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高考滿分議論文的作文

高考滿分議論文的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2W 次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一種綜合性的文體,通過論文可直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和專業基礎。那麼一般論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考滿分議論文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考滿分議論文的作文

高考滿分議論文的作文1

探究成爲我國現行課程標準的學習方式之一,讓學生們體驗探究性學習,而不是一味地聽取老師的教導。探究會讓學生樂於思考,樂於學習。

從古至今,教育不外乎就是老師講授知識,學生接受。而對這種教育方式,韓愈曾說:“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可見,早在唐朝,便有學者認識到探究性學習的重要性。

在探索中,我們可以對所學知識提出疑問,通過自己或團體的力量去證實,去解惑。期間,我們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以及合理運用已學知識來解答的能力。這樣,我們便能更加深入全面地瞭解領悟這個知識,也更能讓我們體會到經過辛苦後獲得知識的幸福感和滿足感。這樣便是學習中的快樂了。

在探究中,更能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不論在哪個領域,真正的天才都是在探究中成就的。沒有哪個偉人是靠他人傳授而成爲巨人的。倘若牛頓沒有去探究那個掉下來的蘋果,他能夠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嗎?倘若伽利略沒有探究,又何來著名的斜塔實驗?在探究中,我們能不斷深入,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充實自己,也許你會在探究中發現自然的祕密、生活的真諦。

探究,是要求我們主動思考。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便說過:“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他還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見,先賢多麼重視思考的重要性。在探究性學習中,我們需要思考,思考我們所學知識的正確性,思考生活中的問題在學習中的運用,思考過後,便是收穫。在探究中,學生們樂於思考,樂於學習,更能收穫到學習的快樂。

探究,是一個學習過程,他要求我們去發問、去思考、去解惑。這種學習方式,會讓學生更加熱愛學習。當學習不再是枯燥無味的接收時,你便會發現它是多麼可愛,多麼令人驚喜!

探究,創造學習最高峯。

探究,成就學習上的巨人。

高考滿分議論文的作文2

庸者,相信別人,懷疑自己;愚者,相信自己,排斥別人;智者,相信自己,也相信別人。——題記

有人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於是相信別人,讓別人決定自己。有人說:“只有自己才最瞭解自己。”於是閉目塞聽,在錯誤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意見看似是不可統一 的矛盾雙方,但二者卻有統一的一面,它們正如我們的左臂與右臂,缺一不可。在競爭激烈的今天,我們既要相信自己,又要相信別人。

相信自己,是對自己的充分肯定,是對自己能力的贊同。一個連自己都不相信的人,又能相信誰呢?當自己有着清醒理智的認識時,就應當“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中國女排主教練陳忠和在當初改組女排時壓力很大,任務很重,許多人勸他以“保險”爲好。然而他力排衆議。相信自己,起用馮坤等新將,最終改組成功,奪回了失去17年的獎盃。假如當初他採納別人建議,那金牌獎盃還有誰拿?正是在關鍵的時刻相信自己,陳忠和取得了驕人戰績。

然而,凡事都有限度,“過猶不及”。我們在相信自己時,也要相信別人。這是由事物的多變性與自我侷限性決定的。很多時候,我們的目光被禁錮在一個狹小的範圍內,“鼠目寸光”而又“自以爲是”。這時別人多角度的觀察、評價更具客觀真實性,我們要相信別人。唐太宗接納魏徵等人的進諫,於是有了開明盛世;朱元璋接受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的建議,於是也國泰民安。相反,那頑固的馬謖置王平忠言於不顧,自認爲“熟讀兵書”,結果痛失街亭,丟掉性命。別人的意見有時是好的,有時則不是,我們既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全盤肯定,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纔是明智之舉。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誰都不能誇口自己是完美的,代表亙古不變的真理;但同時,也沒有人一無是處。因此我們要相信自己,也相信別人。

在“胸有成竹”時相信自己,在“迷茫悵然”時相信別人,讓兩者相互配合,相互補充,你會擁有精彩的人生。

高考滿分議論文的作文3

唱唸做打,生旦淨末,“咿咿呀呀”中粉墨登場,她是中國的國粹——京劇。韻律十足,動感四射,她是大媽們的最愛——廣場舞。

在一個陽春白雪,一個下里巴人,看似天差地別,但她們站在一起,笑得燦爛:“不,我們都是中國!”

