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端午節日記(通用50篇)

端午節日記(通用5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3W 次

時間過得真快,一天又將結束了,我們一定有不少所感觸的事情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日記了。你所見過的日記應該是什麼樣的?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日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日記(通用50篇)

端午節日記 1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媽媽早早地起牀,上街去買東西。街上的人真多啊!你擠着我,我擠着你。我想:他們一定也是來買節日用品的吧!不一會兒,媽媽買了雄黃、酒、艾葉和菖蒲,還有很多我喜歡吃的'菜。媽媽說要爲我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我心裏美美的。回到家裏,媽媽讓我把艾葉和菖蒲插在門上,還在屋前屋後灑下了許多雄黃酒,媽媽告訴我這樣能驅兇避邪,防蛇和蚊子盯咬。媽媽還給我和妹妹的頭上、手上、腳上都塗上了雄黃酒,希望我們身體健康、平平安安。

中午,我家來了很多客人,有外婆、外公、阿姨、舅舅……大家吃着糉子喝着飲料,有說有笑,開開心心地過了一個端午節。我心想要是天天過節那該多好啊!

端午節日記 2

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節,爸爸說要讓我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說吃完糉子就帶我們全家出去玩,我非常的開心。

吃完糉子,我們全家去華南植物園玩,爸爸在裏面給我們介紹我們這裏很少見到的植物。有南極的,有北極的,還有在少漠裏生長的.植物,在那裏我見到了許許多多的從來沒有見過的植物。

下午回去外公家家,見到了精彩的龍舟比賽。

晚上我們全家人都聚在一起吃糉子,聽外公給我們講端午節的故事,我們還玩了一些小遊戲,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日記 3

我喜歡端午節,因爲端午節可以吃糉子,糉子香噴噴的、甜絲絲的.,真香!真好吃!哎呀,還是不要說了,我一說就流口水了。糉子是用糯米、大棗和糉葉做成的。有一次,媽媽包糉子,我也很想包,我就問媽媽:“媽媽,我可以包嗎?”媽媽說:“可以呀。”我高興地跳了起來。糉子做好了,我把糉子遞給奶奶吃,奶奶吃了說:“太好吃了,太香了。”我也樂得笑了。媽媽回來了,我就告訴媽媽,說:“奶奶吃過之後,就說好吃,好香。”媽媽聽了,微笑着說:“那是因爲你包得好。”我說:“什麼呀,那還有你的功勞。”媽媽說:“你長大了,懂事了。”我聽了,心裏樂得直開花。

端午節日記 4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學校組織我們集體過端午節,老師讓學生自己從家裏每人帶兩個糉子,同學之間還可以交換着吃。真熱鬧啊!

吃午飯時:我們全班同學一起品嚐糉子,糉子真好吃啊!老師還爲我們放有關端午節風俗的錄像,這讓我知道在端午節除了吃糉子外,還有劃賽龍舟和跳操的風俗。

這是我過的最好的'一個端午節,今天的糉子最好吃了,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哦!

端午節日記 5

今天是端午節,你知道端午節的有來嗎?

大家是不是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那我就告訴大家吧!

過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的屈原。這種說法流傳的最廣。楚王在寵信奸臣,排斥忠良,屈原屢勸不改,反被流放。在放逐途中,屈原聽到秦國連敗楚國,國家命運危在旦夕,於是在五月五日投河,就有了現在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就是這樣的。

我過端午節那天,南方會舉行賽龍舟吃糉子比賽。北方則會去踏青。

請大家記住這個節日,弘揚民族文化,繼承先輩的精神,讓我們一起努力。

端午節日記 6

今天是端午節,也是一個很特別的日子。我要去參加“第六屆少兒現場繪畫大賽”。

早上,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弟弟來到了少年宮,來參加比賽的小朋友很多很多,有七百多人。

我來到比賽的現場,我很緊張。後來老師告訴我們不要緊張,時間很充足。我就不緊張了,開始認真的畫畫,我畫的是一隻美麗的蝴蝶,畫得很漂亮!離開了比賽現場,媽媽就帶我們去吃飯。接着,我們就去了科技館,科技館裏的`東西很神奇!我來到斜坡小屋,人站在裏面感覺暈呼呼的。還有那飄在空中的球,好神奇哦!

參觀好了科技館,我們就回家了,好開心的一天!

端午節日記 7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這些活動都是爲了紀念屈原,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不讓魚蛟蝦蟹吃屈原的.遺體。

南方過端午都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戴香囊。

我們鄭州過端午,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門窗上插艾葉,吃糉子和麻葉兒,小孩子戴香囊。看我們的端午節多有意思啊!

端午節日記 8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在我的家鄉南京每到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窗上都要插上艾草,因爲艾草能辟邪。說到吃的東西當然少不了糉子,

每到這一天大人們都去採來糉葉包糉子,爸爸說這是爲了紀念屈原而發明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飄出糉子的香味。

南京人每到端午節還要吃“五紅”,分別是烤鴨、紅紅的莧菜、紅油鴨蛋、雄黃酒和我最愛吃的大龍蝦,據說

吃了這五紅,整個夏天都可以避暑辟邪了。

晚上我們一家人圍坐在圓桌旁,爺爺和大伯喝着酒,我和弟弟左手拿着糉子右手抓着龍蝦,弟弟啃得滿嘴是油,

把大家逗得開懷大笑!

