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端午節的日記(通用15篇)

端午節的日記(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W 次

一天終於結束了,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寫好總結,寫好日記了。日記寫什麼內容才新穎、豐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的日記,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節的日記(通用15篇)

端午節的日記1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每年端午節小姨都會包許多好吃的.甜的大蜜棗糉子給我們吃,尤其是我和媽媽最愛吃。還可以和長輩.妹妹們一起聚在外婆家吃飯,熱熱鬧鬧的度過端午節!而今年卻沒有那麼熱鬧了。因爲舅舅和小姨們出去賺錢了,姨丈也帶着妹妹也出去玩了,只有我們一家三口和外公外婆了。顯得十分冷清。

今天一大早,我本已爲媽媽會包蜜棗糉給我吃,誰知媽媽卻在忙着做家務。中午,爸爸煮了一桌好飯好菜,叫外公和外婆過來吃飯,但是沒有洋溢着一點兒歡快的氣氛!

下午,媽媽爲了不再讓端午節過得一點意思也沒有,便帶我和外婆一起去外面逛逛。我們首先去了菜市場,卻沒有看到半個糉葉的影子,去買糉子卻沒有蜜棗的,我有些失望,媽媽安慰我說:“下次看見有賣蜜棗糉子的絕對買給你吃!”聽了這話我的心情這纔好了一點。媽媽逛完了服裝店又帶我們去了閤家福超市去,路途中還給我們買了一些好吃的。從超市裏出來後,我們已是滿載而歸。

回到家後,我因爲很想舅舅和小姨,還有四歲的小妹妹,所以便上網和他們一起視頻聊天,小姨笑着對我說明年端午節一定包很多的蜜棗糉子給我吃,讓我吃個夠。雖然今年我們沒能在一起過端午節,但是還可以在網上和他們相見,也是很開心的。舅舅和小姨還跟我約好,明年端午節一定回來過節呢!

端午節的日記2

中午放學回家,我發現臥室門上貼上了好幾束稀奇古怪的草,再仔細看下去,家中的各個角落,都有一根粗粗的“怪草”。

於是,我問媽媽:“媽媽,家裏怎麼多了那麼多‘怪草’啊?難道家中養了一隻小羊?”

媽媽忍俊不禁地說:“那不是用來養小羊的,也不叫‘怪草’,那叫‘艾草’。”

“哦,原來它叫‘愛草’啊。”我說。

我又一次聽見媽媽的笑聲:“艾草。‘哎呀’的‘哎’去掉‘口’字旁的‘艾’。每逢端午家家都要插艾草。”

我仔細地端詳着艾草,聞着它的香氣,問媽媽:“爲什麼端午節要插艾草呢?”媽媽要說的話到嘴邊眨眼間又變成了另一句話:“這是因爲端午正值仲夏,正是夏季傳染病開始擡頭的時候,艾葉的芳香氣味有較強的驅毒作用,潔淨空氣,驅趕蚊蠅。”

“艾葉的作用可真大呀。我要在家多貼一些艾葉,這樣我晚上睡覺,‘蚊蚊樂隊’就不會來打擾我了。”說到這兒,我和媽媽都笑了。

媽媽說:“爸爸還有禮物給你呢。在桌上。”

“咔咔(哈哈)。o(∩_∩)o”我的口頭禪不知什麼時候又打開了我的嘴巴。原來是一個禮籃,上面放着一個小巧而精緻的香囊。打開禮籃一看,呀。裏面是滿滿一籃子的糉子。數一數,有10個,我高興地看着這些禮物,愛不釋手。這時,媽媽走了過來,我問:“媽媽,爸爸爲什麼要給我送個香囊呢?”媽媽說:“端午節送香囊給孩子,希望孩子平安和健康。”

真高興,我已準備好了快樂端午節。

端午節的日記3

今天早晨,我起牀以後,媽媽就問我:“今天又是端午節了,你還要不要吃蛇肉啊?”“當然要吃!”我響亮地回答。“那我們現在就去菜市場買蛇肉去。”“好呀!快走吧!”於是,我就跟着媽媽去菜市場了。

