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端午節日記實用15篇

端午節日記實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2W 次

時間過得真快,一天又將結束了,一定有不少感想,是時候寫好總結,寫好日記了。那麼什麼樣的日記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節日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日記實用15篇

端午節日記1

我國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傳統"端午"佳節。端午節又叫"重五節"或"端陽節"。

端午節家家戶戶包糉子吃糉子。傳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古代楚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一生寫過許多著名詩篇,提出過許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當時的國王並不願意採納的建議,再到後來國土淪喪,屈原滿懷憂憤,跳入汨羅江自盡。人們爲了懷念他。兩千年來,每年在端午節,人們把糉子投入江中,不讓小魚小蝦吃屈原的屍體。四面八方的人划着龍舟前來汨羅江打撈屈原的屍體,後來就形成端午賽龍舟的習俗。

有一首兒歌是這樣唱的`: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我每年都到爺爺奶奶家去過端午節。我最喜歡他們家端午節的那種氣氛,滿屋梔子花香和着棕葉、艾草的香味,寓意着生活美滿幸福。最絕的是奶奶包的糉子,不僅式樣好看,而且有很多中口味。蜜棗味的、紅豆味的、牛肉味的、豬肉味的、豆沙味的……。今年端午節,我一下吃了七八種口味的糉子,把我肚子漲的連路都走不動了。

現在,中國人過端午節不光是爲了放假休息,一家人團圓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時刻牢記屈原偉大的愛國精神。

端午節日記2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我們這裏的一個傳統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都會吃糉子,吃鹹蛋黃,喝雄黃酒,吃蛇肉……有一些地方還會進行划龍舟比賽。

今天早晨,我起牀以後,媽媽就問我:“今天又是端午節了,你還要不要吃蛇肉啊?”“當然要吃。”我響亮地回答。“那我們現在就去菜市場買蛇肉去。”“好呀。快走吧。”於是,我就跟着媽媽去菜市場了。

來到菜市場,我們沒有看到蛇肉。於是,媽媽就帶我在裏面走了一圈。好不容易我們才找到了一處賣蛇肉的地方。攤主問:“你們是不是買蛇肉啊?”我搶在媽媽前說:“是的。”那個人就讓我們自己挑選。我看到那幾條蛇在籠子裏面游來游去。它們還不時把頭擡起。我不禁有些心驚肉跳了。媽媽卻不怕,指着一條中等大小的.蛇說:“就要這一條。”“好。”說着賣蛇的人捉起那條蛇。他用手捏住蛇的頭,用腳踩住蛇的尾,再用空着的手拿了一把刀,靈活地把蛇頭給宰了下來,然後立刻把蛇皮剝去。接着,他拿刀把雪白略帶粉紅色的蛇身切成一段一段的放在一隻塑料袋裏。媽媽付了錢,接過裝着蛇肉的袋子就和我一起回家去了。

吃飯的時候,媽媽把香氣四溢的紅燒蛇肉端上了桌子。我看到這盆蛇肉不禁胃口大開,還沒有等媽媽把盆子放到桌子上,就拿起筷子夾了一塊蛇肉放進嘴裏就吃了起來。爸爸看到我這樣迫不及待地吃蛇肉,也跟着夾起蛇肉吃了起來。媽媽說:“看你們父子倆的饞樣……”我和父親不禁哈哈大笑起來……接着,媽媽也跟着我們一起品嚐起來。這紅燒蛇肉的味道真是美極了。

端午節日記3

今天是端午節。早上七點起牀,因爲猜到今天會有好吃的糉子。一起牀就聞到了糉子的香味。我立刻起牀刷牙洗臉。我像豹子一樣“衝”向糉子。我媽馬上給我剝了一個,我一次吃了三個。“哈,我吃飽了。”我高興地說。媽媽說:“今天我們出去玩。”“哦,太好了,我終於可以出去玩了!”

