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精華】高考語文作文集合9篇

【精華】高考語文作文集合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考語文作文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高考語文作文集合9篇

高考語文作文 篇1

一、作文答題技巧

問題1:老師,作文怎麼找對角度

愛智康語文汪東宏老師:分析材料,從出題人的意圖中去細緻揣摩。然後再選角度!對於角度的分析一定要兼顧全面,不要只從材料中提取部分,現整體分析,再把握出題人的情感傾向然後去選擇立意。

問題2:任務驅動型作文和材料型作文的區別是怎樣的,請老師指教,一般怎麼寫

愛智康語文汪東宏老師:任務驅動型作文比材料作文更注重細節和角度,除了析材料確定立意之外,更注重議論說理,最後得出結論。

問題3:立意

愛智康語文汪東宏老師:圖片不是很清晰哦,主要分析兩幅圖的對比,,第一幅大魚大肉奢侈浪費不說還在腦海中不滿足,第二幅飲食樸素卻十分快樂,可以就知足常樂去談,也可以就物質享受與精神自足去談,思辨性質的文章!

問題4:有的作文好難看懂,怎麼寫?

愛智康語文汪東宏老師:先審清題目,確定立意,然後構思找好素材,最後安排結構。

問題5:分析一下任務驅動和新材料作文寫法

愛智康語文汪東宏老師:先析材料,然後選擇角度表明觀點然後進行說理和議論!

問題6:話題作文怎麼找題目

愛智康語文汪東宏老師:拆分話題,選取角度然後從小處着手擬題!

問題7:我一直都寫不來作文,作文改怎麼寫。

愛智康語文汪東宏老師:審題分析出題人意圖確定立意,然後分析素材,安排結構。可以列個提綱!

問題8:老師說我的作文沒有亮點,語言很平實,該怎麼改進?

愛智康語文汪東宏老師:語言可以引用別人的好的句子,用一些修辭手法,甚至可以仿寫一些名家的優美句子!

問題9:作文題目該怎麼擬

愛智康語文汪東宏老師:結合作文立意和主旨,然後結合一些詩詞,成語,四字短語,甚至是一些數學公式來擬!

問題10:作文議論文最好是幾段啊

愛智康語文汪東宏老師:一般是開頭引論一段,中間論證三段,結尾昇華一段,大致五到六段最好!

問題11:高考的作文怎樣最容易得高分

愛智康語文汪東宏老師:立意深刻,素材新穎,邏輯嚴密,語言優美有文采!

問題12:怎麼樣抓住材料重點 挖掘更深層次的內涵

愛智康語文汪東宏老師:先細緻分析材料的寓意和側重點,審清題目,確定立意,然後構思找好素材,最後安排結構。

本文作者:汪東宏 循循善誘,幽默風趣,亦師亦友。

授課生動而風趣幽默,重點突出,因材施教。善於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富有激情,亦師亦友。

高考語文作文 篇2

漫畫中,兩個脣印與兩個巴掌,在鮮亮的分數映襯下,顯得格外刺眼。假如穿超千年,孔夫子看到這幕,是會開懷一笑,亦或蹙眉不語?畢竟,我們向是不耽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國人的。分數有值,幸福無價,畢竟,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仍需保有一份對不完美人生的敬意,我們,要學會優雅地前行。

誠然,學業重要,分數是衡量學業的重要手段,誰都不甘爲人後,誰都願金榜題名。考試給了所有人以公平,也考驗着人們不同的評價態度;學習給了普通人以機遇,也淬鍊着我們不同的內心渴望,如果生活永遠都如西西弗斯的周而復始的巨石,那種壓迫感,自是社會難以承受之重。

