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江蘇泰州地區關於看親的結婚風俗

江蘇泰州地區關於看親的結婚風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1W 次

婚事:合過生辰八字,送過訂婚禮之後,這門兒女親事便是木板上釘釘,準成了。當然,也有訂婚過早,姑娘小夥長大之後不滿意那“娃娃親”,鬧退親的。不過極少,能退得了親的,更少。對年輕人鬧退親,家長和長輩們多半是反對的,“婚姻大事,豈能兒戲,怎麼能說退就退呢!”

江蘇泰州地區關於看親的結婚風俗

親事確定下來之後,結婚之前不論多少年,早先的規矩,女方是不能到男方家去的。若是去了,必定遭到村上人的譏笑和責罵。說,堂堂一個閨女,“馬叉”得很,蹲不穩;又說,自個兒不當人,作賤自己,怕是個騷狐狸。真是什麼難聽的都出得了口。對女方姑娘如此苛求,但對男方小夥子則不是這樣的。男方的小夥子去女方家是名正言順的。按當地說法,平常無事,小夥子登門叫拜望,逢年過節上門則叫“看親”,一年下來至少三次:端午、中秋和過年。這三次是不作興空手而去的,應帶去按例的`禮物,有幾樣是少不了的,水面(長命百歲)、京果(果然如意)、肉(福祿雙全)、魚(吉慶有餘)。千萬別小看了這幾樣,早先的鄉民們能否吃得上一日三餐都成問題,能備齊這幾樣的,算不得多。然而,這毛腳女婿上門,每次禮物的厚菲,往往會引起女方的不同反應,尤其是碰到愛沾小便宜的丈母孃,喜怒則完完全全寫在臉上。禮物豐厚,便是眉開眼笑,“丈母孃看女婿,越看越有趣”,那女婿自然會受到很好的招待。禮物稍菲,則老臉一沉,話中帶刺,那女婿只會落個“毛腳女婿上門,薄粥三盆”。反差如此之大,弄得小夥子每次“看親”都要跟父母反覆較勁,多爭取一些禮品,免得上了門之後,難看又難受。難怪當地有“寧可鍋裏斷了勺,看親禮品不能薄”的說法。

平常四時八節“看親”的禮品,女方家只計較厚菲,而到了“通話”時,送“通話禮”則頗有考究。“通話”,實際上是男方家向女方家提出,“要帶人”啦!說白了,便是男方想成親,問女方同不同意,此即爲通話。在當地,通話不外乎兩種:一種是男方先以禮品暗示,一種是送了禮品再請媒人口頭明說。由此看來,這“通話禮”是少不了的。送通話禮,多半在當年中秋節,除去每年中秋節應備的禮品之外,若想過年時成親,就非加送一對鵝、一對藕不可——這兩樣物件皆有講究。鵝,一爲表明女婿爲人忠厚老實,二爲鵝的叫聲“嘎哦嘎哦”,其諧音意爲“嫁我”,姑娘家自然明白其意。常聽人說,村莊挨村莊,風俗不一樣。此話不假。同屬蘇中裏下河,也有地方通話禮不送鵝,而送一對鴨子的,其意甚明,鴨子即押子,養了兒子跑不掉。據說,高郵、興化一帶就興送鴨子。尚未成親,就想到要押子,是否嫌遠了一些,看來當地人頗看重傳宗之事的。通話禮中另一樣必不可少的物件:藕,一爲但願姑娘“出污泥而不染”,二爲女方不要阻攔這門親事,能像藕那樣“路路通暢”、“絲絲相連”。

但凡女方家從毛腳女婿的中秋節禮中見到鵝藕之後,心中便知姑娘快成了婆家的人了。如若同意姑娘出嫁,女方收下一隻鵝(或一隻鴨)、一枝藕即可,不同意就全部退回。碰上不肯收禮的情形,千萬不能輕易放棄。女方不肯收禮,有時不過是一種策略。哪個都明白,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擋也擋不住的。不是說女大不中留,留來留去留成仇麼!這當口,得聽女方父母丟下的是什麼話。有的說,“姑娘還小啊。”有的說,“姑娘一年爲家裏掙多少多少口糧呢。”如此等等,只不過是多要財禮的託辭,有意擡高姑娘身價的。只要請媒人出面,給女方家一個面子,過年辦喜事多半不成問題,儘管放心地擇佳期,“送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