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求2篇語文讀書筆記

求2篇語文讀書筆記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6W 次

  《做不抱怨的教師》讀書筆記摘抄

求2篇語文讀書筆記

暑假期間,我閱讀了《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感受頗深。剛開始看到書名,心裏想着,哪有老師會不抱怨呢?要抱怨的事情太多了。一直以來,教師這一職業被認爲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可是隨着時代的發展,獨生子女是越來越多,家長對教師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這就無形之中給我們教師帶來壓力。抱怨,似乎也成爲“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但是這本書裏的第一章有這麼一句話:“抱怨是懦弱、無能的最好詮釋,他像幽靈一樣到處遊蕩、饒人不安。”所以我們教師要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工作有較好的滿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抱怨產生不了任何喜悅,也不會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會讓我們的負面情緒不斷疊加,從而產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種智慧,教師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拋棄讓學生人人“燦爛”的想法,順應自然,那麼孩子們的笑臉會不會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師,學生考了96分還是不夠,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優秀。我們教師總是不滿足於孩子的成績。就像有的學生上課稍不認真,一旦被老師抓住,馬上就會被批評一頓;下課跟同學有些小摩擦,又被認爲是打架。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一堂課40分鐘,誰能保證什麼小動作也不做。只要學生改正過來就行了。“很多時候,學生之間的小摩擦,也不那麼緊要。”這正如自然萬物的生長一樣,在摩擦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他人相處的藝術。因此,我們教師讓學生在摩擦中學會生存,在摩擦中成長,這是一種自然選擇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必代勞。

我們教師經常也會抱怨:現在的孩子怎麼那麼不聽話?怎麼那麼坐不住?怎麼那麼難教?怎麼那麼不愛學習?家長怎麼也不管管等等。其實,冷靜想想,可能是我們教師有些小題大做了,上課思想開小差,我們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學鬧矛盾,告訴他們要友好相處,不能太沖動。其實轉臉他們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學作業沒做齊,可能確實是家裏有事,給耽誤了,也只是偶爾沒有完成。有的同學考試沒考好,因爲他就只能考成那樣,也就那水平,他已經盡力了。當面對學生的問題時,我們教師要試着相信自己的學生,試着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一來,不但問題能迎刃而解,師生雙方都學會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覺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說說就行了。畢竟沒有不犯錯的孩子,關鍵是他不要放棄學習,繼續努力,我們沒必要嚴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帶着有色眼鏡看學生,對學生要多加鼓勵,少些批評,鼓勵他們。

每個孩子成長階段的需要不盡相同,懵懂無知的時候要知道灌輸引導;漸漸長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獨立了還有鞭策鼓勵。愛不是隻用單一的方式一路貫徹到底,愛是講層次的。只要善於引導,靈活多樣的使用教育方法,對症下藥,天才可能就出現我們的手中。我們應該更用心的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給學生很多東西的,不僅僅是學科知識!學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緊,使他們成爲一個有用的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意義更大一些!我們給學生希望,他們就成爲我們的希望了。你是笑着面對自己的希望呢,還是苦着面對自己的希望呢?笑着面對希望,希望會越來越多,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快樂!

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保持快樂的心情,做個陽光老師。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每一個孩子!這樣才能生活的簡單而充實。

  《魯濱遜飄流記》中的好詞好句好段:

1.我完全不顧父願,甚至違抗父命,也全然不聽母親的懇求和朋友們的勸阻.我的這種天性,似乎註定了我未來不幸的命運.

2.我這個不孝之子,背棄父母,不盡天職,老天就這麼快懲罰我了,真是天公地道.

3.唉!人在恐懼中所作出的決定是多麼荒唐可笑啊!凡是理智提供他們保護自己的'種種辦法,一旦恐懼心佔了上風,他們就不知道如何使用這些辦法了.

4.尤其是,在這種不幸的境遇中,上帝指引我認識他,乞求他的祝福,這給了我莫大的安慰.這種幸福足以補償我曾經遭受的和可能遭受的全部不幸還有餘.

都是我打的,希望能幫助你!

  《魯濱遜飄流記》中的好詞好句好段:

1.我完全不顧父願,甚至違抗父命,也全然不聽母親的懇求和朋友們的勸阻.我的這種天性,似乎註定了我未來不幸的命運.

2.我這個不孝之子,背棄父母,不盡天職,老天就這麼快懲罰我了,真是天公地道.

3.唉!人在恐懼中所作出的決定是多麼荒唐可笑啊!凡是理智提供他們保護自己的種種辦法,一旦恐懼心佔了上風,他們就不知道如何使用這些辦法了.

4.尤其是,在這種不幸的境遇中,上帝指引我認識他,乞求他的祝福,這給了我莫大的安慰.這種幸福足以補償我曾經遭受的和可能遭受的全部不幸還有餘.

都是我打的,希望能幫助你!

  好詞摘錄:

擱淺、兜底、吞噬、煙波瀰漫、泅水、山坳、恭順、驚魂甫定、斑斑印記

  好句摘錄:

我簡直嚇壞了,呆呆地佔在那裏,就象捱了一個晴天霹靂.

