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七年級作文 > 精選年初一作文彙編六篇

精選年初一作文彙編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57W 次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年初一作文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年初一作文彙編六篇

年初一作文 篇1

我認為沒有夢想的人就像是沒有方向盤的車,總是少了一些什麼。夢想就像是黑暗中的燈塔指引我們前進。當你落魄時,那個夢會成為你繼續努力的最大理由。而我的那個夢,是當一名兒童作家。

從入學識字開始,我就喜歡創作一個又一個小故事,在寫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一個個漢字組合起來的神奇,更愛上了這一種表達的方式。寫作成了我的樂趣。在三年級第一次參加作文競賽時,我的緊張自然是難以言表。憑藉對創作的熱愛和我天生豐富的幻想能力,我才思泉湧,一會兒功夫便寫下了一篇童話。在寫的時候,我忘卻了一切,什麼緊張啊都被拋之腦後,全然不顧。之後我的這個童話被評為了一等獎,這種激勵更鞭策我努力往這個方向發展:成為一名兒童作家!

自從有了這個夢想,我就開始努力寫作。我接觸到的第一本童話書是楊紅櫻阿姨的《笑貓日記》,當時我不識字,是媽媽一篇一篇朗讀給我聽的,從此我就被吸入了童話的漩渦。無論是表達還是描寫,楊紅櫻阿姨做的都是那麼完美,深深的贏得了我的喜愛,於是我下決心也要成為一個童話作家,淨化孩子們的心靈,給中國兒童一個快樂的生活心態,就像楊紅櫻阿姨那樣為我埋下創作的種子,帶領出新一批的寫作接班人。在創作中,看着自己筆下的人物開心,自己也更加開心,這就是創作吸引我的魅力所在。

實現夢想的道路是困難的,漫長的,坎坷的。“少年強,則國強”是硬道理,我希望我的作品可以為“少年強”出一份力,讓國強實現。祖國哺育了我,那麼今後,我也將要報答祖國的這份恩情。我好想快快長大……

年初一作文 篇2

回憶童年往事恍如昨日,點點滴滴歷歷在目,無憂的童年往事如泉一湧般湧上心頭,讓我再次沉寂於那陽光般絢麗的童年世界。

夏日裏的鄉村格外的熱鬧,雖已是黃昏傍晚,但天空依然很明亮,炎熱的天氣久久也不願退去,晚飯過後人們都喜歡拿着扇子走出房間,在明亮的星空下乘涼嘮 嘮家常。但對於我們這童年不安的心來説,我們的心早已被夜晚的歌唱家知了勾走了。夜晚的知了聲依舊是如此的高一亢,也許是對炎熱的憤怒,才如此的不顧他人的 感受叫個不停。

知了一句又一句的尖一叫出,知了,知了。叫的我心一癢癢,因為鄰居的小夥伴早已在門外等我出去捉知了了。我稍做收拾拿上電筒帶着火柴拎着蛇皮袋,箭步如飛的就往外面跑去嘴裏還自言自語的説着,我讓你知了,知了,在過一回我就讓你熟了,熟了。

我和幾個小夥伴帶上捉知了的工具,找到一棵比較大的柳樹下停了下來,開始了我們的知了撲捉過程。我們找來一堆小麥秸,就開始用火柴把他們點燃了,在點 燃麥秸的時候我的一個小夥伴早已經爬上了柳樹,我和另外幾個小夥伴就在下面等着自投羅網的知了了。火越燒越旺,柳樹上的小夥伴使出了全身的力量舞動着枝 幹,猶如輕風拂過楊柳岸,風平浪靜,就連個樹葉也沒有掉下來。另外一個小夥伴看了這種情況急了,喊了一聲,你行不行,不行讓我來,柳樹上的小夥伴回了一聲 説:“行,把你手裏的竹竿給我”。

柳樹上的小夥伴站在樹上飛舞着竹竿,不一會兒知了有如飛蛾撲火,往火光的方向飛來,有的掉入火海被活活燒死,有的落入水裏被淹死,有的不翼而飛不知生 死,有的爬在樹上死死不動,有的落入火的周圍,落到火周圍的知了被我們在樹下等待的小夥伴們統統的裝入了袋子,統統帶走了,其實被我們帶走的知了,那也是 九死無生呀。

