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關於高考話題作文集錦九篇

關於高考話題作文集錦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8W 次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考話題作文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高考話題作文集錦九篇

高考話題作文 篇1

人類是怎樣來的呢?我們知道人類起源於勞動,勞動在人類的進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沒有勞動就沒有人類,沒有勞動就沒有人類的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價值,勞動創造財富,勞動創造美好未來。

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的民族,我們的古人就非常重視勞動,伏羲氏、神農氏被尊稱爲農事勞動的始祖。天子率領諸侯大臣親自耕田,勸事農桑,不勞動便被斥爲“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女不織,或受之寒。 ”人們深知勞動的重要。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上,除了近代100多年的歷史,中國幾乎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這跟中華民族的勤勞有着很大的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的歷史走過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幾百年的路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人民由忍飢挨餓、解決溫飽到小康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和好奇,有人走遍了大半個中國,終於發現了中國迅速崛起的祕密:勤勞。他說,看到凌晨在清掃大街的環衛工人,我就知道了中國迅速崛起的祕密。是啊,正是由於全國人民的辛勤勞動,幾代人的接續奮鬥,纔有了國家今天不凡的成就。沒有辛勤的勞動,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果。

鮮花和掌聲的背後是辛勤的汗水。我們渴望美好的生活,我們期盼偉大的中國夢的實現,人民幸福,民族振興,國家富強。所有這些都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作爲祖國接班人的青年學生,我們能擔當起祖國復興的大任嗎?

有的學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家不幹家務勞動,到學校打掃衛生袖手旁觀,非但不熱愛勞動,而且還不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有的學生認爲,參加勞動是浪費時間。殊不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參加勞動獲得的東西不是我們能夠在書本上學到的。參加家庭勞動和社會勞動,不僅能夠鍛鍊我們的體能,磨練我們的意志,培養我們良好的勞動品質,體驗勞動的艱辛,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而且能夠掌握勞動技能,密切我們與人民羣衆的感情聯繫,樹立服務家人、服務社會的情懷。所有這些都不是你背幾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能起到作用的。

國家決定在大中小學校各學段設置勞動教育課程非常必要,恰逢其時。讓我們認認真真地接受勞動的洗禮吧!讓我們爲未來創造美好的生活而上好現在的每一節勞動課吧!讓我們爲成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合格的接班人而辛勤勞動吧!

高考話題作文 篇2

我們在逐漸失去所有的記憶,名字是,年齡是,連愛過或痛恨過的人也是……

題記

王家衛的電影《東邪西毒》裏的一句臺詞說:人最大的煩惱,就是記性太好,如果什麼都可以忘掉,以後的每一天將會是一個新的開始,那你說這有多開心。

誰知道李清照在銘記與忘卻之間穿行,繁華的風景與似真似幻的光線匯成一種孤寂,舊日的歡樂光陰沉澱成一縷輕煙,多少日子,李清照走在貼滿傷感詩意的屋子裏,一個人,拖着長長的影子,寂靜地遊蕩。彷彿一條美麗孤獨的魚,

紅藕香殘!

花自飄零水自流!

悽悽慘慘慼戚!

我多想對她說,忘了吧!找一個新的李清照!

你爲什麼不可以忘記一切,只記得你喜歡荷下划船!卻把香梅嗅?

可人的記憶是一種很奇怪的載體,往往你越想忘的越不會忘記,越想銘記的卻越是慢慢變得不再明晰。

所以,也許,有的時候,重新開始一次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

可是當本應有的銘記變成了難以遺忘美麗傷疤,生命的意義原來都是悽蕪的荒涼。

是的,記憶消失,靈魂也會消失。李清照如戀戀風塵中迷離的蝴蝶,在銘記與遺忘的夾隙中尋找着愛的自由,她的愛沒有明天可以停留。

……

《東邪西毒》裏說,當你不能擁有的時候,你唯一能做到的就是讓自己不再遺忘。

時光不再,只是,幸好還有一息尚存的回憶讓她可以重回那些去過的老地方,幻想着牽已經離散的愛人的手去指點片片星光,那片溫柔的荷花還在記錄着他們的故事,刻下他們曾經留下的划船時的笑語,以及粉身碎骨般的愛戀。

聽說魚的記憶只有7秒,7秒之後便又是一個隔世的輪迴,7秒之後忘掉曾經的聲色光影,重新投入到一個新的世界裏安身立命。

它是否真的願意忘記7秒前曾經與另一條魚擦身而過,願意割捨7秒前曾經嬉戲熟悉的水池澤國?

