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1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

教材理解

《白鷺》是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課文生動地描寫了白鷺的顏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覓食、棲息、飛行時的韻味,處處都表現了郭沫若先生對它的喜愛。針對對這堂課的教學,旨在學習課文的同時教給學生藉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能讓學生在今後的學習中、寫作中能靈活運用。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感受白鷺的美,感受語言的美,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設計理念

統編教材注重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還包括學生對學習過程的理解、學習方法的掌握,以及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形成。爲了在課堂教學中體現語用,在教學環節中設計了學生學以致用的過程,練習說話,並讓學生採取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的方式。運用多種手段切實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引導學生感悟美、欣賞美、表達美,最重要的在學習課文的過程當中讓學生掌握藉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並能靈活運用。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這個句子的意思。

3. 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白鷺的美,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4. 初步瞭解課文藉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

初步瞭解課文藉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這個句子的意思。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 圖片導入

1.(課件出示白鷺圖片)同學們,你們喜歡鳥嗎?喜歡哪種鳥呢?爲什麼?

2. 圖片上的鳥你們認識嗎?它是我國南方常見的一種鳥。叫白鷺,你們看到它的第一感覺是什麼?

3.這節課我們一起欣賞郭沫若先生的這篇散文,用心走近白鷺、感受白鷺!(板書課題)

二、賞讀1-5自然段,感悟白鷺的“精巧美”

1.白鷺這種很常見的鳥,在郭沫若眼中卻是一首----“精巧的詩”。

2.爲什麼說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呢?這裏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接下來請大聲朗讀2-5自然段,邊讀邊想邊畫出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鷺的精巧?

3.集體交流(根據學生彙報,出示相關句子)

(1)“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讓學生具體談談爲什麼說顏色、身段都很適宜。

(2)“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

a.爲什麼這裏不用“雪白的羽毛”,而是用“雪白的'蓑毛”?

師:因爲“蓑”是用草或棕製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工具(出示蓑衣圖片),你們看,這就是“蓑衣”。白鷺身上的羽毛又多又長,就像披了一件雪白的蓑衣一樣,所以說是雪白的蓑毛,明白了嗎?

b.接下來請找出描寫白鷺樣子顏色的詞。你從這些顏色詞語中能看出郭沫若先生對白鷺的觀察非常?(仔細)

C.“長喙”又是指的什麼?

d.出示圖片讓學生理解“流線型結構”。

e.師拿出一根鐵釘,並告訴學生這就是“鐵色”,像鐵一樣的顏色。

f.你們又是如何理解“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這句話的?(學生討論交流)

(3)試着用這種句式練習說話。

媽媽爲我編織圍巾,()補充練習。

(4)齊讀第五自然段。

(5)學了第2、5自然段,我們已經清晰地看到了白鷺的樣子。課文的第2、第 5 自然段渾然一體,那麼中間爲什麼要插進第 3、第4 自然段?這兩段是不是多餘的呢?男生讀第3段,女生讀第4段。

a.拿白鷺和白鶴、蒼鷺和朱鷺作比較,有什麼作用?(對比突出了白鷺的身段的適宜。)

b.老師覺得這三種鳥挺美的,而且非常的罕見,人們都說物以稀爲貴,可郭先生卻覺得?

生1:郭沫若嫌白鶴、朱鷺和蒼鷺太不尋常了。

師:你讓我們知道了郭先生喜歡白鷺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的尋常。的確有很多平常的事物,他們的美容易被人忘記。在生活中,往往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希望同學們能做一個善於發現美的人。

4.小結:所以作者說白鷺色素的——(生接讀),身段的——(生接讀),一切都很——(生接讀),難道白鷺不是一首精巧的詩嗎?

二、 賞讀第6—9自然段,感悟白鷺的“韻味美”

1.同學們,人們常說“詩中有畫”,那白鷺這首精巧的詩中有着怎樣的畫呢?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6—8自然段,大膽想象你彷彿看到了哪些優美的畫面?

2.接下來,請四人爲一小組,爲6-8段中描繪的三幅優美的圖畫,各取一個名字。

3.交流:

(1)投影出示:課文第6自然段內容。(釣魚圖)生交流所取的名字,這幅圖畫的背景是什麼?主人公是誰?在幹什麼?

白鷺是一種水鳥,它能在水裏捕食魚蝦,可作者不說“捉魚”。也不說“叼魚”,而說是“釣”魚,這個釣字讓我們有怎樣的聯想?(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把整句話連起來再讀一讀,你覺得這幅畫面美嗎?能具體說說美在哪裏嗎?

這裏的“玻璃”是什麼?“框”是什麼?你覺得這幅圖怎麼樣?

交流小結:整個畫面給我們的感覺幽靜,令人回昧,那麼這靜中有沒有動呢?

