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九年級作文 > 初三議論文大綱

初三議論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6W 次

初三議論文1

有的東西,有生命,卻無靈魂;而有的東西,不但有靈魂,還有特有的品格。——題記。

初三議論文

大樹

曾經有這樣一首歌:“頭頂一個天,腳踏一方土。風雨中你昂起頭,冰雪壓不服……”風雨中的大樹,頑強不屈,將濃陰奉獻給大地,不求回報。正如“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的竹石一般。

“採得百花成蜜後,爲誰辛苦爲誰甜。”不論晴空萬里,還是驟雨狂風,蜂,一直奔波在花叢中,採蜜,釀蜜,將採得的蜜無私地奉獻,卻不記名利,默默奉獻。這平凡而偉大的生命,書寫出不辭辛勞而堅強的性格。也不能不說,所以羅隱會讚美它。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梅、蘭、菊、竹、花中四君子,雖說看似並不美麗,卻都不畏艱難,在惡劣的環境中,抗擊風雨,以生命裝點銀色的初冬。花,草都這麼無私堅強,何況人呢?

人,左邊一撇,是堅強;右邊一捺,是樂觀,豪放。在中國上下五千年之中,唯有詩人李白與杜甫,做到了“人”。

李白歲被貶官,可卻在被貶後依舊樂觀、豪放,依舊寫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對生活的期待;依舊發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感嘆。他的一生,也被收入了歷史,成爲裏歷史中的一位偉人。

不同的生命,有着不同的價值。從蟲鳥、獸到人,都有着自己生存的意義,我欣賞生命,生命擁有活力,擁有意義,擁有人世間的衆多品格。爲何有許多學者讚美自然中的生命?那是因爲,在它們身上,閃耀着生命的光芒!

初三議論文2

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知識與智慧不斷增長的人,纔是健康的人,我要做個健康的人。

一本我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一位老師,也是一處我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以及生活的營養品。一本好書蘊含着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感。閱讀一本好書,就是跨越時間和空間,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對話,這是多麼美妙的事情啊!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歡閱讀,並善於從書中汲取營養,從而走上了成功之路。一本書,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讀書,都能讀得津津有味,因爲世上沒有兩個人會用同一種方式讀同一本書。

我十分愛看書,每次看得如癡如醉,如飢似渴,從中汲取有用的東西。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像我這樣對看書到沉迷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閱讀使我得到了報償。我的作文不再千篇一律,每一篇都別出心裁,與衆不同,常常受到老師的好評。真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現在覺得“一日無書,百事荒蕪”啊!

我最愛看記事的作文,吸引我的是那一波浙的故事,是各種人物的命運遭遇,他們的悲歡離合常常使我牽腸掛肚。童年即將過去,書佔了童年的大部分時光,但我依然過得很快樂,因爲看書是我最大的享受。童年像一幅流光溢彩的畫卷,書就像畫卷上一闋跳躍着的歡快的音符的樂章。

書,永遠的營養品。

初三議論文3

從我們呱呱墜地起,我們的一生就猶如一輪巨大的鐘表,錶盤上不在是刻度,而是“理想”,“挫折”,“成功”……這樣一些文字,而那指針的準確度便關係到我們的一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確,時間有時讓人捉摸不透,時間是無形的,而就在這無形的時間裏,我們的時鐘也隨着時光的流逝,開始轉動了。

時間的指針指向了“挫折”,於是在我們蹣跚學步時,命運之神發揮它的神力,“挫折”便發揮了作用,結果學步時就跌倒了,這時候,毅力與耐力也隨之提高,爬了起來,指針便指向了“成功”。

經過了幾番轉動,我們也隨之長大,進入了青春期,這個階段,是犯罪的生成率與實施率極高的時候,一些青少年爲了錢,而去調整了時鐘,使它變快,而他的人生也隨之發生了變化,鐘錶上的指針失去了精準,停留於犯錯與與悔改之間,導致了他的心裏矛盾,被眼前的利益所矇蔽了雙眼,選擇了去搶劫而毀滅了這如花的青春……

到了初三,時間反而覺得不夠用,堆積如山的試卷,如潮水般的習題,每天的大腦都被“函數”,“定律”,“元素符號”所淹沒,熬到中考結束,這是,鐘錶的指針指向了“理想”與“頹廢”,有的人受不住苦的煎熬,選擇了頹廢,與自己的理想擦身而過,與大學無緣。