我們也不知道李清照的痛苦!她是怎樣在銘記與忘卻的邊緣行走的!

雖然魚有7秒的回憶,可重要的是,只要下一個7秒如果他還在能跟心愛的人在一起,就還有新的回憶可以銘記。

我只祈禱:假如我們也會遺忘,但至少我們曾經一起哭過,一起笑過,一起到過那些美麗的地方。

高考話題作文 篇3

英國著名詩人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的確,讀書給人以快樂,給人以才幹!因此,我常在書海里遨遊。當我讀到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時,更是被書中主人公的那種不畏艱險努力奮鬥的精神深深地吸引住了。

小說主要講述了老漁夫聖地亞哥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魚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3天才筋疲力盡,被他殺死了。在歸程中他的船遭到鯊魚的襲擊,最後回港時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小說中,老漁夫與強大的自然在抗爭,可以消滅的是肉體,不可以征服的是意志和精神。雖然他最終沒有戰勝大馬林魚,但是他是自己信心和勇氣的勝利者,因爲他挑戰困難,充滿自信,戰勝了自己。他不畏艱險努力奮鬥的精神讓我感到震撼。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爲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其實,老漁夫不管挑戰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

看完小說,老漁夫的精神引起我的沉思。現在我們這些中學生有很多人只有漂亮的外表,卻沒有實際,經不起考驗。一遇到困難,總選擇逃避。試想一下,如果老漁夫面對鯊魚的襲擊,只會逃避的話,會是什麼結果?那將是喪命在海中。其實,困難並不是壞事,正是這些困難讓我們產生了遲疑,學會了警醒,懂得了思考,經受了磨礪。我們也應該像老漁夫那樣積極向上,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遇到困難迎難而上,決不能半途而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和勝利。

普希金說過:“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好書就像是火炬,點燃了我的心靈。享受讀書,是一片花香,那是獨特而永恆的芬芳;又是一種境界,如春雨潤物般地充實我們的心靈,豐富精神的家園。

我讀書,我快樂。在粉色的夢幻中,我讀書,讀世間百態,讀知識哲理,讀萬家文字,讀不盡天下百書,然讀出快樂。在激情的浪花下,我享受,享受華麗詞章,享受感人情節,享受思想馳騁,享不盡塵世繁華,然享受讀書。我願一生與書相約,享受讀書,在讀書中成長,在成長中受益!

高考話題作文 篇4

有一位年邁的富翁,他非常擔心自己的財產會害了兒子,爲此,向兒子講述了他白手起家的故事。兒子很感動。他跋山涉水終於找到一種樹木,這種樹能散發一種濃郁的香氣。他滿懷信心地把香木運到集市上去賣,可是卻無人問津,他爲此深感苦惱,後來看到隔壁攤位上的木炭很好賣,就決定把這種香木燒成木炭來賣。結果被搶購一空。他迫不及待地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父親,父親聽了竟不由得老淚縱橫。原來,燒成木炭的香木正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樹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小塊,價值就超過一車的木炭。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沉香“,只是往往不懂它的珍貴,反而對別人手中的“木炭“羨慕不已,最終讓世俗的塵埃矇蔽了自己智慧的眼睛。

----題記

不知不覺中,我從漫無邊際的黑裏探出了頭,竟被乍到的陽光刺痛了雙眼,一個紅色的圓盤懸掛在上空,四周靜悄悄的。

我是一棵生長在熱帶雨林的沉香樹,這是我來到新的世界的第一天,一切都顯得那麼的新奇而又那麼的平淡無奇。樹們都在拼命地攫取那圓盤的光芒,瘋狂地向上生長着,變粗,變長,變的更香,變的更珍貴。