加繆說“攀登頂峯,這種奮鬥的本身就足以充實人的心。人們必須相信,壘山不止就

是幸福。”相比分數與光環,對幸福的追尋纔是人生的終極目標。給予孩子陽光、智慧、包容的態度,才應是教育賦於人最強大的力量,《最強大腦》賽事中,在父親管束下極少有假期“天才少年”李雲龍以爲自己落敗時的崩潰痛哭,與愛好廣泛、瀟灑的對手安德烈因擔心雲龍而黯然落淚形成鮮明對比,陶子的一句“雲龍,你的人生,要因爲遇見安德烈而有所改變!”,點醒不僅是臺上臺上的觀衆,更是我們整個社會對教育的思考,借用比賽落敗但征服全場淚點的孩子安德烈的話說:我是來享受比賽的!享受過程、體驗快樂、學會分享,才能給孩子以優雅綻放的姿態。

教育是爲了優雅地前行,更是爲了給人探求的勇氣。教育中從不乏對分數的歷練,缺乏的常常是給予人格的涵養與包容的心態。很多時候,反觀我們的教育,對分數與完美地過度追求,仍是社會與家庭不能承受之殤。且不說蕭百佑、蔡美兒狼爸虎媽式教育剝奪孩子幸福童年換來所謂的名校,也不說同爲室友的復旦投毒案讓死者難安生者痛心,單是留守兒童畢節四兄妹自絕於世,留光環於世人卻將痛苦隱於心底的“史學奇才”林嘉文揮別人世的悲劇,都不禁讓我們深重反觀社會功利教育之痛、靈魂之重。教育的理念不應爲分

高考語文作文 篇3

1.滿盈者,不損何爲?慎之!慎之!——朱舜水

2.正書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閒聖道也。——項穆《書法雅言》

3.且其浩浩落落之懷,一皆寓於筆墨之際,所謂品高,韻自勝焉。——張沅《石濤畫語錄》

4.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資治通鑑》

5.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聲畫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動情乎。——揚雄《法言》

6.如果發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件事,都能使你懂得一個道理,那麼,你是一個真正的富有者。——弗蘭西斯培根

7.學術經論,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動悉邪。柳公權曰:心正則筆正。——項穆《書法雅言》

8.筆禿千管,墨磨萬錠。——蘇軾

9.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

10.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程頤

11.社會是一個泥坑,我們得站在高地上。——巴爾扎克

12.一切假知識比無知更危險。——肖伯納

13.只有兩種生活方式:腐爛或燃燒。膽怯而貪婪的人選擇前者,勇敢而胸懷博大的人選擇後者。——高爾基

14.爲了生活中努力發揮自己的作用,熱愛人生吧。——羅丹

15.玄妙之意,出於物類之表;幽深之理,伏於杳冥之間;豈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測。——張懷謹

16.手與神運,藝從心得。其志一於書,軒冕不能移,貧賤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終其身。——朱文長《續書斷》

17.信用是難得失的,費十年功夫積累的信用,往往由於一時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

18.生活,就是知道自己的價值、自己所能做到的與自己所應該做到的。生活,就是理智。——雨果

19.志當存高遠。——諸葛亮

20.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培根

高考語文作文 篇4

——致遠方客人的一封信

親愛的外國友人:

您好!這封信中,我要從五千年前寫起,一直寫到現在,要寫出對我的國的.熱愛,這份信便是最好的註腳。

風,止於秋水;我,止於中國。中國,這個帶着滾燙熱度的詞,於我,於任何一位黃皮膚黑眼睛的炎黃子孫,絕不是簡單的詞彙,它是生我養我的祖國,正如詩句謳歌的“祖國啊,我把纖繩深深地勒緊你的肩膀”,從此,生死相依、血脈相連。

異域的朋友,您對我的祖國的瞭解,大概先是蜿蜒幾千裏的長城吧——它就是我要向您介紹的第一張名片:

長城,不少慕名前來的中外遊客也曾流連在那些巍峨駘蕩的長城上,烽火臺、青磚,城牆樓臺輪廓分明,往事如同一片黃葉,悄然落下,一切都沒隱藏或沉沒於時間的長河裏,那些以性命來歃血守衛的將士們的身影,被歷史遺忘了嗎?不,無論朗日晴空、抑或暮色蒼茫,那些年輕身影在長城上叩響了歷史的訇然跫音,至今仍讓令人血脈賁張!

