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蘇易簡字太簡梓州銅山人閱讀訓練及譯文

蘇易簡字太簡梓州銅山人閱讀訓練及譯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9W 次

蘇易簡,字太簡,梓州銅山人。易簡少聰悟好學,風度奇秀,才思敏贍。太平興國五年,年逾弱冠,舉進士。太宗方留心儒術,貢士皆臨軒覆試。易簡所試三千餘言立就,奏上,覽之稱賞,擢冠甲科。解褐將作監丞。雍熙二年,與賈黃中同知貢舉。易簡幼時隨父河南,賈黃中來使,嘗教之屬辭;及是,悉爲同列。

蘇易簡字太簡梓州銅山人閱讀訓練及譯文

淳化元年,丁外艱。易簡續唐李肇《翰林志》二卷以獻,帝賜詩以嘉之。他日,易簡直禁中,以水試欹器。上密聞之,因晚朝,命取試之。易簡奏曰:“臣聞日中則昃,月滿則虧,器盈則覆,物盛則衰。願陛下持盈守成,慎終如始,以固丕基,則天下幸甚。”會郊祀,充禮儀使。

先是,扈蒙建議以宣祖升配。易簡引唐故事,請以宣祖、太祖同配。從之。知審官院,言初任京朝官,未嘗歷州縣,不得擬知州、通判。詔可。改知審刑院,俄掌吏部選,遷給事中、參知政事。至道二年,卒,年三十九,贈禮部尚書。

易簡外雖坦率,中有城府。由知制誥入爲學士,年未滿三十。屬文初不達體要,及掌誥命,頗自刻勵。在翰林八年,太宗遵舊制,且欲稔其名望而後正臺輔,易簡以親老急於進用,因亟言時政闕失,遂參大政。

蜀人何光逢易簡之執友也嘗任縣令坐賂削籍流寓京師會易簡典貢部光逢代人充試以取貲易簡於稠人中屏出之。光逢遂造謗書,斥言朝廷事,且譏易簡。易簡得其書以聞,逮捕光逢,獄具,坐棄市。易簡以殺光逢非其意,居常怏怏。母薛氏以殺父執切責之,易簡泣曰:“不謂及此,易簡罪也。”及易簡參知政事,召薛氏入禁中,問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對曰:“幼則束以禮讓,長則教以詩書。”上顧左右曰:“真孟母也。”

(節選自《宋史·蘇易簡傳》)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蜀人何光逢易簡之/執友也嘗任縣令/坐賂削籍/流寓京師會/易簡典貢部/光逢代人充試以取貲/易簡於稠人中/屏出之/

B.蜀人何光逢/易簡之執友/也嘗任縣令/坐賂削籍流寓/京師會易簡典貢部/光逢代人充試/以取貲易簡於稠人中/屏出之/

C.蜀人何光逢/易簡之執友也/嘗任縣令/坐賂削籍/流寓京師/會易簡典貢部/光逢代人充試以取貲/易簡於稠人中屏出之/

D.蜀人何光逢易簡之/執友也嘗任縣令/坐賂削籍流寓/京師會易簡/典貢部/光逢代人/充試以取貲/易簡於稠人中屏出之/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源於周朝的“冠禮”是中國古代的成年禮。古代無論男女到了二十歲都要行“加冠之禮”,以示成人,但因尚未至壯年,故稱“弱冠”。

B.丁艱,即丁憂,指遭逢父母的喪事,子女禮須持喪三年,官員須停職守制。丁外艱,舊指父喪或承重祖父之喪;丁內艱,則是指母喪。

C.削籍,指削除官籍中的名氏,籍,指做官名冊。革職,只是革去現有職務,有重新起用的可能;削籍,則意味着除名,意味着永不錄用了。

D.棄市是一種在鬧市執行死刑並將犯人暴屍街頭的刑法。古代死刑種類衆多,如車裂、腰斬、梟首等,棄市爲死刑的一種,商周時期就有。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蘇易簡聰明好學,二十歲就考取進士,才思敏捷,臨殿複試時,很快完成了三千字的答卷,後來,他和曾經教他作文的賈黃中一同主持貢舉考試。

B.蘇易簡的才能得到皇帝的賞識,他續寫《翰林志》,皇上賜詩嘉獎;皇上認可他關於郊祀和京中朝官任用的建議,讓他掌管吏部選官,升爲參知政事。

C.皇上聽說蘇易簡好奇心強,喜歡“欹器”這件事後,勸誡他要“慎終如始”,不要玩物喪志。蘇易簡在翰林任職多年,太宗準備等他名望大了再委以重任。

D.摯友何光逢因賄賂丟官,客居京城時替人替考,被蘇易簡清除出來,於是懷恨在心,捏造謗書,因蘇易簡的舉報被定罪誅殺,蘇易簡因此受到母親的指責。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會郊祀,充禮儀使。先是,扈蒙建議以宣祖升配。易簡引唐故事,請以宣祖、太祖同配。(5分)