時間匆匆地向前趕,我還來不及哭,來不及笑,來不及體驗這個世界的一切世態炎涼,就一不小心的'長大了。當然還沒有大到魁梧的地步,因爲周圍的樹們都在用濃郁的香氣來證明自己的存在,相比那些香氣,我的確是微不足道的。

雖然我很卑微,但我知道我並不平庸,我也在努力地生長着。總有一天,周圍所有的樹們會感到會感受到我的存在,我一定會成功的!在某年某月某日圓盤的照耀下。

我也有媽媽,這是當然的。像所有的媽媽一樣,她一直在用愛灌溉着我;但像所有的孩子一樣,我不理解她的那份沉甸甸的心。因爲她總是讓出一片天地,那紅豔的光芒從圓盤上直刺我幼弱的枝葉,很疼;可我分明地看見別的媽媽都是用濃郁的樹陰庇護着她們的孩子的,小心翼翼。

有一天,來了一個年輕人,我終於見到了人,我看到了人的眼睛,堅定而又悠遠。樹們沸騰了,拼命招搖着粗壯

的枝葉,那人來到媽媽面前,滿意地點點頭,拿出一把斧子,開始砍樹,別的樹紛紛開始嘆息,媽媽笑了,對我說:

“孩子,咱們沉香的幸福就是有人發現並賞識我們……"然後媽媽被帶走了,帶向了遠方,我知道她是幸福的。

在一個個平凡到窒息的日子之後,我長大了,真的長大了。

我遇見了他,同當年那個人有着一樣的眼睛,卻不是同樣的眼神,凌亂而急噪。他發現了我,我高興極了,以爲

屬於我的幸福終於來臨了!那耀眼的光芒!

我被他拉到集市上出售,卻無人問津,可我知道,我是屬於他的,只要他堅持。但是,急於求成的他終於禁不住

了,在一個安然的午後,他用一把熊熊的火焰點燃了我,望着那一點點黯淡下去的圓盤和我的殘體,我哭了,我一瞬間明白了許多的無奈與蒼涼。

原來那圓盤並不是我所以爲的太陽,而是他那一顆紅豔滾燙的心!原來我一直在他的心中生根,發芽,生長,

長大最後毀滅的啊!

我失敗了,在某年某月某日某人的心裏。

高考話題作文 篇5

給生命以淡然,讓跌宕起伏的人生路在淡然中歸於永恆!——題記

佛家的淡然,在於“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超然;張愛玲的淡然,在於“生命是個蒼涼的手勢”;布萊爾的淡然,是“一粒沙裏看出一個世界”……當生命的旅程達到某一高度時,當生命的履歷在某一時刻達到飽和時,淡然,便在這一刻頓悟;生命,因此得以昇華。

且不說具有靈性的人,自然界其實也懂得“給生命以淡然”這個道理。拿四季來說,謝去了冬的殘酷,告別了春的純情,沒有了夏的激越——秋,以一種淡然的姿態,似閒雲野鶴般,綻放這屬於自己的美麗。儘管中國文人長期以來就有了自己傷春悲秋的傳統,秋風一起便將其描述得萬般寂寥,清冷無比。但在我眼中,秋的生命力卻是頑強、堅毅的,葉雖落,花雖謝,樹雖枯,可生命卻生生不息。在經歷了冬春夏的陰晴冷暖、雨雪風霜後,萬千生靈在這一刻歸於淡然,這,是生命的壯歌。

