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精品】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合集十篇

【精品】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合集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2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品】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合集十篇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 篇1

歲月匆匆而過,悄然回首,我已走過小學生活近六年了,念及往事,不生唏噓。那人生道路上的無數個第一次就像波濤起伏的海浪,盪漾在我的心頭。是那樣親切而又熟悉,又是那樣的美好和和諧。我第一次上臺表演的經歷就一直使我不能忘懷。

那是我在八歲第一次上臺,在上臺前,我的心忐忑不安,總是無法調整出好的情緒。主持人開始報幕了。看着一位位同學在臺上精彩的表演,我更加緊張了,突然腦子一片空白,就像傻了一樣。好在這時,老師在旁邊鼓勵我,小聲地說:“你一定能行!”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很快鎮定了下來。

終於到我了!在主持人的報幕聲中,我微笑着自信的走上了舞臺。一上臺,我就很鎮定地坐了下來,開始演奏古箏。悠揚的琴聲彷彿潺潺的流水,慢慢地流進觀衆的心裏。我彈的每一個地方都是那麼嫺熟而自然。就這樣,我順順利利的彈完了一首曲子並在觀衆的熱烈掌聲中退了場。

我愛第一次,因爲它教會了我成功的祕訣:充滿自信,挑戰自信!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 篇2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爲一了,而寒食既成爲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爲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傳統習俗一:掃墓祭祖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風俗傳統。就是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傳統習俗二: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爲了避忌諱,改爲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爲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爲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爲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傳統習俗三: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作文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作文。

傳統習俗四: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裏,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傳統習俗五:鬥雞

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鬥到夏至爲止。我國最早的鬥雞記錄,見於《左傳》。到了唐代,鬥雞成風,不僅是民間鬥雞,連皇上也參加鬥雞。如唐玄宗最喜鬥雞。

傳統習俗六:蠶花會

“蠶花會”是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清明節期間,梧桐、烏鎮、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每年蠶花會人山人海,活動頻繁,有迎蠶神、搖快船、鬧臺閣、拜香凳、打拳、龍燈、翹高竿、唱戲文等十多項活動。這些活動有的在岸上進行,絕大多數在船上進行,極具水鄉特色。

傳統習俗七: 拔河

早期叫“牽鉤”“鉤強”,唐朝始叫“拔河”!。它發明於春秋後期,開始盛行於軍中,後來流傳於民間。唐玄宗時曾在清明節舉行大規模的拔河比賽。從那時起,拔河成爲清明習俗的一部分。

傳統習俗八:踏青

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傳統習俗九: 放風箏

清明放風箏是普遍流行的習俗。在古人那裏,放風箏不但是一種遊藝活動,而且是一種巫術行爲:他們認爲放風箏可以放走自己的穢氣。所以很多人在清明節放風箏時,將自己知道的所有災病都寫在紙鳶上,等風箏放高時,就剪斷風箏線,讓紙鳶隨風飄逝,象徵着自己的疾病、穢氣都讓風箏帶走了。

傳統習俗十: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做“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清明節的由來和風俗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爲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確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爲一日。

在墓前祭祖掃墓,這個習俗在中國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時對墓葬就十分重視。東周戰國時代《孟子· 齊人篇》也曾提及一個爲人所恥笑的齊國人,常到東郭墳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見戰國時代掃墓之風氣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時,下詔定寒食掃墓爲當時“五禮” 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皁隸傭丐,皆得父母丘墓

”(柳宗元《與許京兆書》)掃墓遂成爲社會重要風俗。《漢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就中國人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發達、強固來看,嚴延年的舉動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後世把上古沒有納入規範的墓祭也歸入五禮之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爲常式。”得到官方的認可,墓祭之風必然大盛。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 篇3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龍南,不僅有獨具特色的客家圍屋,還有讓人回味無窮的客家美食——鳳眼珍珠。

一顆顆晶瑩剔透,如珍珠樣在鍋裏滾動,鳳眼珍珠就因此而得名。

鳳眼珍珠是用番薯粉製成的。番薯粉先是大塊大塊的,要用手把它弄碎,弄碎之後,就把粉末狀的番薯粉放在鍋裏用手按住番薯粉,順時針旋轉,旋轉只能往一個方向,這樣才能變成顆粒狀。

番薯粉變成顆粒狀後,下一步就是煮了!先將鍋裏的水煮開,即可把鳳眼珍珠撒下,只能一點點撒,不能一起倒,因爲一起倒下去味道會沒有那麼好。撒下之後,把姜切成條狀,放入水裏後,用鍋鏟攪拌一會兒,蓋上鍋蓋,稍待片刻,鳳眼珍珠就可以出鍋啦!

