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山鄉支教隨記散文

山鄉支教隨記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2W 次

山鄉支教隨記散文1

今年早寒的天氣使看林老人的小石屋過早的成了冰窖。看林老人備足了老白乾和枯草乾枝,巡山時老白乾禦寒,回屋休息時燒柴禦寒,晚上睡覺時羊皮襖禦寒。我和校長給老人送酒時到過小石屋,果然是天寒地凍,難以立足。校長勸老人住到學校,校舍好歹有煤爐取暖。老人不願“給學校添麻煩”,一直不肯搬,“三十年都熬過來了,冷不了幾天唻”。近期冰雪封山,進山的人少了,老人空閒時間多了些,偶爾到老劉那裡取暖、喝酒,我們便再次勸老人搬過來,老劉索性把老人的被窩卷抱過來,老人覺得過意不去,還請我們喝酒。

山鄉支教隨記散文

老人的羊皮襖很特別,一件五六式棉軍大衣,裡面縫著羊皮,羊絨在外,看著就暖哄哄的。老人的羊皮坎肩也特別,同樣是五六式軍用坎肩,羊絨朝裡,外面縫了兩個大口袋,一個放裝著老白乾的軍用水壺,一個放著備用乾糧,用老人的話說,“貼身裝著,酒不涼”。老人對這套冬天巡山的裝備特別滿意,“離不了,都有說法唻”。

老人隨身帶的禦寒的老白乾也特別,倒在杯中呈棗紅色,嘗一口,辛辣刺鼻,喉嚨裡火燒一般。老人頗有興致地介紹了這老白乾獨特的泡製方法:用高度衡水老白乾做底料,然後勾兌廉價的散酒,併入熬好的當地山椒汁和BOBO(音)葉(當地一種藥材,學名不詳),再放乾薑片、枸杞子若干。從配料的效能看應該是能抵潮驅寒,強筋健骨,暖胃健脾。老人笑著說,“咱這酒鄉人都不敢喝唻,辣......,可在山上真離不了,寶貝唻......”。

老人的軍用水壺用了六十年了,據老人說,當年還是半大小子時就推著架子車跟著陳毅司令員支前,走遍齊魯大地。濟南戰役時他和夥伴們每人推著10箱手榴彈,冒死送到前線,戰役勝利後許世友司令員親自抱著酒罈子給他們敬酒,並獎給他們每人一個灌滿酒的美式軍用水壺。解放後這位受過共和國將軍接見的支前英雄悄然回到家鄉,與普通山民一樣,默默地過著自己簡樸清貧的生活。多少年過去了,或許只有這個一直帶在身邊水壺能記憶起當年的叱吒風雲抑或當今的平靜如水。掐指一算,老人也應該是年過八旬了。

在這個冰天雪地的偏僻山鄉,一位革命老人,幾位年長或年輕的教師都在默默地眷守著工作崗位。毋庸置疑,這就是生活。

山鄉支教隨記散文2

“羊大官兒”是我進校後認識的第一位教工。

“羊大官兒”本姓劉,五十多歲,家住後山小村,原是村會計,算盤打的奇好。學校初建時曾做數學和珠算教師,那幾年孩子們的算盤珠子撥楞得在十里八鄉馳名。後來學校師資力量加強,老劉便主動退居教學一線,籌建了學校食堂,解決了孩子們中午吃飯難的大問題。自此,老劉負責做飯,負責衛生,負責安保,還負責校外樹林裡圈養的做為校產的五十多隻羊。真正的“大官兒”。

