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關於讀書日記模板集錦八篇

關於讀書日記模板集錦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7W 次

轉眼一天又過去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因此我們要寫好日記了。你所見過的日記應該是什麼樣的?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書日記8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讀書日記模板集錦八篇

讀書日記 篇1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政府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羣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後三個時期比較熟悉,也就不一一介紹了。

《三國演義》中刻畫了200多個人物,印象最深的,文屬諸葛亮,武屬關羽。

說起諸葛亮,大家都是比較熟悉的。無論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在民間,諸葛亮向來是位

大紅大紫的風雲人物。在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義集於一身外,最大特點主要表現在一個“謀”字上面。諸葛亮的智謀,超羣出衆,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還精通陰陽之道,能呼風喚雨、感知天地萬物,運籌帷幄,用兵入神,百戰百勝,決勝於千里之外。觀其諸葛亮的一生,爲了劉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可謂嘔心瀝血,忠貞不二,鞠躬盡粹、死而後以,直到五丈原孤魂歸天時,還念念不忘劉家的江山社稷大業。算得上模範軍師、模範丞相、優秀相父與師爺!

至於關羽,則是忠、義、勇的.象徵。但缺點就是有些自負,此處也就不再一一列舉。 由於《三國演義》是戰爭小說,描寫戰爭題材,從圍繞大小戰爭故事所形成的特殊情節去觀察,也可以理出一個結構脈絡。鄭鐵生《三國演義藝術欣賞》就嘗試這樣去分析其結構,以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彝陵之戰三大戰役爲主線,中間夾雜一些較次要的輔助性戰役,貫串了全書,形成一個戰爭系統。冒忻和葉胥也有類似的說法,他們以赤壁之戰爲例:從起因到結束,共計八回,其間包括曹操下書,諸葛亮舌戰羣儒,蔣幹中計,黃蓋用苦肉計,孔明借箭,借東風,華容道釋曹操等一系列小故事,各小重點組成了大重點,成爲組織嚴謹的結構。

總而言之,《三國演義》可以說是四大名著中的精品。雖然其中有些思想值得我們去探討,但是它留給中華民族的意義是深遠的。

讀書日記 篇2

我不是一個天才,在老師眼裏只是一個平凡的學生,曾經有一個老師對我說:“你讓我感到很失望但你也讓我看到無限希望!”我承認我不是一個很出色的學生,但我相信我是一個很努力的學生。

可是我還是在高考這個殘酷的現實中失敗了,我考的學校並不是很好,父母也無法理解我的專業。他們不再對我抱任何的幻想只希望我找一份工作活下去。第一次後悔了,第一次發現自己錯過了太多,第一次我痛哭流涕地求父母,可是我還是無法改變現實,我開始了我人生的打工生涯!

惡夢也許才真正的開始,剛開始我根本沒法接受任何有關學校、讀書、學生的任何信息,我與所有人斷絕了聯繫,然後給自己最累最苦的工作做。那段日子是我人生最黑暗的日子,我不斷地折磨自己想忘記所有的一切。可是現實總是那麼殘酷的,連做一個夢都是殘酷的。我夢到了老師叫我回去讀書,我高興得快瘋掉了!可是我在夢裏想盡了各種辦法也無法回去了,我把自己急得從牀上掉下來還是不能回去。醒來的時候我傻了好久,因爲我無法分清夢境與現實。不是說現實中得不到的東西在夢裏可以實現嗎?那爲什麼我連做一個美夢的權利也沒有,是爲了讓我更看清楚這個現實嗎?還是在嘲笑我的無知。

從此之後我不斷地做同一夢,我的夢就像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我歷盡千辛萬苦回到學校,但是我進不了教室,我進了教室卻沒有我的一席之地,我找到桌子坐下來了,我卻什麼也看不見了。我看見了老師寫的字我卻什麼也想不起來了,當我看見同學們在努力學習的時候我卻一點勁也使不上。從不能學校到在教室裏坐下來,我這個夢不但做得長而且做得苦,每一次夢醒的時候就好像在傷口上撒一把鹽。爲什麼?難道現實對我的打擊還不夠嗎?難道這種痛苦經歷一次還不夠嗎?

回到現實現我只感到無限的.悲傷,常常分不清自己是一個學生還是一個打工者,我只好重拾課本,在工作之餘不斷通過學習來充實自己。工作、學習,再工作、再學習,除了這樣做第三件事都會讓我覺得很愧疚。雖然我還是一個很傻的人,我每天還是在做這樣一個讀書夢,但我總覺得我纔是我要過的生活!

