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原文及賞析 荊性刻急隱害,有才能而喜文法。光武崩,大行在前殿,荊哭不哀,而作飛書,封以方底,令蒼頭詐稱東海王強舅大鴻臚郭況書與強曰:“君王無罪,猥被斥廢,而兄弟至有束縛入牢獄者。太后失職,別守北宮,及至年老,遠斥居邊,海內深痛,觀者鼻酸。及......

  • 《後漢書》卷七十六·循吏列傳第六十六 初,光武長於民間,頗達情偽,見稼穡艱難,百姓病害,至天下已定,務用安靜,解王莽之繁密,還漢世之輕法。身衣大練,色無重採,耳不聽鄭、衛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宮房無私愛,左右無偏恩。建武十三年,異國有獻名馬者,日行千里,又進寶劍,賈兼百金......

  • 《後漢書》卷二十九·申屠剛鮑永郅惲列傳第十九 申屠剛字巨卿,扶風茂陵人也。七世祖嘉,文帝時為丞相。剛質性方直,常慕史?、汲黯之為人。仕郡功曹。平帝時,王莽專政,朝多猜忌,遂隔絕帝外家馮、衛二族,不得交宦,剛常疾之。及舉賢良方正,因對策曰:臣聞王事失則神祇怨怨,奸邪亂正,......

  • 《後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列傳第十四 馬援字文淵,扶風茂陵人也。其先趙奢為趙將,號曰馬服君,子孫因為氏。武帝時,以吏二千石自邯鄲徙焉。曾祖父通,以功封重合侯,坐兄何羅反,被誅,故援再世不顯。援三兄況、餘、員,並有才能,王莽時皆為二千石。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諸......

  • 《後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列傳第七十三 《易》稱《遯》之時義大矣哉。又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是以堯稱則天,不屈潁陽之高。武盡美矣,終全孤竹之潔。自茲以降,風流彌繁,長往之軌未殊,而感致之數匪一。或隱居以求其志,或迴避以全其道,或靜已以鎮其躁,或去危以圖其安,或垢......

  • 後漢書班超傳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

  • 《後漢書》卷八十六·南蠻西南夷列傳第七十六 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訪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將吳將軍頭者,購黃金千鎰,邑萬家,又妻以少女。時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槃瓠。下令之後,槃瓠遂銜人頭造闕下,群臣怪而診之,乃吳將軍首也。帝大喜,而計槃瓠不可......

  • 《後漢書》志第五·禮儀中 立夏請雨拜皇太子拜王公桃印黃郊立秋貙劉案戶祠星立冬冬至臘大儺土牛遣衛士朝會立夏之日,夜漏未盡五刻,京都百官皆衣赤,至季夏衣黃,郊。其禮:祠特,祭灶。自立春至立夏盡立秋,郡國上雨澤。若少。郡縣各掃除社稷。其旱也,公卿官......

  • 《後漢書》卷五十三·周黃徐姜申屠列傳第四十三 《易》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孔子稱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也。然用舍之端,君子之所以存其誠也。故其行也,則濡足蒙垢,出身以效時,及其止也,則窮棲茹菽,臧寶以迷國。太原閔仲叔者,世稱節士,雖周黨之潔清,自以弗......

  • 《後漢書》卷二十八上·桓譚馮衍列傳第十八上 桓譚字君山,沛國相人也。父成帝時為太樂令。譚以父任為郎,因好音律,善鼓琴。博學多通,遍習《五經》,皆詁訓大義,不為章句。能文章,尤好古學,數從劉歆、楊雄辯析疑異。性嗜倡樂,簡易不修威儀,而憙非毀俗儒,由是多見排抵。哀、平間......

  • 《後漢書張王種陳列傳》節選練習題及答案 陳球字伯真,下邳淮浦人也。球少涉儒學,善律令。陽嘉中,舉孝廉,稍遷繁陽令。復辟公府,舉高第,拜侍御史。是時,桂陽黠賊李研等群聚寇鈔,陸梁荊部,州郡懦弱,不能禁。太尉楊秉表球為零陵太守。球到,設方略,期月間,賊虜消散。而州兵朱蓋......

  • 《後漢書》卷六·孝順孝衝孝質帝紀第六 孝順皇帝諱保,安帝之子也。母李氏,為閻皇后所害。永寧元年,立為皇太子。延光三年,安帝乳母王聖、大長秋江京、中常侍樊豐譖太子乳母王男、廚監邴吉,殺之,太子數為嘆息。王聖等懼有後禍,遂與豐、京共構陷太子,太子坐廢為濟陰王......

