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溫暖高考滿分作文

溫暖高考滿分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8W 次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溫暖高考滿分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溫暖高考滿分作文

溫暖高考滿分作文1

你有過這樣的感受嗎?夜幕降臨,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家,快到樓下時習慣性地望向熟悉的窗口,如果窗子透出泛黃的燈光,便頓覺一股暖流用上心田。

夜深人靜的城市,一間24小時營業的書店,書店的燈火帶給市民家一般的溫暖。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店是匯聚知識的地方,充滿着書香氣息和人文氣息。書店是展示民族文化、時代精神的場所,能夠給人們的文化成長提供精神食糧,給社會的進步提供文化滋養。

喜歡夜讀的市民來書店,拋卻城市的繁華與喧囂,靜享閱讀之樂。深夜來此自習的大學生,體現出勤奮進取、渴求知識的可貴品質。外來務工人員通過讀書提升自我,爲改變命運而努力。流浪漢、拾荒者來書店,可能是因爲沒有可以歇宿的地方,他們需要社會的關心。

24小時書店從來不驅趕任何人,讓渴望學習的人有了一片尋得知識樂園。書店經營者並不考慮盈利,而是用自己的方式爲他人傳遞一份愛與溫暖。尤其是對那些特殊羣體、對底層弱勢羣體有關愛之心、仁愛之德,這份情懷令人敬佩。

店員說:“有些人經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們只要來看書,哪怕只看一頁、只看一行,都是我們的讀者;甚至有的人只是進來休息,我們也覺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義的”。

“善其身,濟天下”,店員做好自己的同時,向別人傳達善意。光看書不買書,沒有消費行爲,但店員認爲這樣的人也是書店的讀者,店員也覺得自己的工作有意義。工作人員對進入書店的人平等看待,溫和待之,這份溫情源自對人的尊重。盧梭說“人人生而平等”,閱讀是平等的。24小時書店給予市民的不僅是知識,還有尊重與平等。

猶記得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奮臂高呼“我有一個夢想”,呼喚民主平等自由。更難忘杭州圖書館的大門一直在向乞丐敞開,被網友評爲“史上最溫暖的圖書館”。我們要爲這家24小時書店的人文關懷點贊,他們不愧爲“暖心書店”。

知識面前人人平等,社會呼喚人文關懷,人們共享創造和諧。我們的社會需要更多的24小時經營模式,來傳遞人與人之間的溫情;我們的社會需要這深夜的燈火來溫暖每個人的成長歲月。

溫暖高考滿分作文2

秋風捲起路邊的一堆落葉,像一個醉酒的狂徒在街上橫衝直撞。我不死心地翻了翻身上的口袋 ,還是一無所獲。

今天爸媽說了會晚回家,但我卻在這種時候把鑰匙弄丟了,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我看着行色匆匆的路人和家家窗口亮起的那抹暖黃,心中不禁又涼了幾分。

我看着看着竟入了迷,往路旁一退,不小心撞到了一個阿姨。“哎呦!”尖利的女聲在我耳旁響起。“你不看路呀!這麼寬的馬路怎麼往人身上撞吶!”我被嚇了一跳,趕忙低頭道歉。阿姨抓着我又是一頓劈頭蓋臉的訓斥。我不停地點頭認錯才送走了怒氣衝衝的她。經過這一個意外我不敢在街上逗留,於是回到了單元樓下。

單元門口昏黃的路燈籠罩着人影稀疏的街道,把自己的影子拉得長長的,我就像一隻流浪的貓咪一樣蜷縮在單元門口。冰涼的夜風吹得我更想溫暖的家。我猶豫着要不要敲開鄰居家的門,請他讓我進去等等。不過現在鄰里之間的關係也不過是點頭之交罷了。經過了之前的意外我不敢貿然前去,害怕吃上一道冰涼閉門羹。

正當我猶豫之時,一個微胖的聲影進了單元門口。冰涼的夜風吹得我更想家。我定睛一看是樓下小賣店的大嬸。我經常幫大人買小東西什麼的,所以她認識我。她徑直向我走來,關切地說:“你怎麼坐這兒啊?我看待這兒好半天了。”我不好意思地說明了情況。大嬸露出驚訝的表情說:“怎麼不去嬸店裏啊,跟我還不好意思吶?”說着就把我拉到了她的`小賣店裏。我坐在小板凳上看她忙前忙後地爲我泡茶。

她把一杯溫熱的茶端給我。我在那濃濃的霧氣中彷彿又看到她那張笑眯眯的臉。淺呷一口,一股暖流彷彿從趾間涌到了天靈蓋。醇和的茶香流連在我的脣齒之間。心中突然就升起一種感動,好像被一種無法言說的情感所溫暖。我想那是大嬸的真情吧,就像這杯暖暖的茶。