有些外國媒體別有用心地揪住當年中國太空第一人楊利偉對“太空上能不能看到中國長城”的否認而嘲笑國人的膨脹而失真的民族情結,試圖大做文章。誠然,不科學的讚譽是謬誤,只會誤導百姓,令世人不屑。但,鐵一般的事實是,長城並不會因爲在太空上看不到它而變得渺小!在幾萬裏之高的太空,雖然無法遙領它的雄姿,但,它早就銘刻進了任何一位炎黃子孫的血液裏、靈魂裏、精髓裏。

有一種道義,叫做擔當。曾有不少的中華兒女,拿起刀槍矛戟,甚至是筆,對這個國家恢弘曆史的回顧和深情傾訴,中國,是一個英雄史詩的國家,它從盤古開天的故事裏,一直是世界歷史的華服上不可或缺的鈕釦。長城是歷史的見證者,近現代風雨如磐,一部苦難與犧牲的歷史畫卷,橫陳於這方黃土地。這些故事裏有民族屈辱、士子傲骨、草民反抗、軍人死節、先行者者吶喊、共產黨人獻身……

如果說,長城是信仰的、固態的中國名片,那麼那隻被網友調侃“一輩子的心願只想拍張彩色照片”的大熊貓,則是行走中的中國活名片。憨態可掬的大熊貓,走出了臥龍基地,坐上了友誼的列車,走出了國門。可是,仍然有些不良居心的人,惡意中傷,往說這是潛在的文化侵略!噢,時間將懲罰那些人,而我的國,堅持“寬仁愛人”之初心的國,終究會獲得和平的禮物。

我想還原五千年前的那一個瞬間:羣山振奮、江河澎湃、大地動容,一場盛大的慶典就此拉開序幕,然後,滾滾紅塵歸於沉靜,一些原始的生命登上黃河流域的舞臺,喜怒哀樂、生老病死、艱難地有條不紊地演進,長城內外,惟餘莽莽,終於有了華夏民族先祖的身影在那裏躍動。他們打雨、耕織、歌唱、奔逃……而,被稱爲地球活化石的大熊貓,這一中華大地特有的珍稀動物,陪同着中華兒女,淡然地看着天地間的生生死死,堅定地渡過一個有一個漫漫長夜,小心謹慎地呵護着中華文明之火,它正微弱地呼應着天上的星光。

我想,沒有愛不帶痛楚,時光讓砂礫變成了晶瑩的珍珠。華夏民族的文明進程大約與人類文明進程相似,就是這樣一波一波緩緩地推進着,秦磚漢瓦、唐詩宋詞、明窯清寨……

這份信失於單薄,敘述的鼓點急驟,謳歌祖國的故事卻未戛然而止。我要讓我的國,讓她的背挺起來,讓她的呼吸自信起來。

遠方的朋友,歡迎您!

此致

敬禮

小陳

20xx年6月7日

高考語文作文 篇5

探索自然,讓你認清自然美的本質。佛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任何一個細節之處都有可能孕育着美,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有着探求精神。你可曾知道處於洪水或大火中的螞蟻是如何逃生的?它們聚成一個球,越過水流與裂(烈)火,最外層的螞蟻寧願犧牲自己也要保全集體,這難道不是一種美嗎?你可曾知道,兇惡的鄂(鱷)魚也會有溫柔的一面,安靜張大嘴巴讓千禧鳥覓食,這難道不是一種和諧之美嗎?你可曾知道蘋果梨藏着五角星,海底深處也會有着頑強的海星,海豚會不顧一切的救人,又或者花朵裏也許蘊藏着另一個世界。在自然中行走,善於探索,你便會發現自然有其美的令人炫目的一面。

探索心靈,讓你認清心靈美的本質。浮華的世界,我該去何方?朝山謁水,扣經問史,回答是的聲音說:“看一看你自己的心靈吧!”靜下心來探索,我的心裏有“將相本無主,男兒當自強”的決心,我的心裏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倔強與傲岸。這些,難道不是心靈的美嗎?哦,我明白自己該怎麼做了。跟着自己的內心,用心靈去探索、去發現。

無奈吾心已塵覆,隨那流水入西天。

不記何時拂過你的笑臉,在那春暖花開的季節。你說要離我而去,因爲這不是屬於你的春天。說後轉身踱去,瞬間化成雲煙,只留我在那蝶擾蟲鳴的地點,流淚問你:時間,何時再能見面?