今天來到父親給我講端午節由來的一個地方: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的學者。他成爲楚王身邊的一名官員,以他的形象使他的國家富強。昏君楚聽奸臣之言,流放屈原。在流放期間,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深受其害,極爲憤怒。五月初五,他來到汨羅江,抱着一塊石頭跳進汨羅江。出國的人聽到屈原投資江城的消息都很難過。他們含淚划船去打撈屈原,把糉子扔到河裏餵魚,希望魚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餃子的`由來。

爸爸說完帶我出去玩。時間過得真快!今年的端午節又過去了。我們一家人高高興興回家了。

我喜歡端午節的糉子,也喜歡端午節的由來,真是有趣的端午節!

我和爸爸去看了一場端午節的電影。電影名字是《功夫熊描2》。

電影內容是孔雀王子要統治中原。他們製造了殺傷力極大的鐵槍。熊貓帶領其他動物對抗孔雀王子,最終用功夫打敗了孔雀王子。這部電影告訴我們,正義永遠會戰勝邪惡。

看完電影,我和爸爸開心地回家了。

端午節日記4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記得小時候,媽媽常常把我抱在腿上,哼唱這樣的歌曲。那時候,糉葉飄香,香飄萬里。

每年的端午節,是我和弟弟最快樂的日子。媽媽一早就在我們手腕繫上紅、白、黑、藍、黃五色絲線,弟弟天真無邪地問:媽媽,這是幹嘛的?這是長命縷,這和門頭上面的艾蒲一樣,是用來驅邪的。我們順着媽媽指的方向看去,門頭上果然有着碧綠一片,淡香襲來,入人心扉。

吃過早飯,媽媽忙開了,準備包糉子。那早晾在水盆中的.糉葉,有着青黛的膚色,青澀的芳香,細長的葉子柔柔地靜躺在水中,一漾一漾,如同一位位含情脈脈的少女,在水中勾勒純潔的圖畫。

媽媽的手靈巧極了,白花花的糯米、碧澄澄的糉葉在她手中像變戲法似的完美結合在一起。媽媽邊包糉子,邊給我們講起端午的來歷,那個愛國憂民的偉大詩人屈原,那滾滾流淌的汨羅江水,那無數百姓美好的懷念和祝福躍入我心懷。一隻只玲瓏可愛的糉子更像小船,載着我對詩人屈原的思念飄向遠方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雖然我對媽媽教給的這首詩句不甚瞭解,可是,端午節傳統文化對我們的薰陶,已深深印入腦海。

那就是不斷追求與熱愛!

範水鎮中心小學二(七)班呂亦詩

指導老師:郭慧萍

端午節日記5

古老的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屈原投江自盡,人們爲了紀念他,便選擇了各種方式。如,包糉子,賽龍舟,掛香袋等。在端午節期間,我有幸嚐到了自己的糉子。雖然不是大街上那般可口,但我也頗有成就。最令我激動還是看賽龍舟。隨着裁判的一聲令下,各色的龍如離弦的箭,隨流而下,欲爭羣龍之首,但誰也不甘落後。那激動人心的場面使我振奮。鼓聲咚咚,鑼聲鐺鐺。個個神采飛揚,江面上滾起浪浪白花。

人們在這一天,顯得格外熱鬧。商僱在天剛亮的時候。就已經將包好的糉子趕往集市,將裝滿艾草的香包製品運往集市。街道上有來來往往的人,有交易者、過路人、探親人······顯得十分喜慶。傍晚時分,各種才藝秀散佈其中。街旁的小餐館裏也顯得十分隆重,各種精緻菜品擺放在桌上,餐桌旁聚滿了客人,他們多人圍成一桌,聊着最近的工作事業,顯得十分和睦。

在這一天,我覺得最大的快樂是能和長輩、同輩歡聚一堂。長輩們聚在一起,總是有說不完的`話語。舉起杯來,小酌清酒,互相逗樂,我也能和同輩們在嘻戲中享受糉子的香甜。

糉子裏有着長輩們對我們的關心,有着兒時美好的回憶。春節拜新年,端午賽龍舟,中秋賞明月······一個個傳統節日盪漾着兩千年不間斷的精神漣漪,聯繫着華夏民族的繁衍生息,演繹着悠久歷史的傳承。

端午節日記6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古代,端午節與春節、元宵節、中秋節並列爲四大節日,深受人們的喜愛。