端午節日記 9

今天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們當地最隆重,最有特色的節日。

當然,在端午節這一天,媽媽要給孩子戴上五絲線,五絲線飽含着母親對孩子的渴望,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命百歲。我的'媽媽也給我戴上了五絲線的長命縷。

在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兩千多年以前的五月初五,人們站在汨羅江便往江裏扔食物,是爲了不讓魚蝦等海底動物把屈原的屍體吃掉。

今天中午我們吃飽了飯以後,媽媽帶着我一起去了超市,媽媽給我買了香包作爲端午節的禮物送給了我。

我今天過得非常開心!

端午節日記 10

今天是一年又的端午節,我非常的開心,在端午節這天,有許許多多非常有趣的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一早,爺爺就去買雄黃。雄黃可以預防各種瘟疫疾病所以我們在端午節戴雄黃,喝雄黃酒。媽媽和奶奶在幫妹妹洗澡。端午節洗澡可不同於平常。

先端來一個大澡盆,然後放上昨天摘來的草藥,放在盆中浸泡半小時然後拿出來洗澡。在我們這裏十歲之前都要這樣。

糉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也釀好了,大家終於要吃飯了,我拿起一個糉子那翠綠的糉子一看就很有食慾,一剝開,一股清香撲鼻。那白白的棕身上鑲着兩顆紅棗。咬一口,那味道更是妙不可言,色香味聚全,這就是我家的糉子。

我喜歡端午節,喜歡端午節習俗,真希望每天都有端午節啊。

端午節日記 1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在這個節日裏該吃什麼呢?我給大家猜個謎語:兩片綠葉把米裝,小繩一綁真漂亮。你們答對了,就是糉子!

端午節來臨之際,我和媽媽一起包糉子,我包了幾個,但是模樣難看。這時媽媽過來教我,按照媽媽的'方法,我和媽媽一起包完了糉子。

聞着煮好的糉子飄出的香味,我的肚子“咕咕”直叫,我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夾出一個糉子放在碗裏,小心翼翼地吹着。終於等到它不燙了,我迅速解開繩子,剝開糉葉,大口大口地吃起來,甜甜的糉子美味極了。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不禁美滋滋的。

飄香的糉子,讓我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日記 12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汨羅江邊仰天喊叫一聲後,便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糉子。賽龍舟,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我 想他一定會流傳下去,成爲世界人民的節日。

端午節日記 13

關於端午節我有一個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豆;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漢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吃飽了,不再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神祕;充滿色彩的節日呀!

端午節日記 14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今天早上,媽媽忙着上班沒來得及買糉子,所以我沒吃上糉子。

早上,媽媽早早的起牀給我編了五絲線,有紅色的,綠色的,紅色的`,白色的,還有灰色的,可漂亮了!

吃完早飯,姥姥又帶我來到了集市上。我們買了水果和蔬菜,我還看到了可愛的小兔子,那小兔子雪白的毛,在籠子裏蹦來跳去的,真可愛!

今天雖然沒吃到糉子,但是我很高興!

端午節日記 15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我知道端午節是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端午節有美味的糉子;還有龍舟競賽。一太早媽媽就給我吃了美味的糉子,我們還回奶奶哪陪她喝茶聊天,奶奶看到我們非常高興。可是我媽媽接到電話說外婆病了,我們就趕緊去了外婆家,幸好無礙,外婆看到我們衆孫兒就很好就好多了,我上前抱了抱外婆叫她多吃東西身體就會好的.。

外婆抱緊我親了一下,笑眯眯的點頭。媽媽說奶奶。外婆年紀大,只要看到我們就會很開心了,所以我會經常去看望老人們的。

端午節日記 16

端午節,那可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節日,中國56個民族,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說說我們漢族吧——端午節將至的時候,要在頭幾天買包糉子的蘆葦葉子和江米大棗。泡好米,過了幾天再包,將葦葉轉一圈,再往裏面放江米和大棗,一個四四方方的糉子就包好了。在城裏,糉子都是從商廈裏買到的,種類也很多:大棗的,糖的……不過,我還是覺得親手做的.更有滋味和意義。

端午節的那一天,一盤盤熱氣騰騰的,剛出鍋的糉子被端上來了,一家人圍坐一桌,香噴噴的飯菜擺滿了一桌子,一看就叫人垂延三尺,打開糉子,剝下糉子一層層的外衣,它那乳白色的皮膚便顯露出來,豐滿的糉子被一粒粒江米鑲嵌的飽滿整齊。叫人忍不住想多吃幾個。

人們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古詩人屈原,他的傳奇故事影響着一代又一代人,也激勵着我們,吃着美味的糉子,心裏不禁涌現了屈原堅強不屈的品格……

這就是漢族的端午節。

端午節日記 17

“快點,快點,你奶奶着急掛葫蘆!”這指定又是媽媽那急促的聲音了!