人生中,不需要太盲目,太快地度過每一天,要學會把握時鐘的速度與準確性,只有這樣,才能把握人生,在屬於自己的藍天下,舞出自己的自信與風采。

初三議論文4

世界充滿着愛,愛在每一個角落,無聲無息的降落在每一個人的身上,父母的愛,同學朋友的愛,故鄉的愛,一切的愛……

父母的愛是偉大的,無私的,古代故事中孟母三遷孟子的母親,爲了讓孟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三次搬家,住在墓地旁時,孟子與小孩也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住在市級旁時,孟子又和小孩學着做生意討價還價,而到住在學校旁時,孟子開始懂秩序,喜歡讀書,父母爲了孩子還可以做更多,這是一場命運的馬拉松,他忍住飢餓和疲倦,不敢停住腳步,上蒼用疾病考驗人類的親情,他就捨出血肉……這是感動中國爲陳玉榮頒的頒獎詞,13歲的兒子被查出幹豆狀核病變,爲了挽救兒子的生命,陳玉榮將自己的肝捐獻給兒子,可那又談何容易,他本身有脂肪肝,不得不開始減肥,在短短7個月之內消除了重度脂肪肝,我想這就是愛的力量。

同學朋友之間的關愛讓人溫暖,備受鼓舞,哪怕是一個陌生人也讓人溫馨,蘇格特一生創作了小說47冊,歷史傳記31冊,可是這位舉世聞名的成功者成績平平,身體纏弱,所有人都不看好他,他成了學校的怪胎,只有一位老師知道蘇格特雖然厭惡功課,但卻對讀書充滿興趣,而這也成爲了蘇格特的人生轉折點,老師的一句話改變了一個人的一生,他從愛丁堡大學畢業,道上的職業律師……

故鄉的愛源於故鄉的山山水水,一代鬼才黃永玉就經常回歸故土,去體驗故鄉給人的力量,多少回憶都源於故鄉,當吃到家鄉的特產時的幸福,故鄉的愛,寬闊廣播,每一次踏上故土都會有一種心神愉悅的感覺,故鄉似乎總有着一種魔力,吸引着我們過去吸引着我們的心靈,彷彿那裏就是我們旅途勞累,奔波後歇息的地方,是心靈的歸宿。

愛的力量很多,父母親人師生同學,甚至是別人無形的關懷,都是愛的力量,愛的力量很偉大,甚至可以成就,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讓生活中多一點愛,多一點愛去溫暖他人,溫暖自己。

初三議論文5

人生如夢,短不過浮華瞬間,久不過細水長流。唯有酸甜苦鹹,能讓這汪清潭更顯得與衆不同。

清晨,是耀陽初升。

當清晨第一抹陽光透過透明的玻璃窗射入你的臥室時。你也許會懶怏怏地爬起來,刷牙洗臉吃早餐。也許會繼續意猶未盡地沉眠下去。也許會拿起手機在牀上刷微博,逛朋友圈……但不管怎麼樣,這就是生活。生活是一個習慣,是一份早餐,是一次懶覺,是一次刷微博……正午,是豔陽當空。當左鄰右舍令人垂涎的飯菜香味飄過來時。你也許正忙碌地做飯。也許正津津有味地吃飯。也許正饒有興味地看着電視或玩着遊戲等待家人把可口的飯菜做好……但不管怎樣,這就是生活。生活是一個責任,是一頓飯,是一個等待,是一個飽腹的感覺……下午,是驕陽似火。當外面的毒辣太陽正灼燒着大地。你也許正在外面遊玩。也許正在懶懶地睡着下午覺。也許在辛勤地做作業。但不管怎樣,這就是生活。生活是一個興趣,是一次美好的體驗,是一次長長的休息,是一個不懈的努力……夜晚,是皓月當空。

當清脆的蟬鳴在寧靜的草地裏奏響。你也許正在看着電視,也許在熱血沸騰打着遊戲,也許在柔和月光之下,平坦小路之上散着步……但不管怎樣,這就是生活。生活是一份享受,是電視裏的六月飄雪、沙場馳騁,是遊戲裏的滿腔熱血,是月光下的寧靜淡雅……生活,是一個習慣,一個責任,一個興趣,一份享受……它同時也是一份獨一無二的樂趣。樂,源於生活,“樂”於生活

初三議論文6

是什麼時候開始想家的呢?大概是轉身的那一瞬間,父母的身影從眼幕裏消失,耳邊的囑咐也漸漸遠去。路途是越來越遠,心卻是越來越近。

那是初冬的黃昏,寒風凜冽,車站的人寥寥無幾。我一個人站在站牌前搓了搓手,吐出一口白霧,望着日漸昏黃的天,瑟瑟發抖。

“閨女,帶點柑橘吧。”遠處,爸爸一手提着一袋柑橘迎着風,氣喘吁吁向我小步快跑,他依舊穿着那件掉色的單薄外套,瘦弱的身軀在風中左晃右擺。我不禁鼻子一酸,抹去眼眶中不敢掉下的眼淚,小跑着接過了他手中的柑橘,嗔怪道:“爸,都讓你別送我了,還買什麼橘子。天這麼冷你自個在家待着多好啊,出來吹這冷風乾啥啊。”他只是憨憨地笑,不說話。我衝他笑,嘴上怪着爸爸,心裏卻一股暖意流過。