“玉糉襲香千舸競”,端午節是吃糉子、賽龍舟的時候。當天,大家都聚一齊,賽龍舟、吃糉子,其樂融融。這時,大人往往還會給孩子們講爲什麼要包糉子、賽龍舟,也饒趣味味。

民間,關於端午節的傳說有很多,其中“屈原投江”的故事流傳最廣。相傳戰國時代,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可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結果楚懷王被囚死於秦國。楚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並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同年五月五日投汩羅江自殺。

端午節爲什麼有包糉子、賽龍舟呢?因爲當老百姓聞知屈原投江時,都紛紛開船打撈屈原的屍體,婦女們都包糉子,然後都把糉子投到江裏給魚兒吃,讓魚兒吃飽後不食屈原的'屍體。可是打撈了三天三夜後,還是沒人打撈到屍體,從此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每當這一天,人們都會包糉子、賽龍舟的。

是啊,像屈原這樣忠心的人真是世間少有,我也必須要像屈原一樣,做一個忠心報國的人!

端午節日記7

06月24日星期日天氣:晴

“起牀啦!起牀啦!”聽到這聲音,你一定想這是爸爸、媽媽在叫我起牀。那你就一錯特錯了,這是我在叫爸爸的聲音,這時你會說,你怎麼會叫你爸爸呢?因爲今天是端午節,我和爸爸要去橋頭的大林河放小船。一出家門口,一陣涼風向我襲來,我打了個顫,說了一聲:“天真冷呀。”一路上,人來人往,有的人已經回來了、有的人剛去,我說:“爸爸快點”,於是,我們加快了速度。

到了大河邊那裏人真多!,有老人、有大人、有學生、有小孩……我們找了一個好位置放小船,先放帆船,它代表一帆風順。接着我們又放了許願船,它們載着我的願望漂向遠方。我和爸爸低下頭洗臉,忽然發現,河裏有小魚在游來游去,好像在歡慶端午節的到來。小魚只有一釐米長,十分可愛!我用手抓了很長時間,也沒抓着。我只好和爸爸撿幾塊石頭,離開了河邊。

到了橋上我極目遠眺,大河裏的水升起了白濛濛的霧氣,大霧籠罩着大河,遠處的`景物都看不清楚,我有種站在雲中的感覺。我們隨手往河下投了幾粒石頭,只聽“通、通”的聲音,河水泛起了一道道波紋,隨着河裏的小船漂向遠方。

我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大河,也送走了今年的端午節。明年的端午節我們還要來放小船。

端午節日記8

20xx年06月04日 星期六 天氣:晴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學校放三天假,是雙休日和端午節加在一起的。說到端午節,也就想到了屈原,據說,屈原是在農曆五月初五受冤,抱着石頭自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老百姓爲了不讓屈原被魚兒吃掉,家家做糉子,把糉子投進汨羅江中。

媽媽和爸爸帶我一起去外婆家過,這時,外婆正在煮香噴噴的糯米糉子.外婆說:"中國江南民間端午節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及雄黃酒.這時,外公要跟我講講端午節的習俗,聽說在江南地區:他們爲了驅邪,用艾,菖蒲和蒜這"端午三友"驅鬼,還有一種重要的驅鬼方法,是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

這時,香噴噴的糉子煮好了,剛煮好的糉子熱氣騰騰的,我第一個坐在位子上,說:" 外婆,我來幫您嚐嚐糉子熟不熟 "外婆笑眯眯的說:"看你這隻小饞貓,好!外婆給你先來一個."我把糉葉撥開,看到了糯米糉子,聞一聞,哇!真香啊!接着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外婆說:"現在的糉子品種可多啦!有豆沙糉,水晶糉,肉糉,鹹肉糉……"聽着聽着,口水都要流了下來.

去了外婆家,我瞭解了不少知識,不過端午節的糉子真是太好吃了!

