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二作文 > 高二優秀議論文

高二優秀議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W 次

高二優秀議論文

高二優秀議論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一定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一篇什麼樣的論文才能稱爲優秀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二優秀議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二優秀議論文1

眼淚很輕,但放在陽光下卻能折射出美麗的彩虹;眼淚很輕,但放在心中,卻代表着一種永恆。朋友離別時的一滴眼淚,訴說着彼此的不捨,詮釋着友誼的珍貴;成功時的一滴眼淚,是我們多次努力,多年汗水的結晶,它鑑證了我們無數次跌倒後再站起來的勇敢,堅強;久別重逢的親人相見時的一滴眼淚,凝聚了他們多少個夜晚望月思親的痛苦。是的,眼淚並不重,但透過眼淚,我分明看到了友誼的珍貴,生命的堅強和親情的無價;透過眼淚,我看到了永恆,看到了無法用金錢衡量的永恆。

是選擇壯烈的死去,去證明自己的高貴,清白;還是選擇生,做一個不完全的男人。司馬遷落淚了,他知道,如果選擇生,那將是一種生不如死的生活,如果選擇死,中國就少了一本真實的史書。從他的眼淚裏,我看到了司馬遷的無奈與心酸。但最後,司馬遷選擇了生,爲了全中國的人,爲了讓大漢留下一本真實的史書,他選擇了生。在他做出選擇的那一剎那,兩滴清淚在他的臉頰上滑落,從他的眼淚裏,我看到了他的堅強;從他的眼淚裏,我看到了他人格的偉大;從他的眼淚裏,我看到了他生命的永恆。

分居在海峽兩岸的親人約有30多年不能相見,在他們彼此探親的那一刻,他們落淚了。淚水浸透了他們的臉頰。30多年思親的痛苦全部都融進了這眼淚中;千言萬語,都化爲了這飽含深情的眼淚。從他們的眼淚裏,我看到了骨肉分離的痛苦;從他們的眼淚裏,我看到了親情的無價。

奧運場上,當中國運動員獲得冠軍,走上領獎臺的那一刻,伴隨着微笑,他們落淚了;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當他們飛向太空的那一刻,他們落淚了;當雜交水稻研製成功的那一刻,袁隆平落淚了。我知道,這是他們激動的淚水,是情不自禁的淚水,更是成功勝利的淚水。這眼淚凝聚了他們多年的汗水;這眼淚,包含了無數中華兒女對他們的期待。從他們的眼淚裏,我看到了堅持與堅強,看到了一種永恆的精神。

不,眼淚並不輕,眼淚凝聚了太多太多的辛酸,凝聚了太多太多的永恆,眼淚並不輕,眼淚的重量是無法稱量的!透過眼淚,我看到了永恆!

高二優秀議論文2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爲清華大學校訓。古語有云:天行健,君子當以自強不息。這是把君子的品德比作萬物的行轉不息一樣地,在古時中國所代表的則是厚德載物,腳踏實地,不但代表的是要有崇高的品德,並且要用兼容的態度對待他人的意見。

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有不少學派已經創派於世數百年,如儒家創始人孔子是春秋末期人士,但其徒弟徒孫不但沿襲了孔子儒家學派的經典,還在原有的思想理論上加註了自己對萬物的認識、思考。《孟子》一書就是如此,亦因爲如此,所以儒家學派成爲了後世千餘年各朝各君所推行。

唐朝,雖然只統治中華二百餘年,在衆多朝代中是比較偏短的,但亦是傳播文化傳播得最廣最遠的朝代。日本的文字、建築、服飾是那時傳播出去的。要影響他國,就要達到本土歷史的一個至高點。歷史上每朝每代服飾或多或少都有差別,但唐朝建立後推行寬容的民族政策,各國之間貿易頻繁,集合了衆多民族的精華,再輔以中華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不斷演變,其中著名的秋梨園春、梨園弟子,名揚各國。唐朝是開放、能容納人才的,就連李白後來因爲是叛臣的謀士亦沒有處死,這是在各朝幾乎不可能的!所以,唐朝爲後世所敬仰,也是後人自豪的原因之一啊!

