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求高中議論文的寫法和技巧?

求高中議論文的寫法和技巧?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4W 次

高中生作文評價的模糊性、主觀性一直是困擾着教師和學生的老大難問題。學生是寫作的主體,但是被評的對象。經常被要求寫好作文,但是,何爲好作文?學生心裏卻一點都沒數,都是評的人即教師說了算。教師經常在評作文,但也說不明白到底什麼是好作文,好在哪裏,好到什麼程度。因此,如何形成基於課程標準的、師生共享的作文量規,讓學生明白“什麼樣的作文是好作文”,並依據量規對學生作文進行多元、全程的作文教學和評價,使學生既是寫作者又是評價者,讓評價真正促進學生寫作,這對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以議論文的寫作教學爲例,探索高中語文如何基於量規開展寫作教學與評價的問題。

求高中議論文的寫法和技巧?

一、如何基於課程標準形成議論文評價量規

(一)基於課程標準的寫作要求

高中生作文評價量規,必須依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也就是說,關注“爲什麼教”和“教到什麼程度”等問題的“國家課程標準”應該成爲課程實施的依據,即教學應該是基於課程標準的。高中生議論文量規基於教學,指導教學,又服務於教學,因此必須基於語文課程標準。基於課程標準研製量規,既爲教學確立了一定的質量底線,又爲教學預留了靈活實施的空間,因此它要求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適當處理教學內容,根據課程標準倡導的理念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而且還要求教師開展基於課程標準的評價。

《課程標準》“交流與表達”這樣表述:“寫作教學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意地表達,儘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爲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結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養成切磋交流的習慣。樂於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成果。45分鐘能寫600字左右的文章。課外練筆不少於2萬字。”[[1]]這些內容強調了寫作中的獨立修改和相互交流,也提出了寫作速度和數量要求。要做到這些,需要教師進行指導,譬如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怎樣進行交流與評價,如果沒有具體的指導,學生就會在具體的操作中一籌莫展。這需要學生養成自我評價的習慣,形成作文評價量規,是學生養成自我評價習慣的前提。

(二)學生協商參與

整個量規的制定,需要學生參與。沒有理由把學生矇在鼓裏,不讓他們知道你要評價什麼、你將依照什麼標準來評價。[[2]]首先,將《課程標準》中關於寫作的有關要求複印給每位學生,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表述有關要求。其次,將事先準備好的高中學生關於作文量規的問卷調查表,分別在不同班級進行了民主的小組討論及問卷調查,由各小組討論從不同角度(審題、論點、論據、論證、結構、語言、書寫、字數)制定出學生認爲是好作文的標準。然後,將各組的討論結果彙總在全班進行討論,形成一份大家認可、操作性強、可重複使用的作文評價量規。學生參與開發制定評價量規,不僅有利於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提高學習責任感,學會自我評價,而且是讓學生體驗或思考優秀作文標準的極好機會。

(三)形成共享的作文量規

經過明確內容、分析目標、確定元素、確定等級、量規草案、試用評價、制定量規等環節,[[3]]師生共同開發出如下評價量表(以議論文爲例,作文滿分根據高考要求爲60分):

高中生議論文評價量表

評價內容

分值

評價標準

審題

10

在材料內容及含義範圍內立意,文題體現主旨且很有文采或很有意蘊10分;尚能把握材料行文但有所遊離,文題即中心主旨,5分;僅僅抓住材料中枝節來立意行文,有標題但不合要求,3分;與所給材料無任何聯繫或沒有標題,0分。

論點

15

立意高遠,哲理深刻,思想健康,15分;立意新穎,思想基本健康,10分;論點正確,基本符合道德規範,5分;觀點有背於現行法律和道德規範,思想不健康,0分。

論據

10

事例新穎典型,引用道理恰當,10分;事實充分,有說服力,5分;事例能夠證明觀點,但不典型,3分;事例與論點無關,0分。

論證

10

議論文文體特徵明顯,方法得當,邏輯嚴密,5分;有文體雜糅痕跡,但尚能分辨出議論文文體特徵,論證充分,3分;不能辨別文體類型,論證無條理,0分。

結構

5

首尾呼應,文脈暢通,段落劃分恰當,銜接緊湊,過渡自然,結構嚴謹,5分;有頭有尾,分段合理,結構完整,3分;有頭有尾,段落劃分不夠合理,結構基本完整,2分;段落劃分有嚴重欠缺,雜亂無章,結構混亂,0分。能恰當運用段首語、總括句等其他結構特徵的,酌情加1-2分。

