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最新高考作文素材分類大全示例

最新高考作文素材分類大全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2W 次

高考寫作文的時候需要一定的素材,所以各位同學平時要多加積累,我們看看最新高考作文素材吧!

  最新高考作文素材分類1

(1)引言

“愛情不是花陰下的甜言,不是桃源中的蜜語,不是輕綿的眼淚,更不是死硬的強迫,愛情是建立在共同瞭解的基礎上的。”只有建立在共同瞭解基礎上的愛情纔是牢固的,甜蜜的。

最新高考作文素材分類大全

(2)事實論據

裴淑英拒嫁

在隋朝做高官的裴矩把女兒淑英嫁給李德武爲妻。李德武官位不高,但夫妻感情甚篤,恩愛無比。後來李德武得罪了皇上,被革職發配到兩廣地區。

裴矩見女婿出事,爲對皇帝表示忠心,向皇上要求,恩准女兒與李德武離婚,皇帝立即批准。李德武認爲自己這一去凶多吉少,怕連累妻子,也勸妻聽從父命,離婚改嫁。淑英表示決不變心,要求丈夫好好保重身體,等待日後重聚。李德武一去十多年,淑英屢次拒絕改嫁。其父曾企圖強迫她嫁給一個叫柳直的人,她剪掉頭髮,誓死相抗,最後也只好作罷。

李德武后遇大赦,聽到妻子忠於愛情,矢志不渝的消息,萬分感動,急忙趕回家中同淑英團聚。

愛情的力量

英國19世紀著名女詩人伊麗莎白.巴蕾特,在少年時代就有詩才,13歲時就出版了四卷詠希臘馬拉松戰役的史詩。15歲騎馬不慎摔斷了椎骨,從此癱瘓在牀。她在病榻上以頑強的意志仍然堅持詩歌創作,寫成了很有影響的《孩子們的哭聲》。

比她小六歲的青年詩人白朗寧,欽佩女詩人的人品和才華,他們彼此之間結成深厚的友誼。在相處四年之後,白朗寧深深地愛上這位癱瘓的女詩人,熱烈而堅定地向她表白自己的心跡。巴蕾特自知是殘疾人,認爲對方只是一種同情,便斷然拒絕了對方的求愛。

白朗寧對巴蕾特的愛是堅定不移的,兩人通信更爲頻繁。雙方都感到,誰也少不了誰。在愛情力量的鼓舞下,奇蹟發生了,巴蕾特竟然逐漸好起來。不久居然能離開臥身二十多年的病榻,下樓走動了。當白朗寧第三次向她求婚時,她欣然接受。

他倆結婚後,生活非常幸福。 燕妮與馬克思風雨同舟

燕妮出身於名門貴族,聰慧漂亮,才華出衆。她不顧家庭的反對,熱戀着出身於普通律師家庭的馬克思。

1843年6月,當馬克思被德國反動政府迫害,準備流亡國外的最困難的時候,她毅然放棄豪華、舒適的家庭,同馬克思結婚。婚後,隨着馬克思顛沛流離,生活極端困難,有時甚至交不起房租,他們最小的一個男孩也因病餓而死。但她從沒有動搖過對馬克思的堅貞愛情。她經常自豪地說:“我很幸福,因爲馬克思在身邊,他是我生命的支柱!”

(3)理論論據

人必生活着,愛才有所附麗。 魯迅《彷徨.傷逝》

兩兩相造,也兩兩被造,這是愛的三昧。 陳望道《我的戀愛觀》 沒有愛情,不會有幸福。 郭沫若《棠棣之花》

真正的戀愛婚姻,無論形式如何簡便,總是神聖的婚姻。 陳望道《婦女問題》 愛情征服一切。 [羅馬] 維吉爾《牧歌》

青春比鳥還自由,什麼人能把愛情阻撓? [俄] 普希金《茨風人》 愛情是可以戰勝死亡和對死的恐懼的。 [俄] 屠格涅夫《麻雀》

如果缺少了愛,一切的美妙景象都將黯然無光。 [俄] 風察洛夫《平凡的故事》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宋.秦觀《鵲橋仙》