中國建國以來,經濟發展,政治制度完善,科技成就不斷增多,自1970年東方紅衛星成功升空後,中國科研人員靠自己的能力,從最基本的理論研究開始,腳踏實地地一步一步開始了中國航天新篇章。神州系列、到嫦娥一號,再到開宮一號,計劃20xx年建成中國第一個空間站。中國衆多的科研人員投身於此工作、合作、研究,我相信中國的航天事業在以後會越來越成功,腳踏實地,厚德載物纔是做事成功的根本!

高二優秀議論文3

海灘上,海浪襲來,小麻雀總能迅速起飛。而海鷗總顯得那麼笨拙。然而,能飛越大洋的,卻只能是海鷗。因爲小麻雀的視野,就只有這片海灘。而海鷗的視野,卻在大洋彼岸。不同的視野,自然決定了他們不同的境界。

孔子曾說:“登泰山而小天下。”視野開闊的人,總會得益於自己站的更高,而站得高無疑更提升了自己的境界。

巍巍高山,無數平凡的人在山腳仰望之後不敢攀登,於是乎,山腳下無數狹小的視野凝成一個個相同的境界。

試讀兩首詩:《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另一爲“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李白與杜甫,盛唐詩壇上的兩座高峯,如此開闊的視野,如此大開大闔的胸襟,無怪乎有如此的境界,作爲後人的我們也就只能對其仰視了。

且看那零丁洋中的文天祥,且看那風波亭中的嶽武穆,你在他們的視野中找不到一絲的自私與自利。你能找到的是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呼喊,是那“精忠報國”的脊樑!他們的視野中只有民族危亡和國家興衰。因而,他們的境界達到了一個令所有後來人仰視的高度。

伊利,中國乳製品企業的龍頭;奧運,舉國同慶的盛事。似乎這是兩件毫無聯繫的事物。然而,伊利人的視野是開闊的,他們抓住了北京奧運的契機,先人一步地成爲了奧運贊助商,從而打開了中國企業邁向世界的大門,提升了自己的境界,增加了自己的競爭力。歷史上,因奧運而走向世界的品牌不在少數,如“可口可樂”和“三星”等。如今,奧運到了中國,伊利的這種開闊的視野,值得其他中國企業學習。

如今,我們的社會發展到了一個關鍵的關口,如何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成了當務之急。而我認爲,首先要做的是開闊自己的視野。理由很簡單:站得高才能站得遠。

視野決定境界。

簡析:本文觀點明確,能引用多項事例論述視野和境界的關係,得出“視野決定境界”的道理,層次清晰,論據得當,視野開闊,有現實針對性。本文引用名人名言較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含量。不足之處是在論證思路上沒有拓展開,使觀點沒有得到更透徹的闡發。

高二優秀議論文4

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各種媒體網絡使消息能夠更輕易、更方便地接近人類的日常生活。但過度的宣傳卻帶來了三種完全不同的態度和看法。

帶來這種不同的原因,無非都是個人和現實的選擇,而我們所要做的並非是純粹地接受和拒絕,也不是去提醒別人不要這麼做。而是尊重事實,選擇那些該聽的去深入瞭解,那些誇張的過度修飾簡單忽視,這纔是相對合理的方法。

林徽因曾說過:“真正的寧靜並不是避開車馬喧市,而是在心靈脩籬種菊,這纔是真正的寧靜。”我們在面對輪番宣傳時,是否也應該讓心靈沉靜下來,去聽聽那些被光鮮外表下隱藏的真實。不是避開車馬喧市,也不是拒絕相信一切。拒絕、不拒絕都是你自身的權利,然而若是被外物所牽引,沒有自己的主張,那麼人就是沒有主見的,不過是空洞的軀殼罷了。