今天是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媽媽早就在牀頭催促我了。這種聲音不管是在週末、假期、還是在端午,都會照常從不遠處傳來。

我迷迷糊糊地睜開朦朧的睡眼,媽媽又補上一句:“早點起來,我們爬山買葫蘆去。”我不緊不慢的打理完自己。正如媽媽所說:一點時間觀念也沒有。

今年草耙子照常發飆,不咬死幾個都不罷休。我和媽媽早就商量好了:就爬到山腳吧,遠處我也懶得動彈。

左倒一點,右倒一點,晃晃悠悠來到山腳下。看着蚊子在不遠處飛來飛去,心裏的“蚊子恐懼症”馬上就犯了,我什麼都沒提,拉起媽媽掉頭就往回走。

回到家裏,又鑽進了我那親愛的被窩。漸漸地,漸漸地,我和被窩又融爲一體,在夢中回憶這個慌忙中的端午節……

端午節日記 18

今天是端午節,早上,媽媽煮了香噴噴的糉子端到桌上,我發現糉子的樣子很特別,很像一個三角形,它是由碧綠的葉子和雪白的糯米做成的,我一層層地剝掉它的.“綠衣裳”,哇!好香啊!我立刻咬了一口,真好吃!又軟又香,而且還有各種口味,有豆沙的,蜜棗的,蛋黃的,還有我最喜歡吃的鹹肉的!

這時,爸爸問我:“你知道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的來歷嗎?”我說:“我當然知道了,古時候有一位愛國大詩人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含恨跳江了,爲了打撈他,又怕大魚吃他,所以就向江裏撒下很多糉子,又划着小船去打撈,後來,人們爲了紀念他,就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這天吃糉子、划龍舟。這些老師都告訴過我們。”

爸爸聽了,誇讚地說“不錯嘛!學會了很多知識。”聽了爸爸的話,我又開心地吃起糉子來。

端午節日記 19

今天是端午節,又是外公的生日。我和姐姐都爲外公準備了一張美麗的水粉畫,祝外公生日快樂。

我們買了外公喜歡的禮物,爲外公祝壽。表弟樂樂早早地就到了外公家,還打電話催我們:“你們還不來呀?”

“快到了,正在路上呢?”我用媽媽的`手機說。摩托車你快些好嗎,弟弟等的着急了!

到了外公家,我們一起祝外公生日快樂,弟弟還帶來了他心愛的手風琴,給我們表演了一曲動聽的“我愛北京天安門”,我呢,表演了天鵝舞又唱歌幾首歌,姐姐又是報節目又是歌唱。剛開始,我們一個一個的表演自己喜歡的節目,後來弟弟每個節目都上,他在一邊給伴舞呢,好熱鬧啊!

外公給我們準備了飄香的糉子,還有好多好吃的,我和弟弟、姐姐大吃大喝,吃的可真香啊!

今天我們玩得可真開心。

端午節日記 20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爲“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這不,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我家又熱鬧了起來。

早上,爸爸去買了糉子、肉、菜,回來慶祝端午節。到了中午,爸爸把糉子剝開,小心翼翼地把糉子放到碗裏,拿來糖罐兒,在每個糉子上都均勻地撒上白糖,然後攪拌。吃着香香甜甜的糉子,我不禁想起了一首“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端陽處處祥。”

我家的端午節真快樂!

端午節日記 21

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節,全國都放假,所以,在這個端午節及愛情裏,爸爸帶我和媽去珠海白蓮洞玩。

到了白蓮洞,進了大門,就看見了許多又高又大的波蘿樹。接着我們來到了遊樂園,我又看見了一個新奇有趣的地方,進去一看,就象一個小博物館:有大鱷魚、美女蛇、眼鏡蛇、海龜,另外還有少見的大老鼠,它的體重竟然有15斤。

然後我們又來到了一個好玩的地方,那是一個瀑布,那清澈的水還有那清脆的聲音,就象一首一首美妙的歌聲。最後我們到了一個湖邊,那湖面上還漂着一個個大球,我走進去,球滾來滾去,我也摔來摔去,出來以後清爽的空氣撲面而來。

就這樣,我在白蓮洞玩得非常開心,直到後來我肚子餓了,我才依依不捨的`離開了這裏,去吃飯了,這次的端午節我過得非常的開心。

端午節日記 22

今天,是端午節,也是美好的一天。

傍晚,我和爸爸一起去海邊遊玩。並且邀請了哲哲,到了沙灘上,一陣清涼的海風吹過來,全身都感覺非常涼爽。我看哲哲還沒來,我便自己先挖起了沙坑。誰知左等右等,還不見哲哲的人影,我們本來想回去了,可是如果我們回去了的話,哲哲她們咋辦?所以我們一直繼續的在等着······

“嘿!曦曦!她們到了!”這是爸爸的叫聲!我一聽,無比高興!高興的不能在高興,因爲終於不用再等了,我急忙撲上去,抱住哲哲,一起衝向海邊。哇,好大一股海浪啊!過了好久才平靜下來。而且還我們還喝了一點點的海水,可真鹹啊!於是我們把它稱爲“海的'味道”。

天色慢慢暗了下來,我的爸爸提出:太晚了,該回家了。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沙灘,不過今天玩得非常開心!一路上還嘻嘻哈哈的,呵呵。

端午節日記 23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一個重要的節日。每逢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艾葉,有些地方還會舉行划龍舟比賽。

我最喜歡吃奶奶包的各種糉子。有豆沙、鮮肉、紅棗、蛋黃餡的。糉子主要的`原料就是糯米和竹葉了。奶奶準備好材料後就開始忙開了。她首先用兩片竹葉捲成錐形,然後放入米和餡,用筷子插幾下,使米和包餡更結實,再封口。口要封成三角形的。最後用草繩把它捆緊。

蒸糉子也是很費時間的。奶奶用鋼鍋加滿水,放入包好的糉子開始蒸。當一股甜絲絲的清香撲鼻而來時,我已經饞得直流口水,不停地問奶奶:“可以吃了嗎?”奶奶說:“還早呢!要等上好幾個小時呢!”