時間在流逝。春,匆匆路過,未帶一袖清風,未留一抹雲煙。像童時河邊玩耍,踩在沙灘的腳丫轉身被河水重新填埋;像幼年隨地撒尿,印在地板上的水跡回眸間便被蒸成水汽;像少年湖邊嬉戲,留在水面的漣漪被湖水吞噬抹去;像如今的昨天,剩下的回憶一夜變成空白,一絲不留的隨時光消失在深黑的夜晚,抓不住,喚不回。

春天,希望仍在,雖然歲暮陰陽催短景;夏天,激情仍在,雖然門前流水尚能西;秋天,果實仍在,雖然一蓑煙雨任平生;冬天,憧憬仍在,雖然天涯霜雪霽寒宵。沒有什麼離開,雖然時光很快;沒有什麼不在,雖然流水逝去很快。該做的不是閒梳妝,獨倚窗,徒增愁容,徒添哀傷,而應趁豔陽,霸佔山頭,開懷暢飲,放聲歌唱!

是的,既然冷眉轉身對,不如吾笑轉身回,就算難捨時光戀,總得竭力一生追!

高考語文作文 篇6

放手,才能更精彩

安徽一考生

這學期我們班新來了一位實習老師。開始給我們上課的時候,班主任兼語文老師楊老師就坐在後面旁聽,偶爾還會在聽課記錄上寫下點什麼。可能是不大放心的緣故,楊老師一連聽了兩個星期的實習老師語文課。

實習老師名叫王小恬,五官端正,長相甜美,明亮的眼睛,苗條的身材,透出誘人的青春氣息,一頭烏黑的秀髮像瀑布一樣飄在腦後,有時束成一個馬尾,再綴上一個蝴蝶結,又整齊又大方,整個人讓人一眼就能對她產生好感。

原以爲這麼靚麗大方的老師,課也一定上得精彩,至少會給我們帶來一絲新的氣象。沒想到她上的第一節課,就讓我們聽得味同嚼蠟,程式化的風格簡直和楊老師如出一轍。我們都以爲這可能是她剛剛走上講臺,還不太適應的緣故。可事實上,在楊老師坐鎮,她執教的兩個星期裏,她的課一直是這樣。這多少令我們有些失望,同學們對她的熱情也淡了許多。

週五上午第三節照樣是語文課。實習老師王小恬信步走上講臺:“同學們,今天的課我們換一種上法,怎麼樣?”同學們面面相覷,不知她葫蘆裏究竟賣的是什麼藥,不過大家都注意到楊老師今天沒有來“監”課。於是,同學們都拉長聲音說“好”!

這節課上的是白居易的敘事長詩《琵琶行》。出乎意料的是,王老師上的特別精彩。她一改以往的教學風格,不是從作者簡介或寫作背景說起,而是先聲情並茂地把長詩從頭到尾地朗誦了一遍,一下子就把我們帶進了一個美妙的意境;接着又放手讓我們自己去品詩,並不時提問和點撥,使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琵琶女高超的演技,不幸的遭遇和感同身受的詩人對琵琶女命運的深切同情??詩中不少精彩的地方我們當堂就能背誦下來,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就在下課前幾分鐘,楊老師突然走進教室。“同學們,王老師的這節課上得好嗎?”“好!”同學們齊答。楊老師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看了一眼站在一旁有些手足無措的王小恬,接着說:“同學們,對不起,這段時間王老師在我們班上實習,說心裏話,一開始我是不大放心的,不僅讓她按照我的備課方法備課,還讓她按照我的教學方法上課,沒想到這樣反而大大束縛了王老師的手腳,但是今天不同,王老師上得特別精彩。”