他站在我身旁陪我一起等着公交車,我們都沒說話,只是沉默,沉默地等着離別,各有心事。大概是堵車了吧,車遲遲不來,夜幕卻快要降臨。我開始焦急了。爸爸看着我急得在那裏打轉,他皺了皺眉頭,拿起手機,默默地走到另一個站牌前,不知在打着什麼電話。我悄悄地側頭看他,他揹着我,微駝的背似乎被千斤擔壓着直不起來卻仍然倔強地直起。過了一會兒,他轉過身來,看着我只是憨憨地笑,臉上卻莫名多了一絲釋然,和疲憊。

沒多久,一輛小轎車停在我面前,是鎮上的王叔叔。他招呼着我上車:“來,上車,叔叔送你去城裏,反正順路嘛。”我看了看時間,沒剩多少了,沒時間等公交車來了。我點點頭,笑着道謝,打開車門坐了進去。爸爸從我手中拿過行李箱,吃力地把它們搬到後備箱裏。箱子裏裝的基本上是我的書,的確很重。不過那個人是爸爸,爲了我不論什麼都能扛起的爸爸。我坐在車裏,搖下車窗向他揮揮手。他還是憨憨地笑,站在遠處,動了動嘴脣說了些我沒聽見的話。在車開動前,他大跨步走到我面前,彎下身子,還是笑說:“閨女,一個人在城裏要好好讀書。柑橘記得吃,特別甜。下次回來,爸帶你親自去摘。你一個人也要好好的,爸過段時間去看你。”夜色裏,我卻分明看見爸爸眼角的晶瑩。

原來,第一次離家,比我更害怕更擔心的是父母,我那無所不能的父母。車開走了,車後的揚塵裏,是父親佇立在風中的身影,逐漸變小,直到消失。後來,我聽見王叔叔說那天他本來是不去縣城的,只是爸爸打電話給他再三委託,並提出以後他出差時幫他照看小兒子,他才答應的。我能想象到父親在風中低聲下氣,爲了我而懇求別人的模樣。我止住思緒,剝開手邊的柑橘,咬了一口,真甜,膩到心裏。

我們得學會在這貧瘠的青春日子裏找到小確幸,學會感恩寒冬裏爲我們擋住所有風雨的父母。

也許冬天處處透着寒意,但父母給的愛和暖意是我的慰藉。在充滿荊棘和坎坷的日子裏,我會小心翼翼守護着這份溫暖,一路前行。

初三議論文7

孔子,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三歲是父親離世,十七歲時母親又離開人間,但他沒有失去信心,而是努力造就自己,憑着他受到的教育,開辦私塾,把自己學到的和積累的知識教給他的學生,被他所教育過的學生大多都是平民家,而他免費教育他們,讓他們也能有出人頭地的一天。

孔子的品行優良,他根據學生的性格來不同的教育他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體現了他的謙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展現了他教育學生的方法。

不只是中國,其他國家的人也瞭解孔子不少,他一生教過多達三千名學生,而着名的就有七十幾個個,他是多麼無私。在國外,還創辦了許多孔子教育學校,這說明孔子對其他國家的影響也很大,他是多麼偉大。他55歲時率弟子一起周遊其他列國,把自己的教學方法介紹給其他列國,可是他們一行人在周遊過程中多次被困遇險。

孔子把“任”和“義”視爲道德的原則,“仁”可以將它理解爲對人的關心,"義"則是道德,他講求學生道德好,對他人關心關愛,他的學生把他說的名言名句記錄下來,流傳至今,這些育人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值得老師學習。

孔子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但他用自己的行動使他成爲了風靡全球的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中國曆重重的畫上了一筆,在許多人的心上畫上了一筆。

初三議論文8

語文課上學習語文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要忽視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生活離不開語文。在大街上,一些商店的店名就起的格外新穎。比如走到理髮店門口,擡頭一看店名:“今日說法”、“魔法師”、“從頭再來”等,店主人利用語文中漢字的諧音字使自己的店名別具一格,從而達到吸引顧客的目的。像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當你走進公園,看到“青青的草,怕你的腳”這樣的標語時,你會欣喜於語氣的細緻與美麗;當你行駛在公路拐彎處,看到“此處風景如此秀麗,你何不慢慢欣賞?”這樣的提醒語時,你會感動於語文的關愛與溫暖;當你流連於祖國的山川美景,手機鈴響了,聽着一聲聲親切的問候或者讀着一句句真誠的祝福,你更會理解“生活處處有語文”的深層含義。是啊,生活處處有語文。寫信、看書、讀報離不開語文,與人交流離不開語文,出外旅行離不開語文。試想,病人與醫生如果不會字詞,不懂語法,他們將如何交流?一個北方人想到南方去旅行,可他不懂語文,他的旅行能愉快嗎?可以說,生活中的語文無處不在。

