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求高考作文素材,富有時代感,最好是那種萬能的?

求高考作文素材,富有時代感,最好是那種萬能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1W 次

007年高考語文作文命題趨勢預測與建議

高考命題的基本原則是“穩中有變”。

求高考作文素材,富有時代感,最好是那種萬能的?

在縱觀2006年高考作文試題的基礎上,

展望2007高考作文命題趨勢,筆者有如下預測與建議。
一、把握一個趨勢
這個趨勢,就是高考作文已進入“一元(話題作文)爲主,多元(

各種命題形式)並存"的階段。

多年考查話題作文.固然出現了一些流弊(比如,

宿構現象難以避免,學生作文文體意識淡化等),

但話題作文給考生以更大的表達自由與發揮空間的優點不容抹殺。

這一優點,具體表現在思考方向的多向性、文體選擇的多樣化、

思維特點的多重性等方面;這與多元、民主、

開放的時代特點是相吻合的,

與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目標也是一致的。與此同時,

我們也應看到,命題作文、材料作文等命題形式,

也各有自己的長處,足可成爲話題作文的有益補充。

所以在2007年的備考中,話題作文等四種形式的訓練要兼顧,

對它們的寫作要領都應瞭然於胸。

特別是那些已連年考查話題作文的省份(如廣東、江西、浙江)

的考生,一定要多練練命題作文、材料作文及命意作文(所謂“

命意作文”即提供材料並略作提示,要求考生根據對材料的“感悟"

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題目的作文)。
二、重視兩種題型
兩種題型.指“寓意”類話題作文和關係類作文。
(一)“寓意”類話題。
即本身含有比喻義、象徵義等隱含意義的話題。如,

2006年江西卷的“雨燕減肥”、廣東卷的“雕琢心中的天使”

等。對於“寓意”類話題作文.審題立意時應當像材料作文那樣。

充分理解、準確把握設題材料的內涵.這是把握題目的關鍵。

具體應注意:
(1)從材料中找到暗示話題含義的關鍵詞(句)。比如在“

雨燕減肥”的材料裏,有多個關鍵詞應引起重視,它們是“安樂窩”

“離巢”“減肥”等,大體說來,它們分別比喻安逸的生活環境.

走出安逸環境而接受考驗,改掉自身的種種不足。其中的'關鍵句爲“

減肥之後,它們就能展翅飛翔”,這句話意味着強化自己的能力,

就能迎接人生風雨的洗禮並一展抱負。
(2)要有整體意識。比如,“雨燕減肥”的材料,從整體上看,

包含一組對比:幼年的雨燕……第一次離巢前……

構思作文時就應根據這組對比,由物及人加以遷移。
(3)試着把原話題改換成一個顯性話題。比如,“雨燕減肥”

說白了就是“磨礪人生,不做溫室中的花朵”“挑戰自我,‘飛’

向社會”“一味溺愛不足取”等。
(二)關係類作文。
對於關係類試題(包括關係類命題作文),構思時須將兩者(

甚至三者)之間存在的關係揭示出來,不可偏廢。

要搞清關係各方所屬的領域、範疇,把握關係各方的本質、特點,

更要搞清關係各方的相互聯繫和影響。——

是單向聯繫還是多向聯繫,是直接影響還是間接影響,

是正面作用還是負面作用,或者是互動關聯、互爲條件、互爲因果,

等等。搞清關係後再從中挑選出自己準備表達的一種關係,

進而形成觀點或判斷。如果命題人在出示話題(命題)前,

加有提示語,對提示語一定要逐句研讀。比如,江蘇卷《人與路》

這個命題前,有三句提示語。第一句“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

也便有了路”很好理解,它告訴我們:路(包括“革命之路”“

改革之路”“個人發展之路”等)是人走出來的;走的人多了”

可以無路開路,開創出道路。“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

也便沒了路”,這第二句就耐人尋味了。爲什麼“人多”會導致“

無路”?不妨。多角度思考,比如“千軍萬馬”都往“獨木橋”

上擠,自然會造成“此路不通”的尷尬狀況;

大家都固守着原有的套路不思開拓,必然會產生前途被“堵”,

的弊端:……在這種情況下,須“排除堵塞”或“另闢蹊徑”。

由前兩句提示語不難發現,命題意圖在於鼓勵開拓、創新、

敢爲天下先。再看第三句“還有人說“……”

這裏的省略號可謂意味無窮。它暗示考生:關於“人與路”的關係,

還可以有其他種種個性化的思考:
(1)順着前兩句的思路,把提示語補下去。比如,補作“有人說,

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少了,仍然沒有路”“有人說,世上本有路,

走的人少了,也便沒了路”,如此一來,寫作範圍擴大了許多
(2)談“人”與“路”有着驚人的相似點,

你可寫如路一樣的人生,或者如人生一樣的路。
(3)賦予“路”以象徵意義和比喻色彩,這是常規思路;如果將“

人與路”往實處理解,不也能避免與大多數考生在立意、選材上“

撞車”嗎?
(4)虛實結合,專談“人造路”。比如,從“造路”