語言

5

用詞準確,句與句之間銜接自然,句式選擇得當,語言流暢,5分;文從字順,有1-2處語病,但不影響語意表達,語言通順,3分;有3-4處語病,對語意表達並無很大的影響,語言基本通順,1分;語病達5處以上,影響了語意表達,語言不通順,得0分。語言有文采(用詞貼切、句式靈活、善於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表現力)的,酌情加1—3分。

書寫

5

字體工整、規範、方正,書寫流暢,卷面乾淨,5分;字體端正,書寫規範,無塗改,3分;字跡不夠規範,但尚能辨認,有少許塗改,1分;字跡潦草,難以辨認,影響作文評閱,0分。每一個錯別字扣1分,重複的不計。能夠正確使用逗號、感嘆號、句號、引號等來表示句子結構的,酌情加1—3分;標點運用錯誤多的,酌情扣1—3分。

字數

55分鐘能完成不少於800字習作的加2分,字數不足,每50字扣1分。400字以內的未完篇文章,直接給出總分。不滿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25分。

二、如何依據量規開展議論文的寫作教學與評價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評價一方面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指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促進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勵同伴、家長等參與到評價之中,使評價成爲學校、教師、學生、同伴、家長等多個主體共同積極參與的交互活動。[[4]]有了量規,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就有了評價標準,學生自我評價、同伴互相評價、師生共同評價等多種形式評價就有了實現的可能。在量規引領下進行寫作,用量規指導整個寫作過程。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學會評價,在評價中提高寫作水平。評價可以從兩方面來審視:促進學習的評價和對學習的評價。評價是一種學習經驗,而學習經驗因爲相伴的評價量規而成爲評價。[[5]]邊寫邊評,邊評邊寫。在寫中評,在評中寫。“我手寫我心”,心中有標準,手中的筆就會向這個標準靠近。量規清晰地表述了教師的期望以及達到這些期望的途徑,因此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方向。[[6]]

(一)解讀量規,形成作文“表象”

學生直接參與了評價標準的制定,每次作文前再次學習並理解熟悉量規,有助於每一位學生明確評價量規的含義,以利於評價標準的內化,明確要達到的能力要求與行爲目標,在頭腦中形成作文“表象”。量規不僅有評價內容,還有具體的評價指標,解讀量規的過程就是在頭腦中形成作文雛形的過程。將量規印發給每位學生,逐條舉例解釋說明,讓學生理解並能夠自主運用量規開展議論文評價,引導學生每次動筆作文前在頭腦中形成作文“表象”。

(二)搭建框架,通過量規“成象”

量規本身就是一種寫作的基本框架,它從審題、論點、論據、論證、結構、語言、書寫、字數等8個方面來評價作文,涉及議論文寫作的方方面面,通過量化分值的變化來說明具體的評價導向。頭腦中有了表象之後,就可以通過量規搭建作文框架,初步“成象”。列寫作提綱是搭建框架的最好形式,引導學生養成先列提綱後作文的好習慣。制定作文提綱完全是寫給自己看的,是爲自己寫好文章服務的。提倡學生編列詳細的二級提綱,一級提綱只能粗略地見到全文的大體輪廓。作文時,有了提綱的約束,按“計劃”行事,寫起文章就容易做到一氣呵成,寫出的文章就容易達到“有中心、有條理、有重點”等要求;反之就會層次不清,詳略不當,丟三落四。搭建框架,列提綱是提高作文效率和質量的一種重要方法。

(三)初寫作文,參照量規“定象”

搭好框架之後,參照量規成文。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一般爲55分鐘)完成不少於800字的作文。寫作過程實際上是依據量規進行自我評價的過程。作文完成後,將印製好的評價表分發給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對照量規進行自我評價。分別從審題、論點、論據、論證、結構、語言、書寫、字數等8個方面進行統計,整理出相關數據。參照量規,分析數據,評判此次作文的亮點和存在的不足。此時,量規的作用就不僅僅是用來評價的了。學生參與了制定量規、運用量規的過程,對量規有了一定的認識,評價自己的過程就是向量規靠近的過程,在以後寫作中更容易以此來衡量自己、要求自己。