當我們能夠更深入瞭解那些消息的內容,抽取主幹之後,我們或許就會知曉另一個不同的世界。就好比朱塞佩所導演的《天堂電影院》中,有一句臺詞說:“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會以爲這就是全世界。”看透問題的本質,生和死就好比是魚和熊掌,也好比是真實和謊言,並非只有賢者有是心也。

然而,我們也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爲什麼那些本應該告訴事實的媒介,卻是在做一些屬性轉移的事?當今社會,是不是真的因爲人的慾望而變了質?《論語》說“小人喻於利”,是否也該理解媒體真正該做些什麼,雖然我們個體沒有改變媒體性質的權利,但是我們是否也該深思一下,我們能夠做些什麼,又能夠挽救一些什麼呢?

生存還是滅亡,這是一個問題,是默默忍受命運所帶來的毒劍,還是挺身抗擊一切現實的苦難?是繼續持有接受的態度,還是依然置身於事外,都源於你對於本心的選擇。

聖心並非我們人人都具備,但是那份追求真相的好奇心,那份看透事物本質的慧眼,我們卻可以修煉,可以從細小事物中一步一步地走出來,從而進一步達到聖心的境界,人的智慧,對於其主觀判斷和客觀影響都具有深刻的影響,知其本質,我們纔不會被虛假所矇騙,也就能去感悟天下。

高二優秀議論文5

十字路口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我們每天都是經過十字路口,十字路口代表着方向與選擇。只有方向選對了,我們才能更好地作出選擇,選擇一個好的方向使人受益終身,相反則會使人後悔終身。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因替李陵辯護,自己遭受了非常嚴重的酷刑。在這種酷刑下,他沒有屈服,因爲他還有心願未了。在生與死這個十字路口間,他選擇了生,不顧衆人的鄙視和別人不滿的眼光。他不怕困難,勇於挑戰自己,爲自己選擇了一個好的方向,要向自己的爸爸學習,完成爸爸的遺願。最後完成了被魯迅稱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紀傳體巨着――《史記》。他佈滿坎坷的一生,因爲他的正確選擇,爲他的一生充滿了鮮花與光環。

唐代詩人柳宗元,晉代的'陶淵明都對人生的方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陶淵明他因看不慣爭權奪利的官場生活,獨自隱居生活在“而無車馬喧”的田園風光景色之中。陶淵明的正確選擇,成就了他美好的心願和他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正因爲他找到了一條光明的道路,他才能找到生活的樂趣。

魯迅的一生是他艱苦奮鬥的寫照。魯迅早年在國外留學,學習醫術,希望他的醫術能治癒中國人的疾病。但是當他有一次在幕布上看見日本人殺害我們中國同胞的時候,一些觀看的中國人正在拍手叫好。當時魯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內心震撼,他認識到他的醫術如果能醫治中國人的身體上的創傷,但是他不能使中國人的心靈甦醒過來。他作出了一個智慧的決定。在醫術和文學這個十字路口中,他毅然選擇了文學,並作出了許多令人稱讚的決定,留下了許多文學精華的詩篇。這個正確的決定使他成爲了我國曆史上最着名的文學家之一。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看到很多十字路口。這些十字路口讓人迷茫,也充滿了誘惑。選擇一條正確的道路,會讓人一生受益無窮,相反,選擇了一條錯誤的道路,會使人後悔終生,並且走向犯罪的深淵。所以每個人在十字路口都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成就自己的一生。

高二優秀議論文6

格物致知,心要在焉。——題記

毫無目的做事,必將亂其步伐,茫其方向,或釀成大禍危及社會,故必須明確方向,有目的,心在焉,方能使人生精彩出色。

心不在焉,因小失大,釀出禍患。年前記不清有多少駭人聽聞的消息侵蝕人們的心靈。社會道德滑坡愈發嚴重,全因人心被金錢利益薰染,心不在焉。韓寒與方舟子吵得不可開交,卻曾知身後龐大的粉絲團內心所想,心不在本應做的事情上,而爲了自己的名譽地位不惜重金告發對方,結果只會導致社會信任度又低一級,口口聲聲要拯救社會道德滑坡卻無從拯救,他們心不在事業生活上,卻又加重社會道德淪陷,實不應該,爲自己的小利益卻犧牲社會大利益,真是令人憎憤!

