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五代史》 卷四十(唐書) 明宗紀六大綱 天成四年春正月壬申朔,帝御崇元殿受朝賀,仗衛如儀。幽州節度使趙德鈞奏:臣孫贊,年五歲,默唸《論語》、《孝經》,舉童子,於汴州取解就試。詔曰:都尉之子,太尉之孫,能念儒書,備彰家訓,不勞就試,特與成名。宜賜別敕及第,附今年春榜。戊......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九(漢書)列傳六大綱 杜重威,其先朔州人,近世徙家於太原。祖興,振武牙將。父堆金,事唐武皇為先鋒使。重威少事明宗,自護聖軍校領防州刺史。其妻即晉高祖妹也,累封宋國大長公主。天福初,命重威典禁軍,遙授舒州刺史。二年,張從賓構亂,據汜水,晉高祖遣重......

  • 《舊五代史·李琪傳》 李琪,字臺秀。父縠,廣明中,為晉公王鐸都統判官。年十三,詞賦詩頌,大為王鐸所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鐸召縠?於公署,密遣人以《漢祖得三傑賦》題就其第試之,琪援筆立成。賦尾雲:“得士則昌,非賢罔共。宜哉項氏之敗亡,一范增而不能......

  • 《舊五代史》 卷五十二(唐書) 列傳四大綱 李嗣昭,字益光,武皇母弟代州刺史克柔之假子也。小字進通,不知族姓所出。(《歐陽史》雲:本姓韓氏,汾州大谷縣民家子。)少事克柔,頗謹願,雖形貌眇小,而精悍有膽略,沉毅不群。初嗜酒好樂,武皇微伸儆戒,乃終身不飲。少從征伐,精練軍機......

  • 《舊五代史》 卷六十四(唐書) 列傳十六大綱 霍彥威,字子重,洺州曲周人也。樑將霍存得之於村落間,年十四,從征討。存憐其爽邁,養為己子。存,樑史有傳。彥威未弱冠,為樑祖所知,擢在左右,漸升戎秩,亟立戰功。嘗中流矢,眇其一目。開平二年,自開封府押衙、右親從指揮使、檢校司空......

  • 《舊五代史》 卷八十八(晉書) 列傳三大綱 景延廣,字航川,陝州人也。父建,累贈太尉。延廣少習射,以挽強見稱。樑開平中,邵王朱友誨節制於陝,召置麾下,友誨坐謀亂,延廣竄而獲免。後事華州連帥尹皓,皓引薦列校,隸於汴軍,從王彥章拒莊宗於河上。及中都之敗,彥章見擒,而延廣被數......

  • 《舊五代史》 卷八十三(晉書) 少帝紀三 開運元年秋七月辛未朔,帝御崇元殿,大赦天下,改天福九年為開運元年。河北諸州,曾經契丹蹂踐處,與免今年秋稅。諸軍將士等第各賜優給。諸州率借錢帛,赦書到日,畫時罷徵,出一千貫已上者與免科徭,一萬貫已上者與授本州上佐雲。是日......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周書)恭帝紀大綱 恭帝,諱宗訓,世宗子也。廣順三年,歲在癸丑,八月四日,生於澶州之府第。顯德六年六月癸未,制授特進左衛上將軍,封樑王,食邑三千戶,實封五百戶。癸巳,世宗崩。甲午,內出遺制,命帝柩前即皇帝位。是日,群臣奉帝即位而退。丁酉,北面兵馬都......

  • 《舊五代史》 卷四十一(唐書) 明宗紀七 長興元年春正月丙寅朔,帝御明堂殿受朝賀,仗衛如常儀。乙亥,國子監請以監學生束脩及光學錢備監中修葺公用,從之。丙子,帝謂宰臣曰:時雪未降,如何?馮道曰:陛下恭行儉德,憂及蒸民,上合天心,必有春澤。是夜,降雪。其夕,右散騎常侍蕭希......

  • 《舊五代史》 卷八十九(晉書) 列傳四大綱 桑維翰,字國僑,洛陽人也。父珙,事河南尹張全義為客將。維翰身短面廣,殆非常人,既壯,每對鑑自嘆曰:七尺之身,安如一尺之面!由是慨然有公輔之望。(《三楚新錄》:馬希範入覲,途經淮上,時桑維翰旅遊楚、泗間,知其來,遽謁之曰:僕聞楚之為......

  • 《舊五代史》 卷一百四十五 志七大綱 ◎樂志下週廣順元年,太祖初即大位,惟新庶政,時太常卿邊蔚上疏請改舞名,其略雲:前朝改祖孝孫所定十二和之名,文舞曰《治安之舞》,武舞曰《振德之舞》,今請改《治安》為《政和之舞》,《振德》為《善勝之舞》。前朝改貞觀中二舞名......

  • 《舊五代史》 卷九十二(晉書) 列傳七大綱 姚顗,字伯真,京兆萬年人。曾祖希齊,湖州司功參軍。祖巨集慶,蘇州刺史。父荊,國子祭酒。顗少蠢,敦厚,靡事容貌,任其自然,流輩未之重,唯兵部侍郎司空圖深器之,以女妻焉。顗性仁恕,多為僕妾所欺,心雖察之,而不能面折,終身無喜怒。不知錢百......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三十一(周書)列傳十一 劉皞,字克明,晉丞相譙國公昫之弟也。昫,《晉書》有傳。皞少離鄉里,唐天祐中,樑將劉鄩襲太原,軍至樂平,時皞客於縣舍,為鄩軍所俘。謝彥章見之,知其儒者,待之以禮,謂其鄉人劉去非曰:為君得一宗人。即令皞見之,去非詢其爵裡,乃親族也,對......

