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史》卷二十 列傳第八 衛操莫含劉庫仁(弟子羅辰羅辰曾孫仁之尉古真(從玄孫瑾穆崇奚斤叔孫建安同庾業延王建羅結樓伏連(曾孫寶閭大肥奚牧和跋莫題賀狄幹李慄奚眷)衛操,字德元,代人也。少通俠,有才略。晉徵北將軍衛瓘以操為牙門將。當魏神元時,頗......

  • 《北史》卷七十三 列傳第六十一 樑士彥元諧虞慶則元胄達奚長儒賀婁子幹史萬歲劉方杜彥周搖獨孤楷乞伏慧張威和洪陰壽楊義臣樑士彥,字相如,安定烏氏人也。少任俠,好讀兵書,頗涉經史。周武帝將平東夏,聞其勇決,自扶風郡守除為九曲鎮將,進位上開府,封建威縣公,齊......

  • 《北史》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大綱 宋隱(從子愔)愔(孫弁弁孫欽道弁族弟翻弟子世良)世軌翻弟世景許彥(五世孫惇刁雍(子遵曾孫衝柔辛紹先韋閬孫子粲杜銓宋隱,字處默,西河介休人也。曾祖奭,祖活,父恭。世仕慕容氏,位並通顯。慕容俊徙鄴,恭始家於廣平列人焉。隱性......

  • 《北史》卷五十 列傳第三十八大綱 辛雄楊機高道穆綦俊山偉宇文忠之費穆孟威辛雄,字世賓,隴西狄道人也。父暢,汝南、鄉郡二郡太守。雄有孝性,居父憂,殆不可識。清河王懌為司空,闢為左曹。懌遷司徒,仍授左曹。雄用心平直,加以閒明政事,經其斷割,莫不悅服。懌每謂人......

  • 《北史》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大綱 崔光崔亮崔光,清河人,本名孝伯,字長仁,孝文賜名焉。祖曠,從慕容德南度河,居青州之時水。慕容氏滅,仕宋為樂陵太守。於河南立冀州,置郡縣,即為東清河鄃人。縣分易,更為南平原貝丘人也。父靈延,宋長廣太守,與宋冀州刺史崔道固共拒魏......

  • 《北史》卷八十二 列傳第七十 儒林下沈重樊深熊安生樂遜黎景熙冀俊趙文深辛彥之何妥蕭該包愷房暉遠馬光劉焯劉炫褚暉顧彪魯世達張衝王孝籍沈重,字子厚,吳興武康人也。性聰悟,弱歲而孤,居喪合禮。及長,專心儒學,從師不遠千里。遂博覽群書,尤明《詩》及《左......

  • 《北史》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大綱 遊雅從祖弟明根高閭趙逸兄子琰胡叟胡方回張湛段承根宗欽闞駰劉延明趙柔索敞宋繇孫遊道江式遊雅,字伯度,小名黃頭,廣平任人也。太武時,與勃海高允等俱知名,徵拜中書博士。後使宋,授散騎侍郎,賜爵廣平子。稍遷太子少傅,領禁兵,進......

  • 《北史》卷八十七 列傳第七十五 酷吏於洛侯胡泥李洪之張赦提崔暹邸珍田式燕榮元弘嗣王文同夫為國之體有四焉:一曰仁義,二曰禮制,三曰法令,四曰刑罰。仁義、禮制,教之本也;法令、刑罰,教之末也。無本不立,無末不成。然教化遠而刑罰近,可以助化而不可以專行,可......

  • 《北史》卷八十 列傳第六十八大綱 外戚賀訥姚黃眉杜超賀迷閭毗馮熙李惠高肇胡國珍楊騰乙弗繪趙猛胡長仁隋文帝外家呂氏夫左賢右戚,尚德尊功,有國者所以御天下也。殷肇王基,不藉莘氏為佐;周成王業,未聞姒姓為輔。然歷觀累代外戚之家,乘母后之權以取高位厚秩......

  • 《北史》卷九十七 列傳第八十五大綱 西域《夏書》稱:"西戎即序。"班固雲:"就而序之,非盛威武致其貢物也。"漢氏初開西域,有三十六國。其後,分立五十五王,置校尉、都護以撫之。王莽篡位,西域遂絕。至於後漢班超所通者五十餘國,西至西海,東西萬里,皆來朝貢。復置都護......

  • 《北史》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大綱 李靈曾孫元忠渾弟子璨璨曾孫德饒公緒李順玄孫元操李孝伯兄孫謐謐弟子士謙李裔子子雄李義深弟幼廉李靈,字武符,趙郡平棘人也。父勰,字小同,恬靜好學,有聲趙、魏間。道武平中原,聞其已亡,哀惜之,贈宣威將軍、蘭陵太守。神蒨中,太......

  • 《北史》卷七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 裴政李諤鮑巨集高構榮毗陸知命樑毗柳彧趙綽杜整裴政,字德表,河東聞喜人也。祖邃,父之禮,並《南史》有傳。政幼聰明,博聞強記,達於從政,為當世所稱。仕樑,以軍功封為夷陵侯,給事黃門侍郎。及魏軍圍荊州,政在外見獲,蕭察謂政曰:"我,武......