心在焉,不但助你順暢前行,還能讓你活得輕鬆自在,贏得美譽。心在何處?只有你個人最清楚,怎麼做?你會更加清晰明朗。成功人士給予我們的告誡往往是要樹立目標,堅持不懈前行,這也正是心在焉的表現,促使我們明確人生意義,正確前行。喬布斯幾經波折進出蘋果公司,最終成爲世人讚譽的傳奇,因他心在焉,愛着他一手創辦的公司,還有那份事業,他成功了;比爾蓋茨同樣創造不朽的佳話,成立著名的微軟公司,只因爲他全心貫注於他的事業,心有在焉,舉世聞名;李開復開設創新夢工廠,只因爲他心在國家,爲給國家培育出更多人才,心繫國家,成爲贏美譽的人選之一。心在焉,內心充實,理想豐滿,但同時付諸行動,終能活出精彩人生!

心要在焉,是每個人,社會、國家的目標。個人要心在焉,辯證地看待身邊之事,不要胡亂、沒有目的地濫用權力,做危害大衆之事;社會要心在焉,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宣揚積極有益的文明法度,如深圳近期宣揚“十大觀念”就是好的現象,更多的人會耳濡目染,“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會傳唱千古永不朽,社會滑坡還拯救不了嗎?心在焉,怎會達不到目的呢?國家亦要心在焉,因爲作爲一國之家,他是引領我們前進的主脈、舵手,沒有國家的心在焉,我們怎麼可能達到共同的理想,怎能有正確的前進方向?又怎能立足於世界?未有一國之家心在焉,才能帶領大家共同進步,創造美好的生活,有幸福的未來。當個人、社會、國家皆能心在焉,則我們的民族必能屹於世界之巔,我們的社會必將充滿愛,我們的國家則可頑強不倒!

心有所止,心要在焉,方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使人生綻放異彩!

高二優秀議論文7

生活處處有競爭,這是無可否認的。國際競爭更激烈,使得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人之間的感情或許會因爲個人精神壓力大而導致淡化。不僅是國際競爭,行業競爭,工作競爭等都有可能影響到人與人之間的體貼和關愛。競爭與人情在何種立場上都有一定的聯繫。

世間固有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之時,只是看你是否能客觀的接受這一現實罷了,至於這種對待人的態度是一時還是許久。這些也很難讓人真正知曉,競爭必定是激烈的,競爭前後也會有不同的對待人的態度。倘若競爭的對象是你的朋友,你該如何是好?很多時候在競爭場上不能顧忌太多問題。競爭前,你對待你的朋友是友好的,競爭中,你對待你的朋友是得,蘋果勝負才肯放鬆的。競爭後,你待,你的朋友是冷漠的,那時,或許你勝利了,以後只是朋友勝利了,但彼此,已經感覺因爲一場競爭,友情已經漸漸疏遠了,再也沒有以前的那份熱情了。

很多時候,競爭與人情,或許是二者不可得兼,有了競爭,人情一定會被競爭影響。激烈的競爭,導致人與人之間的體貼與關愛漸漸冷淡,漸漸減少。或許是因爲競爭花費了人們太多精力,使人的精神壓力增多,對待人與事物的看法變得越來越複雜,無動於衷,到最後,就因爲一場競爭,導致了友情的最終結局,友情的淡化。