(2)召薛氏人禁中,問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對曰:“幼則束以禮讓,長則教以詩書。”上顧左右曰:“真孟母也。”(5分)

  參考答案

4.C(蜀人何光逢,易簡之執友也,嘗任縣令,坐賂削籍,流寓京師。會易簡典貢部,光逢代人充試以取貲,易簡於稠人中屏出之。)

5.A(古代無論男女到了二十歲都要行“加冠之禮”有誤,只有男子到了二十歲才行“加冠之禮”。)

6.C(理解有誤。原文是說蘇易簡借實驗欹器這件事情勸誡皇上,告誡皇上要“持盈守成,慎終如始,以固丕基”,而非皇上勸誡蘇易簡。)

7.(1)遇上郊祀典禮,易簡擔任禮儀使。這之前,扈蒙建議把宣祖升到配祀。易簡援引唐朝舊例,請以宣祖、太祖一同享祀。(“會、充、先是、故事”各1分,語意通順1分。)

(2)(皇上)召薛氏進入宮中,問(薛氏)說:“(你)用什麼方法教育孩子成爲這樣有用的人才?”(薛氏)回答說:“年幼時則用守禮謙讓約束他,年長後則用詩書教育他。”皇上看着身邊大臣說:“真是孟母啊。”( “禁中、令器、束、左右”各1分,語意通順1分。)

  【參考譯文】

蘇易簡字太簡,梓州銅山人。易簡年幼時聰明好學,風度奇秀,才思敏捷。太平興國五年,年滿二十,考中進士。太宗正留心儒術,貢士都臨殿複試。易簡所作答卷三千多字很快寫成,進奏皇上,(太宗)看後稱善,選拔爲甲科之首。授職將作監丞。雍熙二年,與賈黃中一同主持貢舉。易簡年幼時隨父親到河南,賈黃中任使者來河南,曾經教他作文;到此時,成爲同列官吏。

淳化元年,遭父喪。易簡續撰唐朝李肇的《翰林志》二卷獻給皇上,皇上賜詩嘉獎他。有一天,蘇易簡在宮中值班,用水來試驗欹器(古代一種計時個工具)。皇上暗地聽說這件事,趁晚朝的`時候,命令(蘇易簡)取來試玩。易簡奏:“我聽說太陽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盈滿就要虧缺,器物裝滿了就會傾覆,事物繁盛後就將衰敗。希望陛下保持已成就的盛業,謹慎收尾,如同開始時一樣,來加固宏大的基業,那麼天下就非常幸運了。”遇上(碰上、恰逢)郊祀典禮,易簡充任(擔任)禮儀使。這之前(先前),扈蒙建議把宣祖升到配祀。易簡援引唐朝舊例(先例),請以宣祖、太祖一同享祀。皇上聽從了他的意見。主持審官院,建議初任京中朝官,從未歷任州縣職的,不得任爲知州、通判。下達詔書同意。改爲主持審刑院,不久掌管吏部選官,升爲給事中、參知政事。至道二年去世,終年三十九歲,追贈禮部尚書。

易簡表面雖然坦誠直率,心中卻有城府。由知制誥入翰林爲學士,年紀不滿三十歲。寫文章開始不達要點,到掌管誥命,非常刻苦磨練。在翰林任職八年,太宗遵照舊有制度,想等他名望成熟後任宰相,蘇易簡因爲雙親年老急於被選拔任用,因爲及時談論時政得失,於是參與大政。

蜀人何光逢,是蘇易簡的摯友,曾經擔任過縣令,因賄賂被削除官籍,客居京城。正遇上蘇易簡主管貢部,何光逢替人代試以收取費用,蘇易簡在考試的人羣中把他清除出來。何光逢於是捏造謗書,指斥朝廷政事,並且譏刺蘇易簡。蘇易簡獲得他的謗書告訴皇上,逮捕光逢,官司審結,定罪誅殺。蘇易簡因殺光逢不是本意,平時常常怏怏不樂。其母薛氏以殺死父親摯友嚴厲責備他,蘇易簡哭着說:“本認爲不會致死,是我的罪過啊。”蘇易簡任參知政事後,(皇上)召薛氏進入宮中,問(薛氏)說:“(你)用什麼方法教育孩子成爲這樣有用的人才?”(薛氏)回答說:“年幼時則用禮儀謙讓約束他,年長後則用《詩》《書》教育他。”皇上看着身邊大臣說:“真是孟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