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人生感悟 > 人生感悟文章:給自己的性格一個彈性的空間

人生感悟文章:給自己的性格一個彈性的空間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5W 次

所謂彈性性格就是說做人要能屈能伸、剛柔並濟。人不可無剛,無剛則不能自立,不能自立也就不能自強;人不可無柔,無柔則不親和,不親和就會陷入孤立,四面楚歌,自我封閉,拒人於千里之外。

人生感悟文章:給自己的性格一個彈性的空間

子路以剛強請教於孔子,孔子回答說:“你問的是南方人的剛強,還是北方人的剛強,還是你這樣的剛強呢?周寬厚溫和的態度去教育別人,不報復別人的蠻橫無理,這是南方人的剛強,君子屬於這一類。頂着盔甲,枕着戈戟睡覺,在戰場上拼殺致死而毫無悔恨,這是北方人的剛強,強悍的人屬於這一類。所以君子溫和而不隨波逐流,這纔是剛強啊!君子中立而不偏不倚,這纔是剛強啊!國家太平、政治清明時,君子不改變貧困時候的操守,這纔是剛強啊!國家混亂、政治黑暗時,君子一直到死都不改變操守,這纔是剛強啊。”

剛強正直的人儀表威嚴,能免於誘惑的腐蝕。然而“剛則易折”,所以老子說:“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居下,柔弱居上。”意思是說:人生之初柔弱似無骨,人到老年骨頭僵硬壞死。草木生之時也柔弱到秋天也枯黃變硬。所以通過對事物的堅強、柔弱便可知它們的發展情況。兵將過於強大反而不能獲勝,樹木過於高大則預示着死亡。強大處於下方,柔弱處於上方。

但是如果人只知道一味地懷柔,到頭來終會被人恥爲懦夫。所以在爲人處世的時候,應該學會剛柔並濟,如此才能免於災禍。

王守仁,這個名字恐怕大家都覺得有點陌生,但是要說他是王陽明,估計大家都會說:“哦,他呀,我知道。”他足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軍事家。創立“心學”,不僅精通儒家、佛家、道家等流派思想,而且能夠統軍征戰,是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

明武宗正德年間,王守仁奉命巡撫江西南部,在贛州一帶進行剿匪工作。徹底清理這一頑疾的王守仁回京覆命,行至南昌,正好遇上襲封南昌的寧王朱宸濠起兵造反。寧王聲勢壯大,頗有席捲半壁江山之勢。“食君之祿,擔君之憂”,王守仁挺身於危難之間,在沒有一兵一卒的情況下,僅用了三十四天時間便於鄱陽湖一役擒獲寧王,平定了叛亂,朝廷根本沒來得及反應。“善騎射”,嚮往軍旅生活的明武宗此時已經在御駕親征的路上,於是下詔讓王守仁把寧王放了。自己要和寧王在鄱陽湖裏對決單挑,非親手擒獲寧王不可。

這種讓人大跌眼鏡的命令是聞所未聞,自己豁出性命的平叛工作豈不白費心血,王守仁對此置之不理,押着寧王迎向明武宗的軍隊,準備阻止皇上親征。因爲打仗實在是一件勞民傷財的事情。王守仁在途中給明武宗上書,要求皇上班師回京,並且指出:“想要造反的不止寧王一人,請皇上罷免身邊的奸佞小人以挽回天下豪傑之心。”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句話給王守仁惹來了麻煩。明武宗身邊的奸佞小人,個個恨王守仁入骨,便合謀製造謠言,說王守仁本來是和寧王合謀造反的,後來看寧王難以成大事才擒寧王以邀功。明武宗雖然不信,但王守仁抗旨不遵,不肯放寧王和自己對決。明武宗對此大爲不滿,所以大軍繼續進發。明武宗所派的先鋒太監張忠、安邊伯、許泰以威武大將軍(明武宗自封)的名義發檄文給王守仁命令他到軍前聽命。王守仁情知不妙,便擇校道趕赴杭州,遇到了明武宗的親信太監張永。張永的頭銜是提督贊畫機密軍務,職權要比張忠、許泰高。張永也嫉妒王守仁的軍功,所以聽說王守仁到了軍門,閉門不納。