看到這情景,我怒不可遏,早把恐懼置之度外.我在心裏發誓:下次再看到這種暴行,一定不放過他們!

  好段摘錄:

這裏地上結滿了許多瓜類,樹上掛滿了一串串的葡萄,有數有大,還有黃燦燦的檸檬.我順着果園的斜坡望去,到處是一片清新翠綠的美景,這是我心裏充滿了喜悅,頓時感到自己成了這塊富饒的土地的無可爭辯的主人.

不料忽然有一個聲音叫我的名字:“魯賓遜,可憐的,魯賓遜,你到什麼地方去啦?”我從萬分驚疑中醒來,定眼一看,原來是“波兒”在叫我,使我分外高興.“波兒”嘴裏那些帶點憂傷調子的話都是我平時教它的.現在我劫後餘生,它又飛到我手上,親切地重複着那些它並不太懂的話語,使人倍感親切和溫暖.

你們要是看到我用飯的情景,一定會羨慕不已:我儼然是全島的君王,一個人高高坐在上面.“波兒”彷彿是我的寵臣,只有它纔有權跟我說話,我那隻狗彷彿是一位又老又忠實的臣子,而那些貓呢,則像順民一樣分坐在兩邊.儘管我在島上有無上的權威,可是實際上我那一身穿戴已經到了不堪入目的地步.有時我把自己打量一下,也不禁會啞然失笑.

1.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若不是預先計算一下需要多少代價,若不是預先對自己的力量做一個正確的估計,那真是太愚蠢了.

2.我經常懷着感激之心坐下來吃飯,敬佩上帝的好生之德,因爲他竟在荒野中賜以我豐富德沒事.我已經懂得去注意我的處境中的光明的一面,少去注意它的黑暗的一面;多去想到我所享受的,少去想到我所卻缺乏的.這種態度有時使我心裏感到一種衷心的安慰,簡直無法用言語表白.……我覺得,我們對於所需要得東西感到不滿組,都是由於人們對於已經得到得東西缺乏感激之心.

3.……可見,我們一般人,非要親眼看見更惡劣的環境,就無法理解原有環境的好處;非要落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就不懂得珍視自己原來享受到的東西.

4.我在海上漂流了這麼多天,實在夠了,正好安安靜靜地休息幾天,把過去的危險回味一下.

5.一個人時時期待着禍事,比遭遇到禍事還要苦些,尤其是當一個人無法擺脫這種期待,這種擔驚受怕的心情的時候.

6.在人類的感情裏,經常存在着一種隱祕的原動力,這種原動力一旦被某種看得見得目標吸引,禍事被某種雖然看不見,卻想象得出來的目標所吸引,就會以一種勇往直前的力量推動着我們的靈魂向那目標撲過去,如果達不到目標,就會叫我們痛苦得受不了.

7.一般人往往有一種通病,就是對於上帝和大自然替他們安排得生活環境經常不滿.照我看來,他們的種種苦難,至少有一半是這種通病造成的.

8.造物主在統治人類的時候,把人類的認識和知識侷限於狹隘的範圍,實在是無上的好事.

  語文摘抄讀書筆記

在課堂中,首先至少應樹立有關課堂的四點基本認識:

1.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場所,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場所;

2.課堂不是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場所,而是引導學生髮展的場所;

3.課堂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場所,而更應該是探究知識的場所;

4.課堂不是教師教學行爲模式化運作的場所,而是教師教育智慧充分展現的場所。

  語文摘抄讀書筆記

一位教育家曾說過:當你教育學生時,如果學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敗了,“形象教育”是一種無痕的教育,無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如何從教師的形象入手,充分彰顯教師形象在學生成長道路上的感染、榜樣和引領作用,可以從以下幾面嘗試:

1.走下講臺向學生學習; 2.向學生渲染自己的個性特長

3.讓學生知道教師的另一面; 4.請學生設計可愛的老師

——摘自《和-諧教育不妨從教師形象做起》

現代教師要具備三種能力:1.自我更新的能力;2.教會學生學習的能力;3.科學評價學生的能力

課堂教育要有三聲:1.要有笑聲;2.要有讚美聲;3.要有驚訝聲

課堂教育要做到三實:1.做到真實;2.做到樸實;3.做到紮實

——摘自《今天,教師應該怎麼上課》

2.

