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浙江卷高考滿分作文

浙江卷高考滿分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2W 次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浙江卷高考滿分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浙江卷高考滿分作文

浙江卷高考滿分作文1

虛擬,一種模仿現實的姿態,訴說着超越現實的夢想,卻不敢回過頭來,直面現實。

的確,虛擬可以創造出一種新現實。關上燈,戴上“眼鏡”,你就可以置身各個具體的場景。技術越發達,逼真度就越高;技術越成熟,實在感就越強。VR,就是一種技術。

然而VR又不僅僅是一種技術,它更是一種哲學,一種態度。它在本質上迎合了現代人的種種需求。

對充實感的需求。前一秒你在試衣間,下一秒你在候診室。手錶的滴滴答答再也不會對你造成“時間不夠用”的困擾。你一刻也停不下來,像一隻旋轉的陀螺,對超越感的需求。它給你帶來偌大的力量感,賦予你在時空經緯網間自由穿梭的能力,讓你擺脫現實逼仄的平凡,感到無所不能。

對新鮮感的需求。日復一日的機械式勞作沒了。在這裏,你擁有多重生活,品嚐這不同風味的情景,走馬觀花地領略各種可能。

就像海綿,抱得越緊,就越難以鬆開。一切對於現實的'不滿,對於無限可能的嚮往,一切遠方,一切詩意,都在這塊海綿裏。

人類學家尤瓦爾赫拉利指出,這樣頻繁地將“眼鏡”戴上摘下,不僅讓人模糊了虛擬與現實,還可能加深人們對於現實的不信任,使人們愈發認爲,只有在虛擬中根據個人喜好需求“創造”出來的新現實,纔是最好的現實。它,剝離了人們與當下。那些對於充實感、力量感、新鮮感的追求,真的是我們所需要的追去嗎?

更多的是一種假象,一個購買注意的循環。根本上,一個人的時間無法增多,一個人也只能擁有一種生活。充實感的背後是用今天支付明天,新鮮感的而背後是“從自己活膩的地方去看別人活膩的地方”。

它給人提供了很好的出口,一個逃避現實的出口。只是,人終將面對現實,當“眼鏡”不得不摘下,開關不得不關閉之時,習慣了虛擬的你,又將怎樣面對這個陌生的現實呢?

那麼,我們應該擯棄它,扔下它,遠離它,不去看它?

這是另一種意義上的逃避。宣揚自己熱愛現實的背後,是麻木、默然於現實的心靈。

事實上對於充實感,力量感,新鮮感的追求,人皆有之。它們與現實構成了兩個看似矛盾的維度。

而真正所應做的,不是捨棄一方追求另一方,而是讓VR迴歸到一種工具本身,它的存在,只是提供了一種可能。它的存在,是生活的另一方面,是現實的另一方面。

虛擬,源於現實,是現實的需要,也是現實的一種。用海綿自主地擦掉虛擬與現實的界線,讓虛擬完善現實,成爲一種現實。

浙江卷高考滿分作文2

自二戰中一臺圖錄機發明,網絡遍及全球,虛擬世界一點點進入我們的生活。我們曾以爲這些被我們人類所創造的機器只是一個服務於我們的無智的編程,但當谷歌阿爾法狗輕鬆打敗棋王,當在一個被視爲人類引以爲傲的思維,創新領域被人工智能輕易戰勝時,我們不能不正視AI、VR將在未來扮演的角色,當“虛擬”與“現實”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甚至虛擬比真實更真時,我們是否還需要費力區別這兩者?

於是便會有人視VR爲猛虎洪水,悲觀地認爲若我們允許虛擬進入、干涉我們的生活,人類便將滅亡,而我認爲大可不必如此,虛擬蓬勃發展帶來的利處是明顯的。VR可以大大降低社會的溝通成本,購物、看病、交流、娛樂的定義都將被改寫。想象一下,一些生下來就被認定殘廢的人們,一些本自以爲一生都無法看到光折射下的七彩人間,無法用腳接觸泥土的人,在擁有VR後可以再一次認知這個世界。不僅僅是殘疾,一些因經濟原因無法見識世界的人也可藉此開闊視界。虛擬是在幫助我們更清楚的認識世界,甚至我們可以這麼說,虛擬使人更加爲“人”。