我吃着熱騰騰的糉子,聽奶奶講屈原的故事,感受着中國的傳統文化。

端午節日記 24

在這個學期,我們學校舉辦了許多的活動,讓我影響最深刻的就是端午節的包糉子比賽。

下午一點,廣播撥了通知:請各班級打開電視。我激動極了, 因爲這是我第一次自己包糉子。

五方齋的阿姨教好了我們怎麼包糉子,我就開始行動了。

起初,我以爲很簡單,就拿了兩片特別大而且綠油油的'糉葉,把它握成一個空心三角形,再將金燦燦的糯米倒入三角形中,放一塊五芳齋那油而不膩的肉,三角形的肚子就填滿了,驕傲的想:這怎麼能難得到我呢?可當捆繩時,可一個大意,三角形立刻變了,他肚子了的沒事就瞬間全漏了。我掃興極了,擡頭看看別的同學,他們許多也是包好了又鬆了,可他們並沒有放棄,仍然是一遍一遍的包,我看了我的同學,也有了興心,又包了起來。這次,我不會再大意了,我小心翼翼的包,認認真真的包。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成功了,我終於自己親手包好了一個糉子。

我很激動,也很興奮,感到無比的快樂!

端午節日記 25

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節。我們早早地就吃完了糉子準備去看賽龍舟了。

我們到河邊看見河的兩旁人山人海。我和爸爸馬上就搶了一個座位看賽龍舟。下午2點,賽龍舟開始了,龍舟有紅隊、白隊、黃隊、藍隊……穿着各種各樣的衣服,頭上綁了塊白布,上面寫了幾個字——“奮鬥!奮鬥!努力奮鬥,戰勝困難”。紅隊就是我們水南隊。我和爸爸在給水南隊加油呢!那些觀衆都在爲各自的競賽隊加油。離終點不遠了,就在這緊急的.時刻,人羣更加沸騰了,觀衆們在拼命地爲他們加油。我和爸爸也用力地喊:“紅隊,加油!紅隊,加油!……”。紅隊聽到喊聲,隊員更加精神抖擻。最後紅隊最先到達了終點,奪得了冠軍。

賽龍舟需要隊員們的同心協力、奮力拼搏,才能劃的快。它發揚了我們中華民族奮力拼搏的精神,也宏揚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

端午節日記 26

今天,是端午節。我決定要做一次糉子給大家吃。

下午,我向奶奶學包糉子。奶奶同意了。奶奶說:“首先,拿兩片葉子,捲成一個喇叭,在這個部分,我學了很久才學會,奶奶說用左手抓住葉子,用右手卷上去,我費了好大的力氣才學會。第二個部分:把米放進去,後來再放自己喜歡吃的食物。我們放了花生和綠豆。這個部分我用了一會兒就學會了,但是我有時候把米放多或放少。第三個部分:用原來的葉子把米扣上去,再用一個葉子包上去,卷三個圈。這個部分費了我好大的力氣,我每次包都會不成功,奶奶還幫助了我。最後一個部分:用線把糉子紮緊,把讓米不露出來。我學了一會就學會了。我用手把繩子圍着糉子轉了幾圈,後來打了一個結。就這樣我包的糉子完成了。

把糉子放到有水的.鍋裏蒸半個小時就行了。我吃了我自己包的糉子,可真香啊!

這個端午節我非常開心,應爲我學會了包糉子。

端午節日記 27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一家四口回家鄉包糉子,回到家我叫奶奶跟她說:“奶奶不如您教我包糉子吧!奶奶微笑着說:“好啊,現在就開始吧!

奶奶也包起了糉子。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糉葉,學着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肥肥大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糉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可是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心裏的一塊沉重的大石頭放了下來。我經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一個步驟——扎棕繩。糉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糉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奶奶。這時我才明白包糉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不過這次我學會了包糉子,別提有多高興了!

端午節日記 28

早在幾天前,街道上就擺滿了糉子,到處飄散着糉子的清香。今天終於可以吃到媽媽做的香噴噴的糉子了。因爲端午節到來了。

媽媽真是了不起,能做出好幾種不同味道的.糉子,有紅棗糉子、豆子糉子、蛋黃糉子,還有我最喜歡吃的肉糉子。糉子剛一出鍋,我和哥哥便你爭我搶,生怕自己少吃了一個。

正當我們準備把糉子送入嘴裏的時候,爸爸走了過來,微笑着說:”你們知道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嗎?“我們異口同聲地回答:”爲了紀念屈原!”對!那你們知道爲什麼要紀念他呢?“我和哥哥你看着我,我望着你,直搖頭。”在春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又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所以在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糉子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我和哥哥點了點頭,原來端午節還有這樣的意義。今天不僅吃到了香噴噴的糉子,還讓我收穫不少。