一對要好的閨密的競爭故事,因爲一場英語競賽,一方想讓自己成爲更好,在衆人心中得到好評,因爲嫉妒閨蜜的成績優異,什麼基礎都比他好,在英語競賽中,他作弊了,她獲得了第一名,緊接着第二名便是閨密。當好閨密知道自己同伴在競賽中作弊,好閨蜜不是包庇他,而是去接發同伴的所作所爲,這才真相大白。事後,因爲這場競爭,好閨蜜,再也沒有了這份要好的感情了,但爲了維護正義,這樣的做法是值得讚揚和學習的。

競爭與人情有一定的聯繫,無論競爭是如何激烈,都必須謹記,每個人都應有個度,不能因爲競爭而丟失了自己的誠信,自己的友誼,競爭在生活中,處處都有,這僅是讓你如何對待競爭,如何在競爭中既不失禮節又不缺人心。

高二優秀議論文8

心在,則無所不能。——題記

心在何處?

阿基米德說,我的心在數學那兒,於是有了“讓我畫完這個圓”的千古絕唱;錢鍾書說,我的心在文學,於是有了目不窺園,名滿天下;“掃把姐”說,我的心全在那一把掃把上,於是那把掃把像有了靈性,與她共舞出無限曼妙風情。

心要在,在所愛之處。

“千年滄海上,精衛是吾魂。”文天祥的浩蕩正氣,仍激勵着炎黃子孫。砰然令我心動的,是他至死不渝的報國之心。他將一顆心安放在日漸式微的國家上,一切行動便都有了落腳點。一切戰役,一切悲憤的詩,便都有了共同的根源,那便是對祖國的深沉的愛。心繫國事,便有了那份勇氣,以匹夫之力,欲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林覺民何嘗不愛妻子?只是對國家的大愛使他拋卻兒女私情,投身於挽救危亡的事業。心在所愛之處,即便雷霆轟擊,亦不動搖絲毫。

心在所愛之處,便有了那種力量,能夠承受衆人的冷眼,即使荊棘遍地,也踽踽前行。還記得那個潦倒的老人,“集腋成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當屢試不中的蒲松齡開始各處蒐集奇聞逸事時,人人都以爲他瘋了,但在看過《聊齋志異》後,卻不得不感嘆那是一部“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的曠世奇書。正是有着那份信念,一心撲在文學上,他才能不理會衆人的非議,在自己選定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地艱難前行。縱使險阻無數,他只坦然視之。

有些人將心放錯了位置,便只能品嚐失敗的苦澀。唐玄宗愛着楊貴妃,沉迷於“溫泉水滑洗凝脂”,換來的卻只是“此日六軍同駐馬”,馬嵬兵變,大唐風光不再。現在的一些人愛着名利金錢,嚮往高guan厚爵,換來的卻只是貪婪的雙眼與累彎了的腰桿,卻再也找不回“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可見,選擇所愛,也應慎重。

心在何處?

有些人不知心在何處,便只能“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有些人找錯了所愛,便只能如無頭蒼蠅,亂飛亂撞。而有些人,找對了心的位置,方不懼艱險,矢志不渝。

找回自己的心吧,找到你所愛的地方,將他安放。別再羨慕別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只要心在,你也能做到。

心在,則無所不能。

高二優秀議論文9

養生,多在保養肉體以保長生。可況人有一副好皮囊,卻沒有中氣,仍然是枉在世上百年,到如今生活學習壓力如此之大,我們應該如何才能養生,換來舒適呢?那麼一定是:保持天性、磨礪心智。