男女間戀愛的情感,是最熱烈的情感,所以是最高最真的情感。 聞一多《冬夜評論》 人生有限,情無限。 宋.晏殊《踏莎行》 戀愛是全人格的結晶。 茅盾《最近的出產》

戀愛是道德感情底融合,所以必須有偉大的人格者纔有偉大的戀愛。 陳望道《我底戀愛觀》 愛情的腳步是任何人阻擋不住的。 [烏克蘭] 奧.風察爾《愛的歸宿》 有恐懼的地方就沒有愛情。 [俄] 車爾尼雪夫斯基《怎麼辦》 愛在心底的是深的,專疼表面是假的。 柔石《爲奴隸的母親》 離婚不過是收拾敬衰愛亡殘局的一種不得已的方法。 陳望道《〈自由婚姻號〉引言》

愛情不能單純地從動物的性的吸引力培養出來。愛情的“愛”的力量只能在人類的非性慾的愛情素養中存在。 [前蘇聯] 馬卡連柯《父母必讀》

愛的法則,即是犧牲的法則。 李大釗《黑暗運動》 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造。 魯迅《傷逝》

只有愛情才能使生命維持和延續下去。 [俄] 屠格涅夫《麻雀》

離開了正真和信任,就沒有愛情,沒有友誼。 [俄] 普里列扎耶娃《平凡的一年》 愛情和欺騙是水火不相容的。 [俄] 納謝德金《感情的考驗》

互相信賴、尊重、真誠相待——這纔是真正愛情賴以建立的基礎。 [俄] 納謝德金《感情的考驗》

愛情不是索取,而是給予;不是夢想,也不是癡望——啊,愛情不是這樣——它是善良,是榮譽,是和睦與純潔的生活。 [美] 範戴克.H《愛情》

相思千萬裏,一書直千金。 唐.李白《寄遠十二首》 如果一個姑娘嫁給富翁,那就不是愛情,財產是最無足輕重的東西,只有經得起別離的痛苦纔是真正的愛情。

  最新高考作文素材分類2

文化類

1、橫店耗資300億建“圓明新園” 侵權圓明園惹爭議

事件回顧:

5月10日,佔地6200多畝、總投資300億的橫店圓明新園(一期)開門迎客。因仿建圓明園備受關注的圓明新園,從提出到如今一期建成,7年時間內,圍繞其“是否勞民傷財”“土地審批是否違規”“與圓明園遺址侵權之爭”等爭論,從未停止。

熱點時評

“圓明新園的建設資金全部來自民間,其中絕大部分由企業自籌,少部分來自社會捐贈。不花政府財政的`錢,就不存在勞民傷財之說。”東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樓守威說,企業遵循的是市場規律,願意巨資投入,自然對成本收益和承受能力有所考量。

他介紹,在建設初期,圓明新園確實曾因爲存在違規立項、用地申報違反國家供地政策、規劃用地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問題被國土資源部叫停。在經過整改之後,圓明新園項目重新立項並低調動工。圓明新園投資人徐文榮介紹,圓明新園建設獲得有關部門的立項許可,相關土地審批手續已全部完備,所有手續合法。

“北京圓明園遺址應該保護,因爲它是文物,可以讓國人牢記國恥;而在橫店建設圓明新園,可以再現當年藝術經典。”徐文榮認爲,北京圓明園目前僅是遺址,圓明新園是按照圓明園圖紙仿建的全新的園林景觀,談不上侵權。而且,橫店圓明新園的名稱和項目都是經過國家有關部門批准的,“如果侵權也不可能通過”。

中國圓明園學會副祕書長要礪閔認爲,過去曾有人提出過在原址的廢墟上重建圓明園,但這是不可能的。國家文物局也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將圓明園定位爲遺址公園。“爭論和比較毫無意義。”要礫閔說,在遺址重建圓明園絕無可能,一些和清代皇家有關的娛樂設施和項目也無法在遺址開展。“研究和保護好現有遺址是北京圓明園最大的任務,而一些想做卻做不了的事情,比如古建築的仿建和修復、場景再現等等,卻恰恰可以放在圓明新園。”

圓明新園建設和管理按照國家5A級景區的標準,併力圖在整個過程中最大程度地體現完美。已開放的春苑景區擬定門票價格爲280元/人次,夜遊區域票價280元/人次,冰雕雪雕館及野生動物館則另行收費。這一價格制定的依據,來自圓明新園建設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建築用料成本。百姓會自己選擇,“如果覺得值得,大家仍然會買票遊玩;如果覺得物無所值,也就不會來了。”