我的'宿舍和老劉宿舍毗鄰,老劉在十幾天前就忙活著粉刷牆壁,清洗桌椅板凳,換上從家裡拿來的新被套,桌上還很細心的放了一個菸灰缸,床下放了一個新腳盆。

今晚天氣轉陰,山風驟起,雖是陽春三月,在大山坳裡還是感到陣陣蕭煞涼意。

在樹林裡和老劉喂完羊,坐在學校門口的石階上休息,附近鄉親們三三兩兩湊過來,抽著鄉親遞過來的葉子菸,家常裡短的攀談起來。

回到宿舍,桌上已燙了一大壺酒,一盤炒羊肉,一碗蘑菇湯。老劉招呼我坐下,從床下提了腳盆出去,一會兒端著一盆熱水進來。“脫鞋,燙上,燙上……”,老劉看著我有些疑惑的神情,笑著說,“咱這裡有句老話‘滾水解乏,燙酒養胃,小桌一擺,辣炒雜碎’。今夜都齊了,難得的享受唻……”,“這羊雜碎是咱山裡人待客的大菜,平常吃不全唻。這還是那天殺羊時特意給你留的……”,“來,天冷,喝上,喝上……”,“老書上有詞兒,‘山雨欲來烘泥爐(廬?),閉門關窗好把盞’,好景緻唻……”。

在這個寂靜蕭瑟的山林夜晚,在這溫馨的山石小屋裡,安然地座定,喝著熱酒,吃著羊肉,一二良友,抵足而談,這難到不是一大享受麼。對物慾的追求,有時侯就這麼簡單罷。

山鄉支教隨記散文3

柏油鋪的山道在一座山樑前嘎然而止,前面是較窄但還算平坦的砂石小路,中巴車放慢車速,魚貫前行。

三輛中巴車上裝的是二十臺嶄新的電腦,教具,被褥,還有我們以個人名義捐贈給學校食堂的副食品。

此次支教的任務是幫助學校完成機房佈設,制定教學計劃,完成在校老師的普及培訓。

車隊在一道山樑前停下來,前方十幾位鄉親或駕著機動三輪,或拿著繩索扁擔,已在此等候多時。這裡離學校還有一段距離,全部是曲折山道,物資運輸只能靠三輪車和人工了。

我們下車,和鄉親們一塊忙活,村主任和小學校長很快趕到,我們七手八腳,肩扛人抬把車上的物資運回村。

轉過一道青石山樑,折進小路,遠遠的就看到柏樹和小山丘掩映下的村落了,再走一段路,一塊平坦開闊的山坡上幾排看起來整齊有序的平房映入眼簾,遠遠的還能看到旗杆和紅旗,想必這就是學校了。再走幾步,果然看到長長石階上不大的校門和院外的一塊小操場。

校園裡很安靜,孩子們正在上課。教室一面牆上一行地道的紅色宋體大標語:“自力更生,勤奮治學”。村主任介紹說,這是校長的手筆,是用毛刷和油漆一筆一筆劃出來的。

在簡陋的辦公室,我們喝著山泉水沏的炒桑茶,桌上幾盤乾果和時令水果,看來是專門準備的。有趣的是村主任掏出一包自制雪茄,笑津津地說道:“咱山上種的葉子,味道不錯唻,嚐嚐,嚐嚐……”

忽聽得下課鈴聲響起,孩子們飛奔出教室,校園頓時熱鬧起來。“吃羊肉嘍,吃羊肉嘍……”,孩子們快樂地喧囂著,向教室後面的食堂蜂擁而去。一個小男孩還學著大師傅的腔調高聲喊著:“羊肉燉豆腐,一人一碗,羊湯管夠唻……”。原來,學校為我們的到來,特意殺了兩隻羊,磨了一板豆腐。

午飯兼歡迎儀式在食堂進行,我們和學校員工一塊圍座在唯一的一張大圓桌前。教委及鎮領導,村主任及校長分別講話。旁邊的孩子們則忙著乒乓乓乓地吃喝,快樂地喧譁,根本不理睬我們。直到校長介紹說,“這是教我們電腦的張老師,大家歡迎。”孩子們這才稍作安靜,桌旁一個小男孩拉拉我的衣襟:“你有QQ糖(堂?)嗎?”,小傢伙瞅了一眼我們飯桌,“老師,咱家有酒,你喝麼?”,旁邊一個小女孩介面說:“咱家有羊雜碎”,“咱家有醃辣椒”,“咱家有‘將軍’煙”……,孩子們喧譁一片,食堂內熱氣升騰,人聲鼎沸。

