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文言詩文之通假字知識點梳理

文言詩文之通假字知識點梳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6W 次

(1)通假字的形式

文言詩文之通假字知識點梳理

①“本無其字”的假借字。古代文字少而所記事物多,文字常常不夠用,想記一事而無其字,只有借一同音字來代替。

②“本有其字”的通假字。古人寫作時,不用原字或倉促間想不起原字,而寫成了另外一個音同或音近的`字,這就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

(2)通假字的種類

①“聲旁字”代替“形聲字”。

例:滿坐寂然,無敢譁者。(《口技》)(坐——座)

②“形聲字”代替“聲旁字”。

例:使臣奉璧,拜送書於庭。(《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庭——廷)

③同聲旁的字互相代替。

例:無隴斷焉。(《愚公移山》)(隴——壟)

④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代替。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慧)

常見通假字例釋

以下內容按照通假字、本字、釋義、例句及出處順序整理:

說 悅 愉快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女 汝 你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論語?爲政》)

知 智 智慧 孰爲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

還 旋 迴轉,掉轉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湯 燙 用熱水焐 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

齊 劑 湯藥 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

止 只 僅僅 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狼》)

陰 蔭 樹蔭 綠楊陰裏白沙堤(《錢塘湖春行》)

屏 摒 捨去 屏棄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爲學》)

帖 貼 粘 對鏡帖花黃(《木蘭詩》)

火 夥 同伴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木蘭詩》)

竦 聳 高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觀滄海》)

爭 怎 怎樣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

見 現 出現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西江月》)

要 邀 邀請 便要還家(《桃花源記》)

指 直 一直 指通豫南(《愚公移山》)

亡 無 沒有 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