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教育扶貧工作日誌

教育扶貧工作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5W 次

教育扶貧就是通過在農村普及教育,使農民有機會得到他們所要的教育,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育扶貧工作日誌,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育扶貧工作日誌

  教育扶貧工作日誌一

今天下鄉入戶來到一組姚俊傑家,家庭3口人,夫妻二人均爲小兒麻痹後遺症,且都是腿部殘疾。姚俊傑本人身殘志堅,有部分勞動能力;其妻子生活能夠自理,能夠做飯;其兒子今年剛讀完職業技術院校,在江蘇一家電子廠務工,屬因殘致貧戶。

他們一見到我和隨行的村幹部便很熱情地招呼我們,待他們吃完早飯後,便和我拉起了家常,一開始交談,他們說話還遮遮掩掩,好像有什麼顧慮,我意識到這點後,便支走了隨行的村幹部。這時,他打開了話匣,無拘無束地向我訴說了家中的困難,以前他向村上申請了幾次低保,不知什麼原因都沒有辦理成,導致他對村幹部產生了逆反心理。在談到今後的脫貧措施時,他茫然不知所措,只是不停地說,“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像我們這樣的殘疾人是不會脫貧的。對於他這種對生活失去信心的心態,我向他講解了申請低保的有關政策和程序,並承諾,隨後立即向村幹部瞭解相關情況,同時,通過上門關懷心理疏導,鼓勵樹立起生活信心。

在一時的交談中,我腦海中閃現出幾條便於他們家脫貧的計劃措施:

一、今年新發展勞動量較小的花椒樹9畝,爭取產業補助,並參加技術培訓,嫁接換頭無刺花椒,3年內就能見成效。

二、鑑於其兒子姚澤今年大專院校畢業已經在外務工,通過電話聯繫商議,鼓勵應徵報名入伍。除享受相關入伍有關政策外,軍旅生涯鍛鍊後,個人綜合素質得到提升,爭取更好的工作。

三、姚俊傑本人身殘志堅,是一名泥水匠,幫助他聯繫附近的建築農活,應該也有一定的收入。

四、對接“八條路徑”政策,所有普惠性政策全面落實,該享受的享受、該爭取的爭取,進行政策疊加保障。

臨走前,我將這幾條脫貧計劃向他詳細做了解釋,他聽完我的話後,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不住地說:聽了你的話,我有了脫貧的動力,在脫貧的道路上,我絕不拖大夥的'後腿。

從他家離開時,一種說不出的成就感涌上心頭,雖然他家還未脫貧,我想只要落實這幾條幫扶措施,並不間斷地上門幫扶,他家脫貧一定能夠早日實現。

  教育扶貧工作日誌二

爲了配合完成隆安縣黨委政府關於精準扶貧的工作任務,隆安中學的老師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利用週末時間,下村做精準扶貧工作。針對本校掛點村普遍存在的對貧困農戶底數不清、情況不明、措施不得力、扶貧資金和項目實施過程中缺乏跟蹤指導等問題,按照上級的工作要求,老師們進村入戶,幫助貧困農戶制定脫貧計劃,覈對各種數據,填寫各種紙質表格、電子表格,填寫並懸掛幫扶聯繫卡、跟蹤指導貧困農戶的脫貧幫扶工作。2016年、2017年隆安中學老師負責幫扶的都結鄉628個貧困戶分佈在隴割、天隆、新風、達利、陸連、龍民以及歐裏等村。

爲了儘可能不影響高三老師的教育教學工作以及學校的管理工作,又能夠很好地完成扶貧工作,隆安中學由資助辦牽頭,成立了一個10人扶貧專幹工作組,上一週幫高三老師完成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任務。扶貧路上,一路同夥,見聞不少,感慨頗多。