端午節日記9

端午節快到了,媽媽教我編蛋兜,一開始看着媽媽編,心想:“挺容易的。”後來輪到我自己編了,怎麼就感覺這麼難呢?。我不想編了,就把那蛋兜一扔,說:“實在太難了,我不想再編下去了。”媽媽就說:“不難,不難,遇到困難要堅持,這手指會越編越靈活。”我聽了媽媽的話,繼續編了下去,我認真地編着,發現自已編得越來越熟練,編了好長時間,終於成功了。我高興地對着媽媽嚷着:你看,你看,我編好羅。”我舉起我編好的蛋兜,看了又看,心裏樂滋滋的。

媽媽爲了表揚我蛋兜做得不錯,學會了遇到困難不放棄,端午節這天,媽媽答應帶我去看了一場電影:“功夫熊貓2”,我感覺很精彩,看完電影之後,媽媽又帶我去新華書店去買書,我說:“我想買一本《植物大戰殭屍》的書。”然後就去找,找了好久都找不到。我就問下導購,導購說:“沒有。”媽媽又問:“兒童讀物在哪裏?”導購手一指說:“在那邊。”我和媽媽就往另一邊去找,找了一會兒,還是沒有。媽媽就說:“我們這邊來看看書吧,做幾道題目。”後來我感覺那本書上的題目很有趣,就買下來了,然後去付錢的時候,我發現了一本《賽爾號》的.書,跟我想買的《植物大戰殭屍》的書一樣厚,我就想買下來,媽媽一開始沒同意,我說:“媽媽就買了吧。我喜歡看的哇,上面有很多字的呀。”媽媽就同意了。

這兩天我非常得高興。我的端午節就是這樣過的。

端午節日記10

江南花臺,依依流水見人家,細雨朦朧的水鄉,一把青布油傘若隱若現,那傘下的彎眉鳳眼,白衣漣漣,袂裳輕舞,微紅的薄脣在向誰訴說着這飄雨夢境幽深之處的相思?

細雨打在西廂的紅漆木欄上,打在窗邊人已散落的青絲鬢角上,不帶一點水花。細長蔥白的手指拂上眼角,好像已經有了歲月的痕跡,吹彈可破的肌膚下又帶着怎樣一種濃濃的思念?遠方的人,可還好?這過客匆匆的江南,這雨落無痕的江南不能給她答案。

桌邊的紅蠟似滯留在那很久了,銅鏡也只能微映出窗外如織的細雨。人家說,江南的雨是連綿不斷的愁。她伸出修長的手指,指尖觸碰到那雨,心中卻想將滿載了多久的想念全部寄託給這雨,讓這雨帶去給遠方那一襲青衫。然而這江南的雨,就正如江南的她,纏綿如絲似縷的雨是走不了那麼遠的路,承載不了太深刻的情,就那樣落下,滴落在雨季殘存的花瓣,只飛濺起一點小小的`水花。

長亭邊,她仍記得那一首悠揚的樂曲,細細溫語,就正如江南的雨、江南的曲,沁人心脾,也如這江南之春怒放的桃花,讓人如此輾轉留戀。

如今,已不記得是第幾個春秋了,江南的雨,依舊輕輕巧巧,來得優雅卻不知何時離去,遠方朦朦朧朧的薄霧中,山形那樣不真切,恍若仙境,似乎遙遠的永不可觸及,就正如被禁錮在這江南細雨中她幽怨的心境。

又是一年春,江南斷橋邊,細細的雨依舊輕吟着歌,一把青布油傘若隱若現,青絲撫細柳,似等燕歸來;山形枕寒流,桃花依舊。這朦朧的煙雨江南,她一襲白衣,纖塵不染,如雨一般纏綿但卻堅守着小小的一份執着,在那雨中的江南斷橋邊似已佇立千年。

遠方,有馬蹄濺起一片落花和雨花,帶着幽幽的芬芳,帶着江南特有的溫情的雨,帶着暖酒後日漸消瘦的黃昏,漸行漸近……

端午節日記11

端午節,一個歷史悠久的節日;端午節,一個令人歡喜令人憂的節日。還記得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麼?還記得他抱石投江前說過的一句話嗎?“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一定要彈去帽子上的灰沙,剛洗過澡的一定會抖掉衣上的塵土。誰能讓自己清白的身軀,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寧可投入長流的大江二葬身於江魚的腹中。又哪能是自己高尚的品質,去蒙受世俗的`塵垢呢?”多麼堅強的話呀。裏面包含着多少怨恨,多少期盼呀。