午後,隨行人員撤離,我一人留在學校。

機房裡電工師傅正在佈線。二十臺電腦整齊的擺放起來,黑色顯示器閃著油亮的時尚的光芒,與窗外的山林,青褐色岩石形成奇妙對比。

除錯了下電源,開啟一臺機器,悄悄點上一支雪茄煙,輕擊鍵盤,寫下這篇《進山》,權作電腦班的開機儀式吧。

山鄉支教隨記散文4

【攝像機】

校長一身新夏衣,很端正地坐在辦公桌前,臉上些許扭捏與尷尬,往日的神情蕩然無存。教委領導坐在校長對面,很認真地往筆記本上記著什麼。

忽而,他們走出辦公室,走出校門,在不遠處老劉圈羊的樹林邊停下來,兩人昂頭遠視,做沉思狀。

旁邊,攝像機在靜靜地跟拍。

校園裡很安靜,孩子們在上課,偶爾傳來朗讀聲。

食堂裡很熱鬧,老劉在收拾羊雜碎,鄉親們在磨豆腐,包水餃。隆重待客的場面再次出現,孩子們又有口福了。

下課鈴聲響起,孩子們蜂擁而出,喧譁笑鬧片刻充滿了校園。孩子們對攝像用的軌道器和升降架很感興趣,紛紛圍觀。幾個淘氣的孩子照例在食堂門口窺探。

有個人在食堂提了一罐豆漿,一袋羊雜碎,口袋裡塞了兩瓶衡水老白乾,悄悄溜出校門,直奔看林老人的小石屋而去。

六月的陽光不很燙,很亮。在炫目的光壞中,偶爾呈現出孩子們清澈的眼神,蒼翠的柏枝,還有一兩聲天籟之音:咩~~~咩~~~。

【電話線】

去年支教時就上報了電信部門擬定的寬頻上網申請,電信部門也多次表示:只要資金到位,將以最優惠政策支援山區教育事業。只是這山區架設光纜的10萬元費用至今懸而未決。

我決定以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

與校長議妥後,我動用個人關係,以校工老劉個人名義申請了上網手續(PPP0E主機託群),僅花費五千元就完成了機房20臺機器的上網架設。從申請到安裝僅用了三天。本來,事情就是如此簡單。

10萬與5千,在我看來,只不過是光纜與電話線的區別。在校長看來,只不過是行外與行內的區別。在老劉看來,只不過是一大群羊與一小群羊的區別。當然,其他區別還是有的。但在這裡,已被師生們歡快的神情所淹沒,均可忽略不計。

學校行政網站與遠端教學網早已製作完畢,現在可以運行了。原先在區域網模擬的教程可以實踐了。山裡與山外的距離真正縮短到螢幕內外了。

最高興的還是孩子們,他們無一例外的把上網理解為可以玩遊戲、看電影了。

在校長辦公室,為看林老人當場錄了一段視訊,老人樂得眉開眼笑:“科技好,科技好唻,咱老頭子也上電視了,好唻......”

的確,科技來了。

在小石屋裡圍爐而座,吃羊雜碎,喝烈酒似乎要遠了。山樑上的春花秋月,柏林中的夏風冬雪,也要遠了罷。

晨曦中,青褐色的山岩籠罩著潮溼的霧氣巋然矗立,石縫裡蒼翠的枝葉掛著晶瑩的露珠。牧羊出圈,沿山道蜿蜒而行,忽而散開,遊離于山林草澗。

很顯然,這只是一個人的畫卷。在這裡,旅人的偶爾點綴才是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