端午節日記 29

五月二十八日,星期四,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

端午節的早餐一改往常的內容,不是包子、豆漿,不是湯粉,而是我最喜歡吃的糉子。

一大早,媽媽就熱好了糉子,我還沒走到餐桌,糉子的'香味就已經竄進我的鼻子了,我迫不及待地嚷起來:“媽媽,我要吃糉子。”“來啦,來啦!”只見媽媽用碟子裝着一隻熱氣騰騰的糉子,拿到餐桌上,然後熟練地將裹着糉子的“腰帶”一道道地解開,再把糉子的“外衣”一層一層地剝開。

啊!解饞的時刻終於來到了,冒着熱氣,油光發亮,香味撲鼻的大肉糉在碟子上展現了。我又是迫不及待地用筷子一插插到糉子上,用筷子把糉子“破”成兩邊,這下,“廬山”真面目徹底暴露了,只見糉子裏面的?有綠豆、豬肉、香菇、蝦米,真是太豐富了,濃郁的香味,使我垂涎欲滴,趕緊夾了一口放進嘴裏,啊!香甜、美味、可口……

端午節的糉子就是誘人,回味無窮。

端午節日記 30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本國還沒有呢!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次要活動。相傳龍舟競賽是爲了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人們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江河裏的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毀壞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的兒歌很多:“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風俗都與“五”這個字聯絡在一同。用紅、黃、藍、白、黑這五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伎倆或足踝上,稱爲長壽縷。各家各戶都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蔥頭、龍船花。”

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北方還是南方,這一天都要在兒童的頭上畫一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同窗們,你曉得了嗎?

端午節日記 31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每當我唱起這支歌,便想起即將到來的,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可有意思了,我來講給大家聽聽吧!愛國詩人屈原,很不同意楚王管理百姓的方法,便去向楚王說理,結果楚王不同意見屈原,屈原很生氣,一怒之下投了汩羅江,老百姓很尊敬屈原,爲了不讓魚蝦蛟蟹吃屈原的遺體,就用糉葉包着米,投入江中。以後,每年五月初五,老百姓都會坐舟投糉子,慢慢地就變成了吃糉子,賽龍舟。

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頭上寫一個大大的“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有表驅怪避邪保平安之意。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讓我們所有人在今年的五月五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吧!

端午節日記 32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我到奶奶家吃糉子。媽媽給我講了端午節的傳說:古時候有一位偉大的詩人叫屈原,他很熱愛自己的國家,不想做亡國奴,他受到壞人的陷害而被流放。他創立了“楚辭體”,還寫了憂國憂民的`詩《離騷》,後來屈原就投江而死了。人們爲了紀念屈原,就在端午的時候包糉子、賽龍舟。

聽了這個故事,我很感動,我長大以後也要像屈原一樣熱愛國家,多學本領,爲國家做貢獻!

早上我起牀了,看見鍋裏有鴨蛋和糉子,我問媽媽今天怎麼吃糉子呀?媽媽說:“因爲今天是端午節呀!”

吃早餐時,我和爸爸碰鴨蛋,我和爸爸各拿一個蛋,輕輕一碰,爸爸手裏的鴨蛋就被磕出一個坑。哈哈,我贏了。媽媽給我剝了一個糉子,聞起來香香的,吃起來津津有味的。

媽媽告訴我端午節是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可惜,今天沒有看到划龍舟。

端午節日記 33

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節。我們早早地就吃完了糉子準備去看賽龍舟了。

我們到河邊看見河的兩旁人山人海。我和爸爸馬上就搶了一個座位看賽龍舟。下午2點,賽龍舟開始了,龍舟有紅隊、白隊、黃隊、藍隊……穿着各種各樣的衣服,頭上綁了塊白布,上面寫了幾個字——“奮鬥。奮鬥。努力奮鬥,戰勝困難”。紅隊就是我們水南隊。我和爸爸在給水南隊加油呢。那些觀衆都在爲各自的`競賽隊加油。離終點不遠了,就在這緊急的時刻,人羣更加沸騰了,觀衆們在拼命地爲他們加油。我和爸爸也用力地喊:“紅隊,加油。紅隊,加油。……”。紅隊聽到喊聲,隊員更加精神抖擻。最後紅隊最先到達了終點,奪得了冠軍。

賽龍舟需要隊員們的同心協力、奮力拼搏,才能劃的快。它發揚了我們中華民族奮力拼搏的精神,也宏揚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

端午節日記 34

今天是端午節,媽媽早早的叫我們起牀,要帶我們去市場。我問:“幹什麼?”媽媽說:“今天是端午,正好是三裏大集,要帶你們去集市。”集市可是新鮮事,我們立即出發了。

到了市場上,誘人的糉子讓人垂涎三尺。我和媽媽在一個攤位前停下來,我們買上了糉子,坐下來吃糉子。一盤香噴噴的糉子,外皮包裹着綠綠的糉竹葉,看上去形狀就像是一座金字塔似的,打開竹葉一看,青青的.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大棗,好誘人啊!我咬了一口,又香又甜,這是人間一大美味啊!

吃完糉子,我看到了幾個夥伴,我們又在一起捉迷藏,我隱蔽在車底下,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能找到我,我看見其他人都被一網打盡了。我放了空槍,他們跑過來把整個停車場搜了一遍,我被抓住了。

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端午節。

端午節日記 35

今天是端午節,我非常的期待,因爲今天可以吃到糉子,於是,我就拉着爸爸去街上買了糉子。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的打開包裝就開始吃,我剝開竹葉,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其中包裹着糯米和紅棗,這棗可是主角啊,如果沒有棗,那可是隻有大米飯的味道了。可是一添上棗,味道可就大變樣了。咬一口,甜甜的.,香香的,真是讓我大飽口福啊!