我們杭州過端午,就跟平常過日子一樣,但有一件東西必不可少,就是吃糉子了。

這幾天,爸爸公司裏發下來不多不少正好十個糉子。今天早晨,我下樓吃早飯,奶奶給我挑了一個蛋黃鮮肉糉。只見奶奶把糉子放進鍋裏,然後打開煤氣,在鍋裏放了一些溫水,最後打開火,蓋上鍋蓋。在“撲通撲通”的響聲中,十五分鐘很快過去了,我輕輕地碰了一下鍋蓋,“哎呦,好燙呀。”我立刻大喊大叫起來。奶奶聽到了,趕快跑進廚房,一邊心疼地撫摸着我的食指,一邊快速地打開鍋蓋,接着捏了捏糉子說:“已經熟了,自己拿出來吃吧。”我小心翼翼地拎起糉子的一角,兩手拈着放進了碗裏,吃力地解開粘手的、七繞八拐的繩子,接着打開了沾了我一手水的糉葉。剝下了糉葉,我迫不及待地把它往嘴裏送,吃得津津有味,糉子一點都不膩,反倒有一絲鹹味兒,真是人間的極品美味呀。

端午節日記12

每年農曆五月五日,中華人民都要慶祝端午節。

在這一天裏,孩子們自由嬉戲,玩耍,大人們正忙着蒸糉子呢!過不了一會兒,廚房裏就傳來糉子的香味,真是沁人心脾啊!聞一聞,就會使你饞涎欲滴。在這一天,人們還要編手鍊呢,我們學校門口就有賣彩繩的呢,許多人家買好多條彩繩編織起來。過了幾天,就織成了五彩繽紛,鮮豔奪目的手鍊了。

人們在街上買手鍊,也可以編織手鍊,小攤上的手鍊多種多樣,正可謂多姿多彩。那麼,多姿多彩的手鍊是怎麼編織成的呢?讓我們來看看吧!先用幾根自己喜歡的彩繩,把他門捋在一起,然後,在它們中間打個結,隨後,把結和一端的線頭從帶有齒輪的海綿板中穿過去固定好,就可以編織了。幾縷綵線,一個珠扣,就可以編織成一個漂亮的`手鍊了。

於是,人們扶老攜幼,去江邊投糉子了,在這裏,還流傳着美麗動人的故事呢!

相傳在很多年前,發生了一個故事。在一個小城裏,住着一位的詩人屈原,他們的國君是一個昏君,整天遊手好閒,不務正事。百姓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啊,因爲百姓們知道,這個昏君遲早會給他們帶來災難。

終於有一天,敵軍向小城發起進攻,但這昏君卻把大權交給了—臣。屈原看着自己的家鄉即將被這個昏君破壞,他心中無比悲傷,於是投江自盡了。所以,人們向江裏投糉子,是因爲害怕魚兒把屈原的身體咬掉。把糉子投往江裏,讓魚兒去咬糉子,而不要咬屈原的身體。

從那一年起,就有了端午節這個節日了。

端午節日記13

端午節邁着輕盈的步子來到了我們家,昨天媽媽拎回了兩箱糉子,我舔了舔嘴角上的口水,說:“媽媽,今天晚上咱們就吃糉子吧。”“小饞貓。”媽媽滿臉笑容地答道。

今天一大早,我和姐姐就早早地爬起來,大聲地唱:“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媽媽從廚房走出來,手裏拿着一些糉子,讓我們選吃什麼餡的。我選了三個八寶的,兩個豆沙的。而姐姐呢,和我對着幹,選了三個豆沙的,兩個八寶的。我又想起去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同桌告訴我他們家都是吃豬肉餡的糉子,很少吃八寶之類的糉子。我還沒吃過豬肉的呢,所以我隨手拿了兩個豬肉的。媽媽突然微笑着說:“要不我們放上一個蜜棗的`吧,誰吃上了這蜜棗糉子,今天就可以許一個願望,當天能夠實現。”說完,我們都拍手叫好。