誰願意把這幅優美的畫面美美地讀一讀。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清水綠田中的白鷺釣魚圖吧!齊讀第六自然段。

(2)投影出示:第7自然段內容。(瞭望圖)生交流所取的名字

你從這段話中瞭解到了什麼?

出示“嗜好”:

A、讀準“嗜”的音;B、白鷺的嗜好是什麼;c、“絕頂”指哪裏?

看着它站在小樹的絕頂,我們心裏可真替它(擔心),而它卻很(悠然);這可真是特殊的愛好,所以,“嗜好”的意思就是一

那麼,白鷺站在小樹的絕頂,向遠處瞭望,它究竟在幹什麼呢?把你的想象說給小組裏的同學聽一昕。

正如剛纔同學們想象的那樣,白鷺或許在―或許在――還可能很多很多的或許,總之,耐人尋味,怎麼讀好這句話?

(3)投影出示:第8自然段內容。(低飛圖)生交流所取的名字

賞析“低飛”:在落霞滿天的黃昏,白鷺正低低地來回飛旋着,是那麼悠閒,那麼自在。這分明是一幅舒展、飄逸的白鷺歸巢圖,悠閒的你見到悠閒的白鷺,定會其樂無窮。你能把這種樂趣讀出來嗎?

欣賞了這三幅白鷺圖後,你們內心有什麼樣的感覺?(寧靜、優美)想對白鷺說什麼?大家將這三幅圖連起來讀一讀,好嗎?

(4)這般詩情畫意的白鷺,還有人覺得美中不足呢!

請大家讀一讀第9段,他們認爲美中不足的是什麼?你同意他的觀點嗎?把你的想法寫在書上空白的地方。

三、總結

此時,在我們心中情不自禁地對白鷺說:“白鷺實在是―首詩,一首韻昧無窮的詩。”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是呀,今天我們能有幸領略到白鷺的無窮韻味,這不得不感謝郭沫若先生那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希望同學們也能用自己的雙眼去發現美,欣賞美。

四、拓展延伸

1.白鷺給我們帶來這麼美的享受。以後我們該怎樣保護這些鳥類呢?

2.課件出示泰戈爾的散文詩《金色花》片段,讓學生體會藉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寫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會做熱脹冷縮的試驗。

2.能用不完全歸納法總結出物體熱脹冷縮的現象。

教學重點:會做熱脹冷縮的試驗。

教學準備:冰箱、玻璃杯、水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友友在拿冰箱裏的飲料時,發現水被凍成了冰,玻璃瓶也裂開了。

二、猜想與假設

玻璃瓶爲什麼會裂開呢?大膽提出自己的猜想與假設吧!

三、試驗

1.寫出研究計劃

2.試驗。裝一滿杯水,不該蓋子。把杯子放進冰箱,讓水結冰。觀察並會不會超過杯口。如果並超過杯口,說明水結冰後體積變大了。

3.得出結論。水遇冷結冰後,體積會變大。

四、提問:其他物體也有這個性質嗎?

提問把問題存入問題銀行。

五、根據自己提出的問題,制定研究計劃,準備工具和材料。

第二課時

一、事實與證據

根據上節課提出的問題,和研究計劃,進行試驗。

二、分析與總結

實驗中,我們觀察到了什麼現象?能根據這些現象歸納出什麼結論?

引導學生總結出:物體遇冷後體積一般都會變小。

三、提問

我們知道了物體遇冷時體積變化的規律。那麼物體加熱後,體積又會怎樣變化?

制定研究計劃,準備好工具和材料。

第三課時

一、事實與證據

根據上節課提出的'問題,和研究計劃,進行試驗。

二、分析與總結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我們能得出什麼結論?

引導學生總結出:物體一般都有遇熱膨脹、遇冷收縮的性質。

三、拓展活動

友友提出:在地球上,冷水重還是熱水重?

學生先猜想一下,同學們設計試驗。

根據小組設計的實驗進行試驗。

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學習本課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課後練習題3的9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

2.能力目標

默讀課文,理解內容,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那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3.情感目標

領悟作者抓景物特點進行聯想的表達方法,體會文章語言的準確、生動。

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積累、運用語言;

2.體會“鳥的天堂”的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並能用各種方式表達個人閱讀感受。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一、自選目標,展示預習成果。

課前,教師提供給學生能體現層次性並帶有方法提示的“預習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自選目標和方法來預習。課前5分鐘,學生對照“預習要求”,彙報自己完成哪些任務。課始,教師隨機檢查,鞏固預習所得。

二、整體感知課文。

1.交流自學感受:鳥的天堂給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要求學生分別用一個詞、一個短語或一句話來說。

2.速讀課文:找出文中寫出了作者經過鳥的天堂後發出讚歎的句子。課件出示:“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三、揭示研讀專題,開展研讀。

(一)讓學生圍繞以上這句話提出問題,從中提煉研讀專題:

1.前一個“鳥的天堂”指什麼?後一個鳥的天堂指什麼?

