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漢書》卷五十三·周黃徐姜申屠列傳第四十三 《易》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孔子稱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也。然用舍之端,君子之所以存其誠也。故其行也,則濡足蒙垢,出身以效時,及其止也,則窮棲茹菽,臧寶以迷國。太原閔仲叔者,世稱節士,雖周黨之潔清,自以弗......

  • 《後漢書》卷八十五·東夷列傳第七十五 《王制》雲東方曰夷夷者,柢也,言仁而好生,萬物柢地而出。故天性柔順,易以道御,至有君子、不死之國焉。夷有九種,曰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故孔子欲居九夷也。昔堯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蓋日之......

  • 《後漢書》卷八十二上·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上 仲尼稱《易》有君子之道四焉,曰卜筮者尚其佔。佔也者,先王所以定禍福,決嫌疑,幽贊於神明,遂知來物者也。若夫陰陽推步之學,往往見於墳記矣。然神經怪牒、玉策金繩,關扃於明靈之府、封縢於瑤壇之上者,靡得而窺也。至乃《河》、......

  • 《後漢書》卷五十九·張衡列傳第四十九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世為著姓。祖父堪,蜀郡太守。衡少善屬文,遊於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闢公府不就。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

  • 《後漢書》卷八十六·南蠻西南夷列傳第七十六 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訪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將吳將軍頭者,購黃金千鎰,邑萬家,又妻以少女。時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槃瓠。下令之後,槃瓠遂銜人頭造闕下,羣臣怪而診之,乃吳將軍首也。帝大喜,而計槃瓠不可......

  • 《後漢書》卷二十三·竇融列傳第十三 竇融字周公,扶風平陵人也。七世祖廣國,孝文皇后之弟,封章武侯。融高祖父,宣帝時以吏二千石自常山徙焉。融早孤。王莽居攝中,為強弩將軍司馬,東擊翟義,還攻槐裏,以軍功封建武男。女弟為大司空王邑小妻。家長安中,出入貴戚,連結閭......

  • 《後漢書》卷七十四下·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 譚自稱車騎將軍,出軍黎陽。尚少與其兵,而使逢紀隨之。譚求益兵,審配等又議不與。譚怒,殺逢紀。曹操度河攻譚,譚告急於尚,尚乃留審配守鄴,自將助譚,與操相拒於黎陽。自九月至明年二月,大戰城下,譚、尚敗退。操將圍之,乃夜遁還鄴。......

  • 《後漢書》卷八·孝靈帝紀第 孝靈皇帝諱宏,肅宗玄孫也。曾祖河間孝王開,祖淑,父萇。世封解瀆亭侯,帝襲侯爵。母董夫人。桓帝崩,無子,皇太后與父城門校尉竇武定策禁中,使守光祿大夫劉儵持節,將左右羽林至河間奉迎。建寧元年春正月壬午,城門校尉竇武為大將軍......

  • 《後漢書》卷二十二·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第十二 朱祐字仲先,南陽宛人也。少孤,歸外家復陽劉氏,往來舂陵,世祖與伯升皆親愛之。伯升拜大司徒,以祐為護軍。及世祖為大司馬,討河北,復以祐為護軍,常見親倖,舍止於中。祐侍宴,從容曰長安政亂,公有日角之相,此天命也世祖曰召刺奸收護軍......

  • 《後漢書》卷四十上·班彪列傳第三十上 班彪字叔皮,扶風安陵人也。祖況,成帝時為越騎校尉。父稚,哀帝時為廣平太守。彪性沈重好古。年二十餘,更始敗,三輔大亂。時隗囂擁眾天水,彪乃避難從之。囂問彪曰往者周亡,戰國並爭,天下分裂,數世然後定。意者從橫之事復起於今乎......

  • 《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第九 孝獻皇帝諱協,靈帝中子也。母王美人,為何皇后所害。中平六年四月,少帝即位,封帝為勃海王,徙封陳留王。九月甲戌,即皇帝位,年九歲。遷皇太后於永安宮。大赦天下。改昭寧為永漢。丙子,董卓殺皇太后何氏。初令侍中、給事黃門侍郎......

  • 《後漢書》卷十下·皇后紀第十下 安思閻皇后諱姬,河南滎陽人也。祖父章,永平中為尚書,以二妹為貴人。章精力曉舊典,久次,當遷以重職,顯宗為後宮親屬,竟不用,出為步兵校尉。章生暢,暢生後。後有才色。元初元年,以選入掖庭,甚見寵愛,為貴人。二年,立為皇后。後專房妒......

  • 《後漢書》卷四十四·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 鄧彪字智伯,南陽新野人,太傅禹之宗也。父邯,中興初以功封鄳侯,仕至勃海太守。彪少勵志,修孝行。父卒,讓國於異母弟荊鳳,顯宗高其節,下詔許焉。後仕州郡,闢公府,五遷桂陽太守。永平十七年,徵入為太僕。數年,喪後母,辭疾乞身,詔以光祿......