歷經歲月洗禮,炮火紛飛,京劇蘊含着深厚的文化內涵,從唱詞到唱腔,從服飾到妝容,她就像一個文化符號,使人說起中國,便有個黑臉的包公開始“哇呀呀呀”。而作爲舞壇新秀,廣場舞的興起只在近幾年,但鮮明的節奏、簡單的動作使她迅速在大媽中流行,掀起了一股廣場舞熱。但無論是高雅的京劇抑或是通俗的廣場舞,不可否認的是,她們都給人以精神的愉悅享受。那麼對高雅還是通俗的糾結就可放到一邊了。

偌大的廣場,有空地,有戲臺,臺上是水袖青衣,臺下是“動次達次”;臺上人沉浸在戲中,或喜或嗔,或哀或憤,臺下人陶醉在曲中,或進或退,或旋或蹲;有人品一杯香茗,跟着臺上人搖頭晃腦、唸唸有詞,有人放下手中物什,跟着臺下人旋轉跳躍,舞步翩躚。

什麼是雅?什麼是俗?每個人臉上都呈現笑意時,又有什麼高下之分呢?

如今的中國,有沉迷京劇的票友,也有喜愛跳舞的大媽,他們的審美情趣截然不同,但沒必要爭吵、沒必要糾結,各人有各人的路。地廣物博的中國不敢故作清高,也不撒潑打滾,他推出京劇、廣場舞兩個姑娘,“誰喜歡跟誰玩兒就跟誰玩兒吧!”於是,他笑了,她笑了,大家都笑了。

當今世界發展迅速,多元的文化也呈現新的面貌,作爲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之一的中國,其文化更是紛雜。古老的文化藝術與新興的娛樂活動彷彿勢不兩立,但中國以其融會貫通的包容心將兩者有機的統一了起來。無論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只是中國這個泱泱大國不同的面貌罷了。

當京劇遇上廣場舞,大雅遇上大俗,沒有爭論嘲笑,只有理解友好,雅俗共賞,雅俗皆樂,所以每個人都可以快樂,進而整個中國都幸福。

水袖舞青衣,鼓點動腰肢。雅俗共歡樂,幸福滿中國。

高考滿分議論文的作文4

在旅行箱市場中,有一個叫RIMowA的品牌,一般在大超市裏都能買到。但這種旅行程是鋁製的,非常容易刮花、凹陷。不過也正因這種特性,在市場上大賣。因爲箱上的傷痕,常常被人被潛意識解讀爲主人經常外出旅行,代表的是一種生活態度。

還記得十多年前的依雲礦泉水麼?高則二十多元低則也要十五六元,儘管如此,它在中國也十分好賣,爲什麼?因爲當時國門大開後,剛剛富起來的中國人十分崇尚歐美人的生活,而依雲又恰恰抓住了這一大衆的心理,廣告渲染的也是歐洲貴族生活。不過隨着走出國門的中國人越來越多,才發現依雲在國外賣的並不高,也並非貴族用的水。

不過那又如何?依雲通過十幾年運做,直到現在也七八元一瓶,已在中國消費市場站穩腳跟,它比很多中國品牌都懂得消費者心理。在近些年涌出的高端水品牌中仍佔有一席之地。

誰能摸到真實需求,誰就能摸到對方錢袋,這是商業社會中是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拼的是,你比別人有沒有更早地感受到有沒有更快時間滿足它。

浙江一家公司,生產智能睡眠牀,它可以監測人的心跳,脈搏,睡眠情況,根據人的睡眼情況調節高低角度、創業者是德國人他的妻子在睡夢中突發心臟病悄然去世,正是受了這種啓發,智能牀問世,這種牀在崇尚生命健康的歐美大受歡迎。

首先就是牢牢盯住消費者的最新需求去大做文章,最大限度去滿足。而對於我們自身來說恐怕也得符合社會需求才能有立足之地。

其次要掌控住消費者心理,消費者所需的大多時候並非是實際需要,而是爲了滿足心理,有時是攀比心,有時是虛榮心,或是自信心……掌握了消費者的心理需要那麼你便掌握了商業主義的精髓。