第一工作地點:新豐村。該村一共有14個自然屯,15個村民小組分佈在新風村的各個山弄裏。在路上,村民們懂得咱們工作組的身份後,有些村民問道:入戶識別分定爲多少分,纔算得上是貧困戶?爲什麼一些農戶是比較富裕的,但他的入戶識別分卻是很低,定爲貧困戶?咱們的隊員陸老師,只好耐心地爲他們做解釋工作:入戶識別分爲74分以下爲貧困戶,可以享受相關的扶貧政策待遇。至於如何劃定農戶的貧困識別分,那是按照上級的相關工作流程進行的,並且已經公示通過。

  教育扶貧工作日誌三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促進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舉措,也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擴大國內需求、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

根據縣委、縣政府扶貧工作部署,5月25日下午,在局黨組書記、局長劉英的率領下,縣教育局一行30餘人來到靈官泮壠村幫扶駐村點開展幫扶工作。

到達村民組織活動中心後,扶貧工作負責同志強調了工作要求,進一步明確了工作任務。

隨後,扶貧隊員便分頭到自己幫扶對象家中開展工作。

筆者隨同劉英局長走訪的是家住莽山許古組的許姓兩兄弟,離村民活動中心還有七、八里山路。因前兩天下過大雨,山路泥濘難走。一路上,劉英局長與許家老大攀談起來。許家老大告訴我們,許家一共有四兄弟,家裏的老房子已幾近倒塌,三個弟弟都沒有建房子,長年在外打工,好些年沒回來了。他說,山裏最大的困難是交通不便,哪怕是種出點什麼,要運出去也實在太難。

近一小時的山路爬行,我們來到許家老大家,許家老伯接待了我們。劉英局長顧不上休息,稍稍擦了擦頭上的汗水,就來到許家房後的藥材種植地察看杜仲等藥材的長勢,瞭解藥材銷售情況。隨後,又向許家老伯詳細瞭解家裏的經濟狀況、生活情況,關切地詢問了老人當前生活上存在的困難。老人動情地說:“還是黨和政府好啊,有了黨和政府的大好政策,有了你們這麼好的牽掛百姓的幹部,我們老百姓心裏就有了奔頭。”

山裏的夜色似乎來得比較早,6點多,暮色已慢慢籠罩了我們一行回家的身影。

常言講:羣衆富不富,關鍵看幹部。做好扶貧攻堅工作,幹部要切實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耐下性子,使出洪荒之力、繡花之功,做到扶真貧,真扶貧,才能取得實效。

  教育扶貧工作日誌四

7月6日,肩負着雨湖區地方稅務局黨總支的重託,我們一行人在副局長尹燦文的帶領下驅車數十公里來到了韶山市銀田鎮鳳家村,這裏是我局開展“幹羣一家親、黨羣心連心”精準扶貧活動的目的地,也是我們踐行“兩學一做”的重要載體。

在村幹部的帶領下,我們開始逐戶走訪慰問前期工作中確定的17戶困難羣衆家庭,在送上慰問金的同時瞭解他們的生活困苦,傾聽他們的訴求願望,和村幹部一起爲扭轉他們的困難局面出謀劃策。

來到鳳家村中沙組郭楚才老人家,低矮的房子,外牆大片的黴斑,門前堆砌的垃圾紙箱,和周圍幾戶乾淨漂亮的院落相比顯得格外的扎眼。老人正好外出歸來,挑着擔子的身影佝僂而單薄。交談中我們瞭解到,郭老今年82歲高齡了,老伴、兒子均已過世,媳婦攜孫子改嫁,只有已嫁人的女兒隔三差五地過來照顧一下老人。看着老人坐在簡陋家中的孤單情景,我們的心情很是沉重。當村幹部說每月村委會組織人員給郭老家打掃三次衛生,每年還有經濟補助時,我們頓覺欣慰許多。在尹局長的帶領下,我們和村幹部商量研究了後續幫扶措施,安排了具體人員一對一解決老人生活困難並負責與有關部門對接,落實相關幫扶資金。

在執意送我們出門時,老人嘴裏一直唸叨着“感謝黨”和“感謝組織關心”兩句話,這讓烈日下汗流浹背的我們心中升起一種莫名的神聖感,揮別老人,繼續向下一戶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