到樓下的糉子的陣陣清香,我趕忙洗漱完走到樓下,大鍋上熱氣騰騰,白煙嫋嫋,綠油油的糉子映入我的眼簾,使得我不得不大口稱讚,我急忙撥開糉葉,軟軟的糯米便透了出來,咬的第一口我便吃到了肉,肉旁邊的糯米十分鮮甜,我終於意識到了,肉旁邊的糯米就是這個糉子的好吃的所在,這糯米進入了我的味蕾,慢慢的滑入了食道……

我細細品嚐着這一口,彷彿回味到屈原所在的戰亂時期,想到了那個時候的人們一點糧食都吃不到的樣子,這糉子的味道好像有點悽慘而悲涼,我又想到趙國戰敗,屈原那痛苦的樣子,我不禁感到惋惜。

今天我們的一切都來之不易,請大家珍惜現在的時光。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5

從前,每逢清明節,我們一家總會聚在一起吃飯,尤其愛吃青團。上至70歲的外公外婆,下到三四歲的小弟小妹,沒有哪一個不愛吃青團。

青團,顧名思義,就是青色的小圓球,從外觀上看就像是一顆綠色的寶石,圓滾滾,胖乎乎,叫人覺得它可愛。

我們姐妹幾個,在清明節前總會幫着大人做青團,把艾草汁拌進糯米粉中,再包裹進自己喜歡的餡兒,揉成球狀,蒸熟了就可以享用了。我們在做的時候,總忍不住要偷吃幾個。媽媽見了,皺眉道:“咦,怎麼少了幾個青團?”每到這時,我們便躲進屋子裏偷偷地笑。

等青團一上桌,我們便立刻伸手去抓,小弟小妹顧不得吃糖了,哭着要青團。平日裏的什麼淑女優雅,此時早就被我們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只一心想多吃點青團,一隻手上拿着三四個青團,另一隻手還在不停地搶着,等到別的菜都上齊了,我們一個個眼睜睜的望着大人們津津有味地吃着雞鴨魚肉,口水都要流下來了,可是青團已經塞到喉嚨眼了,還能吃得下去嗎?於是便在心裏暗罵自己當初爲什麼要吃那麼多的青團。可是等到來年清明節時,我們見了青團還是會忍不住伸手去搶。

現在的我,看到街上有賣青團的,便會纏着媽媽給我買,可是等我吃到外面的青團時,卻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6

我生在城裏,長在城裏,可是每年都要回幾趟南鄉老家。

我的老家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在南鄉,有許多風俗習慣,比如疊羅漢,大年三十祭拜祖宗等,但我最趣味的是“祝壽”了。

今年,外公六十歲了。到了大壽的時候,我們都很高興,準備熱熱鬧鬧地爲外公祝壽。

祝壽選在大年三十的頭天,我們大家都來到外公家裏。這可是我們小孩最熱鬧的時候了,叫啊,跑啊鬧翻了天。大人們忙裏忙外,廚房裏飄來丁丁當當的案板聲和蔥花香味兒。

傍晚時分,我們開桌吃壽酒了。我看見外公這個“老壽星”沒有上酒席,就納悶地叫着“外公呢外公到哪裏去了呀”媽媽聽見我喊,就笑着說:“外公不在那裏!在另外一桌!”我更疑惑了:“今日是外公祝壽,他怎樣不到呢”我的話剛說完,堂前裏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我紅着臉,有些害羞了。舅舅說:“這是家鄉的習俗,老壽星本人一般不在正堂如席的。而是請幾個和外公要好的長者作陪,他在另外一個地方喝酒呢”

聽了舅舅的話,我們幾個小孩吵着說:“舅舅,你就給我們說說家鄉祝壽的習俗吧!”舅舅笑呵呵地說:“我明白多少說多少,也不是很清楚的!”“好呀!好呀!”我姐妹幾個異口同聲地叫着。舅舅一邊倒酒,一邊說:“祝壽是南鄉的一個風俗,一般以女婿女兒爲主,我們兒子就是作陪的。無論男女,到了三十就能夠做壽了,一般四十不做的,一百歲也不做的。意思就是‘四’即‘死’,不吉利的。一百歲呢,太滿了,‘滿招損’呀,也不做的。”舅舅倒好了酒,坐下之後說:“祝壽還要拜壽的。拜壽要先設好壽堂,掛燈結綵,正中掛‘壽’字,兩邊掛壽幛。早上吃茶葉蛋和長壽麪。午時拜壽,老壽星上座受拜。我們午時不是拜了嗎”“拜了!拜了!”我們嘻嘻哈哈地說着……

這次給外公祝壽還真學到了不少知識。家鄉的習俗讓我難忘而充滿好奇!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7

我的家鄉在陝西,那裏風景優美,有許多名聲古蹟,而且盛產酥梨。被稱爲“酥梨之鄉”。

走進鄉里,你彷彿來到了水果世界。一塊塊田裏種滿了果樹和小麥,有桃樹、梨樹、蘋果樹、杏樹、桑樹等等。在田埂上、道路邊、小院中,隨處即可見。

有些人家還在院子裏種一些蔬果,有青菜、辣椒、番茄、苦瓜、草莓、樹莓……。它們依着時令順序成熟,還有些人家在院後種三四分地的麥子。六月過後,後院簡直就是一片金色的海洋。

若是後院有一面老牆,常常會瞧見紅螞蟻和黑螞蟻打架,我們便拿起樹枝將他們分開,或是在夜晚發現在欣賞月光的蠍子。

夏日的傍晚若是你在外散步,準會瞧見老陝人家吃完飯的情景,他們座椅飯菜搬到院子裏,天高地闊地吃起來,油潑辣子香氣四溢,勁道酸爽的油潑面,還有肥瘦相間的肉夾饃……傍晚的微風輕輕拂過,飯香、菜香飄過了村村落落。香味勾出了我肚子裏的饞蟲。

晚飯過後一家人坐在葡萄架下,沏一壺茶,摘下幾個自家樹上的瓜果,品幾口茶,吃幾個水果,便開始娛樂活動,我們分成兩隊,分別去抓蠍子和金蜣。蠍子的兩個大鰲一張一張的,全身成攻擊形態,像時刻都要發起攻擊。金蜣像一隻迷你怪獸,十分可愛。

老陝人家,不論什麼季節,什麼時候都有一片獨特迷人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