  • 《後漢書》卷六十二·荀韓鍾陳列傳第五十二 荀淑字季和,潁川潁陰人,荀卿十一世孫也。少有高行,博學而不好章句,多為俗儒所非,而州里稱其知人。安帝時,徵拜郎中,後再遷當塗長。去職還鄉里。當世名賢李固、李膺等皆師宗之。及樑太后臨朝,有日食地震之變,詔公卿舉賢良方正,光......

  • 《後漢書》志第七·祭祀上 光武即位告天郊封禪祭祀之道,自生民以來則有之矣。豺獺知祭祀,而況人乎。故人知之至於念想,猶豺獺之自然也,顧古質略而後文飾耳。自古以來王公所為群祀,至於王莽,《漢書·郊祀志》既著矣,故今但列自中興以來所修用者,以......

  • 《後漢書》志第十二·天文下 桓三十八靈二十獻九隕石孝桓建和元年八月壬寅,熒惑犯輿鬼質星。二年二月辛卯,熒惑行在輿鬼中。三年五月己丑,太白行入太微右掖門,留十五日,出端門。丙申,熒惑入東井。八月己亥,鎮星犯輿鬼中南星。乙丑,彗星芒長五尺,見天市中,東......

  • 後漢書》卷四·孝和孝殤帝紀第四 孝和皇帝諱肇,肅宗第四子也。母樑貴人,為竇皇后所譖,憂卒,竇後養帝以為己子。建初七年,立為皇太子。章和二年二月壬辰,即皇帝位,年十歲。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臨朝。三月丁酉,改淮陽為陳國,楚郡為彭城國,西平並汝南郡,六安復為廬江......

  • 《後漢書》卷六十九·竇何列傳第五十九 竇武字遊平,扶風平陵人,安豐戴侯融之玄孫也。父奉,定襄太守。武少以經行著稱,常教授於大澤中,不交時事,名顯關西。延熹八年,長女選入掖庭,桓帝以為貴人,拜武郎中。其冬,貴人立為皇后,武遷越騎校尉,封槐裡侯,五千戶。明年冬,拜城門校......

  • 《後漢書》卷六十三·李杜列傳第五十三 李固字子堅,漢中南鄭人,司徒郃之子也。郃在《方術傳》。固貌狀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龜文。少好學,常步行尋師,不遠千里。遂究覽墳籍,結交英賢。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風而來學。京師鹹嘆曰是復為李公矣司隸、益州並命郡舉孝廉,闢......

  • 《後漢書》卷六十八·郭符許列傳第五十八 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貧賤。早孤,母欲使給事縣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處斗筲之役乎遂辭。就成皋屈伯彥學,三年業畢,博通墳籍。善談論,美音制。乃遊於洛陽。始見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於是名震京師。後歸鄉里,衣......

  • 《後漢書》卷七十九下·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下 《前書》魯人申公受《詩》於浮丘伯,為作詁訓,是為《魯詩》。齊人轅固生亦傳《詩》,是為《齊詩》。燕人韓嬰亦傳《詩》,是為《韓詩》。三家皆立博士。趙人毛萇傳《詩》,是為《毛詩》,未得立。高詡字季回,平原般人也。曾祖父嘉......

  • 《後漢書》卷六十五·皇甫張段列傳第五十五 皇甫規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也。祖父稜,度遼將軍。父旗,扶風都尉。永和六年,西羌大寇三輔,圍安定,徵西將軍民賢將諸郡兵擊之,不能克。規雖在布衣,見賢不恤軍事,審其必敗,乃上書言狀。尋而賢果為羌所沒。郡將知規有兵略,乃命為功曹,使......

  • 《後漢書》卷七十五·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 劉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魯恭王后也。肅宗時,徙竟陵。焉少任州郡,以宗室拜郎中。去官居陽城山,精學教授。舉賢良方正,稍遷南陽太守、宗正、太常。時,靈帝政化衰缺,四方兵寇,焉以為刺史威輕,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輒增暴亂,乃建議改......

  • 《後漢書》卷四十下·班彪列傳第三十下 主人喟然而嘆曰痛乎風俗之移人也。子實秦人,矜誇館室,保界河山,信識昭、襄而知始皇矣,惡睹大漢之云為乎。夫大漢之開原也,奮布衣以登皇極,繇數期而創萬世,蓋六籍所不能談,前聖靡得而言焉。當此之時,功有橫而當天,討有逆而順人,故......

  • 《後漢書》卷四十七·班樑列傳第三十七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

  • 《後漢書》卷五十八·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 虞詡字升卿,陳國武平人也。祖父經,為郡縣獄吏,案法平允,務存寬恕,每冬月上其狀,恆流涕隨之。嘗稱曰東海於公高為里門,而其子定國卒至丞相。吾決獄六十年矣,雖不及於公,其庶幾乎。子孫何必不為九卿邪故字詡曰升卿。詡年十二,能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