我從不反對虛擬與生活的結合,但在我們歡喜於科技給我們帶來的方便時,我更想提醒,我們不能一味的沉浸於虛擬中,從而被虛擬所奴役。

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提到:“人終將毀於他所熱愛的東西。”一味甚至盲目的讚美虛擬,甚至將虛擬當做全部的人生並以此爲平常,人類便將失去他最寶貴的東西——人性及思維創造,若我們完全擁抱這個虛擬構成的新世界,沉迷於虛擬對我們感官上的刺激,我們便會漸漸依賴虛擬,從而成爲虛擬的奴隸,甚至走向滅亡。

我們對虛擬保持距離,是因爲我們還在乎真假,也許虛擬可以營造真實,但我們無法欺騙自己的內心。

事實上,虛擬與真實的靠近,人工智能與人類的相似,這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考慮一個問題,即人之所以爲人的意義。“人”這個事終究與我們創造出來的虛擬有什麼區別?人究竟區別於其它的地方在哪裏?

我認爲,這便是人性,便是人願超越“人”的思想,如尼采借查拉圖斯特拉所言,人之所以爲人,便在於人是一個橋樑,人應當被超越,若我們沉迷虛擬,我們便將停滯。我希望,我們應該在VR的幫助下,更好的追求更高的東西,VR爲物,應被我所用,也許終有一天我們人類將進化爲尼采所預言的“超人”。

虛擬讓我們更加成爲人,並藉此我們應與虛擬保持一定距離,人應超越虛擬、真實。

浙江卷高考滿分作文3

百年前海寧王先生有讀書三境,而今日吾輩讀書亦有三部,一曰讀書佳文或曰腹中的“有字之書”,正如古人所語“行萬里路”而“讀萬卷書;二曰包容人情世故、僞善交互的“無字之書”,古云“啼笑具不敢,方知做人難”;三曰省悟人何以爲人的“心靈之書”,追溯本原,屬“道可道,非常道”的最高境界。

讀好這三部書,人生圓滿而無憾,東坡精曉詩書,其文獨步天下,投身官場,形跡天涯,融儒道佛三家於一體,臨終“勉強想便錯了”,一語似是識盡了人生;李叔同少習考據,青年看破紅塵,一襲袈裟亦留下富有哲思的語錄。吾輩固然不可爲子瞻第二,弘一第二,然而此人物的閱歷精神,可深爲習究、模仿。

此三本書亦決然不同於王國維的讀書三境。有字、無字、心靈,不僅循序漸進,而且環環相扣,甚至循環往復。不消說我們從《顏氏家訓》《傳習錄》中知曉社交之禮儀、爲人之謙敬,或許還領略人生之須臾與永恆之道德的之美;亦不消說從社會大浪裏體悟的本原精神,更促進對有字之書的瞭解,如西人米蘭·昆得拉所言,人照上確有字符,只不知其語法罷了。而清夜捫心,精神與理想,幻滅與虛榮裏翻閱“心靈之書”的同時,理解更深。因此這三部書不僅是讀書人的書,亦是芸芸衆生尋求生命意義的奇書。

同時,這三者密不可分。不讀有字之書,則不知禮儀,不識知論,不曉技術,是無異於市井之屠夫,山野之草民;不讀無字之書,則會清高自傲,不可一世,譬如東漢禰衡,北美羅德曼之流,頭腦發熱,不能善終;不讀心靈之書,則流於世俗,渾噩不知,吾們當中多數沉溺虛擬世間者當爲共鑑。

由是觀之,讀此三部實爲大義。而社會上出了問題,也可以判斷是哪一部出了問題。前日曼徹斯特的一聲爆炸,我們不能不懷疑是其人性淪喪,未識心靈之書之緣故;未來我輩踏上社會,則不免多方掣肘,難言是已閱無字之書。書與書之間的衡量、比較、共進,不乏從現實利益出發,然而此中精義仍是要吾儕以人爲本,以人類共同之精神爲參照,同時以史爲鑑,察人可以知己,觀宇宙可知人心。

該作者之三書理論實爲精妙,頗具博採衆長之特性。然吾人知之而不取之,則獨有精妙,無得裨益。因之天下之大,以三部書爲始。“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均是夢”,便是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