來到了菜市場,我們沒有看到蛇肉。於是,媽媽就帶我在裏面走了一圈。好不容易我們才找到了一處賣蛇肉的地方。攤主問:“你們是不是買蛇肉啊?”我搶在媽媽前說:“是的!”那個人就讓我們自己挑選。我看到那幾條蛇在籠子裏面游來游去。它們還不時把頭擡起。我不禁有些心驚肉跳了。

媽媽卻不怕,指着一條中等大小的蛇說:“就要這一條!”“好!”說着賣蛇的人捉起那條蛇。他用手捏住了蛇的頭,用腳踩住蛇的尾,再用空着的手拿了一把刀,靈活地把蛇頭給宰了下來,然後立刻把蛇皮剝去。接着,他拿刀把雪白略帶粉紅色的蛇身切成一段一段的放在一隻塑料袋裏。媽媽付了錢,接過裝着蛇肉的袋子就和我一起回家去了。 吃飯的時候,媽媽把香氣四溢的紅燒蛇肉端上了桌子。

我看到這盆蛇肉不禁胃口大開,還沒有等媽媽把盆子放到桌子上,就拿起筷子夾了一塊蛇肉放進嘴裏就吃了起來。爸爸看到我這樣迫不及待地吃蛇肉,也跟着夾起蛇肉吃了起來。媽媽說:“看你們父子倆的饞樣”我和父親不禁哈哈大笑起來接着,媽媽也跟着我們一起品嚐起來。這紅燒蛇肉的味道真是美極了。

端午節的日記4

榴花開,箬葉飄香,菜場裏那些巧手的老婆婆早已擺好自家包的糉子。看着這些小巧玲瓏的糉子,我想起兩年前的端午節。

那天,外婆早早地準備好箬葉、糯米和絲線,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包糉子,一邊聊天。

我自告奮勇地說:“我也來包糉子吧!”說着就跑到外婆身邊坐下,學着她的樣子,拿起一片箬葉輕輕翻轉,把它折成圓錐體,放入米,再把多出來的箬葉折過來,蓋住米粒,結果一些米粒從裏面跑了出來。我連忙又拿了一片箬葉把它裹住,可是米粒一點也不聽話,又從另一邊跑出來,我只好再拿一片箬葉裹住它?

就這樣裹來裹去的,我的糉子成了“糉子王”。最後,我用絲線把它緊緊綁住。拎着這個超級肥大的“糉子王”,我滿腹不解:“這棱角分明、清香四溢的糉子,是什麼人發明的呀!”

爸爸告訴我:“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爲了紀念我國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傳說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投江自盡,人民划船想去救他,可是沒撈到他的屍體,只好把大米等投到水裏祭奠他。後來用箬葉把米飯裹起來投到水中,做成菱形是爲了不讓魚蝦啄食。所以,在端午節這天,人們包糉子、賽龍舟、喝雄黃酒、佩帶香囊。

這些習俗一直流傳至今!”“哦,原來端午節還有這樣美麗的傳說。今天可要多包幾個糉子呀!”我說。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想,年邁的外婆一定包好了糉子在門口盼着我們的到來。我已長大,再也不會像當年那樣調皮地包“糉子王”,但那年的端午節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端午節的日記5

今天是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

我給你們先說一下端午節的由來吧!端午節,又稱五五節,因爲端午節是在農曆五月初五日,是三個重要的中國重要的節慶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中秋節和農曆新年。

這個節日的由來是古代中國有一位博學多才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愛民而且又受到尊崇德官吏,但由於一位充滿嫉妒的官吏陷害,從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於無法獲得皇帝的重視,屈原在猶豫的情景下投汩羅江自盡。

由於對屈原的愛戴,汩羅江畔的居民匆忙的划船在江內尋找屈原,並且將米丟入汩羅江中,一平息汩羅江中的蛟龍,即使他們當時並沒有找到屈原,但他們的行爲直到今天在端午節的時候,仍然被人們傳頌紀念着。