誰說秋就一定清冷孤寂呢?誰說秋就一定是悲涼無奈的呢?我分明看到了秋的生機,秋的溫暖,秋的明媚。它的淡然處之,令人感動,更令人敬佩。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流一方淡然於心田,讓奔流不息的生命流得以明瞭淡然的可貴。清冷的月,潺潺的水,在喧囂與熱鬧之後存留一份淡然於心的篤定與堅毅,靈動的心跳遠離繁雜與浮華,於平淡中領略新鮮與浪漫。那是摒棄了追名逐利後的豁然開朗,是拋卻了慾壑難填厚德一點通,更是生命對其生活歷練的超越……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飾一絲淡然於衣袖,讓紛繁複雜的世間百態得以迴歸人性的高度與淡然,不是嬌柔造作,也不是嫵媚作態,更不是爲了某次特定的“演出”而對自己專門的裝飾,那是生命對人性的迴歸,是生命達到某種高度後對世間百態的一種迴應,那就是:任你密雨斜侵,我只坐擁王城,天然的美才是純正的美,集天地靈氣於一體的美才是鮮活的美,這般美麗,沒有浮躁的氣息,沒有不現實的華麗,只有自然之韻味。

“曾經在幽幽暗暗反反覆覆中追問,才知道平平淡淡從從容容纔是真”,是啊,逝去的似水流年,往事如煙。打開那塵封許久的記憶,推開記憶緊固的四壁,於沉思中,品味那”人間有味是清歡,不覺中,一杯散發着淡淡清香的茉莉花茶已然下肚,而那份生命中的佳釀——淡然,卻永遠駐留於脣邊!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這是何等的淡然啊!任你雲捲雲舒,任你花開花落,任你滄海桑田,任你浮雲蒼狗,我只淡然處之!

生命之淡,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境界。

看風起,看花開,看雁過,閱盡閒雲。給生命以淡然,讓淡然在永恆中珍藏!

高考話題作文 篇6

1、啓迪人心的結尾

在結尾處,寫出肺腑之言,或充滿激情的呼籲,或富有理性的啓迪。樣的結尾一般精煉而有力。

例如:20xx年山東考生的《讓我輕輕告訴你》,結尾寫道“讓我們心靈深處,每一次美麗而謹慎的選擇,必將如高山之水,洗盡鉛華,洗盡躁動,還生命一股清流,給世界一眼甘泉,用晶瑩的浪花奏出生活浩然大氣的樂章。”

優美的語句,形象的語言,澎湃的激情,昂揚的格調,在悅人心性的同時,給人生活的信心和力量。

2、詩情畫意的結尾

在文章結尾處,用精彩的語言描繪出既有詩情畫意又有豐富思想的藝術畫面,達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字字句句皆有情,達到“意境高遠”之要求。

例如,20xx年高考重慶考生寫的《那山,那月,那人》的結尾:“黎明來臨,太陽從山外探過頭來,喚醒了山裏的小村莊。在日光陰影處,露珠也在閃着光,遠處傳來幾聲清晰的鳥鳴,他正迎着陽光,循着一條開遍山花的小路,向半山腰的學校走去。

他相信自己的選擇是對的,因爲他要改變這個山村。前面的路很長,可路邊總有燦爛的山花相伴------”

文章寫一位生面對“貧困愚昧的小山村”與“燈紅酒綠的大城市”而進行的“心靈選擇”,爲了山村,爲了山村的孩子,爲了傳播文明精神,在清冷的月光下,他流着淚做出了選擇:獻身山區事業。結尾作者所寫的畫面中,太陽張開笑臉,露珠閃着亮光,鳥兒唱着山歌,山花鋪着山路------這明麗歡暢的畫面中,飽含着作者對獻身事業的山村的熱情的禮讚。同時,作爲人物活動的背景,襯出了一個光彩照人的人民形象。

3、促膝談心的結尾

寫作文,作者要告訴讀者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對生活的領悟。因此 ,結尾處,用真切樸實的語言,與讀者促膝談心,很容易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例如,《滄桑 看雲》一文的結尾:“朋友,走過的煙雲,你對生活有什麼答案?你將如何面對現實?你將用什麼姿態去面對未來生活的挑戰?別忘了,我們正年輕,‘看雲’的日子不要迷失在天真浪漫中,尋找理性的答案,讓我們追,讓我們飛。生活需要我們去創造,美好的未來是我們自己的。”

