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漢書》卷八十二上·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上 仲尼稱《易》有君子之道四焉,曰卜筮者尚其佔。佔也者,先王所以定禍福,決嫌疑,幽贊於神明,遂知來物者也。若夫陰陽推步之學,往往見於墳記矣。然神經怪牒、玉策金繩,關扃於明靈之府、封縢於瑤壇之上者,靡得而窺也。至乃《河》、......

  • 《後漢書》卷十一·劉玄劉盆子列傳第一 劉玄字聖公,光武族兄也。弟為人所殺,聖公結客欲報之。客犯法,聖公避吏於平林。吏系聖公父子張。聖公詐死,使人持喪歸舂陵,吏乃出子張,聖公因自逃匿。王莽末,南方饑饉,人庶羣入野澤,掘鳧茈而食之,更相侵奪。新市人王匡、王鳳為平......

  • 《後漢書》志第四·禮儀上 合朔立春五供上陵冠夕牲耕高禖養老先蠶祓禊夫威儀,所以與君臣,序六親也。若君亡君之威,臣亡臣之儀,上替下陵,此謂大亂。大亂作,則羣生受其殃,可不慎哉。故記施行威儀,以為《禮儀志》。禮威儀,每月朔旦,太史上其月曆,有司、侍郎、......

  • 《後漢書》志第十八·五行六 日蝕日抱日赤無光日黃珥日中黑虹貫日月蝕非其月光武帝建武二年正月甲子朔,日有蝕之,在危八度。《日蝕説》曰日者,太陽之精,人君之象。君道有虧,有陰所乘,故蝕。蝕者,陽不克也其候雜説,《漢書·五行志》著之必矣。儒説諸......

  • 《後漢書》卷九十·烏桓鮮卑列傳第八十 烏桓者,本東胡也。漢初,匈奴冒頓滅其國,餘類保烏桓山,因以為號焉。俗善騎射,弋獵禽獸為事。隨水草放牧,居無常處。以穹廬為舍,東開向日。食肉飲酪,以毛毳為衣。貴少而賤老,其性悍塞。怒則殺父兄,而終不害其母,以母有族類,父兄無相......

  • 《後漢書·袁張韓周列傳》節選鑑賞 原文: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陽人也。安為人嚴重有威,見敬於州里。時大雪,積地丈餘。洛陽令身出案行,見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門,無有行路。謂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見安僵卧。問:“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餓,不宜幹人”。令......

  • 後漢書》卷四·孝和孝殤帝紀第四 孝和皇帝諱肇,肅宗第四子也。母樑貴人,為竇皇后所譖,憂卒,竇後養帝以為己子。建初七年,立為皇太子。章和二年二月壬辰,即皇帝位,年十歲。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臨朝。三月丁酉,改淮陽為陳國,楚郡為彭城國,西平並汝南郡,六安復為廬江......

  • 《後漢書》卷七十九上·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上 昔王葬、更始之際,天下散亂,禮樂分崩,典文殘落。及光武中興,愛好經術,未及下車,而先訪儒雅,採求闕文,補綴漏逸。先是,四方學士多懷協圖書,遁逃林藪。自是莫不抱負墳策,雲會京師,範升、陳元、鄭興、杜林、衞宏、劉昆、桓榮之徒,繼踵......

  • 《後漢書》志第二十·郡國二 豫州潁川汝南樑國沛國陳國魯國冀州魏羣鉅鹿常山中山安平河間清河趙國勃海◆潁川郡〔秦置。雒陽東南五百里。〕十七城,户二十六萬三千四百四十,口百四十三萬六千五百一十三。〖陽翟〗禹所都。有鈞台。有高氏亭。有雍氏城......

  • 《後漢書》卷十下·皇后紀第十下 安思閻皇后諱姬,河南滎陽人也。祖父章,永平中為尚書,以二妹為貴人。章精力曉舊典,久次,當遷以重職,顯宗為後宮親屬,竟不用,出為步兵校尉。章生暢,暢生後。後有才色。元初元年,以選入掖庭,甚見寵愛,為貴人。二年,立為皇后。後專房妒......

  • 《後漢書》卷八十二下·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下 唐檀字子產,豫章南昌人也。少遊太學,習《京氏易》、《韓詩》、《顏氏春秋》,尤好災異星佔。後還鄉里,教授常百餘人。元初七年,郡界有芝草生,太守劉祗欲上言之,以問檀。檀對曰方今外戚豪盛,陽道微弱,斯豈嘉瑞乎祗乃止。永寧元年......

  • 《後漢書》卷二十二·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第十二 朱祐字仲先,南陽宛人也。少孤,歸外家復陽劉氏,往來舂陵,世祖與伯升皆親愛之。伯升拜大司徒,以祐為護軍。及世祖為大司馬,討河北,復以祐為護軍,常見親倖,舍止於中。祐侍宴,從容曰長安政亂,公有日角之相,此天命也世祖曰召刺奸收護軍......