  • 《舊五代史》 卷三(梁書)太祖紀三 開平元年正月丁亥,帝回自長蘆,次於魏州。節度使羅紹威以帝回軍,慮有不測之患,由是供億甚至,因密以天人之望切陳之。帝雖拒而不納,然心德之。壬寅,帝至自長蘆。是日,有慶雲覆於府署之上。甲辰,天子遣御史大夫薛貽矩來傳禪代之意......

  • 《舊五代史》 卷十二(梁書)列傳二大綱 ◎宗室廣王全昱,太祖長兄,受禪後封。乾化元年,還睢陽,命內臣拜餞都外。王出宿至於偃師,仍詔其子衡王友諒侍從以歸。庶人篡位,授宋州節度使。貞明二年,卒。(《五代會要》雲:全昱,贈尚書令,諡德靖。《五代史闕文》:全昱,樑祖之兄也......

  • 《舊五代史》 卷十六(梁書)列傳六大綱 葛從周,字通美,濮州鄄城人也。曾祖阮,祖遇賢,父簡,累贈兵部尚書。從周少豁達,有智略,初入黃巢軍,漸至軍校。唐中和四年三月,太祖大破巢軍於王滿渡,從周與霍存、張歸霸昆弟相率來降。七月,從太祖屯兵於西華,破蔡賊王夏寨。太祖臨陣......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一十六(周書)世宗紀三 顯德三年春正月乙未朔,帝不受朝賀。前司空蘇禹珪卒。丁酉,李穀奏,破淮賊於上窯。戊戌,發丁夫十萬城京師羅城。庚子,詔取此月八日幸淮南。殿中監馬從贇免所居官,坐乾沒外孫女霍氏之資產,為人所訟故也。辛丑,以宣徽南院使向訓為......

  • 《舊五代史》 卷四十六(唐書) 末帝紀上 末帝,諱從珂,本姓王氏,鎮州人也。母宣憲皇后魏氏,以光啟元年歲在乙巳正月二十三日,生帝於平山。景福中,明宗為武皇騎將,略地至平山,遇魏氏,擄之,帝時年十餘歲,明宗養為己子。小字二十三。帝幼謹重寡言,及壯,長七尺餘,方頤大體,材貌雄......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七(漢書)列傳四大綱 史巨集肇,字化元,鄭州滎澤人也。父潘,本田家。巨集肇少遊俠無行,拳勇健步,日行二百里,走及奔馬。樑末,每七戶出一兵,巨集肇在籍中,後隸本州開道都,選入禁軍。嘗在晉祖麾下,遂留為親從,及踐阼,用為控鶴小校。高祖鎮太原,奏請從行,升為牙校,後......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八(周書)列傳八 王樸,字文伯,東平人也。父序,以樸貴,贈左諫議大夫。樸幼警慧,好學善屬文。漢乾祐中,擢進士第,解褐授校書郎,依樞密使楊邠,館於邠第。是時漢室浸亂,大臣交惡,樸度其必危,因乞告東歸。未幾,李業輩作亂,害邠等三族,凡遊其門下者,多被其禍......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七(周書)列傳七大綱 盧文紀,字子持,京兆萬年人。(案:此下有闕文。)長興末,為太常卿。文紀形貌魁偉,語音高朗,佔對鏗鏘,健於飲啖。奉使蜀川,路由岐下,時唐末帝為岐帥,以主禮待之,觀其儀形旨趣,遇之頗厚。清泰初,中書闕輔相,末帝訪之於朝,左右曰:臣見班行中......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一十七(周書)世宗紀四大綱 顯德四年春正月己丑朔,帝御崇元殿受朝賀,仗衛如儀。詔天下見禁罪人,除大辟外,一切釋放。壬寅,兵部尚書張昭上言:奉詔編修太祖實錄及樑、唐二末主實錄。伏以撰《漢書》者先為項籍,編《蜀記》首序劉璋,貴神器之傳授有因,其歷數之......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三十八 外國列傳二大綱 吐蕃,本漢西羌之地,或雲南涼禿髮利鹿孤之後,其子孫以禿髮為國號,語訛為吐蕃。國人號其主為贊普,置大論、小論以理國事。其俗隨畜牧無常居,然亦有城郭,都城號邏些城。不知節候,以麥熟為歲首。唐時屢為邊患。初,唐分天下為十道,河......

  • 《舊五代史》 卷四十六(唐書) 末帝紀上大綱 末帝,諱從珂,本姓王氏,鎮州人也。母宣憲皇后魏氏,以光啟元年歲在乙巳正月二十三日,生帝於平山。景福中,明宗為武皇騎將,略地至平山,遇魏氏,擄之,帝時年十餘歲,明宗養為己子。小字二十三。帝幼謹重寡言,及壯,長七尺餘,方頤大體,材貌雄......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三(漢書)隱帝紀下大綱 乾祐三年春正月己亥朔,帝不受朝賀。鳳翔行營都部署趙暉奏,前月二十四日,收復鳳翔,逆賊王景崇舉族自燔而死。丁未,鳳翔節度使、充西南行營都部署趙暉加兼侍中。戊申,密州刺史王萬敢奏,奉詔領兵入海州界,至荻水鎮,俘掠焚蕩,更請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