  • 《後漢書》卷七十一·皇甫嵩朱儁列傳第六十一 皇甫嵩字義真,安定朝那人,度遼將軍規之兄子也。父節,雁門太守。嵩少有文武志介,好《詩》、《書》,習弓馬。初舉孝廉、茂才。太尉陳蕃、大將軍竇武連闢,並不到。靈帝公車徵為議郎,遷北地太守。初,鉅鹿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奉事黃、......

  • 《後漢書》卷十上·皇后紀第十上 夏、殷以上,后妃之制,其文略矣。《周禮》王者立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女御,以備內職焉。後正位宮闈,同體天王。夫人坐論婦禮,九嬪掌教四德,世婦主喪、祭、賓客,女御序於王之燕寢。頒官分務,各有典司。女史彤管,記功書過......

  • 《後漢書》卷五十六·張王種陳列傳第四十六 張皓字叔明,犍為武陽人也。六世祖良,高帝時為太子少傅,封留侯。皓少遊學京師,永元中,歸仕州郡,闢大將軍鄧騭府,五遷尚書僕射,職事八年,出為彭城相。永寧元年,徵拜廷尉。皓雖非法家,而留心刑斷,數與尚書辯正疑獄,多以詳當見從。時安......

  • 《後漢書》卷三十四·樑統列傳第二十四 樑統字仲寧,安定烏氏人,晉大夫樑益耳,即其先也。統高祖父子都,自河東遷居北地,子都子橋,以資千萬徙茂陵,至哀、平之末,歸安定。統性剛毅而好法律。初仕州郡。更始二年,召補中郎將,使安集涼州,拜酒泉太守。會更始敗,赤眉入長安,統與......

  • 《後漢書》志第十九·郡國一 ○司隸河南河內河東弘農京兆馮翊扶風《漢書·地理志》記天下郡縣本末及山川奇異、風俗所由,至矣。今但錄中興以來郡縣改異及《春秋》、三史會同征伐地名,以為《郡國志》。凡《前志》有縣名今所不載者,皆世祖所並省......

  • 《後漢書》卷二十七·宣張二王杜郭吳承鄭趙列傳第十七 宣秉字鉅公,馮翊雲陽人也。少修高節,顯名三輔。哀、平際,見王氏據權專政,侵削宗室,有逆亂萌,遂隱遁深山,州郡連召,常稱疾不仕。王莽為宰衡,辟命不應。及莽篡位,又遣使者徵之,秉固稱疾病。更始即位,徵為侍中。建武元年,拜御史中丞。......

  • 《後漢書》卷五十八·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 虞詡字升卿,陳國武平人也。祖父經,為郡縣獄吏,案法平允,務存寬恕,每冬月上其狀,恆流涕隨之。嘗稱曰東海於公高為里門,而其子定國卒至丞相。吾決獄六十年矣,雖不及於公,其庶幾乎。子孫何必不為九卿邪故字詡曰升卿。詡年十二,能通......

  • 《後漢書》卷三十七·桓榮丁鴻列傳第二十七 桓榮字春卿,沛郡龍亢人也。少學長安,習《歐陽尚書》,事博士九江朱普。貧窶無資,常客傭以自給,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窺家園。至王莽篡位乃歸。會朱普卒,榮奔喪九江,負土成墳,因留教授,徒眾數百人。莽敗,天下亂。榮抱其經書與弟子逃匿......

  • 《後漢書》卷七十九上·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上 昔王葬、更始之際,天下散亂,禮樂分崩,典文殘落。及光武中興,愛好經術,未及下車,而先訪儒雅,採求闕文,補綴漏逸。先是,四方學士多懷協圖書,遁逃林藪。自是莫不抱負墳策,雲會京師,範升、陳元、鄭興、杜林、衞宏、劉昆、桓榮之徒,繼踵......

  • 《後漢書》志第十二·天文下 桓三十八靈二十獻九隕石孝桓建和元年八月壬寅,熒惑犯輿鬼質星。二年二月辛卯,熒惑行在輿鬼中。三年五月己丑,太白行入太微右掖門,留十五日,出端門。丙申,熒惑入東井。八月己亥,鎮星犯輿鬼中南星。乙丑,彗星芒長五尺,見天市中,東......

  • 《後漢書》志第三·律歷下 曆法昔者聖人之作歷也,觀璇璣之運,三光之行,道之發斂,景之長短,鬥綱所建,青龍所躔,參伍以變,錯綜其數,而制術焉。天之動也,一晝一夜而運過周,星從天而西,日違天而東。日之所行與運周,在天成度,在歷成日。居以列宿,終於四七,受以甲乙,終......

  • 淺析後漢書的影響力 《後漢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並稱“前四史”,是記傳體史書的代表作之一。全書包括帝后紀10卷,列傳80卷。記載了王莽末年到漢獻帝遜位其間20餘年的史事。《後漢書》的作者范曄(398-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