王守仁直闖軍門,大聲喊道:“我是王守仁,大人爲什麼不肯相見?”張永無奈,只好出見,王守仁見到張永後,卻不提自己平定叛亂的經過,反而誇讚張永除去劉瑾,張永立時覺得王守仁是大大的好人,他說:“我只是來保護皇上,照顧皇上生活起居的,不是來和大人搶功的,大人此番建立蓋世奇勳,我當然也知道,只是有些話不能明說,有些事不能照直做,否則非但事不成,命也不保。”王守仁點頭禰是,又再三陳述江西遭此戰亂,百姓已不堪其苦。倘若再經大軍騷擾,叛王雖擒,百姓也會被逼造反。張永答應力勸皇上早日回京。最後,王守仁讓張永把寧王交給了皇上,以示自己不居功自傲。

王守仁經過張永勸說後,知道單憑一身正氣是難以和羣邪對抗的,便重新上了一封奏章,說是奉威武大將軍的神威平定了叛亂。並且把張忠、許泰、江彬等一些小人列入有功人員的前列。這些奸邪小人看後,對王守仁的痛恨減輕了些,明武宗便任命王守仁爲江西巡撫。

王守仁和張永一同回到南昌,此時張忠、許泰已率大軍進入江西,擾民害民甚於寧王的叛軍,見到張永後不得不收斂許多。寧王未反時,蓄積金銀珠寶爲藩王之冠,張忠、許泰便誣陷王守仁攻取南昌時吞沒了這批財寶,向他索要。王守仁說:“宸濠當時把金銀寶物都送給京師權貴,約好做內應,我這裏有他送禮的簿子,咱們可以按每個人名要回來。”張忠、許泰受過寧王的重賄,聽說禮簿在王守仁手中,嚇得不敢再提此事,兩人蓄意生事,便慫恿所率的京師士兵鼓譟,對王守仁謾罵不止。

王守仁手下將士憤恨不已,王守仁卻置若罔聞,在路上看到京師士兵,噓寒問暖,關心他們的生活,到最後,無論許泰、張忠如何鼓動也沒有人再忍心罵王守仁了。戰亂甫平,南呂百姓和士兵死亡很多。王守仁便命令百姓祭奠亡者,京營士兵出征日久,聽到滿城哭聲,也無不流淚想家,便天天鬧着要回京師。張忠、許泰見軍心不穩,張永也再三敦促二人班師,二人不得已便率軍撤出江西。張忠、許泰回師途中見到明武宗,便和羣小在明武宗面前詆譭王守仁,他一定會在江西造反,只有張永時時在明武宗面前力保他忠誠可靠。

張忠、許泰斷言王守仁必反,並且說如果下詔讓他前來,他一定不肯來,明武宗不信,張忠、許泰便多次假稱詔旨,命令王守仁前來。張永派手下給王守仁送密信,告訴他真實情況,王守仁知道是假的,便不肯赴召,待得明武宗下詔,王守仁立刻騎馬趕到,張忠、許泰卻派人攔阻,不讓他見皇上。王守仁見不到皇上,也不回南昌,跑到九華山中.每天打坐練功,如出家道士一樣。

張永告訴明武宗,王守仁被攔阻到不了御前,武宗便派人祕密查看王守仁在做什麼,然後怒斥張忠、許泰:“王守仁是學道的人,聽到我的命令就趕來了,你們爲什麼說他要造反?”便派人命令王守仁返回江西,繼續立功。張忠、許泰這些小人招數使盡,總是處於下風,明武宗始終對王守仁信任有加,又有張永全力保護.只得放棄對王守仁的陷害。如果平叛體現了王守仁的剛強,那麼找張永、上九華由體現的就是以柔制剛了。

曾國藩曾說:“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只有做到剛柔並濟.方能刀槍不入、水火不侵。

超越自己,先要耐得住寂寞。哲人說寂寞是人生的背景色,不管你是長期在喧鬧的環境中生活,還是像梭羅一樣在湖畔獨居,我們都是同樣孤獨的。孤獨是靈魂的狀態,孤獨是成長的背景音樂。如果你無法忍受孤獨和寂寞,企圖用外在的喧鬧趕走孤寂,那麼你將錯失靈魂成熟的時機,永遠不知道生命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