爸爸說:“你只知道吃糉子,但是你瞭解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嗎?”我搖了搖頭。爸爸接着說:“糉子也叫‘角黍’。傳說,屈原跳江自殺,人們紛紛搜救,想把屈原的屍體打撈上來,當時,人們包起飯糰,投進江中,以免魚蝦、蛟龍損壞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把包糉子的事情延續下來了。”我點了點頭,知道了糉子的來歷。

知道了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我覺得端午節真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節日,屈原偉大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端午節日記 36

剛過了快樂的兒童節,今天又是端午節了,這幾天實在是太開心了。上午我們一家三口回外婆家過節。有一段時間沒去外婆家了,不知道外公的身體好不好,還有外婆,還是那樣每天忙忙碌碌嗎?

外公見到我,像以前一樣喜笑顏開。爸爸說外公長胖了,其實那是爸爸想逗外公開心,外公的身體不好,需要長期服用激素,所以外公的臉有點浮腫,就像胖了。聽媽媽說,吃激素的`副作用很大,會很不舒服,唉,外公一定也很難受吧。

中國人的習俗,在端午的時候吃糉子和綠豆糕。南京人過端午節,這天的菜要有五紅,分別是黃鱔,小龍蝦,鹹鴨蛋,烤鴨和莧菜。不過現在看來,大家越來越不講究這些了。外婆今天就只做了我喜歡的黃鱔和蝦。吃完飯,大家坐在桌邊聊天,外公外婆問了爸爸媽媽工作的情況,還特別關心了我的學習。看着大家輕輕鬆鬆的說着話,我突然想到,原來過節是這樣的,不需要多好的禮物,不需要多豐盛的飯菜,只要一家人在一起,那就是幸福。

端午節日記 37

今年的端午節又到了,端午節的活動有很多,其中有吃糉子、茶葉蛋,在南方還有划龍舟,傳說這是爲了紀念古代的一位政治家、詩人——屈原,在端午節裏,最傳統的活動就是踏青了。

這一天,姑姑打來電話說讓我們一起來踏青,於是,我們全家就出發了,我們的車很快就到了草原上,從路邊向遠處望去,一片遼闊的`大草原展現在我們的面前,空氣中瀰漫着青草的氣息,我蹦蹦跳跳地跑進了草原,地上螞蚱被我的到來驚飛了。這時,我看到了草叢裏的艾蒿和黃花菜,於是我和媽媽、爸爸、爺爺、姑姑和姑夫一起採艾蒿,我們走出了很遠很遠,不知名的野花也由此變得更多起來,讓我感覺到大自然的豐富多彩。

當我們坐下來休息的時候,草原上的微風吹拂着我,藍天下無邊無際的草原令我心曠神怡,原來我們的家鄉如此美麗,明年我踏青一定還要來這裏!

端午節日記 38

端午節快到了,家家戶戶都忙着包糉子,當然,我的姥姥也不例外。

今天,我放學回家,看見姥姥正在準備包糉子的材料,姥姥先把早先準備好的糯米放在一個大盆裏,然後,把肉、花生、紅豆……放在另外幾個小盤子裏。姥姥拿起糉葉和勺子,開始包糉子了!

姥姥拿起一片糉葉捲成一個喇叭狀,再把兩勺糯米放進去,接着把翹起的糉葉往下壓,抓緊,再拿剪刀把多餘的部分剪掉,用麻繩紮緊,放進盤子裏。就這樣,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糉子就誕生了!

最後,姥姥把它們都綁在了一起,真像一個個穿着綠衣裳的孩子們圍坐在一起。

終於,勞累了半天的姥姥正準備坐在沙發上休息,她正好看見了我,驚訝地說:“欣欣,你還不趕緊去做作業,已經五點半了!

正在觀察中的我,這纔回過神來……

端午節日記 39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早上8點鐘,我起牀了。我在房間裏就聞到了那蜜棗糉子香甜的味道,身爲吃貨一族的我,立刻從牀上爬了起來,以飛快的速度洗漱打扮好。坐到椅子上,拿起筷子,先吃了一塊,糯米黏黏的,蜜棗甜甜的,可真好吃。接着我又吃了第二口,第三口,第四口……一個大蜜棗糉子給我一分鐘就吃的乾乾淨淨,一粒米都不剩,老爸問我幹嘛吃那麼快,又沒人跟我搶,我對他說這個糉子實在是太好吃了,太香了。

我們剛出門,我就看到了門上插着艾草,我問老爸爲什麼要在門上插艾草。他說因爲這是端午節的習俗。我們走到地下車庫的時候,那一股蜜棗的甜味還在我的嘴裏打轉,甜甜的',香香的……

我愛充滿甜味的端午。

端午節日記 40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兩千多年前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因此自古沿襲下來的習俗至今不變:吃糉子、劃龍船……

一到端午節,我就想起那小小的糉子。外面裹着一層翠綠的竹葉,溼漉漉的身體掛着水珠,三角微微翹起,外觀就會讓人頓生清爽。

糉子的花樣、品種繁多。我見過的有紅棗餡兒的,花生餡兒的,鹹肉餡兒的,豆沙餡兒的'……真是應有盡有。比如我吃過的糯米紅棗餡兒的,外面散發着竹葉的清香,剝開竹葉白裏泛紅、油光發亮的餡兒,真是讓人不忍下口,但是又讓人禁不住咬下一口,香甜可口,回味無窮。