這種結尾給文章一種平和的氣氛,接近讀者與作者之間的距離,使其欣然接受作者的觀點。

4、感悟昇華的結尾

在全文敘述、描寫的基礎上,品味出人生的意義,昇華出感情的火花,閃耀出生活哲理,顯示出精神風采和思想品位。

例如,20xx年高考湖北考生寫的《飄落心靈的的秋葉》的結尾 :“望着這片火紅的梧桐,我激動得流下了眼淚。其實生命在爲難你的同時,也在用自然給你生存的暗示。畢竟生命的長途需要你跋涉。當我轉身走出這片樹林時,我在心裏默唸着:感謝梧桐葉,感謝生命。”

5、照應開頭的結尾

結尾呼應開頭,顯得文章結構完整,關合嚴密,寫得好,可給讀者留下整體性的美感。

例如,20xx年高考四川考生寫的《傾聽心靈的鐘聲》開頭寫道:“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我們無數次面對這樣的抉擇:愛與恨,悲與喜,苦與樂,得與失------”我們猶豫、躊躇,舉棋不 定,左右爲難。其實,此時,我們只需靜下心來,傾聽心靈的鐘聲,作出正確的抉擇。

結尾處作者寫道:“是啊,人生就是在這不斷的抉擇中前進,從不斷的跌倒中爬起,世事便是這樣的,人就是這樣長大的。朋友,當你面對人生的抉擇時,請不要慌亂,靜下來,傾聽心靈的鐘聲。”

文章開頭,作者將讀者的靈魂放在特定的環境中去審視,將讀者的目光鎖定在“人生的岔口,讓讀者在面對“愛與恨,悲與喜,苦與樂,得與失------”的“猶豫、躊躇,舉棋不 定”中經歷一番刻骨銘心的斟酌、思量。結尾處則是爲讀者開出的妙方:“此時我們只需下心來,傾聽心靈的鐘聲,作出正確的抉擇”即可。真是爲文妙點題,文章巧裁寫啊!

6、令人回味的結尾

好的結尾如品香茗,讓人回味再三。那些似斷非斷,似了非了之筆,讀之更是雅有餘味。例如《撿拾陽光》描述開窗南北迥異的感受,結尾:“打開朝陽的那扇窗,撿拾生命的陽光,何妨將生命凝結成歡樂貝殼,撒在幸福的岸邊;何妨將歲月凝結成一枚綠葉,讓每條葉脈都昭示出無盡的生命力。”寓呼告於設問之中,藏哲理於妙喻之內,言有盡而意無窮。

文章結尾應多種多樣,豐富多彩。好的結尾能使文章主旨更鮮明,結構更嚴謹,內容更富有文采,更有創新意思,使文章更具魅力,更吸引人。在高考時,考生千萬要亮出這“回眸一笑”。

高考話題作文 篇7

日常生活中,我們見過許多因憤怒而扭曲變形的臉、因憤怒而無法收拾的場景,所以內斂的中國人總把憤怒看成“洪水猛獸”;但也有相反的例子,岳飛的“怒髮衝冠”,表現出收拾舊山河的決心,龍應臺的《中國人,你爲什麼不生氣》,展現中國人要挺起腰桿做人的熱望……同樣的一種情緒,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作用,那麼,你眼中的憤怒是什麼樣的呢?

請以“我看憤怒”爲話題,寫一篇文章。

●閱讀下面的文章,按要求作文。

傳說黑海的岸邊有一塊摸着是溫暖的點鐵成金的石頭,一個青年人得到了這個消息,就變賣家產到黑海去尋找。因爲岸邊石頭太多,爲防止重複,青年人就把摸過的不是溫暖的石頭扔到海里去。這樣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他沒有氣餒,還是堅持尋找,重複着撿石頭、扔石頭的動作。

不知過了多少年,有天早晨,他撿起一塊石頭,一摸是溫暖的!但他還是隨手往海里扔,因爲他已養成了往海里扔石頭的習慣。

我們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習慣讓我們做了許多事,有許多是下意識的,那麼習慣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呢?