最權致的商業主義其實是實用主義而非理想主義。不論是銀製旅行箱,依雲礦泉水還是智能睡眠牀,都有自己實用性滿足精神需求,或物質需要。

高考滿分議論文的作文5

認清你自己,是一種生活的智慧。

認清你自己,是必須的,只有認清你自己,你纔會知道什麼是自己想要的,你纔會明確目標;不會對周圍事物,也不會對他人產生抱怨。當你產生抱怨時,你需要認清你自己,從另一個方面思考問題,只有認清你自己,你纔會冷靜地思考,理智地處理。

有時,一個不經意間的小事也可使你認清你自己。關於英國女前女王有着‘鐵娘子‘’之稱的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有一個真實的故事,年幼的她每天都把大量的時間花在學習上,在各個方面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絕不能落與人後,因此她喪失了許多其他孩子所擁有的童年樂趣,一次她問父親,爲什麼她不能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經常玩耍呢?她的父親回答說:‘因爲你與他們不同。因爲你的未來和你的夢想和他們是不一樣的。‘’她的父親曾說過‘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人生軌跡,有的彎曲有的筆直,有的充滿樂趣有的佈滿苦難,所以你不能與別人相互比較。你之所以現在與他們不同,就是因爲你的未來與他們不同,因爲你的能力比他們強,你的夢想比他們大。’慢慢地,撒切爾夫人認清了自己,於是她學習更勤奮了,最後她憑着自己頑強的毅力和拼搏精神以及崇高的志向,成功考入了英國最著名的大學——牛津大學。她的成功源於及時認清了自己。

一個人認清自己很難,但只要認清了自己,一切便都是動力。

而有的人卻一生也無法認清自己,正如秦末時期的項羽,武功蓋世,又有謀士範曾,但卻輸給了白手起家的劉邦。其原因就是項羽高傲自大,不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更重要的是沒有認清他自己,這樣的人還有許多,如魯迅筆下的孔乙己;民國時期的委員長,黃埔軍校的校長蔣介石先生,只因想成爲中國的領袖,最後卻因方式不對被逼至臺灣,諸如此類的人還有許多,他們都是因爲沒有認清自己而造成了終生的失敗。

認清你自己的過程請不要逞強,因爲有外界的幫助可以使你更快的到達終點,早一點認清你自己,便可以早一點駛想成功的比岸。

高考滿分議論文的作文6

朋友,如果你問我,當黑夜已鋪天蓋地席捲而來,白晝的明媚已無處遁形的時候,我又在哪裏?我說,我就在天空的背後,化作一顆星星,光芒衝破濃厚的黑夜的掩映,來到夜幕前,淡淡地看着夜空之下的所有生命在黑暗中歸於平靜。這個時候,你會不會"撲哧",笑出聲來?可是,你一定要相信,在這個時候,我就在那裏,將自己的全部靈魂與生命幻化成那顆星星,看着你們嬉笑打鬧,然後再看着你們進入夢鄉,獨自守護着你們到天明。也許你永遠不會看見我,也許因爲我的平凡,會被你們遺忘。可是在漆黑的夜裏,你獨自走在空寂的小路上時,你一定會想起我,這微弱的光芒,在你的頭頂上,陪你前行,爲你照亮前進的路。

當你聽到我這樣說時,也許會疑惑,然後笑着問我,我怎麼不知道?不過,請你一定要相信,在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一些人存在於世界的某一處角落裏,他們是爲了陪伴你而存在,也許是父母、老師、同學、朋友。他們總是會在最恰當的時機出現在你身邊,爲你分憂,幫你解難。所以,你一定要堅信,無論他們與你相隔多遠,都會穿過洶涌着的人羣的阻礙,冰冷的鋼鐵線條,穿過無數崇山峻嶺,大河高山,也無論何時何地,都會懷着一顆用力跳動着的心,跨過無數溝壑,不懼千難萬險,向你走來。這個時候,也許你想要擡起頭看看天空,尋找那顆星星,可是卻發現太陽已經升起,明媚的陽光充斥着世界的每個角落,任何黑暗都會在這樣燦爛的陽光中灰飛煙滅。不過沒有關係——朋友,請你一定要相信,在天空的背後,還有滿天的繁星。不管黑夜,還是白晝。他們永遠存在,只不過是在黑夜裏,在你孤單的時候陪着你,當你開心的時候又會遁入某個角落裏,默默地看着你,陪着你開心。