吃糉子是飽了口福,而劃龍船則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每到端午劃龍船的比賽可精彩了。舵手把舵,掌握方向,衆人划槳,百舸爭流,萬船飛渡,鑼鼓喧天,喊聲陣陣,那種場面真是叫人熱血沸騰。

啊。多麼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日記 41

中國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端午節和中秋節。這些節日的習俗是:貼對聯、看燈籠、賽龍舟、吃月餅,但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

說到端午節,有個小故事。那是中國戰國時期,秦國入侵楚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被楚國國君流放到很遠的地方。他非常擔心楚國的安危,卻無法獨自打退秦國,於是憂國憂民的屈原終於在五月初五投河自盡。人們不希望屈原的屍體被魚吃掉,就划着船打撈屈原,把很多食物扔到河裏吃。慢慢地,這一天成了紀念屈原的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成了端午節的習俗。

每年端午節,我們一家三口都會吃糉子。由於我媽不會做糉子,我們家吃的.糉子不是買來的,就是親戚朋友送的。糉子有很多種口味:甜的,鹹的,原味的。甜的是用豆沙或花生等其他餡料填充,鹹的是用肉或蛋黃填充。我喜歡甜食,因爲我喜歡紅豆沙。

我喜歡端午節,既好吃又好玩。我媽答應我,明年端午節不僅有糉子吃,還帶我去看龍舟賽。我期待着明年端午節的到來。

端午節日記 42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是爲了紀念古代的愛國詩人屈原設立的。

端午節這天,媽媽早早地起來了,拿出鴨蛋和糉子,放在鍋裏煮。我站在竈臺邊上,看着鍋裏的鴨蛋,有青綠色的'、玉白色的,煞是可愛。不一會,我聞到一陣糉葉的清香。我迫不及待地問:“煮好了嗎?”媽媽回答:“好了,好了!”於是,媽媽取出一個煮熟的糉子,幫我剝去糉葉,菱角形、白胖胖、軟粘粘的糉子好吃極了。

吃完糉子後,我和媽媽一起去夫子廟買香囊和五彩繩。玲瓏小巧的香囊又香又美,我好喜歡。我讓媽媽把漂亮的五彩繩系在我手上和腳上。媽媽告訴我,小孩子戴上香囊和五彩繩可以祛疾病,保安康。

回家的路上,我讓媽媽買了一些艾草。到家後,我們把艾草插在家門的兩邊。艾草的清香可以驅趕蚊蟲呢!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日記 43

今天早晨起牀,就聞到一股糉子的香味,期盼已久的端午節終於到了。

我和爸爸媽媽要去大姨家玩。到了大姨家,我看到妹妹在溜冰;我也想學,於是妹妹脫掉鞋子,給我玩。我穿上溜冰鞋,媽媽讓我原地踏步,一開使我心裏害怕,摔了很多次,眼睛裏直冒金花。

漫漫的`,我掌握了技巧終於學會了溜冰,心裏驕傲自滿。滑着滑着就倒了。大姨對我說:“即使你學會了溜冰,也不能夠驕傲自滿哦。加油啊。”

聽了大姨的話,我回想我在學習上只要取得好成績,就會驕傲自滿。接着成績就一落千丈。

我想自己不能夠再驕傲了,因爲“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了,我不能貪玩了,也不能驕傲。因爲分數只能夠代表一時,不能代表一世。

這是多麼有意義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日記 44

今天,是端午節,也是美好的一天。

傍晚,我和爸爸一起去海邊遊玩。並且邀請了哲哲,到了沙灘上,一陣清涼的海風吹過來,全身都感覺非常涼爽。我看哲哲還沒來,我便自己先挖起了沙坑。誰知左等右等,還不見哲哲的人影,我們本來想回去了,可是如果我們回去了的話,哲哲她們咋辦?所以我們一直繼續的在等着······

“嘿。曦曦。她們到了。”這是爸爸的叫聲。我一聽,無比高興。高興的不能在高興,因爲終於不用再等了,我急忙撲上去,抱住哲哲,一起衝向海邊。哇,好大一股海浪啊。過了好久才平靜下來。而且還我們還喝了一點點的'海水,可真鹹啊。於是我們把它稱爲“海的味道”。

天色慢慢暗了下來,我的爸爸提出:太晚了,該回家了。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沙灘,不過今天玩得非常開心。一路上還嘻嘻哈哈的,呵呵。

端午節日記 45

中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有生氣勃勃的春節,秋意濃濃的中秋節……但是我最喜歡端午,端午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呢!