請以“習慣”爲話題寫一篇文章。

●閱讀下面的文章,按要求作文。

據說,判定瓷器的優劣可以用兩個瓷器輕輕相接,發出清脆聲音的就是好瓷。有這樣一個人,到瓷器店買碗,就用了這種方法;但他總也不滿意,甚至價格昂貴的工藝碗。原來,他用一隻質地很差的碗作檢驗的標準,結果所有的碗都發出渾濁的聲音。

輕輕相撞的一隻碗有問題,使合作者變了,從而一切都變了。生活也是這樣,你的參照物錯了,你眼中世界也變了味。

請以“標準”爲話題寫一篇文章。

高考話題作文 篇8

我上大學時,學英語,把託福聽力存進MP3,一天到晚就放在耳邊聽。反反覆覆聽,每天聽十小時以上,整個人都想吐,還是聽不懂。

爲什麼聽不懂呢?因爲我沒有背單詞。連單詞都不認識,句子怎麼可能聽得懂?但是,我相信潛移默化的力量,相信聽得多總是好的。後來,它每講一句話,我都知道下面要出來的是什麼音節,但是沒有用,什麼意思還是不知道。

背單詞,爲了方便,只背第一個意思,而且只記拼寫,不看音標。這就是爲什麼很多單詞我也背過,但因爲不看音標,不知道怎麼讀,聽聽力時仍然聽不出來,全部抓瞎了。後果就是,我過四級和過六級中間隔了五年,而且這五年我一直都在努力學習英語,努力考試。爲什麼效果這麼差?因爲我把邪路認成正路,把錯誤的方法認成正確的方法。

今天,很多人依然相信潛移默化的力量。比如認爲只要讀書就是好的,就不會錯。哪怕沒讀懂,也有潛移默化的好處。聽起來好像不錯,但並不是那麼回事,只是這種解釋讓自己感覺更舒服而已。那種潛移默化留下的,就跟當年一天十小時託福聽力在我耳朵裏“潛移默化”留下的一樣。

看事情不能稀裏糊塗,要去推究背後的原因和理由。同樣是上學,同樣是一天七八個小時坐在教室聽老師講課,有人考90分,有人考20分。有人高三就考上大學了,有人要複習到高四高五。考20分的人,他也潛移默化了呀!複習到高四高五的人,潛移默化的時間更長呢!

潛移默化的作用是有的,但要去分別不同的情況。什麼時候該談潛移默化?“勿以惡小而爲之”,第一次做壞事,很緊張,很害怕,下次再做,就沒那麼緊張和害怕了,做十件百件,整個人就完全變了。這種事上,一定要談潛移默化。

但人們往往不愛在這種事情上談潛移默化,倒愛在另外的事情上談:看一本書,沒看懂——“我潛移默化啦”;辦一件事,掉鏈子了——“沒事,吸取經驗,潛移默化啦”。

爲什麼會這樣?做了惡而無益的事,不談潛移默化,就可以把大過失看成小過失,把有過失看成無過失;做了勞而無功的事,談潛移默化,就可以把沒長進看成有長進,把沒功勞看成有功勞。人實際上滑頭得很呢,總愛把事情往讓自己舒服的地方想。

孔子講“好學”是“不遷怒,不貳過”,如果一次做砸了,下次在同樣的地方還做砸,就是“不好學”。以“反正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爲藉口,就是懈怠、放任、稀裏糊塗、似是而非。

【素材運用】

“潛移默化”,一直覺得是個很美妙的詞兒,意味着總在無意間提升、豐富着自己,也堅信隨着那種感覺,一定會柳暗花明別有洞天。細品,才身冒冷汗:不辨是非、缺少理性的潛移默化,原來是慢性毒藥。凡事要理性思考,明辨是非,切不可想當然。