所以,你要珍惜你身邊的所有人,只有他們無怨無悔地爲你付出,他們永遠在天空的背後,永遠守護着你。

高考滿分議論文的作文7

現實世界申,理智往往容易被情感淹沒,那麼,怎樣才能駕馭住自己的情感呢? ——題記

理智,是一朵花,盛開於智慧的春風申;情感,是一陣雨,常常將這一朵花摧殘。情與理,對立而又共生於現實世界。

渴望真情

情感、這一人類與生俱來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賢士的一生中抒寫得淋漓盡致。他們將真情吐露,活得滿滿灑灑,坦坦蕩蕩,屈原便是這樣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他高呼"亦餘心之所善今,雖九死其猶末悔",他將一個臣子的心掏出來呈現在衆人面前,不矯飾,不造作,終於,他的性情鑄就了他的英名,他從此不朽。李白,面對貴妃研墨,力士脫靴,他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侍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從此寄情山水,便有無數華彩奇章流傳於世,他亦不朽。

冰心先生說:雨後的青山,像淚水洗過的良心。她告訴我們:惟有真實的情感,纔是一生無悔的追求。倘若將自己的情感囚禁,人生便失去了光彩。

超越感情

周幽王爲博妃子一笑,令人點燃烽火,戲弄諸侯,終至亡國。

唐玄宗寵幸楊貴妃誤國,終遺恨千古。

這些,都是沒有超越感情的結果"理智是一座堤壩,感情的潮水如不加控制,必定會造成堤壩的坍塌,行爲的迷茫,以至釀成大禍。

人們常說:三思而後行,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駕馭感情

感情猶如一匹野馬,需要你去馴服。理智則是它的繮繩。以理智面對世界,人生便增添了一份自信,一份豁達。

范仲淹遭貶,然而他仍舊胸懷天下,以理智的大腦,平靜的眼光向人們昭示了一個智者的情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何等寬廣的胸懷啊!

無數事實告訴我們,情與理相伴相生,互爲兩極。理智需要情感的潤澤,人生才顯靈動,情感需要理智的依託,人生才顯智慧,願人人都能用情感之雨澆灌理智之花。

高考滿分議論文的作文8

我認爲,一步可以決定一生。但我指的一步,不是外在表現上做出某個決定因之邁出的一步,,而是內心深處對自己的認識,這個認識,纔是最關鍵的一步。

人生是自己的。要過好一生,就要對自己有明確的認識。認識到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行爲上再多的表現實則也只有一步而已。

劉邦對自己顯然是有明確認識的。他論打仗不如韓信,論治國不如蕭何,論謀略不如張良,於是他就放權給他們,並不爲了權力將自己擺在一個不能勝任的位置。表面上他的權力被分散了,但他看似“放權”,實則“收心”。這高明的一步,來源於對自己的明確認識——做一個知人善任的君王。如此一來,他讓部下緊緊團結在自己周圍,使所有人的特長都能得到最大發揮,爲自己所用,最終他得了天下,鑄就了自己輝煌的一生。

反觀項羽,曾擁有韓信、張良、陳平這樣的人才,但他沒有重用他們;忠心耿耿一直跟隨他的范增,也未得到真正的重用。表面上是項羽沒有認識到他們的`作用,但究其核心,我認爲是項羽對自己沒有明確的認識。他顯然沒有認識到,他與劉邦爭的是天下,是天下之主的位子,而不是僅僅是一個一方諸侯,一個“西楚霸王”。缺乏了這個根本的關鍵的認識,所以他鮮衣怒馬,他快意恩仇,他恣意人生。所以他含恨烏江,敗在了步步爲營的劉邦手下。他臨死時憤恨、不甘、不解,至死也沒明白他輸給了劉邦哪一點。而烏江自刎,何嘗又不是一個意氣用事的舉動!