“對不起,楊老師,今天我有點自作主張了。”王小恬的臉紅了。

“這就對了。”楊老師揮了一下手,“青年人就應該有個性,有突破,如果總是按照別人的方法行事,那還有什麼創新。”

“原來今天是您有意這樣放手的呀!”王小恬恍然大悟。

滿分亮點

通過生動的敘事來詮釋材料的內涵,是這篇記敘文的最大特色。全文借一個實習老師的故事,藝術地表達了只有放手才能更精彩的主題,而這正切合了材料中表演藝術家的觀點。此外,全文采用欲揚先抑的手法,不但詳略有致,故事性強,引人入勝,而且在前後對比中突出了主旨,體現了作者嫺熟的構思和駕馭體裁的能力。

(評薦名師汪茂吾)

高考語文作文 篇7

探索成功之路(姚明在NBA)

姚明憑藉自己的實力,在競爭激烈的NBA中成長,他不僅爲中國籃球隊員的成長探索出了一條成功之路,還成爲了中國籃球的驕傲。相比於姚明而言,三大中鋒中另外一位在NBA打拼的中國球員巴特爾近期已逐漸淡出我們的視野。在被魔術隊無情拋棄之後,大巴一邊與傷病做着頑強的鬥爭,一邊苦苦等待着聯盟中某支球隊的召喚。這位曾經在賽場上叱吒風雲的鐵面漢子還在無盡的等待中,探索着自己的成功之路。

探索是孜孜不倦的追求(居里夫人的故事)

1896年,法國物理學家亨利貝克勒發現了元素放射線,這引起了居里夫人極大的興趣,激起了她童年時就具有的探險家的好奇心和勇氣。她認爲,這是個絕好的研究課題,就同丈夫彼埃爾商量研究這種射線的性質和來源。

這是一項艱苦的任務,彼埃爾東奔西跑,最後纔在他原來工作過的理化學校借到一間又寒冷又潮溼的小工作間。

在研究過程中,她發現,能放射出那奇怪光線的不只有鈾,還有釷。她把這些光線稱爲“放射線”。居里夫人在進一步的研究中發現,可能還有一種物質能夠放射光線。這種光線要比鈾放射的光線強得多。她認爲,這種新的物質,也就是還未被發現的新元素,只是極少量地存在於礦物之中。她把它定名爲“鐳”。

居里夫婦必須從瀝青鈾礦中分離出鐳來,但是這種礦很稀少,礦中鈾的含量極少,價格又很昂貴,他們根本買不起。後來,他們得到了奧地利政府贈送的一噸已提取過鈾的瀝青礦的殘渣,開始了提取純鐳的實驗。

1906年,彼埃爾。居里在一場意外的車禍中喪生。居里夫人極爲哀痛,但這並沒有動搖她獻身科學的意志。她決心把與丈夫共同開拓的科學事業進行下去。1910年,居里夫人成功地分離出金屬鐳,分析出鐳元素的各種性質,精確地測定了它的原子量。

高考語文作文 篇8

“我最喜歡古代的詩詞歌賦,尤其喜歡對聯。”楊奇函介紹,他每次到飯店吃飯,第一眼先看飯店的名字,再找飯店裏的對聯,每次看完之後都會作一番評價。

說起對古代詩詞歌賦的興趣,楊奇函說,父母是普通百姓,所以家庭對他的學習沒有太多影響。但可能正是因爲父母的文化程度都不高,所以對他寄予厚望,他從小有兩樣東西可以隨便買:玩具和課外書。

“我從小就喜歡看書,上小學2年級開始我就開始看課外書,《中國少兒百科》、《世界科普畫廊》……小學四年級那年,表哥領着我到他同學家玩,表哥的同學初中畢業,在他家裏準備賣的舊書裏面,我挑出了一本《山海經》,裏面有許多民間傳說,從那以後我就喜歡上了詩詞歌賦,尤其喜歡對聯。回家後就買了一本《唐詩鑑辭典》來讀。”