接着,我再說說我怎麼過的吧!端午節的習俗就是吃糉子,賽龍舟。

我家有一位名副其實的包糉子能手——我的媽媽,媽媽說,包糉子用蘆葦葉包最好吃,媽媽先拿了山片蘆葦葉包捲了一個筒,接着放了點米,又放了一顆棗,接着又放米,又放了幾顆棗,包滿了以後用線捆住,就這樣一個糉子就完成了,接着又包了幾十個。最後放在高壓鍋裏煮40分鐘後,放出來後等四個小時入味後吃,香甜可口。

在端午節那天晚上,我們院裏的許多小朋友都出來玩,他們有的打羽毛球、有的玩蛇板、有的騎賽車,熱鬧極了,就這樣我度過了一個愉快而難忘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日記6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每年小姨都會包許多好吃的,甜的大蜜棗糉子給我們吃,尤其是我和媽媽最愛吃。還可以和長輩,妹妹們一起團聚在外婆家吃飯,熱熱鬧鬧的度過端午節!而今年卻沒有那麼熱鬧了。因爲舅舅和小姨們出去賺錢了,姨丈也帶着妹妹也出去玩了,只有我們一家三口和外公外婆了。顯得十分冷清。

今天一大早,我本已爲媽媽會包蜜棗糉給我吃,誰知媽媽卻在忙着做家務。中午,爸爸煮了一桌好飯好菜,叫外公和外婆過來吃飯,但是沒有洋溢着一點兒歡快的氣氛!下午,媽媽爲了不再讓節日過得一點意思也沒有,便帶我和外婆一起去外面逛逛。我們去了菜市場,卻沒有看到半個糉葉的影子,去買糉子卻沒有蜜棗的,我有些失望,媽媽安慰我說:“下次看見有賣蜜棗糉子的決定買給你吃!”聽了這話我的心情這纔好了一點。媽媽逛完了服裝店又帶我們去了閤家福超市去,路途中還給我們買了一些好吃的。從超市裏出來後,我們已是滿載而歸。

回到家,我因爲很想舅舅和小姨,還有四歲的小妹妹,所以便上網和他們一起視頻聊天,小姨笑着對我說明年端午節一定包很多的蜜棗糉子給我吃,讓我吃個夠。雖然今年我們沒能在一起過端午節,但是還可以在網上和他們相見,也是很開心的。舅舅和小姨還跟我約好,明年端午節一定回來過節呢!

端午節的日記7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與父親節在大週末裏相隔一天聚在一起,都是與衆不同的非常隆重的節日,在這充滿民間氛圍與洋溢的節日裏,我覺得最重要的節日還是“父親節”。

小時候,在我的印象裏,端午節知道的越來越少,更不用說吃什麼糉子了,懵懂無知的少年,對歷史尚未知道很多,闔家歡樂聚在一起,傳統食品沒有什麼講究,都是普通不過的常事。

然而,我只知道有一個節日很是流行,全世界甚至每一個國家都在慶祝,那就是父親節,一個感恩和祝福偉大的父親的節日,因爲有了父親,我們都是很乖的孩子,沒有父親這個如牛精神的好榜樣,就沒有堅強勇敢面對生活的我們的今天,父親,爲我們付出的很多,無言的愛終難以償還,只有心裏寄託厚厚的祝福和深深的思念,以此幸福與感到驕傲。

長大後,自從上了學,我們對歷史不再淺薄與感到那麼陌生,我們從歷史中學到了很多,一件件千奇百怪,風雲變幻,足智多謀的歷史故事開闊了我們的視野,歷史風雲人物層出不窮,演繹着風華絕代,可歌可泣的偉大壯詩。

相傳端午節吃糉子,是中國古老的習俗,就是爲了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他一心想報效祖國,但受到一些奸臣的陷害,爲了表明自己的一片忠心,於五月初五這一天投進汨羅江,人們爲了尊重屈原的人品,爲了他的遺體不被大魚吞食,就包了很多糉子扔進大江,就這樣,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得以傳遞並開始流行了起來。