不一會兒,一個個糉子出鍋了,我們就像蜜蜂似的涌上了餐桌。姐姐冥思苦想起來,用手摸摸這隻,又摸摸那隻。我呢,用手摸着腦袋,兩眼目不轉睛地看着桌子上的糉子。最後我決定拿那隻最小的,我開始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心裏只盼着那誘人的小棗能夠出現在我的嘴裏,可是吃到最後一口,連個蜜棗的皮兒都沒見着。我絕望地嘆了口氣,早知道就慢點吃了,沒吃着棗連那個糉子的什麼味道都沒品出來。“耶。我吃的是蜜棗的。”我們一看,原來“寶貝”在姐姐手裏,姐姐連忙舉起手,說:“我的願望是:給我買漂亮衣服,但是不能買裙子。”姐姐就是這樣的滑稽,我和爸爸媽媽笑得合不攏嘴。

雖然這個端午節我們沒能去參觀龍舟比賽(因爲快期末考試了,作業多),我也沒有得到新衣服,但是今天我們都過得很快樂。

端午節日記14

今天是一年一次的端午節,媽媽一大早就忙着插艾葉,煮蒜煮雞蛋,我問媽媽:“爲什麼要過端午節呀?”媽媽告訴我:“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因爲詩人屈原五月初五跳進了汩羅江,人們爲了不讓魚兒吃屈原的身體,就把包好的糯米投進江裏讓魚兒吃,所以就有了每年一次的端午節。”

媽媽又去我們小區西邊的超市買了一些蜜棗和冰糖回來。我看媽媽把提前泡好的糉葉用水一片片的清洗乾淨,然後把蜜棗都切成了四瓣,把蜜棗和提前泡好的花生還有糯米放在一個盆子裏來回攪拌均勻。媽媽便開始包糉子了,媽媽拿起一片糉葉,很輕快地疊成一個錐形,接着用勺子挖了一勺拌好的餡兒放在裏面,然後又摺疊了一下,用繩子紮起來,一個糉子便包好了。

我就對媽媽說:“媽媽,媽媽,我也和你一起包糉子吧!”我拿起一片糉葉,學着媽媽的樣子,把糉葉摺疊在一起,然後也放進去了一勺拌好的糯米,又把糉葉摺疊了一下,看着自己包的糉子和媽媽包的不一樣,就問:“媽媽,爲什麼我包的糉子和您包的不一樣呢?爲什麼我包的是扁扁的三角形呢?”媽媽說:“挺好看的呀!只是你的手把它捏的'太狠了,所以成了三角形。”就這樣,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包了一個又一個。很快我和媽媽就把所有的糯米都包完了。

然後媽媽拿起一口鍋,接了有三分之二的水,把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開始煮,大概過了一個小時的時間,糉子煮好了,廚房裏飄滿了糉子的香味。媽媽拿起一個糉子遞給我,我輕輕地剝開糉葉,開始享用自己的勞動果實,吃着自己包的糉子,心裏美美的。

這是我出生以來過得最有意義的端午節了,因爲我吃的是自己親手包的糉子,我喜歡端午節,喜歡濃濃的糉香味!

端午節日記15

我國的傳統節日不計其數,習俗也就像天上的星星,在怎樣多也數不完。今天,我就介紹一箇中國五千年最的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的習俗極其之多,像沙灘上的貝殼,拾也拾不完。其中,威海主要有吃糉子,踏青,掛艾蒿,系彩繩等。我首先介紹系彩繩。

在古代,每每到了端午節,家家戶戶都給小孩子們的手腕、腳腕繫上五顏六色,各種各樣的彩繩。有一些孩子的脖子上也帶着彩繩或者小笤帚,好像是要掃光身上的疾病,災難。傳說,繫上彩繩後,病就到了彩繩上。等到端午節後下第一場雨,把帶有疾、災害的彩繩扔到小水窪裏,就把疾病和災害用水洗掉了。

端午節還有一件頭等大事——吃糉子。

人們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傳說,農曆的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這天,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汨羅江自殺殉國。當地人民聽說後趕緊划船去搶救他,還把糉子扔到河裏餵魚蝦,防止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這就是糉子的由來。

說到糉子,糉子的品種更是讓你眼花繚亂,有原味的,紅棗的,肉的……但我最喜歡豆沙的,撥開翠綠的艾葉,雪白的糯米變成現在你眼前。咬一口,暗紅色的豆沙就漏了出來,那味道誰都無法抵擋。

中國傳統節日習俗含義深刻,似乎每一個習俗都有一個故事,博大精深,值得我們一代一代的傳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