我的看法

看法一:在我看來,圓明園無論是一個旅遊景點還是娛樂場所,都是一種歷史記憶,一種民族記憶,而殘敗的圓明園更能喚起國民的記憶,因爲用傷痕來記住歷史,才能記得牢固,記得長久。無論複製多麼宏偉壯闊的新圓明園都毫無意義,或許殘缺纔是最美的,才能從靈魂深處震撼人心。

看法二:一方面,橫店仿建圓明園確實能夠讓遊客回顧當初萬園之園的豪華與宏大,感慨於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頂峯實力。但是另一方面,圓明新園不過是一種對過去的懷念,然而這種“天朝上國”的迷夢是最不可擁有的,圓明新園在細節處肯定也比不上圓明園,那是一個皇室歷經多代蒐集天下珍寶與能工巧匠而建成的,不相信圓明新園會那麼有人性味,相比於殘缺不全的圓明園儘管它要更加精準與堂皇。

看法三:複製的文化失去了醇厚清冽的馨香,橫店圓明園仿照圓明園,雖然顯示了其恢弘的規模,華美的藝術品,但是卻給人撲面而來的是金錢氣息,不像歷史上的圓明園,雖經大火灼燒,僅留下焦黑的遺蹟,但其經受摧殘的滄桑之美震撼人心。

看法四:新建圓明園,不僅重現曾經歷史文化的輝煌,加強國人的文化自信,更是與現在被英法聯軍燒燬的圓明園遺址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國人勿忘國恥,自強不息。至於是不是勞民傷財,我覺得這應該純粹是自願的問題,既然有人願意投資,就說明商家肯定是有了充分的估算的,新建的圓明園會創造新價值的。

2、年輕詩人王堯跳樓身亡

事件回顧:

2015年5月2日,90後詩人王堯在中國人民大學品園二樓的頂層縱身一躍,結束了年僅21歲的年輕生命。他也成爲了繼海子、戈麥、顧城之後,又一位我們可能知道名字的自我了斷的詩人。——在這份沒有年月的歷史上,每一頁都歪歪斜斜地寫滿了屈原、王國維、葉賽寧、茨維塔耶娃、馬雅可夫斯基彎曲的倒影……如果我們不那麼刻板地定義詩人這個稱呼的話,這份墓誌銘還應當加上本雅明、茨威格、海明威的名字。

熱點時評

王堯死了。王堯不是第一個有歷史記載的自殺的詩人,並且也不會是最後一個有歷史記載的自殺的詩人。歷史,本身就意味着一種譜系的建構與想象。就像我們今天會把海子、戈麥和王堯放在一起,把他們叫做“三個自殺的詩人”,再把這頁便籤紙貼到葉賽寧、本雅明的長長的花名冊裏。他們就像霍格沃茲城堡裏的魔法畫像,看似有聲有色、備受尊崇,實則被這樣的歷史敘事可以任意搬弄。我們今天在這裏談論的一切,事實上也都將迅速地成成爲一種話語資源、一種事件樣態而被收編入某個特定的譜系。最終作爲這個貧困時代的見證,或罪證。

海德格爾說:“人只能度過他終有一死的有限生活。”人的全部意義問題的由來,並不是因爲我們終有一死,而恰恰是隻有我們知道自己終有一死。

在持續發酵的陣陣惋惜聲中,“爲何詩人紛紛自殺?”也成爲了隨之而來的一個尖銳問題。王堯生前好友景成認爲,在一個詩歌被迅速邊緣化或淪爲消費品的精神的“貧困時代”中,正是純粹詩歌本身的個體屬性和真誠品質,使得其與現代技術理性支配下的意義世界發生了不可避免的激烈衝撞,而時代精神的貧瘠荒蕪和真正詩人作爲當代人對其刻骨銘心的痛苦感受,是造成詩人自殺的根本困境。

究竟是詩人出了問題,還是這個世界出了問題?詩人——作爲對永恆事物、對至高至美的永恆事物懷有最強烈和最真誠追求的靈魂,難道不應該成爲最爲忱惜當下、最爲珍視光陰、最爲渴望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無限的意義者嗎?然而,當一位位詩人紛紛選擇以自殺的方式提前結束造物者所指派的生命的時候,我們只能得出這樣的結論:有限的生命無論如何,都與詩人心中的無限的意義世界毫不相關。換句話說,生活是永遠不值得過的,無關長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