【速用名言】

1.意志力是幸福的源泉,幸福來自於自我約束。——美國美學家喬治?桑塔耶納

2.我們的驕傲多半是基於我們的無知!——德國劇作家萊辛

【適用話題】理性思考;不能想當然;做事方法

高考話題作文 篇9

曾在高考中風靡一時的“話題作文”,如今正在漸漸讓出高考作文的舞臺。剛剛結束的20xx年全國高考,包括北京在內的全國20套試卷中有19套爲命題作文或材料作文,僅有天津卷以《我生活的世界》爲話題,依舊保留着話題作文的命題方式

1999年,一道《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的作文題開啓了“高考話題作文”的時代。這種命題形式甫一出現,便受到社會各界的紛紛讚賞,並從此被反覆使用——話題作文“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的寬鬆規定爲考生提供了充分的發揮空間,讓考生有話可說。而在此之前使用多年的材料作文命題形式,被人認爲標準單一、發揮空間小,容易束縛考生的思維。

然而,隨着話題作文在高考中的多次出現,其弊端也漸漸開始顯露。話題作文在題面上一般沒有觀點、主題上的限制,形式上也往往是體裁不限,這一方面爲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施展空間,但另一方面,也爲模式性、投機性的寫作提供了可能。

受益考生 打磨作文模板“屢試不爽”

“高三一年老師讓我們寫了五六十篇作文,不管什麼題目,我每次都用三個人物:李白、蘇軾、陶淵明,最後高考時也是如此。”浙江大學的研究生(論壇)蘇嶽告訴記者,不管是什麼樣的話題,他都採用同樣的模式:先寫一個題記,開頭用一串排比句進行總述,然後分列三個小標題,分別寫李白、蘇軾、陶淵明,最後一段引用名人名言進行結尾。

“這三個人無論是性格還是經歷都具有極其豐富的特點,不管話題怎麼變,總是能沾得上邊。”蘇嶽稱自己從高二下學期開始反覆打磨這套作文模板,並且“屢試不爽”,從來沒有失靈的時候。

隨着高考臨近,作文訓練由原先的一週一寫改爲兩天一寫,蘇嶽的模板也隨着反覆練習而愈發穩定,不僅是文章結構和人物,就連具體內容也幾乎不用做改動,只需根據話題的不同,稍微調整若干關鍵詞即可。“到了高考的考場上,幾乎就是在默寫。”

與蘇嶽的“自主研發”相比,湖南大學的趙宇則是在語文老師的刻意訓練下進行模板化寫作的。“我老師的方法總結起來有三點最爲核心:開門見山,巧用排比,旁徵博引。”趙宇具體解釋道,“開門見山”,是爲了給閱卷老師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巧用排比”,是爲了顯出文采和氣勢,“旁徵博引”,則是展現豐富的積累和開闊的視野。

基於這三個要點,趙宇的老師爲班上同學總結了一份近一百頁的作文寫作須知,內容可謂極其詳細具體,不僅有大量排比句式和寫作素材,就連文章應分幾段,每段寫多少字,用多少個句子,每句話起什麼作用都有明確的規定。

筆者在採訪中發現,趙宇所提到的“旁徵博引”,幾乎是所有受訪者的共識。積累背誦大量名言警句和名人軼事,是許多考生在考前一年的必修課。趙宇說,康德、尼采、維特根斯坦等哲學家的著作,他至今沒有讀過,今後也不大可能去讀,但在準備高考時,這些人卻像是他的多年老友一般被他在作文中熟練地提起。

一位高考滿分作文的作者更是向筆者坦言,他對自己在作文中所引用的著作和言論毫無瞭解,都是來自於高考前的突擊準備。而這篇作文獲得的評語,則是“知識面極廣”,“材料信手拈來,令人耳目一新。”

專家學者 閱卷方式加劇“模式化”

儘管依靠自己總結的模板在高考中吃到了甜頭,但回憶起這段經歷時,蘇嶽卻顯現出幾分失落。從小喜歡閱讀和寫作的他,在高考過後,卻發現自己下筆時不再像從前那樣輕鬆自如,總是不由自主地寫成“高考體”,而對文字的敏感度,也感覺大不如前。上大學後一年多,他才慢慢從這種狀態中走出來。