閱讀教學重要注意學習習慣與能力的培養●閱讀要靠自己的力,自己能辦到幾分務必辦到幾分。不專等老師講解,也不可專等老師抄給字典辭典上的解釋以及參考書上的文句。直到自己實在沒法解決,纔去請教老師或其他的人。因爲閱讀是自己的事,像這樣專靠自己的力才能養成好習慣,培養真能力。再說,我們總有離開可以請教的人的時候,這時候閱讀些什麼,非專靠自己的力不可。

——《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第121頁

●要學好語文,至少要養成這樣一些好習慣:要養成勤於閱讀的好習慣。語文老師一定要想辦法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起來,教師的責任不在把一篇篇的文章裝進學生腦子裏去,因爲教師不能一輩子跟着學生,把學生要讀的書一部部裝進學生腦子裏去。教師只要待學生預習之後,給他們糾正,補充,闡發,唯有如此,學生在課前的預習階段就練習了自己讀書,在課內的討論階段又得到了切磋琢磨的實益,他們閱讀書籍的良好習慣纔會漸漸養成。一旦養成了這種好習慣,學生課外自然會去閱讀更多的好文章和好書籍,增加知識,增長才幹。這樣的良性循環當然會收到教師所期望甚至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葉聖陶關於習慣培養的論述

在閱讀教學中怎樣培養自學習慣與能力1、預習

●咱們看課程標準裏所定的方法,課前要使學生預習,課後要“引起其自學之動機”,指導學生作種種的研究,課後要“令學生自行研究”,可見上課是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工作,而共同工作的方式該如尋常集會那樣的討論,教師彷彿集會的主席,

讀書筆記大全《語文摘抄讀書筆記》()。

見《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第95頁

●要加強預習,預習是自求瞭解的重要步驟。課內多采用討論會的方式,教師也是一個會員,至多處於主席的地位。

——見《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第202頁

●“預習”的事項無非翻查、分析、綜合、體會、審度之類……上課的活動,教學上的用語稱爲“討論”,預習得對不對,充分不充分,有學生與學生討論,學生與教師討論,求得解決。應當討論的都討論到,須待解決的都得到解決,就沒有別的事了。這當兒,教師猶如集會中的主席排列討論程序的是他,歸納討論結果的是他,不過他比主席還多負一點責任,學生預習如有錯誤,他得糾正,如有缺漏,他得補充,如有完全沒有注意到的地方,他得指示出來,加以闡發。教師的責任不在把一篇篇的文章裝進學生腦子裏去;因爲教師不能一輩子跟着學生,把學生所要讀的書一部部裝進學生腦子裏去。

——見《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第66頁

●所謂講,應當理解爲給學生以指點和引導,使學生逐步達到能自己閱讀。假如一篇文章,學生能充分理解,那麼教師就用不着講了。解放後有一個時期,有些人反對學生預習,認爲預習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就不能發揮了。現在是大部分人傾向於主張預習,我也主張預習。學生預習而領會了的就不必再講。去年教育部派人到各地瞭解語文教學的情況,也找了一些學生座談。有一個學生說:“老師講的太多了,對我們沒有好處。我們預習《糧食的故事》一課,讀過幾遍非常感動,幾乎掉下淚來。後來老師在課堂上講解,左分析,右分析,把一篇文章拆得零零碎碎,講了些空泛道理,我們聽了,反而把感動沖淡了。”這樣看來,學生能夠理解和領會的東西,教師完全可以不講。學生了解不透、領會不深的地方,才需要教師給以指點和引導,但是也不宜講得很多很瑣碎。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自己多動腦筋。適當地多動腦筋,腦筋是不會受傷的。學生自己動腦筋,得到的東西格外深刻,光聽老師講,自己不思考,得到的東西就不太深刻。光聽老師講,自己不思考,得到的東西就不太深刻。經過老師指導,學生還是不能自己瞭解自己領會,那就只好由老師講了,還得注意講得多而羅嗦不如講得少而精。總之,講的目的,在於達到不需要講。如果一個老師能做到上課不需要講,只作一些指點和引導,學生就能夠深刻理解,透徹領會,那就是最大的成功。這樣做能使學生讀了若干文章後,觸類旁通,自己去領會別的文章。學生必須會自己讀書,不能老是帶着一位老師給他講,所以我們要培養學生獨立讀書的能力。

——1961年9月8日葉聖陶在呼和浩特跟語文教師的講話,見《重讀葉聖陶·走進新課程》第61-62頁

●現在都移在指導“預習”的階段中,假如學生能夠“領悟”了,能夠“研究”出來了,就無須乎教師的“講述”;教師所“講述”得,只是學生想要“領悟”而“領悟”不到,曾經“研究”而“研究”不出的部分:這才顯出“講述”的真作用,才真個貫徹了嘗試的宗旨。

——見《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第84頁

●比較艱深或枝節的問題,估計起來不是學生所必須知道的,當然不必提出。但是,學生應該知道而未必能自行解答的,卻不妨預先提出。讓他們去動一動天君,查一查可能查到的參考書。他們經過了自己的一番摸索,或者是略有解悟,或者是不得要領,或者是全盤錯誤,這當兒再來聽教師的指導,印入與理解的程度一定比較深切。最壞的情形是指導者與領受者彼此不相應,指導者只認領受者是一個空袋子,不問情由把一些叫做知識的東西裝進去。空袋子裏裝東西進去,還可以容受;完全不接頭的頭腦裏裝知識進去,能不能容受卻是說不定的。

——見《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第10頁

●一篇文章可從不同的觀點去研究它。如作者意念發展的線索,文章的時代背景,技術方面佈置與剪裁的匠心,客觀上的優點於疵病,這些就是所謂不同的觀點。對於每一個觀點,都可以提出問題,令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尋求解答。

——見《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第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