(四)同伴互評,依據量規“評象”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應該是評價的主體。同伴互換作文,依據量規對同伴作文進行評價是高中生作文評價的重要部分。同伴互評是作者和讀者依據量規共同協商、共同構建寫作文本時所呈現出的一種交互範式,它是寫作過程的核心,其目的是幫助學生增強讀者意識、降低寫作焦慮、彌補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促進文本輸出的質量。量規可以使學生在評價自己或他人的作文時更加具有判斷力和思考力。通過反覆實踐自我評價和同輩評價,尤其是自我評價,不僅可以逐步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而且還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我責任感。[[7]]同伴互評通過學生相互閱讀對方的作文,並向對方提供反饋。具體做法是將學生進行分組,每組3-4名同學,每位同學都要就本組其他同學的作文進行評價,並將評價意見以書面形式向作者反饋。評價結束,寫上評價者的姓名和評價等級,連同作文一起交給寫作者。或者同一小組對同一篇作文進行評價,小組成員之間互相交流看法,共同評定作文等級或分數。學生對比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結果,善於從他人評價中發現問題及時修正。書面評價和反饋的部分活動也可以安排在課後,作者根據其他組員的評價意見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通過同伴互評,學生能夠將在同伴交流合作學習中獲得的有益的知識和技能逐步遷移到自己的寫作中,對自己的獨立寫作過程和自我評價產生積極有效的影響。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也有助於把學生從被動的受評者轉變爲主動的參與者,他們在動腦、動嘴、動手的過程中通過共同商討,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不但培養了自改作文的能力,寫作的能力也會相應得到提高。

(五)師生共議,基於量規“改象”

由於學生的語言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和性格態度各不相同,在同伴互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各種問題,所以教師的協調和指導作用就顯得尤爲重要。教師的參與以保護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爲原則,不可隨意下結論。老師把作文本收上來,瀏覽一下各小組的修改情況,抽取其中的一部分再進行批改。在批改時要注意肯定四人小組批改的成功之處,同時也要指出他們的疏忽和遺漏的地方。最後還要在全班進行講評,講評後讓學生再進行自我修改。經過這樣的作文批改流程,變一次修改訓練爲多次修改訓練。學生在參與自改作文中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培養了獨立性。

學生自評自改習作,是作文評價的最高境界。有了一定的修改知識經驗後,可大膽放手讓學生自評、互評,師生互動。自己的作品自己先打分,標準是大作文滿分60分,小作文滿分40分,並寫下自己的寫作體會或感受。然後請你信得過的同學或老師評析打分。每篇作文至少有兩人的評析打分。每位學生則根據寫作要求給其他同學評改作文,寫下評語。這樣做,讓學生之間學會相互欣賞,相互激勵,共同提高,讓評者和作者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在整個評析活動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差生也能進步。

評價能力與寫作能力相輔相成,共同提高。經過多環節多人次對同一篇文章進行評價,學生對好文章的標準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對文章的評價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相應的,學生的作文能力也在不斷評價中得到提升。作文修改的評價是語言訓練的重要途徑,能用材料更好地去表達真情實感,能使表達更生動一點,更豐富一點,能把話說順。課程標準要求文從字順,用學生自己喜歡的話自然、樸實、真實、具體、生動地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除了對內容、文字的評價,我們還要關注對作文態度的評價,學生是不是喜歡寫作文,是不是對寫作有感情、有興趣、有表達的願望。還要關注他的寫作過程和方法。對作文的全程評價,實際上是對學生的一個綜合性的評價。除此之外,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評價中發揮不同評價主體的作用,引導學生通過自改、互改取長補短,促進了解,共同提高寫作水平。

三、量規的形成和運用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量規能否適用於不同的評分者,不同的評分者對量規中的評價準則和等級水平的劃分標準是否能達到共識?這取決於量規的質量高低。運用基於課程標準的量規對學生議論文進行多元評價促進學生寫作,讓學生寫出更好的作文,其實現與否有賴於量規是否清晰與評價者是否客觀。