劉邦明白他要的是天下,他要做“漢高祖”而不是“沛公”,所以他能屈能伸;而項羽不行,他的喜怒左右他的決定,他對自己的認識是“西楚霸王”,所以他只能是“西楚霸王”,成爲不了“楚高祖”,決戰的那一刻,也只能自刎烏江,用這樣看似有血性實則草率的舉動結束自己的一生。

我堅信,人生能走多遠,能站到什麼樣的高度,取決於你對自己有怎樣的認識。如果你能邁出那深刻認識自己的關鍵一步,那麼人生就能朝你想要的方向發展。

高考滿分議論文的作文9

現實世界申,理智往往容易被情感淹沒,那麼,怎樣才能駕馭住自己的情感呢?

——題記

理智,是一朵花,盛開於智慧的春風申;情感,是一陣雨,常常將這一朵花摧殘。情與理,對立而又共生於現實世界。

一、渴望真情

情感、這一人類與生俱來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賢士的一生中抒寫得淋漓盡致。他們將真情吐露,活得滿滿灑灑,坦坦蕩蕩,屈原便是這樣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長太息以掩涕今,哀民生之多艱"。他高呼"亦餘心之所善今,雖九死其猶末悔",他將一個臣子的心掏出來呈現在衆人面前,不矯飾,不造作,終於,他的性情鑄就了他的英名,他從此不朽。李白,面對貴姐研墨,力士脫靴,他高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莆人",從此寄情山水,便有無數華彩奇章流傳於世,他亦不朽。

冰心先生說:雨後的青山,像淚水洗過的良心。她告訴我們:惟有真實的情感,纔是一生無悔的追求。倘若將自己的情感囚禁,人生便失去了光彩。

二、超越感情

周幽王爲博妃子一笑,令人點燃烽火,戲弄諸侯,終至亡國。

唐玄宗寵幸楊貴妃誤國,終遺恨千古。

這些,都是沒有超越感情的結果"理智是一座堤壩,感情的潮水如不加控制,必定會造成堤壩的坍塌,行爲的迷茫,以至釀成大禍。

人們常說:三思而後行,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三、駕馭感情

感情猶如一匹野馬,需要你去馴服。理智則是它的繕繩。以理智面對世界,人生便增添了一份自信,一份豁達。

范仲淹遭貶,然而他仍舊胸懷天下,以理智的大腦,平靜的眼光向人們昭示了一個智者的情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何等寬廣的胸懷啊!

無數事實告訴我們,情與理相伴相生,互爲兩極。理智需要情感的潤澤,人生才顯靈動,情感需要理智的依託,人生才顯智慧,願人人都能用情感之雨澆灌理智之花。

高考滿分議論文的作文10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曾閱過《宋詞三百首》。得知此詞乃是一首向對方表達戀情的詞作,歷來被後人廣爲傳誦。詞的開頭借用女性的“我”來敘述,使全詞從開頭就富含女性特有的魅力。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起首這兩句描寫的是兩地相隔的遙遠。由女子所住的長江頭到男子住處長江尾。雖無法與南北兩極相匹敵,但也算是兩中不同的極端。怎叫多情的帥哥,美麗的少女,不暗暗思量?恨不得,願儂此日生雙翼,隨風飛到江盡頭。哎!天便教人,霎時廝見又何妨!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悠悠長江之水,既是相見的阻隔,又是相思的紐帶。所有的相思離愁猶如那長江之水,源源不斷,向東奔流。雖與君分離,不得相見。但飲水同源,又貫通兩地。天長日久,情思越發濃重,越發激揚。如此情思,怎不叫人爲之動容?試體會住在長江尾的他。面對眼前盡是相思淚水化作的江水,會否、疑是玉人來?哎!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別恨與流水的高度結合,使得全詞更富動態感,顯示出感情的動向。江水斷流?離恨罷休?豈不成“舉世皆清我獨濁,衆人皆醒我獨醉”?由此可見,意蘊非凡。“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如此情深意濃,嬌羞妙語。只教讀者餘味無窮!