需要科學的規劃、“造路”需要拼搏的精神、“造路”

需要健全的體制(這最後一個“造路”,虛指加強廉政建設、

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等)三個方面逐層論述。
三、突出三個方面
這三個方面是—一“體驗”“理性”和“人文”。
(一)“注重體驗”將是2007年高考作戈命題的基調。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課程目標”,的“

表達與交流”部分指出,要“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

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

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這部分的“教學建議”指出,“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

關注社會熱點,激發寫作慾望”。可見,“新課標”特別強調“

參與和體驗”,纔可能有深刻、獨到的“感受與思考”。否則,

要想達到高考作文“發展等級”中“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

有個性色彩”等要求,無異於緣木求魚。因此,

注重體驗普通人的生活,特別是普通人的情感和人生經歷,

理應是2007年高考命題的側重點。
(二)“講求理性”將是2007年高考作文命題中的濃重一筆。
“理性”,就是看問題要全面、辯證,不走極端;“理性”,

就是強調個人的行爲要受理智的約束;“理性”,

還指善於從另一個角度(即不同於慣常思維的視角、眼界、觀念等)

來看待和處理問題。
(三)“宏揚人文精神”將是2007年高考作文命題的精髓。
“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用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來關心、理解、

尊重他人對人類所遭受的苦難深表同情,

對人類的當下和未來深懷憂慮;

二是對自然與他人充滿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

三是在人的全面發展中,善於反思、審視自我,對自己的行爲、

思維、心態具有自我批判精神。在物質主宰一切的今天,

擁有豐富的入文精神尤顯重要,

這自然也將成爲考命題者關注的熱點。
四、做到四個“強化”
(一)強化審題意識。
高考作文“基礎等級”的第一條要求是“符合題意”“符合題意”

就是符合題目的“規定性”。
即指題目規定的文章的體式、主旨、材料,以至標題、字數,等等。

比如《我想握住你的手》這個題目,題眼在於一個“想”字(

表示一種與他人親近、友好的願望),這道題與“我握住了你的手”

是有明顯區別的。在“命意作文”的審題上,準確解讀題意是基礎,

也就是說,要善於從題目中悟出寫作話題,把它轉化爲話題作文。

比如今年湖北卷的題目.就可轉換爲“請以帶“三”的詞語(注意‘

三’在詞語中的含義)爲話題寫一篇文章”。
(二)強化思維訓練。
寫作是一種複雜的思維活動,在作文備考的過程中,

文字功夫固然要講究,但形成文字前的思維訓練更爲重要。

要學會換一個角度看問題,追求新的發現;積極突破思維定勢,

學會將直覺思維、反向思維、發散思維、批判思維、

聯想想象思維等靈活地運用於作文中,,使思路活躍,文如泉涌。

特別是要加強對聯想、想象能力的開掘。比如,

今年遼寧卷考命題作文《肩膀》,此題既可實寫,又可虛寫。

看到試題,我們可以想到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進而圍繞“

肩膀”也來寫一個親情故事;想到現代漢語中的“身肩重任”‘“

肩膀兒硬”、李大釗的“鐵肩擔道義”,取其“承擔責任”

的含義構思成文;還可聯想肩膀相靠是團結協作的象徵,

人們不是常說“並肩作戰”嗎;聯想英國科學家牛頓說過的“

如果我比笛卡爾看得遠些。那是因爲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緣故”—

—這個“肩膀”,喻指“基礎”;聯想詩人舒婷《神女峯》

中的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這個“

肩頭”指一種“依靠”……可寫的內容相當多,

關鍵是如何精選角度展現出一定的新意與深度。
(三)強化素材積累。
強化素材積累,首先要豐富生活積累。這有多種途徑,

比如注意觀察周圍的人、事、物,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與同學、

親友交往等。真要備好生活素材。

還得把上述活動的內容寫進日記或練筆中。特別是那些有閃光點、

有衝擊力、有啓發性的人與事,要及時地記下來;到臨考前,

翻出來整理一番,記住一些典型的事件及細節。強化素材積累,

還應博覽課外讀物,常咀時文精華。從近年高考看,

高分作文絕大多數具有較強的文學性。所以,豐富文化積澱,

多讀多思含有哲理的、有真情實感的、有才識的短文,

自然是非常必要的。在多閱讀的同時,

還應建立一本屬於自己的作文手冊。這個手冊要分門別類,

有作文題,構思路數、文章概要和寫作資料等。並要編個索引,

以後要看哪一方面的內容,知道到哪裏找。
(四)強化分析能力訓練。
這是克服議論文寫作中“以擺代論”毛病的重要保證。所謂分析,

就是找聯繫.找這一事物與其他事物的聯繫.

找某一事物內部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聯繫。例如,“

現象和本質之間的聯繫”“原因和結果之間的聯繫”“

普遍和個別之間的聯繫”“偶然和必然之間的聯繫”。等等。

能夠把這些聯繫找充足,就是說理充分;能夠找到最本質的聯繫,

就是說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