(一)量規一定是清晰的、易於理解的

量規越清晰、越容易理解,越具有指導價值。在評價過程中,我們如何確定學生掌握了某種寫作能力?這就需要有具體、明確、清晰的評價指標描述學生達到某種寫作能力的具體要求。不但教師可以將這些指標作爲寫作教學評價的標準判斷學生是否掌握了某種特定的寫作能力,而且學生或者家長也可以運用這些指標評價自身或者同伴、孩子的寫作能力。這就要求量規必須是明確的、清晰的、易於理解的,應是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可觀察的、外顯的學習表現。[[8]]只有標準具體了、明確了,才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評價性。量規從“審題、論點、論據、論證、結構、語言、書寫、字數”等8個方面入手,較全面地概括了優秀議論文的特徵,每一方面都有具體的評價指標,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比如作文題目,學生常常不重視擬寫標題,很多時候是作文結束後纔想起來給作文“添”個題目,也就是說是“先有文章再添題目”,這樣的題目甚至這樣的文章水平可想而知。題目好比文章的眼睛,應該特別在意。學生擬寫作文題目相當隨意,除上面列舉到得“先有文章再添題目”外,還有如下幾種情況:沒有題目,以話題爲題目,以“無題”爲題目,題目與題目背景無關。千篇一律,沒有新意。學生制定的評價標準直指這些不足,明確提出“文題體現主旨且很有文采或很有意蘊的5分,文題即中心主旨的3分,有標題但不合要求的2分,無標題的扣2分”,可操作性強。再比如“字數符合題目要求的加2分,字數不足每50字扣1分。400字以內的文章,直接給出總分。不滿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25分。”清晰明確,容易理解,都可操作可量化可評價。而具體如何把握文本的語言結構和特徵,標準也提供了學生完成這一要求的明確行爲表現,如“能恰當運用段首語、總括句等其他結構特徵”,“能夠正確使用逗號、感嘆號、句號、引號等來表示句子結構”等,都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評價性。對寫作速度也提出了具體的量化要求,55分鐘能完成不少於800字的習作。

(二)量規的理解有賴於實例的支持

呈現量規的同時,爲了讓學生充分地理解評估準則中每一個水平所描述的標準的確切含義,最好給學生提供一個或多個優秀的學習範例,爲學生的學習提供模仿的榜樣或思維的線索,讓學生更容易進一步理解量規。範例的個數最好不能少於2個,以防止學生形成思維定勢。實例可以來自三方面:同伴的、師長的、經典的。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範例選擇(教師從旁協助達成共識),可以非常有效地加深學生對評價標準的認識。如果是第一次使用量規,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評價標準。同學們在梯級閱讀中加深對量規評價內容以及內容指標的理解,當然最好的實例是學生當堂完成的可以推廣交流的優秀作文。運用量規評價出來的優秀作文是理解量規的範文,學生知道什麼樣的作文才是符合要求的好作文。每次作文評價之後,從中選取3-5篇優秀作文進行展示、交流、推廣,讓自評、互評的雙方各自陳述評價的理由,對其中的亮點和美好進行點評、賞析。全班同學也可以對作文進行評價。

(三)量規應該是讓學生寫出更好的作文

量規只是用來評價的,是寫好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爲學生學習寫作提供一種參考框架。因此,量規的作用不能止於評分,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的寫作,量規的應用應貫穿於從審題立意到評分乃至作文修改的全過程,而不只是針對“產品”,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寫作實踐。[[9]]讓學生參與評價,每一次評價時都是同一個標準,於是,在一次次的評價中,好作文的標準不僅映入學生的眼簾,更映入學生的心中,使學生加深瞭解好作文的標準。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至少學生在寫作中都有了明確的努力方向。隨後,教師在指導寫作中有意識地讓學生用評價標準來衡量自己的習作,鼓勵學生下一篇習作能得到更多的“優”。這樣目的明確的練筆有利於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讓學生寫出更好的作文。學生間的互評能使學生在讀別人的文章的同時發現自己寫作中的優缺點,能用別人長處補自己的短處,達到自我教育的境界。評價促進寫作,寫作又促進評價,這種良性循環增強了學生寫作的自信心,學生寫作的能力也得到了鍛鍊,寫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