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讀書日記模板錦集七篇

讀書日記模板錦集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5W 次

時間如快馬般匆匆,一天又過去了,想必大家都學習了不少新知識,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日記了。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日記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書日記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書日記模板錦集七篇

讀書日記 篇1

戰爭陰雲籠罩下的阿姆斯特丹,即使是晴朗的天氣,也給人一種沉悶的壓抑感,但安妮。弗蘭克,這個與我差不多大的女孩兒,卻能以樂觀的心態一邊自學,一邊保住生命!

她們的一家人躲藏在一間倉庫裏,13歲的安妮收到了一個生日禮物——日記本!從此開始寫日記!安妮最大的願望是當一名記者和作家,她在日記中吐露了與母親不斷髮生衝突的困惑以及對性的好奇,安妮說:“二戰後我想出版一本書,叫《密室日記》,我經常心情沮喪,可是從來不絕望,我將我們躲藏在這裏的生活看成一場有趣的'探險,並且將每個艱辛匱乏當成使我的日記更豐富的材料”!

從這本日記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純潔,率真,個性鮮明的安妮,我認爲這樣一個年僅十三歲的孩子對自己的嚴格,身處逆境卻不屈服,不沮喪,反而勤奮學習,懷抱理想的頑強性格感到欽佩,特別令我們感動是安妮看到理想破碎,醜惡暴露,世界正在變成荒漠而無比痛苦時,仍然堅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屈服於失敗,反而更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她用精神上的充實彌補物質的匱乏,令人驚訝的是,這些文字出自一個十三歲的孩子之手!

安妮的故事像一個天然的電影劇本,它承載了樂觀,信念,感恩,勇氣和愛,我也要向安妮一樣堅強,努力學習,好好的生活!

讀書日記 篇2

諸葛亮無疑是我在《三國演義》中最喜歡的一個人物了,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前後知天下事,左右曉天文地理。但讀來讀去,心中總有一個結不能打開:他爲什麼老是要和魏延過不去呢?在翻來覆去的看了幾遍後,我還是覺得魏延應該算是三國裏的一個悲劇人物了,因此覺得有必要爲他說上幾句,鳴鳴不平,大家如有不同意見,也希望能一起來談談。

我個人認爲,在三國裏,魏延是一個深明大義、識時務的俊傑。想當年劉備攜民渡江投奔襄陽,劉琮拒不開門,是魏延挺身而出大喝一聲:“劉使君乃仁義之人,今爲救民而來投,何得相拒?”並砍死守門將士,要放劉備進城來。因文聘殺出阻攔,且劉備和諸葛亮並不領情,沒有進城,魏延只好自投長沙太守韓玄去了。後關公戰長沙,與長沙守將老黃忠大戰幾百回合不分勝負,兩人頓有惺惺相惜之意。韓玄欲以外通內連之罪處死黃忠。在關鍵時刻,還是魏延挺身而出,叱責韓玄殘暴不仁,輕賢慢士,然後一刀砍下韓玄的人頭,投拜關羽。可見魏延對劉備的耿耿忠心是百折不撓的。就是這樣一個有功之臣,諸葛亮卻喝令刀斧手推出斬之,理由是: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還想當然地認爲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所以要絕後患。這真是無稽之談!照此邏輯,所有的叛兵降將都應該推出斬首。最後還是劉備出來打圓場,救了魏延。但諸葛亮對魏延的偏見卻影響了魏延一生的前途。

魏延在諸葛亮麾下奮勇殺敵,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在諸葛亮取了西川,論功行賞時,連歸順不久的馬超也被封

