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餘秋雨《巴金百年》讀後感

餘秋雨《巴金百年》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4W 次

巴老百年,就是人生的路途啊!以下是小編蒐集並整理的餘秋雨《巴金百年》讀後感有關內容,希望在閱讀之餘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餘秋雨《巴金百年》讀後感

我是很推崇巴金的,在學生時代就讀過《家》、《春》、《秋》等作品。他的作品充滿著對封建社會的鞭撻和對幸福生活的嚮往與追求。他曾經為世界所關注,甚至曾作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

巴金的歷史地位是不容忽視的。巴金老先生的後半生基本上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括:那就是:“斥棍子”,“講真話”。是的,作為真文學,怎麼能有“棍子”呢?怎麼能為“棍子”所左右?我們的文學怎麼了?我們的教育怎麼了?

巴老的“斥棍子”,“講真話”至今都給我們以深刻的啟迪。首先是他敏感地看了一個世紀。這一個世紀的中國,發生多少讓人不敢看又不能不看、看不懂又不必要懂、不相信又不得不信的事情啊。巴金的目光省察著百年,百年的目光也省察著巴金。

我認真讀著以下的文字:

一九六二年五月九日。一個看似普通的發言,改變了他整個後半生,直到今天。發言中有這樣一段話—

“我有點害怕那些一手拿框框、一手捏棍子到處找毛病的人,固然我不會看見棍子就縮回頭,但是棍子挨多了,腦筋會震壞的。碰上了他們,麻煩就多了。我不是在開玩笑。在我們社會裡有這樣一種人,人數很少,你平時看不見他們,也不知道他們在幹什麼,但是你一開口,一拿筆,他們就出現了。他們歡喜製造簡單的框框,也滿足於自己製造出來的這些框框,更願意把人們都套在他們的框框裡頭。”倘使有人不肯鑽進他們的框框裡去,倘使別人的花園裡多開了幾種花,窗前樹上多有幾聲鳥叫,倘使他們聽見新鮮的歌聲,看到沒有見慣的文章,他們會怒火上升,高舉棍棒,來一個迎頭痛擊。……為什麼會這樣?從具體原因看,當時上海文化界的人都從巴金的發言中立即想到了“大批判棍子”姚文元,又知道他的後面是,張的後面是上海的市委書記柯慶施。這條線,巴金應該是知道的,所以他很勇敢。

巴金憑著切身感受,先人一步地指出了這一點,而且說得一針見血。就在巴金髮言的兩個星期之後,一九六二年五月二十五日,美聯社從香港發出了一個電訊。於是,麻煩就來了。 美聯社的電訊稿說:巴金五月九日在上海市文學藝術家第二次代表大會上說:缺乏言論自由正在扼殺中國文學的發展。巴金一向是多產作家,他在共產黨征服中國以前寫的小說在今天中國以及在東南亞華僑當中仍然極受歡迎。但是在過去十三年中,他沒有寫出什麼值得注意的東西。……” 每每讀到這樣的文字,我為巴老的.執著精神而深深的感染著,感動著。是的,讓我們“講真話嗎”? 我也憎恨“棍子”的;那些不懂教育,卻對教育指手畫腳的一類人;那些不懂文學,卻在指責批評文學的一類人;那些躲在象牙塔之下,寫一些老百姓不懂的文字來,卻被奉承為文學的一類人……我喜歡那些在清貧的茅屋裡仍然為心繫百姓的人。我喜歡孟浩然、王維的田園;喜歡李白的豪放、自由;喜歡辛棄疾的為國憂民的詩篇……

巴老百年,就是人生的路途啊!由此我想到了餘秋雨的《文化苦旅》,想到了什麼是“苦旅”?原來就是對文化傳承的執著追求。無論是時事變遷,還是世道滄桑,總不能忘記文化的一代又一代的傳承,總不能忘記文人的責任的。

當今教育的責任是什麼?我們要為之反思。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們的教學方法是什麼?“因材施教,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教學方法。這使我想到了海門的新教育,十幾年的執著追求,換來現在豐碩滿園。這也使我想到了,教育是要創新的,教育是要改革的。我想,“晨誦、午讀、暮省”是提升學生的素質的根本途徑啊。引領孩子嚮往讀書,嚮往學習;讓孩子們當小老師,學習與實踐相結合,走真教育之路是改革必走之路。這讓我想到了校園裡應該有朗朗的讀書聲,操場上應該有勤於鍛鍊的身影!我們應該強學生之體魄,武裝學生之頭腦!讓孩子們擁有一個快樂而美好的童年,這不正是我們所追求的嗎?

由此,我想到了巴老的執著追求“斥棍子”,“講真話”,難道我們還不如一個百歲老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