  • 《北史》卷十九 列傳第七 文成五王獻文六王孝文六王文成皇帝七男:孝元皇后生獻文皇帝;李夫人生安樂厲王長樂;曹夫人生廣川莊王略;沮渠夫人生齊郡順王簡;乙夫人生河間孝王若;悅夫人生安豐匡王猛;玄夫人生韓哀王安平,早薨,無傳。安樂王長樂,皇興四年......

  • 《北史》卷六十四 列傳第五十二 韋孝寬韋瑱柳虯韋叔裕,字孝寬,京兆杜陵人也,少以字行。世為三輔著姓。祖直善,魏馮翊、扶風二郡守。父旭,武威郡守。建義初,為大行臺右丞,加輔國將軍、雍州大中正。永安二年,拜右將軍、南豳州刺史。時氐賊數為抄竊,旭隨機招撫,並......

  • 《北史孝行傳張元》閱讀與回答大綱 【甲】村陌有犬為人所棄者。張元見之,即收而養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為?”將欲更棄之。元對曰:“有生之數,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殺,自然之理。今為人所棄而死,非其道也。若見而不收養,無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許焉。明年......

  • 《北史》卷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恩幸王睿王仲興趙修茹皓趙邕侯剛徐紇宗愛仇洛齊王琚趙默孫小張宗之劇鵬張祐抱嶷王遇苻承祖王質李堅劉騰賈粲楊範成軌王溫孟欒平季封津劉思逸張景嵩毛暢郭秀和士開穆提婆高阿那肱韓鳳齊諸宦者夫令色巧言,矯情飾貌,邀眄睞......

  • 《北史》卷八十七 列傳第七十五大綱 酷吏於洛侯胡泥李洪之張赦提崔暹邸珍田式燕榮元弘嗣王文同夫為國之體有四焉:一曰仁義,二曰禮制,三曰法令,四曰刑罰。仁義、禮制,教之本也;法令、刑罰,教之末也。無本不立,無末不成。然教化遠而刑罰近,可以助化而不可以專行,可......

  • 《北史》卷五十四 列傳第四十二大綱 孫騰高隆之司馬子如竇泰尉景婁昭厙狄幹韓軌段榮斛律金孫騰,字龍雀,咸陽石安人也。祖通,仕沮渠氏,為中書舍人。沮渠氏滅,因徙居北邊。及騰貴,魏朝贈司徒。父機,贈太尉。騰少質直,明解吏事。魏正光中,北方擾,歸爾朱榮。尋為齊神武......

  • 《北史》卷十八 列傳第六大綱 景穆十二王下任城王雲,和平五年封。少聰慧,年五歲,景穆崩,號哭不絕聲。太武抱之泣曰:「汝何知而有成人意也!」獻文時,拜都督中外諸軍事、中都大官,聽訟,甚收時譽。及獻文欲禪位於京兆王子推,王公卿士莫敢先言。雲進曰:「父子相......

  • 《北史》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郭祚張彝邢巒李崇郭祚,字季祐,太原晉陽人,魏車騎將軍淮弟亮之後也。祖逸,本州別駕,前後以二女妻司徒崔浩,一女妻浩弟上黨太守恬。太武時,浩親寵用事,拜逸徐州刺史,假榆次侯,贈光祿大夫。父洪之,坐浩事誅。祚亡竄得免。少孤貧,姿貌......

  • 北史原文及翻譯 原文: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隨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尋復南奔。有氣幹,拳勇過人,能手執鞍橋,倒立馳騁。年二十餘,有友人與之書而不能答,請洪仲,洪仲深讓之而不為報。永乃發憤讀書,涉獵經史,兼有才筆。王肅之為豫州,以永為平南長史......

  • 《北史》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大綱 崔彥穆楊纂段永令狐整唐永柳敏王士良崔彥穆,字彥穆,清河東武城人,魏司空安陽侯林之九世孫也。曾祖顗,後魏平東府諮議參軍。祖蔚,遭從兄司徒浩之難,南奔江左。仕宋,為給事黃門侍郎、汝南義陽二郡守。延興初,復歸於魏,拜潁川郡守......

  • 《北史》卷五十 列傳第三十八 辛雄楊機高道穆綦俊山偉宇文忠之費穆孟威辛雄,字世賓,隴西狄道人也。父暢,汝南、鄉郡二郡太守。雄有孝性,居父憂,殆不可識。清河王懌為司空,闢為左曹。懌遷司徒,仍授左曹。雄用心平直,加以閒明政事,經其斷割,莫不悅服。懌每謂人......

  • 《北史》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儒林上樑越盧醜張偉樑祚平恆陳奇劉獻之張吾貴劉蘭孫惠蔚徐遵明董徵李業興李鉉馮偉張買奴劉軌思鮑季詳邢峙劉晝馬敬德張景仁權會張思伯張雕武郭遵儒者,其為教也大矣,其利物也博矣!以篤父子,以正君臣。開政化之本原,鑿生靈......

  • 《北史》卷十六 列傳第四 道武七王明元六王太武五王道武皇帝十男:宣穆劉後生明元皇帝;賀夫人生清河王紹;大王夫人生陽平王熙;王夫人生河南王曜;河間王修、長樂王處文二王母氏闕;段夫人生廣平王連、京兆王黎;皇子渾及聰母氏並闕,皆早薨,無傳。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