天性有如生命一樣是與生俱來的,它受之於父母,不可能隨意更改。我們不能因爲外界的某事物的改變,而拋棄磨滅我們獨有的性情。所謂性情是“人天生而來的氣質和情感”,無一人相同,在面對紛繁的世界,不拋棄天性應該成爲我們時時刻刻的座右銘。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正是因爲,人從小的天性就已經展現在世界面前,倘若後天的教育讓人成熟而不再幼稚,社會大課堂又教會我們如何面對自己的錯誤和挫折,但這些只是心智的鍛鍊,與人的個性沒有關係。美國科學家調查顯示,人的天性隨着年齡正在逐漸地喪失,孩童時期愛幻想的特點終究被社會埋沒殆盡;與朋友的傾聽與分享,最終變得世故起來。這些事例正在告戒我們什麼?當事者往往對此並不會感到“我長大了,變成熟”的喜悅感,相反地總會愁容滿面地說:“我不快樂啊,懷念童年。”可是,童年真的那麼值得懷念嗎?他們畢竟懷念的是原本的天性,天性的泯滅過於一切。“幸福指數”此詞已經不再陌生,美國的金錢場幸福指數不足3,中國的幅員遼闊上指數不足2.5,日本、韓國以忙碌着稱的國家即使人與人禮貌互敬但指數也少得可憐,那麼,世界之大哪裏是幸福的家?南亞小國不丹,這個人均GDP不足700美元的小國,正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國家,是什麼成就了那裏“窮且快樂”的感受,我們不禁自問,去過那裏旅遊的朋友們一定不會忘記,不丹王國的每一張笑臉,他們淳樸善良,待人熱情,一旦他們被問到爲什麼這麼快樂、幸福時,他們總會說:“我們世代都是這樣的,我們一直很快樂。”而這“一直”又代表什麼呢?那就是,他們世世代代一直保持着善良、內斂的天性,那麼他們即使貧困又有什麼呢?幸福和快樂可是金錢無法換來的,正是因爲他們的天性未泯滅,根據09年最新壽命統計不丹已經成爲世界上長壽的國家之一,長壽率並且超越了日本。這樣,誰還看不到保持天性的作用呢?保持天性,要求我們,不爲世事所煩惱,就像過去一樣活着,用最自然的天性面對多變的世界,何樂而不爲?

誠然,天性不滅是修養個人的最基本的方式,但是,人生一世,人與人一定會擦肩而過,更不要說促膝而談,尋覓知音了。磨礪心智在這時就顯得更爲重要了,我在此總結了一番,就把它稱爲人生六義,即:尊重、信任、理解、傾聽、交流、幫助。於此,對待陌生人、過客,還是朋友,最終到自己,實爲磨礪。

尊重的第一要義是發自內心的認同,尊重就是“尊敬並且重視”,也許對待陌生人和過客不一定要我們過多的尊敬,但是重視是一定要有的,重視,其實就是在認同“天賦人權”,這是待人待己的重要環節,往往不尊重別人的人不會被別人尊重,那麼連自己的權利都隨意糟蹋的人呢?連自己都不尊重自己,輕佻對世,又怎麼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說來,這第一步需要人與人互相地配合才能達到。這世上沒有完人,我們只能努力去靠近“完人”的標準,可卻終究奈它怎何!所以,也就沒有完全願意尊重別人,而不求得被尊重的人,倘使這麼做,不也太低三下四了嗎?

信任,我則認爲是“六義”中的重要環節,這種情感,應該是建立在“心明、眼清”的基礎之上,意思是說,我們可以用心感受、用眼分辨與我們交往之人的性情,“日久見人心”,常言是這麼說,其實“日不久,也可以見人心”,這是因爲我們都有交往的感覺,是種預感。子期伯牙共賞高山流水,正是如此,一曲既成,而二人已成知音。這就是人比動物高明之處,人能夠明斷好壞,如果是意趣相投的好人,那就相信敢於付託;如果是志趣不合,那就不一定信託,但最起碼一定要有尊重。但要這麼說,既然已經相信敢於付託的人,一定可以稱得上朋友了;相對地,既然是朋友了,那麼一定要信任。