端午節的日記8

端午節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了端午節。因爲“端午”又稱“重五”;所以許多習俗就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搓成彩繩系在兒童的脖領、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上“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並且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這一天,最主要的活動就是賽龍舟、吃糉子。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屍體。這一天,我們家的人都在忙着做糉子,媽媽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裏面放上棗、花生等材料,用糉葉包起來,再用水煮熟就可以了。看着媽媽熟練的包着糉子,便問媽媽:“媽媽,我從來不會包糉子,但是我覺得很有趣,你能不能教教我?”媽媽答應了。我看着媽媽包糉子的同時,我也包了兩下,第一個糉子完成了,可是卻七扭八歪,於是,我便按照媽媽所說的辦法重新做了一個,可還是沒那麼完美,但是我沒有氣妥,一個又一個地包,就算包得不如媽媽的好,我也心中沾沾自喜,因爲我學會了包糉子。

糉子出籠了,我第一個吃的就是我自己包的,雖然不是很好吃,但是我已經很滿足了。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的日記9

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飄逸出濃濃的糉香,歡聲笑語傳遍了街頭巷尾,我家也不列外,這不,我們都忙着包糉子呢。

包糉子需要蘆葉和糯米,如果你喜歡哪種餡,就可以在糯米里加點。我和外婆先來到河岸採蘆葉,只見蘆葉綠油油的,在河岸邊跳着搖擺舞,外婆叫我採又大又亮的蘆葉,因爲這種蘆葉纔好包糉子。十幾分鍾過去蘆葉終於採完了,把它都放在熱水裏泡軟了就能包了。開始包糉子了,我學着外婆的樣子,笨手笨腳地包起來,結果我一會兒拿蘆葉,一會兒舀米,一會兒拿繩子,一不小心手一鬆,米撒了一地,我的第一個糉子沒有成功。我灰心喪氣,覺得自己學不會了,正當我不想做的時候,奶奶的一句話忽然在我耳邊迴響了起來:“失敗乃成功之母。”於是我又鼓起信心學起來。

這一次我並不是像上次那樣了,我吸取了第一次包糉子的教訓。我注意了握糉葉的姿勢和包糉子的方法,我先把糉葉一卷,直到洞卷尖了爲止,然後又用勺子盛了一勺糯米,再放了我愛吃的赤豆,最後把蘆葉按照順序纏繞包裹,直到裹得結結實實的,用線給綁起來,一個糉子就包成了,雖然樣子沒有外婆做的那麼好看,但總算是我的第一個作品,我心裏喜滋滋的,開心地看着自己的勞動成果

煮了一小時,糉香飄出來了,我品嚐着自己包的糉子,覺得味道真是不一般。

端午節的日記10

我們大家都知道端午節,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嗎?那我就給大家講講吧!

端午節的來歷: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午”,“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午”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 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爲“陽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

端午節的習俗:吃糉子與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賽龍舟等。糉子又叫“角黍”、“簡糉”,前者是由於形狀有棱角,內裹粘米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組成。端 午節吃糉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裏食用。

今天又到了端午節,又該吃糉子了,但你們會包糉子嗎?我會包,剛學的,下面我給大家說一下我包糉子的過程吧。

首先找兩個大小差不多的糉葉,把兩個糉葉往外拉長一些,然後從中間往裏裹成一個像漏斗一樣的'三角形,這樣模具就做好了。下一步就開始往裏放米了,放一點,使勁壓一壓,再放一點,米壓的越結 實越好。接着是把左這的葉子往右邊裹,右邊的葉子往左邊裹,一定要裹結實,這樣大致就包好了,最後一步就是纏線,手拿着糉子,纏三個角交叉纏,纏的越結實越好,這樣糉子就包好了。

包糉子這件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看起來簡單的事表,做起來卻很難。

端午節的日記11

今天是端午節,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我還知道她的另外幾個名字呢。如:“端陽節”、“女兒節”、“詩人節”。讓我來告訴你它們的來歷吧。由於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都要回孃家來探望自己的父母,從而得知“女兒節”; “詩人節”那當然就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了。 日記日記100字