出鍋後的鳳眼珍珠,顆顆晶瑩剔透。猶如荷葉上的露珠;又像斷了線的珍珠。形狀雖然不大,但是顆顆美味,都蘊藏着客家美食的精華。鳳眼珍珠口感絲滑,使人忍不住多吃幾口。

怎麼樣?鳳眼珍珠給你帶來了食慾嗎?我想你的口水都以飛流直下三千尺了吧!那就快來我的家鄉——龍南品嚐一下吧!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 篇4

在中國,最隆重的節日莫過於春節了,這也是最喜慶、最幸福的節日了。在這個節日裏,家人團聚,到處喜氣洋洋。

準備過年按照老家的規矩,春節基本從臘月便開始了。臘月初八,熬臘八粥,放上大米、小米、紅棗、栗子、榛子等食材熬成一鍋粥,香甜可口。這一天還要泡臘八蒜,把剝好的蒜瓣放進裝滿醋和醬油的罈子裏封號,美味正在醞釀……

臘月二十四大掃除;臘月二十五送“竈王爺”上天,要燒香、上貢品;臘月二十六做豆腐;臘月二十七殺豬殺雞、買魚買肉;臘月二十八發麪;臘月二十九,上街打酒。

熱熱鬧鬧過大年

春節的重頭戲——除夕來了!這一天一大早就要起來,包包子、做餃子、蒸饅頭,家家準備年菜,街上滿是酒肉的香味。所有人都穿上喜慶的`紅衣,門口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到了晚上,便是年夜飯了。一家人圍坐在飯桌旁,祝福聊天,飯菜更是豐富:雞鴨魚肉、餃子、菜。其中魚——表示年年有餘;生菜——諧音“生財”,表示來年發財。吃餃子時,把泡臘八蒜的罈子打開,一股酸辣的氣味撲鼻而來,蒜瓣變得碧綠,晶瑩剔透,如同翡翠一般。在罈子裏的醋也有了些辣味,用膠子沾它,總想多吃幾個餃子。晚上要放煙花,隨着一枚枚煙花衝上支霄,送走了舊的一年,迎來新的一年,翻開了歷史新篇章。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 篇5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要演講的主題是“祖國在我心中”。

因爲那時是封建社會,所以我們祖國很貧窮,我們的老祖宗經常填不飽肚子,現在當然不同了,家家戶戶都吃的飽飽的,有時還剩下了很多飯。說明我們的祖國強大了,爲此我感到無比的自豪。

我們的祖國變強大和許多人都有關係,他們都爲祖國做出了貢獻。如:袁隆平,他爲祖國做的貢獻是:在我國糧食不足的時候,他挺身而出,研究雜交水稻,經過數次的失敗,最後終於研究成功,解決了我國糧食不足的問題。還有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別無所求。”

臨刑前,監斬官湊近說:“文大丞相,你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大丞相。”文天祥便怒喝道:“死就死,還說什麼鬼話!”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義了,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絃的《正氣歌》。他的品質使我感動,使我想到了詩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

我們的祖先先後發明了我國的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活字印刷術。爲此我感到無比的自豪。

我真爲你驕傲,中國。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 篇6

如果我身在異國,如果別人問我:“在地圖上長得像金雞的祖國是什麼?這個國家很偉大嗎?”那我將會回答:“是的,這個國家的確很偉大,而且,每個人都擁有梅花的精神,一顆善良的心,一顆聰明的大腦,正是人們擁有這顆充滿智慧的腦袋,所以祖國也有許多偉大的奇蹟”。

比如:清澈的長江三峽,美麗的桂林山水,雄偉的萬里長城,壯觀的秦兵馬俑……

辛勤、聰明的人類,先進的科學發明,他們加起來會讓我們擁有更大的科學發明。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 篇7

每說到春節,大家想到的應該都是幸福與快樂吧!春節那一天,人們都會穿自己的新衣服!大家與自己的家人一起吃團圓飯!當然!我也很喜歡春節!同樣,春節也有許多的習俗!這些習俗都是有一個個小故事哦!

今天就讓我來給你們講講這些小故事!

一、熬年守歲在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吃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會返回到山林中去。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爲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竈,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與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三、貼福字的傳說明太祖朱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爲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福”字。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爲紀念馬皇后。

這些就是我所知道的春節的風俗小故事!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 篇8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你們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祖國就是我的母親》。

“劉義然,回老家看看吧?”兩年前的暑假中,爸爸再一次問我。我還是那句老話:“不,要回你自己回!”這時,勾起了我以前回家鄉看奶奶的情景:我們睡在底矮的茅屋裏,沒有蚊帳,晚上蚊叮蟲咬,害得我整宿整宿睡不着覺;門前是一堆堆的牛糞,又臭又髒,泥濘的路到處是水潭子,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子,整個腳就陷下去,好不容易把腳抽出來,可鞋子卻留在泥潭裏……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對我說:“現在回家鄉看看,看看你還認得奶奶的村莊、奶奶的屋嗎?。”我暗暗地想:這是真的嗎?於是我就跟着爸爸坐着汽車回家鄉了。