理解,是更進一步的朋友之道,理解就是用自己的體會來感受到對方提出問題的想法,也是一種詮釋。理解對方,要求互相退讓。“寧退耕牆不毀情誼”成爲千古佳話,在這種遞進的過程中,就是磨礪心智然後走向成熟的表現。對待自己的要求,要及時審視是否太過分,對於對方提出的要求盡力滿足。倘使雙方都這樣做了,朋友之情真真好於手足。

傾聽,則很難去解釋,但是卻最容易做到,傾聽要用心跟着說話人去走,情感相一致,直到入境,那麼自然二者相結合,產生共鳴。也就是憑助聽覺器官接受言語信息,進而通過思維活動達到認知、理解的全過程。首先克服自我爲中心:不要總是談論自己;克服自以爲是:不要總想占主導地位;尊重對方:不要打斷對話,要讓對方把話說完。千萬不要去深究那些不重要或不相關的細節而打斷人;不要激動:不要匆忙下結論,不要急於評價對方的觀點,不要急切地表達建議,不要因爲與對方不同的見解而產生激烈的爭執。

高二優秀議論文10

海倫·凱勒說:“我滑落過,跌倒,摔倒,頭破血流,但是我戰勝了自己,繼續攀登。因爲我看見燦爛的雲霞在向我招手,希望的頂峯就在前面。”

我一直欽佩海倫的堅忍與毅力,那就像是一個頑強的生命在歌唱,用她的靈魂在歌唱,她留給世人一個永恆的紀念。她在人生苦難中一步步走來,一步步攀登。最終登上了希望的頂峯,最終讓生命結成了豐碩的果實。

老年的貝多芬在經歷了人間苦難後仍高唱着《歡樂頌》,我無法想象一個音樂家聽不見聲音的絕望和痛苦。一個醫生爲了創作樂曲的人如何在一個沒有聲音、安靜得讓人悲涼的世界裏活着,並繼續他的創作?他同樣擁有堅忍和毅力,以及他對於生活,對於生命的熱愛。他高唱着《歡樂頌》,讚美生活,讚美生命。苦痛和災難並沒有讓他屈服,而是讓他用頑強的毅力去成就自己的事業,讓生命結出豐碩的果實。

果實的成熟需要陽光,需要養分,需要時間愛你。即使是一朵花的綻放也是需要長時間的努力,果實的成熟是生命的結果,偉大而艱辛。

生命的旅途總是充斥着幸福與災禍,歡笑與苦痛,喜悅和悲傷。沒有人能躲避苦難,苦難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沿途風暴。列夫?托爾斯泰說:“沒有風暴,船帆只不過是塊破布。”同樣的,一個人的生命如果沒有經歷苦痛,又怎麼會體會盜幸福的真諦,又怎麼會了解生活的意義,又怎麼實現生命的價值?

我們要勇敢地承擔生命的責任,勇敢地面對生命的苦難,勇敢地與生命中的挫折、不幸、災難拼搏。不幸是天才進步的階梯、信徒的洗禮之水、弱者的無底深淵。我們一生的事業就是要讓生命結出豐碩的果實,那是你抗爭過、拼搏過的結果。也只有我們真正地付出努力,我們的生命才擁有了價值,才實現了意義。

苦痛和災難不可避免,是我們無法選擇生活的境遇,但我們可以選址生活的態度。永遠不要放棄自己,永遠不要放棄希望。有些人獲得很黯淡,並不是他的生活沒有春光,而是平淡的心境早已把所有朝向春光的窗戶悄然關閉。所以在人生的旅途中一定要堅信生命的希望,要堅定自己的信念,要勇敢地攀登,去實現人生的價值。生命的果實經歷過風霜,經歷過飛雪才更具有真味,才更加真實和豐碩。

永遠不要哀嘆,要像樹葉一樣又一生綠色後成熟一個金色的夢。用你的生命去拼搏和努力,在你摘取生命碩果的時候你就會感謝曾經苦痛和災難,感謝它們讓你在荊棘叢生的旅途中體會到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