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掛艾葉、吃糉子、飲雄黃酒。

爲什麼在端午掛艾葉呢?那是因爲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爲虎形或剪綵爲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避邪驅瘴。糉子呢,它的來歷又是什麼?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人們爲了不使江中魚蝦損傷他的軀體,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每到這一天,人們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可人們又怕江中蛟龍偷去,又用楝樹葉包住,纏好綵帶,因爲蛟龍是最怕這兩樣東西,所以一直流傳到今天我們食用的糉子。飲雄黃酒是因爲屈原在投江後,有一位老醫生拿來一罈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藥暈魚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據說這就是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歷。

端午糉香飄,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的一種欽佩,讚頌。吃着糉子,看着精彩的的賽龍舟,心頭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節的日記12

節日生活裏總是充滿了樂趣,它們像繁星點點閃爍,在我美好的記憶中,成爲我心底最珍貴的回憶。那是一年端午節,我和媽媽到外婆家包糉子。

我們來到外婆家,進門一看,糯米和糉葉都準備好了。糉葉泡在水裏,碧綠碧綠的,糯米每顆都圓潤飽滿,潔白純淨。旁邊的盤子裏還有餡料,紅棗,黑米,鹹蛋黃,紅豆,鹹肉。真是應有盡有,把頭伸過去一聞,頓時感覺香氣四溢。再走進廚房,外婆已經坐在那裏包糉子了。糉葉和糯米在外婆靈巧的雙手下沒有多長時間就變成了一隻只飽滿的糉子,那糉子好像在說:“快看我多好看,快來吃我吧。”

我把手洗乾淨,坐在桌子旁邊躍躍欲試。外婆看我那迫不及待的樣子先給了我一片糉葉,又自己也拿了一片,開始手把手地教起我。一開始,外婆正教我怎麼把糉葉疊成一個錐形的時候,我那底下老是有一個小洞,手一鬆,糯米就會流出來,怎麼包也包不起來,外婆教我了一個竅門:把小洞用手堵住,用一小段糉葉在那裏打個小結,糯米就不會露出來啦。我用這個方法做了以後,果然不流出來了。包好之後,再把糉葉上的“蓋子”把“露天屋頂”給蓋上,用繩子捆起來,最後的死結我不會打,只好讓外婆來打。一盤糉子包好後,被我們目送進了蒸爐。過了一會兒,打開蒸爐,只見熱氣騰騰,幾隻糉子來到我們面前。我迫不及待地把繩子解開,撥開糉葉,露出潔白的糯米,我用筷子插着,一邊蘸着白糖一邊吃,那味道真是好吃到沒話說。一進口,糯糯的,甜甜的,還有紅棗的清香。我胃口大開,一下子吃掉了三個。

那次端午節的快樂和甜蜜至今留在我心中。

端午節的日記13

習俗是每一個地方的法定節日。而在中國,令我最喜歡的節日還是端午節。在端午節,人們看着賽龍舟,津津有味地品慰着綠裏透着紅肉的糉子,這可真是何等悠閒的生活啊!難道你麼卻一點兒也不喜歡嗎?

傳說,在春秋戰國時期時,擔任楚懷王大臣的屈原倡導舉賢薦能,富國強兵,力主聯秦抗齊,卻遭到子蘭等人的反對,使屈原被讒言免去了職位,趕出都城被流放到了與世隔絕的地方。屈原報國無望,便投江自盡。屈原死後,百姓們紛紛爲屈原的死感到傷心。爲了不讓魚吃掉他的屍體,漁夫們把一些食物和糉子投入江中,所以端午節就被流傳至今,也深受人們的喜愛。

糉子雖然好吃,卻也來之不易,需要一道道複雜的過程。首先要挑選好新鮮的食材,清洗那綠油油的糉葉,在一滴滴清水的溼潤下顯得格外氣質蓬勃。水聲,滔米聲,人們的歡呼聲,繪成了一首美妙的交響樂曲。話不多說,我們捲起糉葉,把新鮮的糯米倒入,再配上香噴噴的五花肉,說到這我忍俊不禁地嚥了咽口水。最後,用細繩捆綁。就這樣,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糉子迎面而來。倒入高壓鍋中,煮至40分鐘。我微吸了一口,一陣陣糉葉的清香迎面而來。我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糯米的香甜和五花肉的肥美在我的嘴裏回味無窮。

在端午節除了吃糉子,我們還可以欣賞賽龍舟比賽,在人們的歡呼聲和吶喊聲中結束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我的最愛!