那份真情無比普通,不似烈火那樣有熾熱的溫度,但就如這杯茶一樣有溫暖人心的力量,這樣,就夠了。

我彷彿聽到了什麼滴滴答答的聲音,我想,那大概是我的心被融化的聲音吧。

溫暖高考滿分作文3

吃過下午飯後,太陽西斜,涼風漸起,老家的人習慣到田地裏走一圈,看看莊稼的長勢,在心底默默憧憬一年的收成。人們把這種行走叫作“竄田”,它是一個愜意愉悅的過程,農人用目光緩緩撫摸一株株水稻或豆麥,如同凝視着自己的孩子,溫和的眼神溢滿愛意,笑容如一朵花,在飽經風霜的面龐上緩緩盛開——這是一種情不自禁、發自心底的微笑,很多時候,連農人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笑容。注視是一種無聲的交流,此時無聲勝有聲,莊稼感知到了農人心底的期望,在傍晚的微風中輕輕搖曳着身子,積蓄力量,蓬勃生長。

“竄田”的場景,常常將我的思緒拉回校園時光。身爲農家孩子,常年跟隨父母在田間地頭勞作,雖然承擔的只是些輕巧的活計,但對謀生的艱辛也深有感觸,“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止是課文裏的知識,更是根植在骨血裏的認知。幼時,父母常用一句諺語教育我:人哄地皮,田哄肚皮。意思是如果在耕種中偷懶,吃虧的最終是自己。我把這句諺語帶到了校園生活中,入學之初就立下了以求學跳出農門的願望,對待課業不敢有絲毫懈怠。學校課程緊張,特別是在高中時,升學壓力大,晚自習是家常便飯。上晚自習時,同學們埋首做題,教室寂靜如秋收前的田野,輕微的翻書聲和筆尖劃在紙上的沙沙聲讓氣氛凝重而緊張。值守自習的老師,有時在桌前批改作業,有時在過道間輕輕走動。不止一次,做題累了,我從堆積如山的習題本中擡起頭,如果正巧遇見老師的眼神,他會對我微微一笑,眼神中有濃濃的鼓勵和期許——那目光,多像父母在注視親手耕種的莊稼,注視自己正在成長的孩子呀。

中國人表達情感的方式深情而含蓄,母親送別孩子,用衣線寄言,“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遠行的遊子寫信給家人,紙短情長,“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妻子思念遠戍的丈夫,在苦寒的秋月,一遍遍爲他搗洗衣服,她始終堅定地相信,丈夫能感知到她的想念,“用盡閨中力,君聽空外音”;李白在黃鶴樓送別孟浩然,友人乘坐的帆船已經消失在視野的碧空,李白仍舊孤立江邊,久久凝望着浩蕩的江水,“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歲月流逝,年歲漸長,對人生的離散有了更深的感觸,內心在不斷增長的堅韌中也伴隨着與日俱增的柔軟。一天黃昏,送別友人遠行,落日西沉,紅光照得人雙眼生疼。依依話別後,我們在一個山坡轉身背道而行,走出一段路,我回頭看友人,恰巧他也正回頭看向我。腦海裏驀然想起陳佐才的一句送別詩:“安得長繩系白日,送君更過一重山”,不爭氣的淚水,瞬間奪眶而出。

溫暖高考滿分作文4

對待孩子,父母們一向是毫不保留地用自己對人生、社會的理解而凝結成的甘露來澆灌的。因此,中國父母與外國父母的不同育兒理念,本質上是不同的文化心理與人生觀的體現。中西文化雖有差異,卻殊途同歸,在不同角度促進人的成長。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中國文化向來注重人際,注重情感,所以,中國父母扶起孩子時,希望他體會到父母之愛。

中國文化是人與人在交往時創造的。儒學入世應世,嚮往兼濟天下,與衆仁人同治天下太平;中庸之道圓滑處世,爲得人與我間和平友好;君子則是周而不比,和而不同的至人形象;中國文學巔峯造極之作《紅樓夢》則是在人情錯雜卻又規矩運轉的四大家族背景下的鉅作。其中寶釵得以贏得衆人的喜愛而甚於黛玉,根源就在中國人心理對和衆友好相處,對世界給與愛,對他人的重要性的關注上的認同與追求。 因此,中國文化潛移默化下的育兒理念,向孩子灌輸了豐富的對他人的情感,使他們對他人力量有尊重與重視。

一騎絕塵長嘯去,單刀直入是英雄。西方文化則更注重個人的價值,獨立自主則是英雄。孩子跌倒,西方父母默立遠視,對哭聲充耳不聞,是希望孩子能反求諸己,培養獨立精神。

西方對獨立精神的推崇在其文學與電影作品上多有體現。《堂吉訶德》中塑造了一位孤獨的末世騎士形象,他的所作所爲看似荒誕無比,卻體現了一種獨立精神及對征服世界而不是融入世界的精神。當下許多英雄電影,最後的結局是英雄自己拯救了世界。

因此,西方文化下的育兒理念,培養了孩子對自我能力的自信,對獨立解決困難的精神。中西文化看似對立,實則統一。只要不走向任何一個極端,孩子都能健康快樂成長;兩種人生觀價值觀也能互相認可。西方獨立精神並非“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而且合作團隊精神也一直重點強調;中國處世精神不是對他人依賴,而是和而不同,溫和不犯的獨立。

涇渭似分流,同源在東海。中西文化合理適當交融,殊途同歸,美好人生,溫暖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