爲“五虎上將”之一,而和黃忠一樣資格的魏延,卻被排斥在“五虎上將”之外。這就大大

地傷了魏延的心。此其一也。

諸葛亮一出祁山時,魏延出了一個主意:取道褒中,以奇兵出子午谷襲擊長安,一舉定秦川。應該說,這是一個大膽而富有建設性的`建議。如果諸葛亮能夠採取和修正魏延的建議,以主力出陳倉或斜谷,以一部出隴右牽制魏軍西援,以奇兵出子午谷襲長安,是能夠一舉定秦川的。但諸葛亮卻過於謹慎,堅持所謂“十全必克而無虞”之道,坐失良機。反過來還譏諷魏延:“你以爲中原就沒有比你聰明的人才?倘若有人在山中埋伏截擊,管叫你有去無回!”結果諸葛亮還是傾舉國之兵走隴右大道正面攻擊,六出祁山,無功而返,自己也累死於征戰途中。此其二也。

諸葛亮在五丈原交代後事時,託付楊儀主持全局工作,將兵法傳與姜維。此時他仍不忘提防魏延,交代楊儀當魏延鬧情緒時可相機處死他。而魏延這邊正氣鼓鼓的: 論資格,他最老;論功勞,他最大;論文謀武略,他不輸楊儀、姜維,而到頭來這把年紀,還得聽小輩調遣。魏延心理不平衡就作出失常的舉動: 放火燒了蜀軍回撤的棧道,揚言要擒殺楊儀。最後還是楊儀和馬岱合力斬了魏延。此其三也。

之所以造成魏延悲劇性的命運結局,和諸葛亮的用人之道有很大的關係。古人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諸葛亮卻始終對魏延抱有成見,而且還當着魏延的面說一些不利於團結穩定的話。無論魏延怎樣衝鋒陷陣、屢立戰功,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久而久之。魏延心裏總憋着一股火,諸葛亮對後事的安排就是一根導火索,當諸葛亮死後就爆發出來。

讀書日記 篇3

我給大家介紹一本很有趣的書,它太吸引人了,我兩天就看完了。

它裏面的主要人物是笑貓,它有一個特點:會笑;還有幾個重要人物:淘氣的馬小跳;一隻活了上千年的烏龜;一個外號叫“瘋丫頭”的杜真子;還有一隻可愛的狗,名字叫“地包天”;還有一隻“小企鵝”唐飛;喜歡腦筋急轉彎的'笨女孩安琪兒;還有一隻活了上百歲的老老鼠。

裏面的每一篇都好看,但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是“烏龜回來了”:老烏龜喜歡有孩子味兒的孩子(如:馬小跳……),安琪兒被媽媽一直反鎖在書房讀書,不讓她有一點玩耍的時間,老烏龜就去安琪兒家陪她了,可是它的不告而別使馬小跳很着急,後來老烏龜還是回來了。裏面的一句話我牢牢記在心裏:只要心年輕,我們就永遠不會變老。

如果你看了這本書,相信你會感動,會流淚,會哈哈大笑……

讀書日記 篇4

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山中訪友》這一課的主要內容是:在一個初夏的早晨,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獨自去訪問他的好朋友,回來時,帶回了好心情好記憶。

這篇課文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寫老橋的那段。作者把老橋比作德高望重的老人。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對岸,滾滾流水流向遠方。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老橋依然如舊。老橋的那種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很讓人敬佩,同時也寫出了老橋歷史悠久。

在我的家鄉,也有這種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那就是小溪。我家鄉的小溪清澈見底。村子裏的婦女們拿着棍衣服和盆子去河邊去打衣服。孩子們在小溪裏玩耍嬉戲;彷彿在跳着優雅的'舞蹈,路邊的草坐着小魚的觀衆。

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人或事物。我們只要用心靈去感受,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創造出美好的明天!只要我們每人出一份力,我相信,美好的明天一定會屬於我們的。我們要與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能夠結成最好的朋友!

讀書日記 篇5

今日,我翻開我喜愛的書——笑貓日記,看起書中的《三個回合》。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杜真子了。因爲,那個對對眼自從認識馬小跳他們後,知道他們是衝着猴子來的,對他們提高了警惕。而杜真子母親總是把杜真子關在家裏,對對眼就不認識杜真子。看來杜真子母親把杜真子關在家裏也有好處嘛!還有杜真子的那翻甜言蜜語更是讓對對眼對杜真子放鬆了警惕,讓對對眼以爲杜真子只是個遊客而以。

漸漸地,我看入迷了,爸爸叫我吃飯我都沒聽見。爸爸只能到我耳邊發大嗓子叫了,這時我纔回過神來,知道要吃飯了。

我終於知道了書的誘惑力有多強了,強得能讓人不吃飯。

今日我真開心!