其實在夜晚裏很多昆蟲都喜歡往有火有光的地方飛,就有如飛蛾撲火一般,明知道是火海也要往上撲。

童年時光已悄然離我們遠去,瑣碎的煩惱索繞着我們的心,懷念那些美好的童年往事只能讓我們更傷心,童年是美好的,回憶是憂傷的。萬古雖長青,青春已不在,童年雖美好,往事已成風。

年初一作文 篇3

近年來,廣大考生(尤其是農村學生)在中考中,作文得分一直處於偏低水準,優文乏見,病文頗多。對這個問題的反思,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除對作文教學認識的模糊,作文訓練的失誤諸多原因外;還有一個極為重要原因,便是對學生的作文啟蒙教育未能搞上路。

凡是參加過監考的同志,只要留心,就會發現:無論是小學生還是初中生、高中生在作文時總是刷刷在試卷上寫來,均是落筆成“文”,但其中真是出於己作的好文章不多。

本人曾對本校初一(6)個班的學生進行兩個問題的問卷調查。題一是:“你歡喜寫作文嗎?”題二是:“你作文時所寫的內容是如何考慮的?”問卷答案統計的結果是:百分之九十三的學生回答“不歡喜寫作文”,百分之八十二的學生回答“寫作文時,首先考慮從哪本看過的作文選上找內容。”

學生説了真話。不歡喜寫作文,作文時從作文選上生搬硬套,眼下在大部分初中學生中具有普遍性。尤其是初一為最。筆者本學期批閲的初一頭兩篇作文的感受是:好作文是“借”的作文選上的,剩下的便多是內容空調,言不及意,文不規範,錯字病句成串的劣文,或者叫不成文。

筆者對初一學生作文現狀的描述絕不是在責怪教師作文教學的失誤,也不是危言聳聽,目的是引起從事作文基礎教學的同行們的重視。而最重要的是抓好中學,從初一抓起。初一作文教學必須從零開始,完成再啟蒙的任務。

初一作文再啟蒙從哪入手呢?雖然説“條條大路通羅馬”。但筆者以為首先要從“激發作文興趣,匡正作文習慣,規範作文程序”這三個方面做起。

  一、興趣:開啟睿智之手

當代著名作家王蒙在一篇回憶他小學啟蒙老師的散文中温情地寫過,他的文學之路是他小學的啟蒙老師因他用“因為”“所以”造句,而受老師表揚所激起的作文興趣開始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大家公認的道理。興趣,像一隻有力的大手,開啟着學生作文睿智的火花和靈光。興趣深厚,表現欲就強烈,思維處於亢奮狀態,於是,便會產生超常的睿智,便會在作文中追求至善至美的佳境。

理論總是灰色的,現實之樹才會常綠。激發學生作文興趣的道理,沒有一個語文老師不知道,但在教學實際中卻又會有意無意地扼殺學生的作文興趣。

比如説,作文前給學生説路子,找範文,這就在無意中引導學生作文時抄成品、搬例文;比如説,對學生的作文要求“多、嚴、高”,這便給學生造成了作文難,難於上青天的畏懼心理;比如説,判分吝嗇,多數60分,多數評語不是批評,便是套話,這就是使學生產生了認真不認真反正一個樣的思想。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如何激發學生作文興趣?如何讓興趣這隻巨手撥起學生睿智的琴絃?筆者認為:和學生換一個位置,站在到初一學生的位置上去,以初一學生的心理去看初一學生作文,以初一學生的實際去命題,去指導,去批改。如是,作文的要求就不會“多、嚴、高”,作文批改時便會不吝嗇分數,作文的命題便不會“難於上青天”。

努力去尋找學生作文中的亮色,哪怕是極差的作文,也要找一兩處相對好的詞語,加上圓圈,寫上一兩句鼓勵性的評語,讓學生看到希望,鼓起信心。許多醜小鴨興許會變成美麗的天鵝。培養和激發學生作文興趣的方法是很多的,諸如利用語文課講讀中趁機激發,介紹名人作文故事以典型激發,開展多種第二課堂活動相機激發,作文批改評語中鼓勵激發,作文講評中表揚激發,開設班級、學校習作園地讓學生髮表激發……只要我們老師時時想到去“激”,學生一定會“發”起來的。