端午節的日記14

今天是端午節。早上七點起牀,因爲猜到今天會有好吃的糉子。一起牀就聞到了糉子的香味。我立刻起牀刷牙洗臉。我像豹子一樣“衝”向糉子。我媽馬上給我剝了一個,我一次吃了三個。“哈,我吃飽了。”我高興地說。媽媽說:“今天我們出去玩。”“哦,太好了,我終於可以出去玩了!”

今天來到父親給我講端午節由來的一個地方: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的學者。他成爲楚王身邊的一名官員,以他的形象使他的國家富強。昏君楚聽奸臣之言,流放屈原。在流放期間,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深受其害,極爲憤怒。五月初五,他來到汨羅江,抱着一塊石頭跳進汨羅江。出國的人聽到屈原投資江城的消息都很難過。他們含淚划船去打撈屈原,把糉子扔到河裏餵魚,希望魚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餃子的由來。

爸爸說完帶我出去玩。時間過得真快!今年的端午節又過去了。我們一家人高高興興回家了。

我喜歡端午節的糉子,也喜歡端午節的由來,真是有趣的端午節!

我和爸爸去看了一場端午節的電影。電影名字是《功夫熊描2》。

電影內容是孔雀王子要統治中原。他們製造了殺傷力極大的鐵槍。熊貓帶領其他動物對抗孔雀王子,最終用功夫打敗了孔雀王子。這部電影告訴我們,正義永遠會戰勝邪惡。

看完電影,我和爸爸開心地回家了。

端午節的日記15

第一次包糉子,就像揹着千斤重的貨物在茫茫田野下行走一樣,我覺得好睏難。

往年的端午節那天,我原本不想去外婆家包糉子的,由於我事先還基本不會包糉子,於是就跑到舅舅家上網去了,我一直以爲五顏六色的網絡世界最誘人。大約一個多小時吧,忽然就聽到媽媽的喊聲: “芪芪,別上網了!你趕快下樓來幫我們包糉子吧!”我嘟囔着答覆:“不想。”媽媽依然問:“爲什麼不想上去包糉子?等我們弄熟了你就不要吃嗎?”由於過火迷戀於網絡,我對媽媽的責問生氣極 了:“我不會包,也不想學……”

過了幾分鐘,舅舅用威嚴的語氣把我叫下樓去包糉子,我才依依不捨地把電腦關機了。

在學包糉子的進程中,我總是一邊包一邊被媽媽輕聲責備:“包就包好一點,別這樣心猿意馬的。多看看,多問問,多學學,未來呀,外婆、我和你舅媽都老得做不動了,每年的端午節還不都是要你親 手包糉子嗎?”好可怕的聲響啊!我不得不默默搖頭起來。

糉子都包完了,她們包得既快又好,都是整劃一齊的。而我包的糉子卻是七歪八倒的,真是要多好看有多好看呀!後來,從來做事嚴謹的媽媽又把我包的糉子逐一拆開來,接着她更耐煩地教我重包一遍 ,直到把一切的糉子都包得方方正正爲止。

經過這次考驗,我想:今後我會把糉子包好的,不管在哪個方面,我一定要想方設法超越他人,努力成爲一個任何時分都是自食其力的人。

真的,曾經讀到六年級,再過一年就上中學,我的確不小了,假如照舊沉浸於網絡而很少參與休息,那我什麼時分才幹成爲懂事的鄉村女孩呢?

等待着——明年的端午節儘快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