戰國時期,請過爲了統一中國,向楚國發兵攻打,但是卻攻打不下來。就假裝發求和信,楚懷王就打算簽下求和信。這是,愛國詩人屈原,他是大臣阻止楚懷王,而受到楚王和衆臣的指責,被降職回老家。就在五月初五的時候,楚懷王被秦國殺害,楚國就滅亡了,屈原聽到消息後,百感交集、心如刀絞。最後抱着一塊石頭,跳進了楚江裏,自殺了。這是,正是農曆五月初五。

後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將老百姓感動了,在屈原投江的那一天,他們都到楚江邊,爲了不讓江中的魚蝦吃了屈原,就將米飯投進江中,不讓屈原被持刀,還在那一天坐小舟去打鬧屈原的屍體,後來就出現了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和掛艾草的端午習俗。

在中國傳統節日中,不僅是端午,還有許多節日值得我們去探索,屈原這種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端午節日記 46

我今天早上起牀的時候,想到今天是端午節,於是我就想到了屈原的故事,那些老百姓都不想讓屈原的身體被魚吃了,所以就投糉子。

我們今天上午來到了奶奶家,奶奶說我們今天吃糉子,於是我們就開始準備材料了,首先得準備幾斤糯米,之後泡三四個小時,再弄上大棗,準備葉子,準備彩繩,我們把糯米泡好拿出來,再將葉子折成一個圓狀型,把糯米放進去,再放自己喜歡的食料,再把葉子合一下,用線把它纏起來,繫個扣就行了,我們做了好多,放入鍋中煮熟就可以吃了,我迫不及待地嚐了一口,啊,燙死人了,我趕緊吐出來,等糉子涼了以後,我一下子吃了兩三個糉子,我們包的`這個糉子真好吃呀。

我們吃完中午飯以後,就來插艾草了,我們先採集完艾草,之後再將它放到我們的門口,它可以幫我們驅蚊蟲,驅邪保平安用的。

今天這個端午節實在太讓人高興了!

端午節日記 47

端午節,中國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農曆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聽了我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端午節這個字的由來有了一定的瞭解呀!

再講講端午節的由來。相傳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在這天投江自殺,後人爲了紀念他,把這天當作節日,有吃糉子,划龍舟等風俗。

賽龍舟的場面十分壯觀;彩繪的龍舟,整齊的着裝,如潮的人羣,那熱烈的場面實在悠然神往賽龍舟的比賽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開始了。鼓聲響起,龍舟便如一隻離弦的箭,在平靜無波的河水中飛來飛去……

吃糉子的情景更是讓人歷歷在目,那一個個小巧玲瓏,精緻無比的`糉子吸走了我的目光,看得我口水都快流下來了。剝下了綠色的皮,便露出了潔白的身子。晶瑩剔透的糯米,酥酥的肉,在墨綠色皮的襯托下顯得格外耀眼……

端午節,美好的節日,更是我們中華人們的節日。

端午節日記 48

端午節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人們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有的,屈原跳江後,人們去打撈屈原的`真身,有的村民還把糉子扔進江裏,就是爲了讓魚蝦吃飽,不要吃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所以在這一天,人們要包糉子吃。做糉子的做法很簡單:先在糯米上放材料,把糯米做成立體的三角形,再用艾葉包好,蒸上一會,糉子就做好了。

每家都要包糉子,我家也不例外。我把各種東西放在糯米上,爸爸把糯米做成立體三角形,媽媽用艾子葉片包好,最後放在鍋裏煮。糉子就做好了,聞一聞,香氣撲鼻,吃一口,甜而不膩。

這一天人們還要賽龍舟,就是比賽劃龍形的船。可是我只是在電視裏看過,沒有親眼看過這麼激烈的場面,下次有機會我一定要親眼去看。

端午節日記 49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兩千多年前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因此自古沿襲下來的習俗至今不變:吃糉子、劃龍船……

一到端午節,我就想起那小小的糉子。外面裹着一層翠綠的竹葉,溼漉漉的身體掛着水珠,三角微微翹起,外觀就會讓人頓生清爽!

糉子的花樣、品種繁多。我見過的有紅棗餡兒的,花生餡兒的,鹹肉餡兒的,豆沙餡兒的……真是應有盡有。比如我吃過的糯米紅棗餡兒的,外面散發着竹葉的清香,剝開竹葉白裏泛紅、油光發亮的`餡兒,真是讓人不忍下口,但是又讓人禁不住咬下一口,香甜可口,回味無窮!

吃糉子是飽了口福,而劃龍船則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每到端午劃龍船的比賽可精彩了!舵手把舵,掌握方向,衆人划槳,百舸爭流,萬船飛渡,鑼鼓喧天,喊聲陣陣,那種場面真是叫人熱血沸騰!

啊!多麼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日記 50

許多沉重的嘆息,我有我的絕望,悲傷,我出生在這樣一個不幸的再寄一次軛翡翠龍一鳳輦團隊,等着風來,變味了我的旅程

他是如此受到人們的喜愛,漁民衝出長的小船,敲鑼打鼓嚇唬魚,和投擲入水養活糉子,讓他們勇敢的魚也不會吃屈原的身體。

現代端午節這一天從那個時候開始,人們爲了紀念屈原,通過龍舟競渡,吃糉子,和其他一些活動,在他去世的紀念日:農曆五月初五的第五天。

龍舟競渡是最令人興奮的節日,吸引了大批的觀衆。龍舟一般都塗上明亮的顏色和裝飾的獨木舟。長度從40到100英尺不等,他們的頭的形狀像張着嘴的龍,鱗片狀的尾巴,而船尾結束。根據長度,高達80賽艇動力船。鼓手和標誌捕手站在前面的'船。龍舟進入競爭之前,它必須“給生活帶來的”畫眼睛,一個神聖的儀式。賽事可以有任意數量的船隻競爭,一線隊搶一個標誌,在課程結束後的贏家。年報種族遍佈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及其他海外華人社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