如果說現實是爲了考驗我而不斷地磨練我的話,那麼讀書夢則是在磨練我的同時考驗我的承受能力,就像有一個被人揮着鞭子在不斷催我趕路,我覺得自己無法停下來了,因爲一直有一個夢在催我,因爲心裏還不一個夢想。

這不僅僅是一個夢!不是一個簡單的夢。

讀書日記 篇3

今天我看了《笑貓日記》系列的《青蛙合唱團》這本書。

在一個沒有星星的夜裏,一個青蛙合唱團從鄉下來到了翠湖公園的池塘裏,從青蛙團長那裏得知,鄉下到處都是農藥,到處是廢水,無法居住了,所以搬到了翠湖公園。青蛙們分三個聲部,到不同的'地方吃害蟲,裏面有一隻青蛙叫蛙小翠,少了兩隻腳,天天都是倒着走的。

有一天,蛙小翠失蹤了,馬小跳在一個遊樂場裏的小木屋發現了蛙小翠,它被人捉住了,最後在馬小跳、唐飛、毛超和張達的幫助下,救出了蛙小翠。

青蛙們天天爲人們捉害蟲,可是人們還捉青蛙,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人們應該保護青蛙。

讀書日記 篇4

在茫茫無際的沙漠中,是它們讓我們擁有走下去的希望;在浩瀚無邊的天空中,是它們讓我們的夢想盡情地飛翔;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是它們讓點點星光照亮你的前方。它就像一杯沁人心脾的茶,聞香而知其內在,古雅幽香、回味無窮。它就是我們的成長之路——書籍。

正如前蘇聯作家高爾基說過的一句話“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讓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的方式。人類今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哪一項不是通過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所取得的'呢?人類文明的發展需要創新,創新需要知識。知識有來自書籍,這三者之間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我們要爲人類的文明進步做貢獻,就要“好讀書,讀好書。稀奇精華、棄其糟粨”。將書中的知識傳承和發揚,這纔是讀書的意義和書人價值體現。

讀書伴我成長作文800字古人曾經說過:“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慄。”知識可與當時人們日夜所寐的黃金屋、顏如玉,千鍾慄相比,說明在古代人們對知識的需求也是迫切的,在曾經興盛一時的唐朝,是興盛“讀書風”的,下到“朝而作,暮而歸的農民”,上到“權傾朝野、富可敵國”的丞相都是即景生情、開口成章的“才子”。一時間唐朝,興旺發達、國泰民安。百姓們溫文爾雅,循規蹈矩,舉止神態謙遜卑和。致使當時的日本、新羅國家都派遣唐使來學習中國的文化,效仿中國。促使自己文明進步。將中國五千年文化遠播重洋,也使當時的中國學習到了日本和新羅國家的文化,加強了文化間的交流,在客觀上也促進了中國文明進步,知識的力量是無窮大的。學好知識可以促進國家之間的文明交流,這是知識對人類文明進步作出的多麼偉大的貢獻啊!

我國唐朝詩人杜甫曾經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大意是一個人將萬卷書看完,寫作賦詩時就會如有神一樣。用書中的知識來充實自己,爲自己的成長之路指明方向。將來才能爲國家和社會作出貢獻。

書籍,它是文明的象徵。它包羅萬象、博大精深。書籍就像浩瀚無邊的大海,勾起我們搜索的心。我們學習知識就要像潺潺的溪流,不斷的積累匯成小溪、江河最終當知識彙集成大海時。你就會發現書中的世界是那麼豐富多彩,令人陶醉。

讀書日記 篇5

最近,我看完了一本《笑貓日記之幸福的鴨子》,是我喜歡上了這本書。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隻幸福的鴨子。講的是在一個暑假,笑貓和馬小跳他們一道,來到了鄉下張達外婆的`家。他們見到了巨人阿空、臘腸狗拖拖,和一隻名叫麻花兒的女鴨子。

讀了這本書,印象最深的除了那隻會笑的貓之外,就是這隻名叫麻花兒的幸福鴨子和一隻能聞出孩子味兒的烏龜。

麻花兒之所以令我印象深刻,是因爲她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和一顆容易被感動的心,她心中的幸福好像沒有邊際。她所有的幸福都來自她對生活智慧的態度。在我心中,認爲門門功課都能考到100分時,纔是最大的幸福。看完了這本書,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幸福“時時刻刻都伴隨着我們。

還有一隻能聞出孩子味兒的烏龜。他經常一路聞着馬小跳他們的孩子味兒找到小貓的。它和麻花一樣,經常樂於助人,我真想學一學他的本領!在這本書裏,我發現了幸福,學到了做人的道理。

讀書日記 篇6

《雲朵上的學校》,聽名字就讓我感到好奇:學校不是建在地上的嗎,怎麼會在雲朵上呢?如果學校真的在雲朵上,同學們怎麼上去呢?……爲了揭開謎底的神祕面紗,我便迫不及待地捧起書讀了起來。

書中的.主人公是一位仙女,每晚她都拿一隻粉口袋和一隻黑口袋,去孩子們房間裏收集夢,好夢裝進粉口袋裏,噩夢放進黑口袋裏。她把常做噩夢的孩子帶到雲朵學校去。在那裏,孩子們生活得很快樂,仙女帶着孩子們走進自然界,讓他們一邊玩耍一邊上課。和雲朵學校相比,我們的學校似乎就是個封閉的籠子,我多麼嚮往在大自然中學習啊!