無疑,時時想到激發學生作文興趣,是作文教學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每一位新接班老師都應考慮到這一點,初一語文任教者更應該謹記於懷。

  二、習慣:導引思維之手

興趣有了,如果沒有良好的作文習慣,仍然不會使學生作文上路,同時,興趣也不會長久。初一語文的任教者,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匡正遇題想抄作文選的錯誤作法,須從培養學生作文構思時正確而積極的思維方法入手。

良好的習慣是一種正確的思維方式。作文中良好習慣是:認真審題,認真構思,先想後寫。如何想?就反映了思維的“正”與“誤”。庸者一味地引導學生抄“樣子”,借例文,智者則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就題生髮,抒寫真情實感。

引導學生正確的思維,就是一步步設計需要跨躍的台階並引導學生一步步去攀登。初一學生正確的作文習慣應該是“我以我筆寫我心”,讀題、審題、做題(作文),一步步地認真做過,想清楚了再動手寫。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寫真真實實的自己和週近的人和事。

為了有利學生這樣良好的習慣養成,教者必須在命題上緊扣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實際,也就是讓學生寫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的經歷和感受,堅持以讓學生有材料可寫為原則。同時,教者還必須在作文指導中作正確的導引。比如讓學生寫以《誇媽媽》為題的記敍文,在示題之前,先讓同學們誇自己的媽媽,誇得好的大家鼓掌。這樣,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必然爭着誇。火候一到,立刻示題,讓學生帶着對媽媽美好的回想進入作文,寫出來的作文定會有血有肉,真切感人。

學生有了良好的作文習慣,堅持了思維的正確方向,作文中學生便會以“我”為中心去拓展,寫出不再是移花接木的贋品,而是流自內心的華章來。同時,培養了學生科學而以嚴謹的作文習慣,使之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不僅對作文大有裨益,也將會對學生終生產生良好的影響。

  三、程序:點鐵成金之手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如果就習慣是作文中導引思維之手;那麼,程序便是作文中的點鐵成金之手。嚴格程序,就是嚴密作文過程中的步驟,這是作文中對初一學生予以作文過程的規定。

學生的好文章不是老師改出來的,也不是老師壓着“多讀”出來的;而是按作文的'程序學生自己磨出來的,悟出來的。老師的責任是讓學生按程序操作,使之點鐵成金。

作文過程中應該遵循的程序是什麼呢?大體上應該是“想、寫、改、譽”這幾步,想清楚了,寫出來,改滿意了再譽寫。想,包括審題、立意、謀篇;寫,是將想的內容變成為文字,這其中又包括寫提綱,打草稿;改,是對草稿進行錘鍊,重點就是謀篇佈局和語言表達,有時還包括立意和取材。有了前面這些紮實的功夫,譽寫也會自然用心了。

作文過程中“想、寫、改”都是極為重要的,但最主要的是“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指學生自己改),文章不厭百回改,説的就是這個道理。有史料記載,列寧在中學讀書時作文的操作程序是:在草稿紙上擬定提綱,然後把另一張草稿紙豎着對摺,在紙的左邊一半打草稿,將右邊一半空着。然後在草稿右邊對草稿進行補充、修正,一直到自己以為滿意時才認真譽清交給老師。這對我們是極有啟示的。

筆者認為,現在大部分老師規定學生(尤其是初中生,特別是初一學生)兩課時內完成作文是值得考慮的。應該加長作文時間,一週一作,就讓學生在一週內完成,從週一出題週五收繳,並在一週內規定每天對作文“程序”中各步應完成的任務。引導學生自己去改,自己去磨,自己去點鐵成金。但這不能不分年級,搞一刀切,而應該先慢後快,逐步壓縮每一程序時間,到了初三,便能在考場限定的時間裏寫出切合大綱要求的文章來。

對初一學生進行作文再啟蒙是必要的。因為通過再啟蒙可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匡正作文時的思維錯誤,嚴格作文過程中的步驟。學生具備了良好的作文品格就可促使其養成良好的做人品格。文如其人,作文如做人。從這一點來説,再啟蒙工作對學生終生將有深刻影響。故而,這項工作意義是深遠的。

