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淺談讀課外閱讀的好處

淺談讀課外閱讀的好處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3W 次

閱讀伴隨着一個人的一生,一個多讀書的人,其視野必然開闊,其志向必然高遠,其追求必然執着。那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淺談讀課外閱讀的好處,供大家參考。

淺談讀課外閱讀的好處

  淺談讀課外閱讀的好處1

人才源自知識,而知識的獲得跟廣泛的閱讀積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書中自有顏如玉”之說。杜甫所提倡的“讀書破萬卷, 下筆如有神”等,無不強調了多讀書廣集益的好處。因此,在閱讀教學重要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要允許學生各抒己見 ,尊重學生獨特體驗。我們應當充分發揮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組織學生研讀課文,思考比較,討論爭辯,引導他們準確把握課文的主旨,讓他們在這一過程中,充分咀嚼語言,吸取精華,受到審美薰染,得到情感的昇華。我們不能不深思:應該如何及早引導學生去正確面對紛壇繁雜而又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博覽羣書,開拓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就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談談淺見:

一、激發興趣,促成閱讀。

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語文是學生學習語文的載體和憑藉,有關知識的、情感的、文化的等等內容都立體地蘊含在課文中。同樣的,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要領會課文的內容,就要讓學生充分閱讀。

1、巧用故事懸念誘發閱讀興趣。每個人都愛聽故事,一聽到老師說要講故事,每個同學昂着頭挺着胸,豎起雙耳,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故事的內容。跟着老師娓娓動聽的聲音孩子們早就身臨其境了。正當孩子們津津垂聽、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結局之際,教師聲音嘎然而止地告訴孩子:欲知後事如何,請自讀課文。此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出相關的讀物。出示《安徒生童話》一書告訴他們,想知道結果就借讀這本書裏面還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學生被扣人的故事情節激起了濃厚的興趣,紛紛要求借書。這樣讓聽者在享受故事情節所帶來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課外讀物的誘惑,主動去進行閱讀,這效果恐怕比任何說教都有效。

2、談自己的讀書感受激發興趣。教師讀書中要整體感知在讀書中有所領悟,在讀書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同時有計劃有目的地蒐集一些關於讀書的名言,進行評說、欣賞;講述名人讀書成才的故事,進行對比、教育,從而激起學生對讀書人的崇拜,這樣學生就會在課餘時間主動地進行廣泛的閱讀嘗試。

二、教給方法,指導閱讀。

興趣雖然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但是學生光有課外閱讀的興趣,只憑興趣毫無目的。有的學生憑着興趣,凡有生動情節的內容就馬馬虎虎地讀讀;有的則讀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吸取技巧,用到寫作上。顯然這樣的讀書方法是不可取的的。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效。閱讀的方法有很多種,這裏所要談的是幾種我們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閱讀方法:

1、選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如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一課,學生爲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瞭解人類與地球、自然的密切關係,有目的地閱讀《人與自然》一書。同時也豐富了語言積累,提高了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2、精讀法。所謂精讀法,就是對於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裏的閱讀方法,古人說“相接連作去,明理演文,一舉兩得”這是傳統的三步精讀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註,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3、速讀法。速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利用速讀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儘量多的信息。如果我們的學生只會字斟句酌地讀書,很難適應社會的飛速發展的需求。因此教會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需要,而採用速讀法。

4、摘錄批註法。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註釋,寫評語。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爲以後的作文準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同時還可以對自己訂閱的報刊雜誌,將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來,粘貼到自己的讀書筆記中。讀與思共,思與讀隨。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學着用自己的閱歷和知識去審視、對比、評判書中的內容,並及時記下自己讀書的感受和疑點。總之讀書要做到“手腦並用”閱讀纔將會變得更精彩、更有實效。

三、鼓勵先進,堅持閱讀。

課外閱讀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如果不及時檢查督促,容易自流。爲了激發學生持久的興趣,提高閱讀質量,把該項活動引向深入,每學期應進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閱讀檢查、評比。其形式或是舉行讀書報告會、經驗交流會,或是展覽優秀的讀書筆記、經驗,評比表彰課外閱讀積極分子等。對課外閱讀取得一定成績的學生,教師要及時地鼓勵,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當學生在獲得成功後,會更堅持大量的廣泛的閱讀,良好的讀書習慣也就隨之形成。同時個人的進步往往又是同學們效仿的範例,這樣班裏就會形成濃厚的課外閱讀氛圍,其意義也就更加深遠了。