“我是一個淘孩子,記得上小學6年級時,我頭一次讀了《三國演義》中的《出師表》一文,看了以後覺得非常喜歡。第二天上課,因爲一件小事我把老師給氣哭了,老師罰我寫檢討,我就套用《出師表》的格式,寫了一篇3000字的文言文檢討書。結果老師沒看懂,再次狠批了我一次,說我寫檢討書不認真。”

高考語文作文 篇9

有人說:“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這裏的話是指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內容。有些人卻說:“有話則短,無話則長”。乍聽起來有些奇怪,仔細想想卻不難理解:後者的話指的是他人已有的看法和研究成果。魯迅先生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變成了路”。而在當今的時代,人們更多地是在面臨這樣的窘境:已有的路走的人太多,不願從衆似乎就意味着無路可走。能選擇另闢蹊徑的人自然有話可說。說得好壞姑且不論,借魯迅先生的另一句話說,至少是“於無聲處聽驚雷”。

“於無聲處聽驚雷”,人們的第一反應自然是朝發出聲音的方向看去。以文學爲例,如果某個作家的寫法頗有新意,常常會引發讀者熱烈的討論,久而久之,這種寫法便會成爲使這個作家區別於他人的獨特風格。可以說,這是個性的彰顯。推廣到其他藝術領域亦是如此,一些人在他人還沒注意到的方面“各抒己見”,比如齊白石晚年的“樸拙兒童畫風”,豐子愷先生的“似與不似間寫意”都是他們區別於一般畫家的鮮明標記。

通過獨到的言論來彰顯個性並不是大師的專利,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經歷:在班級辯論裏妙語連珠,在問題議會上仗義執言,在公司策劃中靈感突現……這些與衆不同話語都在向他人彰顯着我們的個性。

同其他自然現象一樣,雷雨也是分時節的,有些雷雨來得自然,就像前面所說的那些人,都是心中先有了充實的想法,再表達自己獨到的見解,即“言動於中而發於口”。而有些雷雨則顯得不合時宜,沒有經過積蓄醞釀就突然爆發。比如現在網絡上的某些公知,以批駁大衆觀點爲樂,也沒有經過嚴密的論證,其言論不僅不能自圓其說,而且漏洞百出。他們追求的並不是真正的“知”,而是通過“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方式博人眼球。這種人也展示了個性,卻讓人不敢苟同。

可以說,“於無聲處聽驚雷”大抵都有展現個性的作用,雖然其影響未必都是正面的。在有着積極影響的那一部分中,有些不僅彰揚了自身的個性,而且具有可以借鑑的開拓意義。彰顯個性可以通過言語來完成,而創新卻離不開的實踐。前面說到不願從衆的人面臨着無路可走的窘境,當他告訴人們他要選擇另闢蹊徑時,其實已經表現出他與衆不同的個性。而只有他真的踏上拓荒的道路,真切感受這條路上的種種艱辛,形成系統的可以操作的想法時,他才完成了創新這一步。我們驚歎於天馬行空的想象,但是我們更願意從創新者的實踐中學習生活的智慧。

所謂“無話則長”,其實是創新者向人們分享的過程,在分享中他也會獲得更多的靈感,對原有的觀點進行修正補充。有人說,我們離這些創新者很遠,不,這些人其實就生活在我們中間,我們無時無刻不在享受着他們的創新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我們都曾有過突然降臨的靈感,其實它們並不是完全偶然的,靈感產生於對生活的實踐。這是“於無聲處聽驚雷”的自然來源。而然我們都知道,當聽到驚雷一瞬間的驚訝過去之後,人們更期待它能爲我們帶來“潤物細無聲”的滋養。我們的民族也期待着這樣的人才:在彰顯個性的同時,用行動將靈感化爲創新的成果。我想,“無話則長”不僅是說的多,更是做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