讀書日記 篇6

我讀了《一隻會笑的貓》這本書,非常喜歡書裏的'笑貓。因爲笑貓是一隻很特別的貓。它雖然很清高、不合羣,但心底的善良、樂於助人。虎皮貓中了別人的暗箭後,笑貓不顧一切地跑過去把它送到寵物醫院。我看後非常感動。

我長大了也要像笑貓一樣樂於助人、救死扶傷。做一個勇敢善良的人。

讀書日記 篇7

泰戈爾說: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樂觀是一種人生態度,樂觀的人生不怕風雨,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挫折,都能積極地去面對,在看似絕望的處境種找到生的希望。或許,你的人生不是一帆風順,或許,你的人生有許多的苦難,但請不要對它失去信心,這都是上天給你的考驗,正所謂

陽光總在風雨後,經歷了風雨,才能見到彩虹,經歷了考驗,纔回發現生活的美麗。你給生活投去一個燦爛的微笑,生活也許會回報你一個大大的擁抱。

《安妮日記》,不用我說就可以知道,這是一本由一個名叫安妮的小女孩寫的日記。如果只是一本簡單的日記,它也不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這本書記錄着二戰時期,猶太人慘遭誅殺,安妮一家爲了保命,在密室過着不見天日的生活。陰冷,幽暗的密室,連空氣都令人覺得壓抑,在密室的生活中,所有人都承受着無數來自心理和生理的壓力。安妮更是如此,作爲一個個性開朗活潑的女孩,關在密室的生活已嚴重地壓抑了她的個性,更辛苦的是,她還要承受承受密室裏其他成員的指責,美其名曰教育。所謂指責,大部分也是無中生有的訓斥,只是他們無法宣泄心中的不快,就讓安妮當他們的心靈垃圾桶。而安妮還只是個乳臭未乾的小孩,根本沒有能力反抗,唯有忍氣吞聲。試問誰受得了那麼多的.壓抑與指責呢?安妮找到了唯一的傾訴對象,Kitty,一個精美的日記本,從此,每天的生活,不管開心還是痛苦,安妮都會,都只會很Kitty分享內心的喜怒哀樂。

我很驚訝,在外面戰爭不斷,每天提心吊膽的日子裏,安妮想着的不是生活有多麼的不公平,不是無止境地抱怨生活,而是一心向往着美好安定的生活,滿懷希望地等待重見天日的那天。有時候她也會埋怨,也會在日記本中宣泄內心的不快和對某人的不滿,但過後她就會反思,會爲自己的出言不遜感到羞愧,然後又燃起對生命的希望和對外面的世界的嚮往。

作爲一名大學生,我更應該感到羞愧。在當下,我們過着無比安逸的生活,沒有沉重的課業負擔,也沒有社會生活中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但是,我們又是以怎樣的態度對待着生活。與安妮的積極、樂觀、上進比起來,真的是覺得羞愧難當。在如此安逸的生活中,我卻沒有想着如何去改變生活,去提升一下生命的意義,每天過着養老般的生活,雖然樂得輕鬆,卻收穫寥寥。這樣的生活,是否真有意義?之前看到一條微博說,大學這四年,之所以把兩年可以上完的課分成四年來學,就是要讓學子們在輕鬆而又碌碌的生活中把志氣打磨,把理想湮滅,讓人變得現實,才能夠適應現實的社會。爲何我們就沒有那種積極客觀的態度呢?安妮在密室中生活,都能每天學着一些東西,包括文化,包括做人的道理,還有對這個社會的認知。而我們呢?

還生活一個積極樂觀的笑臉吧!在困難的日子裏,要記得堅強;在安逸的日子裏,更不要忘記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