對初一學生作文再啟蒙是完全可能的。因為剛上初一的學生正處於人生階段的變換期。初一學生都是十二、三歲的孩子,正是告別童年進入少年的時期,此時他們的心理和生理都將產生一個嬗變。小學的東西已經朦朧而去,留下的印象不再深刻。新的東西他們容易接受,並留下深刻印象。因而從頭開始以全新的角度去指導他們作文,他們便會很快地接受並步入軌道。如果我們大同小異地沿襲小學那一套,過了初一,再予匡正將花數倍功夫,甚至對部分學生(或者是大部分學生)都難以奏效。初一承前啟後,初二初三甚至高一都不可能和初一相比。初一對人生今後的學習和工作都具有奠基意義。

初一時,學生具有了濃烈的作文興趣,養成了良好思維品格、思維習慣,堅持了嚴密的作文步驟,在以後的各個學段裏,無論採用“用語→構段→謀篇→立意”,或“記敍→説明→議論→描寫→抒情”,或“觀察→分析→表達”等哪種方式列序訓練,都能使學生不再説“空、套、假”話,都能使學生情發於衷,言出於衷,達到作文教學的目的。

人們認識世界都是由“必然王國”逐步到達“自由王國”的。作文教學所追求至美境界是讓學生“出口成章”、“落筆成文”,而達到如此佳境,重要的前提條件是:作文的濃厚的興趣、良好的習慣、嚴密的程序。目前學生的作文實際要求我們任教者這樣做。這樣再配以教材中切合實際“序列”進行訓練,中學作文教學將會迎來萬紫千紅的大好春天。

年初一作文 篇4

每個人都會從書中尋找到自己陽光燦爛的童年,也許你已經淡忘了,但是,我想你們一定不會忘記在幼年時做的傻事,我又何嘗不是呢?

在這幾個月裏,我們學校開展了藝術節活動,尤其是“書香浸潤校園”活動開得如火如荼,同學們都積極地參加,每個同學都有自己喜愛的書,我喜愛的書籍《窗邊的小豆豆》正在我的手中一遍又一遍地讀着,是一位日本作家黑柳徹子寫的一本童年時做的種種趣事,傻事,讓人讀起來極樂無窮,身臨其境。

其實,在我幼年時,我也做了不少與眾不同的傻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演出會,這件事糟糕透了。

我演戲真是破天荒頭一回!當大家都在拼命地背台詞,累得氣喘吁吁,而我卻在一旁靜靜地蹲着,沒事幹,經過幾天的的排練,終於可以上場演出了,他們演好後,到我演了,可是,我一直在旁邊蹲着,把詞給忘了,我不知道該怎麼説,呆呆地站在那裏,想得失魂落魄,突然,旁邊一個同學輕輕地説了一句,可他離我太遠了,我聽不見他在説什麼,他的嘴巴動個不停,好像小鳥在發出“滋滋”的聲音,於是,我就胡言亂語地隨便説了幾名,幸好,評委不知道,矇混過關,到了最後一段,也是我和一個同學演,我的心裏有點急了,但是,我由於緊張,把故事的內容給忘了,就在這時,一個同學把我掀倒在地,用棒子打的時候,我猛地反擊起來,對着他的腿又踢又抓,他忍着痛,沒有反擊,其實,這個故事説的是,無論那個同學怎麼毆打我,我都毫無反抗,如果我反抗了,這齣戲就演不下去了,但是,我仍卻堅持,如果同學打我,我也要打他!結果,我們這次的演出,沒有獲獎,都是我惹出的禍,我這次可真是做了一件傻事。

讀完這本書後,我體會到了小豆豆想的事情,總是令人難以捉摸,她在巴學園和生活中的種種趣事,傻事在一般人眼裏看了一個“怪怪”的小豆豆,後來,她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我想,人也會像小豆豆一樣從一個做傻事的小孩,慢慢在大人的教育下,變成一個懂事乖巧的孩子,我一定會變得更加成熟,不再做傻事。

我相信,這本書裏與眾不同的故事,一定會勾起你的童年,讓你變得更加快樂。

年初一作文 篇5

鮮血染紅了江水,翻滾着透骨的淒涼,年輕的將領佇立在江邊,淡青色的披風宛若一面旗幟,右手牽着那匹心愛的烏騅,左手緊握着懸在腰間的寶劍。面前是一葉扁舟在滔滔江水上左搖右擺,身後是橫屍遍野的戰場。所有的弟兄都喪生於這片還瀰漫着硝煙的土地上,他們手中都仍然握着兵器,瞑目的能有幾人。