我猜想着:也許蜜兒仙女深夜都撐着傘來到我們的窗邊,雖然我們看不見她,但她都在深情地望着我們甜甜地笑呢!

讀書日記 篇7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斤粟。”讀書不是隻在校園裏纔有,在家裏也有,讓我最難以忘懷的還是那件事。

記得一個週末,我回到家,看見書架上沒有了上星期纔買的《笑貓日記》,我急得像熱窩上的螞蟻,喊:“哥,我的書呢?”

哥哥“啪塔啪塔——”地上來了,賊眉賊眼的,被我看得有點心虛的樣子。我盯着他的眼,似乎想把他看透:“《笑貓日記》在哪?”

說完,便翻開他的揹包,發現了《笑貓日記》在躺在包裏暱!我擡起手,舉起書,哥哥連忙衝了過來,一個“狼撲食”的樣子,可我卻躲開了,拍了拍手,搖了搖手,豎起小指頭,蹦蹦跳跳地來回跳動,鼻子發出“哼哼——”的得意洋洋的響聲。

誰知,趁我得意的時候,哥哥仗着自己1米75以上的身高,奪走了書,我咬牙恨齒,跳起來想搶書,可是我和哥哥的身高簡直是天壤之別,他不用舉起手,我也搶不了書本。

這時,我的腦子冒出了一個好主意,我奸地笑了。

我沒有直接搶書,而是撓他,把一個能噴水的瓶子拿了出來,盛滿水,噴哥哥的身子,也噴他的眼睛,他急得用袖子擦眼睛,我得意的笑了笑,把書奪了出來,我忙說:“奸,真得很奸!”

地上被我噴了一大潭水,我不一小心滑到了,變成了一隻你落湯雞,這時,哥哥伸出他的`“魔爪”,想把書搶走,可我緊緊把書抱在懷裏,是他“進攻”了幾次都以失敗爲終。

我慢慢的爬了起來,使出了“降龍十八掌”哥哥就用“如意掌”把我的“降龍十八掌”擋了回去。我擡起了腳,踹到哥哥那兒,想踢他三兩腳,誰知,我再一次跌倒了,哥哥毫不留情的拿着書說:“好了,書我星期一、三、五、七看,你二、四、六看。”

“不行!”我狠狠地說,“調換,我以一、三、五、七,你二、四、六。”

經過幾次激烈的爭吵,我贏了。

這就是家中關於讀書的趣事!

讀書日記 篇8

魯迅的小說讀着實在是很累,《狂人日記》這部小說是魯迅借一個迫害狂的日記來批判封建禮教“吃人”的現象。這裏面的很多語句看起來都是不符合邏輯的,比如,狂人覺得街上的那個女人“咬你幾口”的話,那夥青面獠牙的人的笑還有佃戶的話都是暗號,這些都是吃人的傢伙。

他還懷疑他大哥還有那醫生都要將他吃掉。甚至在他的日記裏還有這樣一句話“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看完這些語句,第一反應覺得狂人很狂,他是一個迫害狂,更重要的是他對這些封建禮教,封建迷信作了反抗,所以他很狂,但是狂人也不狂。

文中的狂人,其實也代表了很多在那個時候思想超前的人,這些人經常被人們以爲是瘋子,他們努力去反抗封建,卻招來人們異樣的眼光,甚至被唾棄。人們總是認爲這些人很“狂”,其實,他們有着當時正確的思想,所以他們不狂。

文中,魯迅寫了一個“迫害狂”,這個狂人用了不一樣的眼光看到人們,而看到的都是“吃人”,有時,他懷疑他自己也會被吃掉。這正是寫出了這些反封建人士不被理解,有可能他們也是會被“吃”掉的。從某種意義上講,《狂人日記》也影射了魯迅自己。我從中看到了那個時代的.一些悲哀。

文中狂人的妹妹也是因封建迷信而離開人世的,可能他妹妹是被所謂的“藥”害了或者是什麼。四千多年來,人們屢屢被封建禮教害了,卻總也不知道改變,仍然相信那些迷信的東西,這些,種種原因,可能是真正的“吃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