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二作文 > 高中有志者事竟成作文800字議論文

高中有志者事竟成作文800字議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4W 次

導語:“有志者事竟成”。這句話闡述了“有志”與“事成”之間的辯證關係,下面是高中有志者事竟成作文800字議論文,歡迎參考。

高中有志者事竟成作文800字議論文

  篇一:高中有志者事竟成作文800字議論文

“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

蒲松齡一語道破的成功真諦——立志可成功。人在此世,就應立志,無論是什麼,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如想成爲宇航員,想成爲醫生?所以我們兒時應立志,我們終身就應爲自己的志去奮鬥。

司馬遷自幼立志著述史書,所以遊歷天下,多少的困苦連他自己都不能想象,他遭李陵之禍牽連,身受腐刑,但他矢志不渝,在獄中還依舊著書,終於完成鴻篇鉅著——《史記》

魯迅先生稱《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由此可見,有志者事竟成。

自古到今,我們偉大的祖先留下了許多立志後成功的故事引領我們去立志,從而走向成功。

司馬遷是實踐了這一真理的。我們作爲21世紀的新青年們,就更應該立志去拼,去搏,走向成功。

看我國明代畫家王冕,自少年時就立志要把時間美景惟妙惟肖的畫在紙上,從此,他不分晝夜的繪畫,立志不移,終成當時著名畫家。

而去看許多荒蕪虛度年華的人,他們從不立志,他們認爲立志是無用的,是夢幻的,立了志也沒用,所以他們根本想都沒想過立志,可以倒過來想,如果我們沒有夢想,不立志,我們又何來動力,何來目標去奮鬥呢?所以,他們應問心自問,立志真正的含義是什麼?立志並不是普普通通的幻想,裏面還摻雜了目標和憧憬,有了他們,人就會爲了實現自己所立的志去奮鬥,拼搏,終會走上通往成功的殿堂的那條路。

立志與不立志僅一字之差,但意義非凡。我作爲青少年時就對不會選後者。“有志者事竟成”這是一句普天下老百姓都會的一句話,之所以會流傳至今。這就是因爲大家認定他是對的。是經得起事實驗證的。

如果說人生是一條路,終點是成功。如果你不立志,就算走再多的路也會迷茫不知成功在何處。

時代是變化的,但“有志者事竟成”這句真理是不變的。所以,立志吧。少年!

  篇二:高中有志者事竟成作文800字議論文

蒲松齡說過:“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歷史事實給我們一個正確的答案:有志者事竟成。

那麼什麼是有志者事竟成呢?我認爲這裏的有志者是指那些有遠大目標併爲之不斷奮鬥的強人。他們之所以能夠成功,在事業上有所作爲,就是因爲在他們身上有別人所沒有的志向。

古往今來,有志者成功的例子很多。陳涉吳廣起義能取得起義成功,一方面是由於人民受秦王的壓迫太深,對秦王恨之入骨;另一方面也是陳涉的遠大志向。因爲早在徵發戍守邊疆時,他就發出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的遠大志向。越王勾踐曾淪爲亡國奴,但是臥薪嚐膽,自強不息,立志爲國家爲個人打個翻身,最終反敗爲勝。我們人人敬仰的總理周恩來,在小的時候看到了中國破爛不堪、人民深受侵略的事實,就發出了“爲中華崛起而讀書”的錚錚誓言,最終擔當起革命的重任。

相反有的人卻因爲沒有志向而失敗了。他們就像大海中航行的船隻,沒有了方向舵,沒有了燈塔的指引,隨波逐流,最終將被波浪吞噬。如有天賦的仲永,小時候聰明惹人注目,但是沒有自己的志向,不思進取,最終落得個“江浪才盡”的下場。後唐李後主當上國君卻無治國之志,整天沉迷於聲色之中,國家已經被奸人所奪也沒有察覺,最終淪爲亡國奴。

古來英雄皆爲胸懷大志之人,有改變命運或局勢的大才。試想,一個心胸狹窄、鼠目寸光、時刻爲眼前利益患得患失的人如何實現“大志”?一個安於豬欄一樣生活、沒有目標的人如何能做出一番成就?

有志者事竟成是一句哲理。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到“有志”而後有所成就呢?