  • 《後漢書》卷八十八·西域傳第七十八 武帝時,西域內屬,有三十六國。漢為置使者、校尉領護之。宣帝改曰都護。元帝又置戊己二校尉,屯田於車師前王庭。哀、平間,自相分割,為五十五國。王莽篡位,貶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與中國遂絕,並復役屬匈奴。匈奴斂税重刻,諸國不堪......

  • 《後漢書》卷八十六·南蠻西南夷列傳第七十六 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訪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將吳將軍頭者,購黃金千鎰,邑萬家,又妻以少女。時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槃瓠。下令之後,槃瓠遂銜人頭造闕下,羣臣怪而診之,乃吳將軍首也。帝大喜,而計槃瓠不可......

  • 《後漢書》卷四十上·班彪列傳第三十上 班彪字叔皮,扶風安陵人也。祖況,成帝時為越騎校尉。父稚,哀帝時為廣平太守。彪性沈重好古。年二十餘,更始敗,三輔大亂。時隗囂擁眾天水,彪乃避難從之。囂問彪曰往者周亡,戰國並爭,天下分裂,數世然後定。意者從橫之事復起於今乎......

  • 《後漢書》卷七十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 劉虞字伯安,東海郯人也。祖父嘉,光祿勛。虞初舉孝廉,稍遷幽州刺史,民夷感其德化,自鮮卑、烏桓、夫餘、穢貊之輩,皆隨時朝貢,無敢擾邊者,百姓歌悦之。公事去官。中平初,黃巾作亂,攻破冀州諸郡,拜虞甘陵相,綏撫荒餘,以蔬儉率下。遷宗......

  • 《後漢書》志第二十三·郡國五 益州漢中巴郡廣漢蜀郡犍為牂牁越巂益州永昌廣漢屬國蜀郡屬國犍為屬國涼州隴西漢陽武都金城安定北地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張掖屬國張掖居延屬國幷州上黨太原上郡西河五原雲中定襄雁門朔方幽州涿郡廣陽代郡上谷漁陽右北平遼......

  • 《後漢書》志第二十五·百官二 太常光祿勛衞尉太僕廷尉太鴻臚太常,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禮儀祭祀。每祭祀,先奏其禮儀。及行事,常贊天子。每選試博士,奏其能否。大射、養老、大喪,皆奏其禮儀。每月前晦,察行陵廟。丞一人,比千石。六百石。本注曰:掌凡行......

  • 《後漢書》卷四十三·朱樂何列傳第三十三 朱暉字文季,南陽宛人也。家世衣冠。暉早孤,有氣決。年十三,王莽敗,天下亂,與外氏家屬從田間奔入宛城。道遇羣賊,白刃劫諸婦女,略奪衣物。昆弟賓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動。暉拔劍前曰財物皆可取耳,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暉死日也賊見......

  • 《後漢書》卷四十六·郭陳列傳第三十六 郭躬字仲孫,潁川陽翟人也。家世衣冠。父弘,習《小杜律》。太守寇恂以弘為決曹掾,斷獄至三十年,用法平。諸為弘所決者,退無怨情,郡內比之東海於公。年九十五卒。躬少傳父業,講授徒眾常數百人。後為郡吏,闢公府。永平中,奉車都尉......

  • 《後漢書》卷八十上·文苑列傳第七十上 杜篤字季雅,京兆杜陵人也。高祖延年,宣帝時為御史大夫。篤少博學,不修小節,不為鄉人所禮。居美陽,與美陽令遊,數從請託,不諧,頗相恨。令怒,收篤送京師。會大司馬吳漢薨,光武詔諸儒誄之,篤於獄中為誄,辭最高,美帝之,賜帛免刑。篤以關......

  • 《後漢書》卷四十七·班樑列傳第三十七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歎曰大丈夫無它志略......

  • 《後漢書》卷二十八上·桓譚馮衍列傳第十八上 桓譚字君山,沛國相人也。父成帝時為太樂令。譚以父任為郎,因好音律,善鼓琴。博學多通,遍習《五經》,皆詁訓大義,不為章句。能文章,尤好古學,數從劉歆、楊雄辯析疑異。性嗜倡樂,簡易不修威儀,而憙非毀俗儒,由是多見排抵。哀、平間......

  • 《後漢書》卷二十七·宣張二王杜郭吳承鄭趙列傳第十七 宣秉字鉅公,馮翊雲陽人也。少修高節,顯名三輔。哀、平際,見王氏據權專政,侵削宗室,有逆亂萌,遂隱遁深山,州郡連召,常稱疾不仕。王莽為宰衡,辟命不應。及莽篡位,又遣使者徵之,秉固稱疾病。更始即位,徵為侍中。建武元年,拜御史中丞。......

  • 《後漢書》卷六十六·陳王列傳第五十六 陳蕃字仲舉,汝南平輿人也。祖河東太守。蕃年十年,嘗閒處一室,而庭宇蕪穢。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蕃曰孺子何不灑埽以待賓客蕃曰大丈夫處世,當埽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初仕郡,舉孝廉,除郎中。遭母憂,棄官行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