同樣,語文也離不開生活。語文中的字、詞、句都來自於生活。如果生活中沒有電腦,沒有電話,沒有手機,我們的語文課本里怎麼會有這些詞呢?古人是永遠不會知道這些詞,因爲他們的生活中沒有這些東西。但古文中出現的某些詞,我們現代人也是無法理解的,因爲它們來自於古人的生活。任何學科的學習都是爲了生活,語文也不例外。如果脫離了生活,我們掌握的字、詞、句、段、篇又有什麼用呢?離開了生活,我們學習的一切語文知識將毫無意義!由此看來,語文是來自於生活的。

生活處處有語文。生活離不開語文,語文也離不開生活,生活與語文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生活爲語文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語文也因爲生活而變得豐富多彩。讓我們用心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初三議論文9

青春,需要雕琢,纔會變得更美;需要經歷世間各種磨礪的痛苦,纔可以體會到青春的美麗。正如玉石,需要精緻的雕琢,才能是最美的;沒有經過打磨,又怎能去除塵俗的困擾,蛻變成玉?沒有雕琢的青春是不會發出光彩的,正如璧玉般,不經打磨的玉石是沒有價值的,只有經歷重重的磨難,才能夠將外表的雜質清楚乾淨,留下一片絕美的碧玉。因此,青春需要的,是雕琢。因此,我們需要的,是磨練。

還記得我參加“魔鬼集訓營”,集訓的時候:我們集訓營裏面的每一個人都要面對每天將近九小時的殘酷訓練,就連睡覺都要按照規定的姿勢去睡,對於自己來說是沒有任何時間休息,娛樂的。現在想想:也許這就是對青春的一種雕琢吧,可是真不知道一向懶惰的自己那會是如何堅持下來的?如果要是現在的我的話是怎麼也不可能做到的,也許是我的意志力在那個時候已經完全用完了吧。

學校每年所舉辦的校運會,在某些方面也可以說是對我們的一種磨礪!因爲只有在我們奮勇拼搏的時候,才能在的限度上展現自己的地一面。這一面也許並不是那麼的完美,但只要能經常的像這樣的去磨礪自己:相信,你一定會把自己“雕啄”一件完美的藝術品。到那個時候你將會成爲一把堅不可摧的利刃,一把國之利刃。

青春它需要雕琢,不管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生的任何事,它都會不斷的雕琢你,它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你一滴滴的完善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頑強和堅不可摧。

初三議論文10

道德是我們內心的一條界線,做人應該要講道德,如果明知道德如此而又故意爲之將會給我們的社會帶來多大的傷害啊!

看不見道德的人是可惡的,因爲他們泯滅了人性的根源善,缺失道德的人終究是以被後人唾棄而告終;看不見道德人又是可悲的,爲錢財、權勢而放棄了道德,窮得只有錢,只剩下權,因此請別看不見你的道德。

看不見道德的人不僅會傷害他人,更會失去信譽,傷害自己。前不久發生的毒膠囊事件,駭人聽聞。對於用皮革廢料來製作膠囊這一潛規則,多數藥企心知肚明,然而縱是知道這危害卻依然選擇看不見,把個人的道德、企業的良知放在一邊,因爲他們看見的是利潤,是金錢,最終讓這些皮革廢料走上生產線,流毒於市場。他們不是真的看不見,而是選擇性失明。醫者用藥是爲了救人,可從未聽說過是要致患者於死地的殺手,藥企的行爲失去的不僅是廣大民衆的信任,失去的更是良心。王陽明說“擒山中之賊易,擒心中之賊難”,他們心中都有一個賊,而且賊心不改,企業道德的缺失,讓他們看不見。

道德其實就像孔子口中說的仁愛之心。將道德放在心中的人,待人待己都讓人溫暖。最美媽媽吳菊萍,用雙手托起了一個生命;拾荒老人陳賢妹,抱起了小悅悅,也拾起人性的道德。無論貧富,無論地位,但凡看見道德,願意給予他人幫助的人,無不在傳播着溫暖,而正是這點點滴滴的溫暖匯聚,世界便充滿愛。所以請別再看不見你的道德了。

“頭頂燦爛星空,心中道德律令”,請別看不見你的道德。當有老人摔倒,伸出你的手,給予幫助;當你的談話聲妨礙了同桌的學習,請你停下來,爲他提供一份安寧;當你看見有人在對公共設施進行破壞,請不要冷眼旁觀,而應該去勸阻他。此時,你扶起的是道德,收穫的是快樂。

不要做看不見道德的人,讓道德成爲我們心中的那杆標尺,衡量我們的每一個所作所爲,讓道德之風吹遍社會上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