在著名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話題作文的盛行在某種意義上已經違背了它的初衷。不限體裁,本意是鼓勵考生們嘗試各種文體,但在實際當中,考生卻常常會抱定一種文體進行反覆訓練而不及其餘,這很有可能造成了文體偏廢的狀況,影響學生寫作能力的全面發展。

熊丙奇認爲,高考作文閱卷過快是造成作文模式化的一大原因。他向筆者談到,一位高考作文閱卷老師曾在《南方週末》撰文表示,全國絕大多數省份作文評分均速每篇只有20多秒鐘時間。正因如此,老師在指點學生寫高考作文時不得不迎合這種“快速”評判的需要,多引用好詞好句,搭好花架子,甚至不惜讓學生說謊。

對熊丙奇的觀點,北京某大學的學生程欣感觸頗深。他毫不諱言自己在作文中常常說謊,“不是不願意寫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是高考畢竟太重要,實在不敢拿自己的前途冒險。”

與諸多考生相同,程欣也十分推崇在作文裏引經據典,但與不少考生下工夫突擊掌握大量素材相比,他的招數則顯得更有“效率”。程欣所引用的材料,常常是自己的“原創”。“引用的人一定要真實,要著名,但他說的話和做的事則可以靈活處理。”

所謂“靈活處理”,就是寫作者自己編制出符合話題需要的觀點和事例,安排在一個真實存在的著名人物身上。程欣對自己的方法很有自信,“閱卷老師在那樣的快節奏下不可能花時間進行覈實,他反而還會覺得考生的知識面很寬。”

後話題時代 應試作文的先天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話題作文問世之初一片叫好,隨後質疑聲頻頻的情況下,高考作文的命題方式又在悄然發生新的變化。

隨着話題作文在高考中的連續出現,考生漸漸摸清了它的套路,模式化的寫作越來越多,而這種情況也引起了命題者、評卷者的注意。隨着時間的推移,曾經的“創新”一步步地成爲了“俗套”,也不再受到閱卷者的青睞。

“在一定程度上,高考作文已經進入了‘後話題’時代。”北京精華學校高中語文教師、北京大學中文系在讀博士生馬昕告訴筆者,20xx年高考是話題作文的鼎盛時期,全國15套試卷中,共有14套試卷採用了話題作文。而在此之後,話題作文所佔的比重便逐年降低,到了20xx年,全國18套試卷中,僅有2套試卷依然採用話題作文的命題方式,到今年,更是隻剩下了一套試卷。

與多數省份紛紛採用話題作文,又逐步迴歸到命題作文、材料作文相比,北京卷卻一直對話題作文說“不”。自20xx年起,北京市高考開始自主命題,除當年高考爲話題作文外,從20xx年的《轉折》、20xx年的《包容》直到20xx年的《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20xx年的《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近8年來,北京高考一直採用命題作文。

相比於話題作文,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由於命題和材料選取的不可預測性,能夠較爲有效地遏制“套作”的現象。然而,人們對其產生的質疑也一直從未停止。由於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寫作必須建立在透徹理解題目和材料主旨的基礎上,如果考生與閱卷者對題目的理解稍有不同,整篇作文就有可能滿盤皆輸。

“在很大程度上,這確實是一個兩難的問題,話題作文有話題作文的問題,命題作文有命題作文的弊端。”馬昕說。

熊丙奇認爲,這種兩難處境在目前情況下難以得到有效的化解,“一刀切”的高考制度註定了高考作文的困境。學生在平時用一套思維體系、表達體系,到了考場上,卻必須用另一套思維體系、表達體系,按照出題人、閱卷人的思路寫作文,難以做到“我筆寫我心”。在熊丙奇看來,目前情況下,考生不應將作文訓練作爲提高寫作能力的主要途徑,而應該加強日常的寫作與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