通讀全詞,怎一情字了得。古今風流才子、絕代佳人,均爲其所引。多少事,欲說還休,總是淒涼意。卻每每又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甘願“爲伊消得人憔悴”。明明寸寸柔腸,盈盈粉淚。卻強顏歡笑,高吟“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遂爾執意攜手逛芳叢。無奈人生苦短,無法盡得其宗。又難免“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遂只好“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可憐人生最是極好,無奈愛情總在絆腳。問世間情爲何物,乃是一物降一物。

高考滿分議論文的作文11

進退之間往往可以成就一段人生,同樣也可以使那唾手可得的成功在瞬間灰飛煙滅。這取決於個人在這進退之間所作的取捨。進者向前,退者向後,人們往往褒進者貶退者,以爲退者不思進取,消極落後。其實並非全然如此。

退的三種境界:畏難而退是退縮;知難而退是明智;爲進而退是智慧。很多時候,“退”並不意味着自甘墮落自我放棄;相反,它恰恰提供了一個反思過失,積蓄能量的最好時機。“退”的時候,人往往變得更清醒,更理智,也更有主見。畏進而退者,是人們往常理解中的退者。他們往往不思進取,害怕改革創新,憚於突破,而安於現狀,頑固守舊。如鮑叔牙,他深諳花總有謝進,與其佔有一隅不如讓與待放的蓓蕾的道理,他薦管仲,而退二線助管仲,最後獲得了齊國的稱霸。他爲進而退。爲進而退者,無論爲己或爲人,都是明智之人。

春秋時,晉、楚兵遇中原,晉兵後退九十里,謂之報楚王相禮之恩,卻在地形,人心上獲得了絕對的優勢,最終大勝。這就是成語“退避三舍”的典故。晉軍對陣前後退,看似會降低士氣,振奮敵軍,讓楚軍佔了便宜。實際上退九十里等楚軍,正是以逸待勞,而楚軍則會麻痹大意,故而晉能輕鬆取勝。以退爲進,是大智慧。退是爲了更好的進,前進中遇到失敗需要我們暫時選擇退,然而,前進途中收穫輝煌時,暫時的退也不妨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人類在不斷地通過前人的經驗在改進,在進步。而先前的各種社會經驗延續了下來。社會前進的時候,人們只發現,只看見了進步的、新穎的那些東西,而忽視了某些本質問題,這就是我們的所退之處。我們在前進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那些傳統的,但帶動我們前進的,對我們有益的東西。只有這樣,新舊結合,相互彌補,才能加快社會的發展、進步。同時對人類文明不斷加以補充。

創新和繼承結合,才能更好更快地發展,這就是明智的選擇。

高考滿分議論文的作文12

我很喜歡那樣一 個比喻:"人是能思考的葦草。"也許思考就是那個讓人可以凌駕於萬物之上的臺階。但也正是這思考的能力賦予了人類以思想,從而把人類置於了很多旭旭的境地,比如親情與真理。

我清楚地記得康德曾經說過:"有兩樣東西我越是思考就越感到無上敬畏之情: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這句鎊刻在人類思想史上的話語,也許很精當地爲人類擺脫尷尬境地,提供了柳暗花明的一招堅持自然真理與思想的道德法則。也許這樣,人類纔可以真正做一棵生長在自然之基上的能思考的葦草。

我相信人類在判斷認知事物的時候一定都會烙上思想感情的印跡,更何況是那樣一種與生俱來揮之不去的神聖感情。中國歷史長河中清風明月般的人物當然有,但是完全割裂親情毫無私念的例子又實在不算多。而我也許真的不太主張做一個冷血無情的人,否則世界沒有了感情,也沒有了色彩。

我很喜歡魯迅,喜歡他那橫眉下的犀利思想。先生一定可以算是一個深刻的人。而先生客觀冷靜的觀點絕不是衆叛親離而來的,"無情末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這是先生的詩,而先生也是這樣做的。所以先生的面孔永遠是鮮活的,泛着血的殷紅。

世界失去了親情的牽絆將會變得多麼蒼白,多麼令人窒息。當然我們也很難接受一個親情氾濫的、失真與扭曲的世界。我相信人們可以找到一個折中的契合點,而不是偏激地走向極端。

去過草原的人一定會驚異於牧草的柔順和堅韌,人這棵可以思考的葦草也許也應該這樣遵循着自然與思想的雙重法則在風中生存。

柔情也許是一把雙刃劍,正負的功能淬於一身,但也許它更可以算是一把刻刀,在尊重真理的前提下刻出生活的特質與生命的特質:讓生命美麗而不輕佻,繁華而不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