來到了羅山彭新鄉下,啊!真美!難道這是我的眼睛花了?我揉了揉眼睛,沒有呀?本來以前那坑坑窪窪、崎嶇不平的小路,現在已變成一條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路兩旁種滿了花草樹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這幾年村裏的樓房就像雨後的春筍般一排排地拔地而起。我和爸爸來到奶奶家,哇,兩層的樓房,牆壁刷得雪白雪白的,如同粉裝玉砌。傢俱也嶄新的,刻着龍鳳圖案。房子很大很大,他們再也不用竈頭煮飯了,都換成沼氣爐,方便快捷……和奶奶住在一起的叔叔帶我走進一個房間,掀開桌上的一塊花布,呀,這正是我再熟悉不過的東西——電腦。叔叔熟練地操縱着電腦,猶如在彈鋼琴一般。我想不到家鄉人的素質提高得那麼快!家鄉人也在展望未來,放眼世界。吃過午飯,我悠閒地在村邊散步,看見遠處那些農民不再用牛拉犁耕地,而是用各式各樣的拖拉機犁地。

家鄉的人變了,地變了,交通也方便了,樓房、電話、手機、電腦,城裏人有的,他們也都有了。是什麼魔力帶來了這麼巨大的變化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回家,我問奶奶,奶奶笑着說:“還是黨的政策好,村村通公路這個目標實現了,農業稅免交了,學生上學不交費了,人人都有醫療養老保險了,你說我們還羨慕城裏人的生活嗎”。我恍然大悟,原來這都是祖國的功勞哇!

同學們,你能不爲我家鄉的變化感到驚歎嗎?你能不爲我們祖國的偉大而感動嗎?面對此情此景,我不禁想高聲喊:“祖國,我們的母親,我們永遠愛您!”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 篇9

夏夜童話

夏天的夜晚是多麼的寂靜、多麼的美麗。煙青色的天空上閃爍着鑽石般的星星。他們一眨一眨的,就像一個個調皮的小精靈。

“救命啊!救命……”一聲聲急切的呼救聲打破了這夏夜的寂靜。正在睡覺的荷花姐姐揉了揉眼睛,從睡夢中醒來。哦!原來是一隻小螞蟻掉進了水中。於是,荷花姐姐趕緊彎下腰,把花瓣伸向小螞蟻。小螞蟻就順着花瓣爬了上來。荷花姐姐把小螞蟻送上了岸,之後就悄然離去。

蜻蜓妹妹飛過來,看見小螞蟻渾身溼漉漉的,走起路來趔趔趄趄,就熱心地說:“小螞蟻,讓我送你回家吧!”於是,小螞蟻爬上了“飛機”。蜻蜓妹妹正準備起飛時,突然停住了。他們遇到了一個大大的難題:天太黑了,看不清回家的路。這時,螢火蟲哥哥飛過來,拍怕胸脯,得意地說:“這個難題就交給我了,你們跟在我後面飛吧!”說着,螢火蟲哥哥便在前面點起了亮晶晶的小燈籠。小螞蟻坐在蜻蜓妹妹的背上緊跟其後。他們飛呀飛呀,飛過青青的假山,飛過了綠綠的草地,小螞蟻終於到家了。

得知小螞蟻安全到家了,大夥兒都趕來慶祝。青蛙敲起來打鼓,螳螂拉起了小提琴,蟋蟀唱起了歌,蝴蝶跳起了舞……一場美妙的昆蟲音樂會就這樣拉開了序幕。遠處的荷花姐姐似乎也被這優美的音樂聲所感染,不由自主地翩翩起舞……

夜,漸漸地深了,荷花姐姐梳理好自己的花瓣,睡着了;螢火蟲哥哥又點起了亮晶晶的燈籠;蜻蜓妹妹扇着翅膀起飛了……此時的夏夜,更美了!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 篇10

老人們說,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九日是地藏王的生日,爲這位菩薩插地香就成了一種民間的慶祝方式,也是我們這裏代代相傳的習俗。

傳說地藏王是一個肩負大地的神佛。他若一轉肩,大地就會發生地震;他若生氣,那更了不得,會發生天搖地動、天崩地裂的大事。你想,人們怎麼會不對他充滿敬畏之情呢?

這一天,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買一個金黃閃亮的好柚子。到了晚上,人們會把這柚子插在一根長長的棍子上,然後在柚子上插滿密密麻麻的、一圈又一圈的香,再拿到陽臺、門前或頂樓上,一家人雙手合十對着像刺蝟一般的柚子拜了又拜。這可是禮拜地藏菩薩的莊嚴儀式哦!

沒有準備柚子的人也不着急,可以在門前的士裏或者牆壁上插上香,心誠則靈嘛。夜裏,從路上走過,路旁點燃的香頭閃閃爍爍,恍若天上的星星。再加上空氣裏飄來的淡淡的香味和嫋嫋娜娜的薄煙,行路人會覺得自己也彷彿成了天上的神仙。

這一晚上,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樂趣就是揮舞手中插着香的柚子了。幾個人聚集一起,比比誰的柚子大,誰的香插得多,或者幾個人聚集在一起舞動,讓手中的柚子舞出一條龍、一朵花……直到夜深才戀戀不捨回屋睡覺。

第二天,柚子上的香早已熄滅,大家一一拔出殘餘的香棒,喜氣洋洋地掰開祭拜過的柚子,你一塊、我一口地爭着吃得一千二淨。看來,地藏菩薩挺心善,只收心意,好吃的嘛,就留給我們飽口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