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2017年“四羣”教育民情日記3篇

2017年“四羣”教育民情日記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W 次

導語:四羣教育”活動是雲南新一屆省委結合本省實際,針對當前羣衆工作薄弱環節,就做好新時期羣衆工作、促進幹部密切聯繫羣衆的新舉措、新形式、新嘗試。以下是四羣教育2017年民情日記,歡迎各位的參考。

2017年“四羣”教育民情日記3篇

  “四羣”教育民情日記第一篇

由於我們是一個長期住****地的工作隊,所以我們的“四羣教育”聯繫點也就被安排到了工作隊所在地,我被分配到該村委會一個涉礦****村小組,雖然平時我們都在和這個村小組的羣衆打交到,但是因爲工作性質問題,總沒有時間坐下來好好聽聽他們的想法,也沒有很好的瞭解他們的生活狀況,今天,我利用工作空閒時間,邀請了兩個工作隊員和我一起到聯繫村小組,一大早,我和兩個工作隊員就驅車(駕的是私車,如果自己沒有車的話,可能要徒步)到了我的聯繫點,這個村看起來是經濟狀況比較好的一個村,雖然還沒有搞新農村建設,但是各種硬件設施看來還不錯,道路也比較寬闊的水泥路,我們很順利的找到了幾家聯繫戶,並和他們進行了好長時間的交談,從交談中瞭解到:他們現在的經濟收入幾乎全部是靠爲礦山選場務工,因爲是礦區,很多人家的土地幾乎已經全部被徵用,種植養殖等全部是空白,大多數人家就連一頭過年豬也沒有養。我想:現在看起來他們也倒是豐衣足食,但是,礦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開採完後今天爲他們提供衣食的礦業公司會怎樣安排這些村民的生活,這些公司是不是很負責任的公司,一羣專門依託礦區選場過日子的村民,他們到時候還有什麼生存技能。想到這些我不禁擔心起來,也許是杞人憂天吧,但願如此!

  “四羣”教育民情日記第二篇

“坐在同一條板凳上,才縮短了心與心的距離;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在到薄竹鎮老回籠村委會的桐子園村走訪聯繫羣衆後,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今天,我的目的地是母雞衝村的貧困戶,自從開展“四羣”工作至今,我每個星期只要得空都會過去,這戶人家有四口人(母親、兒子和小兩口),兒子在上小學,妻子在鎮上打工,自己則在家裏養豬,並照顧年邁的母親。和掛鉤聯繫的“親戚”再次見面,我覺得親切了許多,剛到門口便聽見裏有響聲,熟悉的緣故我便直接進去。交流中,我對他們的認識、交流、家庭經濟狀況、子女教育等情況有了更近一步的瞭解。他談到,農民就是要用自己勤勞的雙手,依靠手中現有的條件、資源和各項優惠政策發家致富,最關鍵的是不能懶,有手有腳就得靠自己,當幹部也好,做百姓也好,只有付出纔有收穫。樸實而真切的話語,着實給我上了很好的一課,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保持羣衆路線不動搖,撲下身子傾聽羣衆的心聲。在新時代的羣衆工作中,是必須採用的堅定立場,始終把羣衆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在平時的工作中,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努力爲羣衆多辦實事,辦好事,讓羣衆放心。勞動不分貴賤,現在不用風裏來雨裏去地奔波、勞累,就更應該恪盡職守地做好本職工作,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做一名稱職的人民公僕。

轉眼黃昏將近,他們送我到村口,口中不斷囑咐着有時間常來,從他晶瑩的目光中我讀出他的淳樸和善良,並想象着下次來的場景,我漸行漸遠,回頭望去他模糊的身影還佇立在蜿蜒的小道中。

  “四羣”教育民情日記第三篇

 201X年X月X日

DLT要過幾條小箐翻過兩三座山,走一個多小時的路才能到達。我們沿着崎嶇的山路來到了DLT,DLT這地方田地多,只要有勞力都有得種的。但這裏只有施榮一戶人家,他家就是爲了有田地種才從自然條件不好的大牛圈小組搬到這裏的,家庭比較困難,還有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智障人。全家人的經濟收入主要靠種植烤煙,種田種地全靠租。

這裏雖然交通不便,但是種田地很方便,自己吃的糧食是沒有問題了,只是經濟來源還有一定的困難,主要靠種幾畝煙來解決家庭生活的日常開支。施榮是個本份的農民,辦法也不多,又是單家獨戶的,也沒有個鄰居,很少見到有人來。見到我們來,他很高興地說:“你們來了好,幫我去看看栽的煙,今年我想要蓋新房子,全指望這棵煙來掙錢了。”

煙地裏,隨行的煙站技術員教了他一些栽種的要領,他高興地說今後要經常聯繫技術員,多學點技術,多種些煙,增加一些收入,我們臨走時他要了煙站技術人員的電話,說是方便聯繫,看來他還是挺細心的。

201X年X月X日

這幾天菸農們都忙着栽煙,今天準備去YD村最遠的大牛圈小組看看栽煙的情況。這個小組是YD村種煙最多的小組之一,但是這個小組自然條件比較差,海拔在1700米左右,沒有水田,只有山地,而且土地貧脊,屬高寒山區。沿着曲曲小路,我們來到小荒田(大牛圈小組的一個地名),幾戶人家正在忙着栽煙。看到我們來,便停下來跟我們聊了起來,種煙戶李學文說:“今年的天太乾了,澆煙水要到兩三公里處的小箐引出來,而且水源有限,澆水有困難”。看來,這裏的旱情已是相當嚴重了!瞭解這些情況後,我們又繼續前進。來到李權發組長家裏,看到聚集着七八個人,也在討論着飲水問題;一問情況,原來這裏的農戶也同樣出現缺水問題,飲水要到六公里以外去引來,由於水源頭有人伐木時破壞了輸水管,導致水已經沒來兩天了;大家都忙着栽煙,勞動力有限,沒水吃又不行。現在村民們正在犯愁,商量着怎麼去把水引來,見到我們工作組來了,希望我們給出出主意。我們給了他們兩個建議:一是每戶人家出一個人去修理水管;二是每戶人家出十元錢,請人去修理。因爲大家都忙着栽煙,最後他們決定採用第二個建議,湊錢找人去修理。

處理了一個問題,又出現了新問題。由於水源有限,各家農戶都爭着種煙澆水問題也是相當的突出,經過我們提議:決定用抽籤的方式來解決輪流澆水問題,得到了菸農們的一致認同。村主任找來紙和筆寫好每戶人家姓名,各家派代表抽籤,抽完籤大家都無怨言地散去了。

處理好這些事情已是下午六點多了,雖然很累,但是能幫助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心裏還是挺高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