學生的閱讀範圍廣泛了,語文的素養就會從整體上提高了,因此,我們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誦讀品味,進入課文所描繪的境界去,課外閱讀的生活領域裏,帶領學生去開闢課外閱讀的廣 闊天地。

  淺談讀課外閱讀的好處2

古往今來,無數中外名人都在強調着讀書的重要意義。在21世紀的今天,作爲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語文課程,更應藉助課外閱讀的開展和指導,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積澱學生人文底蘊,逐步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人的和諧發展。語文課外閱讀是學生語文學習的有機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小學語文新課標總目標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其中,低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中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高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即每學期應達到25萬字, 相當於高年級的語文課本5本書左右。很明確,新課標把指導學生的閱讀實踐和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緊緊結合起來,爲我們指明瞭語文教育的方向。

小學生課外閱讀有着重要意義:

一、陶冶情操

法國科學家笛卡爾說:“讀一本好的書,就是和許多品德高尚的人談話。”讀到一本好書,找到崇拜的英雄人物(是爲社會、人類有卓越貢獻或獻身的人) ,心靈會感到幸福,從而強化道德、理想意識,淨化心靈,一生朝着理想的目標奮鬥不已。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激勵了一代中國青年爲祖國的事業前赴後繼。

二、儲備知識

人生來就有好奇心。處在學校這種智力不斷衝撞的環境中,少年兒童時期,正是一個求知慾洶涌勃發的年齡,一本稍微有趣的讀物,就能點燃對書籍的強烈好奇。書是什麼?是歷史、自然、人靈魂的記載。讀書,不僅能開拓視野,增添知識信息,瞭解和認識世界,還能滿足兒童天然具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小學生的記憶力強,大量的閱讀後,哪怕是囫圇吞棗的閱讀,也能儲備知識。當他們長大或工作時,會發現胃底層,有未來及得消化的豐厚的積存,從而大受裨益。

三、積累和構建文化。

學生通過閱讀在腦海裏點滴積累的有意義的東西,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課文閱讀是學生積累和吸取優秀文化營養的主要窗口,但學生文化的積累和文化的建構更多的還要依靠課外閱讀。在閱讀中,“各種信息、文化因子在頭腦裏聚集、碰撞、滲透、積澱。”逐步建構自己的文化。呂叔湘先生曾經說過:“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於課外。”事實也證明,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實際上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在教師指導下,靠學生課外自學、自修而成。只囿於課本里的幾篇文章,是不可能提高語文能力的。只有在長期的課外閱讀過程中日積月累、潛移默化,才能吸收文化,感悟、積累、運用語言,形成文化的積澱,逐步建構自己的文化。

四、構建智力背景。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閱讀是智力和思維發展的源泉,通過廣泛大量的課外閱讀,可使學生獲得知識底子、智力基礎,乃至情感、審美基礎。他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說:“學生的學習越困難,他的腦力活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就象感光力弱的膠捲需要更長的感光時間一樣,成績差的學生,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長時間的科學知識之光來照耀。不是補習,不是識字一樣的督促,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特級教師錢夢龍在談到自己少年時代的經歷時就曾說到:“是大量的課外閱讀使一度被老師認爲是低能兒的他奇蹟般地改變了命運,進入了優等生的行列。”可以說課外閱讀可以改變人生。

五、提高素養,培養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

英國的威·沃克曾說過:“只要讀書用心,人的舉止自然會一點點優雅起來。”要使我們的孩子有着寬廣的胸襟,有着真善美的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從哪兒做起?肯定說就是從讀書做起,從文化的教育做起。課外閱讀不單是學生求知、開智的便捷手段,而且是提高學生素養、培養人格精神的有效途徑,在一個人成長過程與精神品格形成過程中的功能是巨大的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