首先,志當存高遠,樹立遠大的目標。只有清楚路的方向,纔不至於走錯了而後悔。“志在山頂就不會在半山停下”。人一生當中,你求上,有可能居中;求中,有可能居下;而你一旦只求下,那就肯定不會有什麼價值了。正視自己的目標價值,不要在生活的山腳下望洋興嘆。

其次,以他人之“志”激發自己之“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接近偉人,你離成功也就近了一步。體會偉人的大志大勇,改變自己的人生航標。

再次,變“志”爲動力,變“志”爲壓力。有“志”是個必要條件,但真正利用好“志”才能“事成”。

最後讓我們告別渾渾噩噩的生活,立下堅定的志向,向着成功不斷前進。

  篇三:高中有志者事竟成作文800字議論文

“有志者事竟成”。這句話闡述了“有志”與“事成”之間的辯證關係:“有志”才能“事成”,要想“事成”,必須“有志”;若無“志”則“事”不成。

這句話很有道理,頗能道出“事成”的真諦。不是嗎?請看:春秋時期,吳越相爭,吳勝越敗,越王勾踐淪爲階下囚。但他不甘屈服,立志復仇,最後終於打敗了吳國,留下了“臥薪嚐膽”的千古美談;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小時候面對“沒有數學頭腦”的斥責而確立志向,雖然連初中畢業文憑都沒有,但最終成爲數學領域的巨人……古今中外諸多的政治家、科學家,都以其自身的行動證明了“有志者事竟成”這句話的正確性。

但是“有志者”是否都能“事竟成”呢?也不盡然。因爲“有志”和“事成”之間還有某些條件在起着重要的作用,若無這些條件,即使是“有志”,事也是難成的。這些條件中的關鍵條件當屬如下兩條:

一是有志者的“志”要符合客觀實際。這就是說:一個人所立下的“志”,不能是脫離客觀實際的空想或幻想;“志”與客觀的科學規律相牴觸、相脫離時,則“事”是永遠無法有“成”的。例如,曾有人立志要研製成永動機,併爲此付出了一生的時間和精力,但卻始終沒能研製出來。這是爲什麼?道理很簡單:其志不符合客觀規律。物理學的知識告訴我們,當機器運行時,機械能轉化爲其他形式的能,而其間能量的損耗是不可能避免的。因此,研製永動機這個“志”也就永遠無法成爲現實之事。可見,符合客觀實際的要求,是“有志者”事業成功的必要前提條件。

二是有志者的“志”必須是永不改變的“恆志”,而且必須付諸於執着不懈的勤奮努力。這就是說:不能今天立志當科學家,明天立志當文學家,過不了多久又立志當政治家,如此常常立志,其“事”一定難成;其志向必須是始終指向一個目標,不管外界如何變化,不管遇到怎樣的挫折,都“癡心不改”。這更是在強調:有了永不改變的“恆志”,還要有永不改變的行動。爲了實現自己之志,要不怕困難,不怕諷刺挖苦,不怕挫折失敗;要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探索,始終如一地邁開勤奮的雙腳,在通向成功的曲折山路上不斷地艱難跋涉。只有如此,也只有如此,才能“有志者事竟成”。我國古代的大史學家、大文學家史馬遷,青年時代就立志編寫出一部有別於他人的史學着作。爲此,他不僅以畢生的精力投入到浩瀚的史籍中,整理殘章斷簡,奔波與民間,收集豐富的史料,就是在入獄慘遭宮刑之後,也沒有消沉下去,反而更加堅定志向,愈挫愈奮,在“撰史”的崇高理想鼓舞下,勤奮寫作,到了晚年終於寫成了上自軒轅、下迄漢武的中國三千多年的鴻篇鉅作——《史記》這部“千古之絕唱”,由此可見,有“恆志”,而且有不懈的勤奮努力,是“事竟成”最重要的條件。

總之,“有志者事竟成”,並不是說有志事就一定能成,而只是說明“有志”與“事成”之間的辯證關係:無志者則事必定無成,有志而脫離實際則事不成,有符合實際之志而無“恆志”則事難成,有符合實際的“恆志”而無堅持不懈的勤奮努力則事也難成。只有把上述條件有機地融爲一體,才能“事竟成”。

年輕的朋友們,成功的鮮花正準備獻給每一位有志者,但是,你能得到它嗎?這就要看你自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