當虞姬橫刀,將一朵生命之花綻放成矛尖鋒刀的湛藍,我看到鮮紅的血流過雪白雪白的頸,壯士掩面,鳥騅悲鳴。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悲愴雄渾的聲音迴盪在江面上,劃破了夜的靜謐,震碎了水中的寒月。 當拔山舉鼎的傳奇褪成一頁泛黃的史冊與斜陽下漢家的小兒傳唱的“大風起兮雲飛揚”時,你終於遠去,留下一個頂天立地的背影。

在此時,你——項羽,也許認為你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了,因為你失敗了,“徹底”地敗了。

劉邦以他的背信棄義,他的小人風度,刺你於烏江畔,你敗了,他勝了。他登上了君王的寶座,再也沒有另一個霸王與他爭奪天下與權力。當然,那時幸福全是他的。但最後又能怎樣呢他不也照樣死了嗎但他死得有你悲壯嗎劉邦是君王,而項羽是英雄!於是你英雄地起事,英雄地南征北戰,英雄地失敗。當楚歌的韻律從四面八方像魔音一般折磨着你的耳膜,面對嘶鳴的烏騅和似水的虞姬,你的眼淚磨蝕了你的偉岸。“虞姬虞姬奈若何”於是在烏江,你完成了一個沒有丟棄誠信的男人的涅磐 ,你不朽,你最終還是戰勝了劉邦,以你的誠信刺劉邦於後人的口碑之中。

一件黑色的大氅、一柄烏黑的寶劍、一匹驃壯的烏騅、一頭黑髮、一腔熱血,這是曾經叱吒風雲的西楚霸王在烏江畔留給我們的。一個名字,將刻在千千萬萬人心中。而劉邦,他留給我們的是什麼是狡猾是奸詐還是…… 在後人看來,劉邦永不及項羽,不及他“曾是氣吞殘虜”的英勇,不及他“擋我者死”的豪邁,雖然他失敗了,可又有什麼不幸可言呢?

[點評]結合話題“幸與不幸”,巧妙地藉助歷史題材。將項羽與劉邦二人進行了對比分析,從而得出“儘管項羽敗了,但項羽死得悲壯,是幸福的;劉邦儘管勝了,但他留給我們的是狡猾,是奸詐,是不幸的”的結論,進而闡明瞭幸與不幸的辯證關係。流暢的語言,至深的感悟,鮮活的歷史素材,無不顯示深厚的文化底藴。

年初一作文 篇6

童年,是一幅畫,描繪着我們多姿多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唱着我們生活的快樂和幸福;童年,是一個夢,憧憬着我們美好的未來……可我們的童年和爸爸媽媽的童年是一樣的嗎?

在我的印象中,爸爸媽媽説得最多的就是饅頭、鹹菜,只有等到過年時才能吃到一點點肉;而我們現在,天天都像過年似的不説,吃東西還要挑三揀四的,換着口味吃,動不動就去吃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之類的,而且每天還要吃零食。

爸爸媽媽那個年代,穿的都是大孩子穿剩的衣服讓小孩子接着穿,只要能遮體就行,正所謂“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而現在,我們是新衣服買了一件又一件,不僅講款式,而且還非名牌不穿。

爸爸媽媽那個年代,家裏的人口多,比較擁擠,住的都是平房,幾個人擠一間屋子,睡的是木板牀,用火爐取暖;而現在我們住的都是寬敞明亮的樓房,一人一個房間,睡的是軟綿綿的席夢思,夏天有空調、冬天有暖氣。

爸爸媽媽那個年代,沒有任何的玩具,玩的是泥巴和石子;而我們現在,積木已經玩膩了,電子遙控玩具堆滿了我的整個房間,mp3、mp4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玩意了,電腦已經成為我們學習的新工具了。

比比爸爸媽媽的童年,想想自己的童年,我覺得我們的生活雖然一天比一天好,但我們不能忘記過去,應該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艱苦樸素,努力學習,用我們所學 知識去創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