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他說,此心安處是吾鄉經典日誌

他說,此心安處是吾鄉經典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6W 次

那是我最愛的詞人,一生坎坷,卻始終曠達樂觀。他才華橫溢,揮毫潑墨也深得世人喜愛。《寒食帖》便出自他手,僅位在《蘭亭》之左,後人讚譽爲“天下第二行書”,此盛名除卻他,又有誰能安然享譽呢?

他說,此心安處是吾鄉經典日誌

那個看似狂放不羈的男子,於粗獷中帶着細膩,。那年乙丑,他忽然懷念起了自己的亡妻,“十年生死……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這該是多麼感性的男子啊。都說是時光一劑良藥,可以撫平創傷,可以忘卻過往,可是,這十年,於他,只是盛大的煎熬。十年,足以改變一個人的外貌,有的人,也許,心都變了。他卻依舊愛着亡故十年的妻子,“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在夢裏,還有關於亡妻的夢,夢裏的她,正在窗前梳妝。可他看見夢裏的妻子卻流了淚,此時此刻,相顧無言,那一片濃濃的癡念全化作淚珠,以淚爲言。如此情深,何以忘憂。

也許,爲官之人都不需要太過感性,詩人筆端,常常會掩不住情感。他亦如此。那年他四十三歲,調任湖州知州。上任後,他即給皇上寫了一封《湖州謝表》,這本是一篇官樣文章,可他是詞人,那些個人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在字裏行間,說自己“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恰是這些文字,讓新黨人揪住了他的`小辮子,他因而被指“愚弄朝,妄自尊大”,說他“銜怨懷怒”,“指斥乘輿”,“包藏禍心”至此,他的人生髮生重大轉折。或許就是這重大轉折才造就了後來那個樂觀曠達的他。

他的好友王定國被貶賓州,其歌妓柔奴毅然同行,元豐六年,定國北歸,那個小女子帶着有嶺南梅花香氣笑容,告訴他“此心安處是吾鄉”。這,究竟是小女子的真實想法,還是那個隨遇而安的他借柔奴之口告訴我們的呢?白居易說:“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許是江州司馬的詩給了他啓發吧,隨遇而安,恬然自足。

最欣賞他“詩酒趁年華”的灑脫。“休對故人語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這是一種何等灑脫的境界啊。多少人在垂垂老去中感慨一事無成,隨性如他,拋卻過往,如狂放不羈的李白那般“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他亦如此。如此隨性,世間最爲灑脫之人也不過如此吧。與莊周“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繫之舟”的隨性不同,他的隨性中,還帶有責任。

重情,責任。那個我所愛的他,蘇軾。最愛讀一曲蘇詞,臨一帖隨性灑脫的蘇帖,於萬縷千絲中,感受那個最真實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