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祝枝山是哪個朝代的

祝枝山是哪個朝代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7W 次

導語:看過星爺電影的人,想必都不陌生《唐伯虎點秋香》裏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那麼歷史上祝枝山究竟是哪個朝代的呢?如下是小編收集的祝枝山相關知識,歡迎閱讀。

祝枝山是哪個朝代的

祝枝山,名祝允明,字希哲,因爲右手有枝生的手指,所以號枝山,長洲人,明代著名的書法家、詩人,吳中四大才子之一。

祝枝山在1460年出生於江蘇蘇州,十六歲母親去世,二十四歲父親祝瓛離世,他的祖父祝顥,精於詩文,工行書,官至山西布政司右參政,六十歲以後辭官還鄉,外祖父徐有貞任兵部尚書,被封爲武功伯,才華絕世,名聞於時。祝枝山幼時隨外祖父學習,五歲時祖父還鄉,在兩位大儒的教導下,加上他先天稟賦高,聰慧過人,讀書寫文作詩不在話下,且博覽羣書、才智非凡,後發奮苦學,熱心科舉。1429年,祝枝山中舉,但之後久試不第,1514年被授爲廣東興寧縣知縣,1522年轉應天府通判,不久稱病還鄉。

祝枝山擅長詩文,又工於書法,與唐伯虎意氣相投,二人與文徵明、徐禎卿並稱爲“吳中四大才子”,又與文徽明、王寵同爲明代中期書家的代表。祝枝山的主要藝術成就在狂草與楷書上,功力深厚,代表作有《太湖詩卷》、《箜篌引》、《赤壁賦》等。

  生平經歷: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號枝山,又號枝指生,世亦稱“祝枝山”、“祝京兆”。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弘治五年(一四九二)中舉,任廣東惠州府興寧知縣,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官至應天府(今南京)通判。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因病致仕歸裏。嘉靖五年(一五二六)卒,享年六十七歲。

祝允明自幼就顯現出多方面的藝術才華。“五歲能作徑尺大字”,九歲能詩。祝允明一一專攻書法,亦善詩文。其書,隸、楷、行、草諸體均工,尤以草書成就爲最;其詩取材頗富,造語頗妍;其文多奇氣,瀟灑自如。傳世墨跡如小楷《出師表》、草書《自書詩》、《落花詩卷》、《洛神賦卷》、《前後赤壁賦卷》等均爲其代表作。著有《懷星堂集》(三十卷)、《蘇材小纂》、《祝子罪知錄》、《讀書筆記》、《前聞記》等,撰有《興寧縣誌》。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我國明代中期蘇州一帶,工商業比較發達,文人薈萃。“吳中三家”祝允明、文徵明、王寵均生長在蘇州地區,其書法藝術成就比較突出,影響較大,是我國明代中期具有代表性的書法家,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以祝、文、王爲代表的明代中期的書法藝術成就,在於他們在繼承魏、晉、唐、宋、元優秀書法藝術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獨具風格,突破了明代初期以來“館閣體”對書壇的籠罩,一掃“靡靡之格”,開闢了書法藝術的新途徑,被譽爲明代“書之中興”。在“吳中三家”中,祝允明的書法藝術成就就最爲突出。明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評價道:“天下書法歸吾吳,祝京兆允明爲最,文待詔徵明、王貢士寵次之”。《明山藏》一書稱祝允明之書法“爲國朝第一” 祝允明青年時代學書條件優越。他是明代著名書法家徐有貞的外孫、李應禎的的女婿。徐有貞擅長草書,取法唐代張旭和懷素。李應禎的'篆、隸、楷、行、草均工。祝允明從師兩位長輩,耳濡目染,爲其成爲明代中期最有代表性的書法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文徵明對此有如下概述:“早歲楷法精謹,實師婦翁,而草法奔放,出於外大父,蓋兼二父之美,而自成一家者也”。

祝允明成年之後,極爲重視對傳統書法藝術的學習和借鑑,直接從魏、晉、唐、宋、元諸家書法中汲取營養,古代名跡無所不窺。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稱:“京兆楷法自元常、二王、永師、祕監、率眉山、豫章、襄陽靡不臨寫工絕”,“希哲學書精工,自急就以逮虞(世南)趙(孟頫),上下數千年罔不得其結構,名羲(王羲之)、獻(王獻之)真行,懷素狂草,尤臻妙筆”。祝允明在其《懷星集·寫體名書與顧司勳後集》中寫道:“今效諸家制,皆臨書以意構之爾”。這是祝允明對其書法藝術的實踐中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關係的高度概括,也是他取得突出成就的重要原因。祝允明能夠在觀察古人書跡,掌握各家用筆和法度的基礎上,認真領悟各家書法的性情和氣勢,默識其筆意和字體結構及章法布白,成功地融合各家法度、神韻於一爐,取精用弘,時出新意,揮灑自如。這種“以意取之”的學書方法及其藝術實踐,使他能夠獨步一時,名動海內,成爲當時最有成就的書法家。

祝枝山爲人風趣灑脫,才華橫溢,好遊山玩水而不拘小節。他常以足智多謀、能言善辯、樂於助人的形象出現於《三笑》、《王老虎搶親》等衆多的戲曲藝術作品中。

嘉靖二年(1523年)祝枝山因病致仕歸裏,嘉靖五年(1526年)卒,享年六十七歲。祝允明死後葬於蘇州近郊橫山祝氏祖墳,但滄海桑田,墳已夷平。

祝枝山比唐寅大十歲,但關係十分密切。當年唐寅躊躇滿志進京趕考卻被誣下獄,連妻子都棄他而去,而後心灰意冷,整日借酒消愁。正是祝允明的及時規勸,才促使唐寅重新發奮讀書,終於有所成就。然而,其實祝允明自己的一生也是悲劇性的,他32歲中舉,意氣風發,以爲錄取高第易如反掌,不料此後竟七試禮部不成,仕途的失意和打擊使他的思想由積極入世的儒家觀念轉向了消極出世的老莊哲學。唐寅晚年自號六如居士,皈依佛門;而祝允明多署“枝山道人”,歸向道家。這不能不說是封建社會文人的遺憾。

祝枝山代表作是《太湖詩卷》、《箜篌引》、《赤壁賦》等。他爲人豪爽,性格開朗,其無拘無束的氣度,表現在“狂草”中,雖偶有失筆,卻寫得舒展縱逸,氣韻生動,是值得後人研習的一位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