2.爲什麼巴金爺爺會發出“‘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這樣的讚歎?

獨立研讀課文2。小組合作研讀,得出初讀成果。

(二)集體交流:

1.引入學習描寫大榕樹的相關段落。重點學習七、八自然段,體會榕樹的美。

(1)圍繞描寫榕樹枝杆多、樹大的相關語句,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讓學生了解大榕樹的特點,體會、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通過交流,相互啓發,共享學習心得。教師順勢進行朗讀指導)

(2)圍繞描寫榕樹葉子的相關語句,啓發學生聯繫上下文,聯繫學生實際,以及自己的感受談體會,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教師要珍視學生的個體感受。)

通過以上環節,歸納:

遠:許多株一簇簇榕樹大

近:一株幹:不可計數綠

根:垂伸茂盛

枝:臥富有生命力

葉:翠綠堆

(3)教師參與朗讀7、8兩段,進一步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體會、感悟榕樹奇特的美。

2.引入學習描寫羣鳥的相關段落,體會百鳥齊飛的動態美。

(1)演示課件(羣鳥齊飛圖,配樂朗誦課文),讓學生重點品味12、13自然段;

(2)自由練讀12、13自然段,再小組個人賽讀,每組評出最棒的一個人;

(3)小組推薦,選兩位同學朗讀12、13自然段;(課件配樂)

(4)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麼?

(5)師生共同感悟,這“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四、創設情境,進行語文實踐。

推薦“小鳥”參加鳥類演講比賽。課件出示主題:我們的生活多麼快樂。

要求:根據課文12、13自然段的內容,發揮想象,自由表達。

1.以小組爲單位,自由練說,評出一位高手參賽。

2.生準備後交流,生生互相評價。

小結:精彩的演講,使我們更加喜愛大榕樹,也更加珍惜我們快樂自由的幸福生活。當然也忘不了人類對我們的友善與保護。此時,我們也更能體會出巴金老爺爺的讚歎:

齊讀:“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五、自選練習

教師出示以下三組不同形式的練習,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特長任選其中一項,可以小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課中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來;

2.畫鳥的天堂:根據文中描寫的情景來畫鳥的天堂,可插入簡短的文字說明;

3.結合課文,參考課前蒐集到的資料卡片,設計導遊詞,可以小組合作實地當一回導遊,演習一下。

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4

第二課時教學

目標1.默讀課文,想象描寫的場景、細節,體會“慈母情深”。

2.體會文中反覆出現的詞語的表達效果。

3.能聯繫生活實際,寫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經歷。

教具

準備課件教學設計設計意圖導入

(2)分鐘環節一、複習導入

回顧上節課的內容,課文分別描寫了哪些場景?

初到廠房、尋找母親、找母親要錢、母親塞錢給我

新課

教學

(36)分鐘環節二、深入品讀(21分鐘)

1.默讀課文6到34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文章中的場景,說說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

重點講解:

(1)初到廠房

引導學生思考:想想“我”看到、聽到、感受到了什麼?“我的心情是什麼樣的?讀了這幾段,你又有怎樣的體會?

(2)尋找母親

重點解讀:“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着我,我的母親……”

①再帶着感受讀這句話。

②如果你是樑曉聲,面對這樣一位眼神疲憊的母親,你讀懂些什麼?

③但是就是這樣一位極度需要休息的母親卻一刻也不肯休息,你看到了嗎?

(3)找母親要錢

語言描寫,省略號的作用。

(4)母親塞錢給“我”

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着。”

①從哪個詞最能體會母親的辛苦?(龜裂)

②怎樣的手才叫“龜裂”的手?母親的手爲什麼龜裂?

③儘管手已龜裂,但母親還在任勞任怨,爭分奪秒地忙碌着:

三次引讀“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伏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④再讀這句話,你還讀懂些什麼?“皺皺的毛票”說明了什麼?

⑤讀,小結:

貧苦不吝嗇。

環節三、觸景寫情(10分鐘)

打開記憶的閘門,敞開心扉,回憶媽媽暖心的話語,擔心的眼神,選取你印象最深的一個畫面寫下來吧!

環節四、深入主題(5分鐘)

是的,就在那一刻,我在心底裏一遍又一遍地呼喚我的母親,那一刻,我想起了母親那雙龜裂的`手掏出的那捲揉得皺皺的毛票......【設計意圖:在深入品讀這個環節中,引導學生理解重點句子,並通過對重點句子充滿感情的朗讀,引導學生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設計意圖:通過填空的形式展現人物內心,體會人物的情感,從而達到對“母親”這一形象的把握。】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

(2)分鐘

五、作業。

1.蒐集表現“母愛”的古詩句。

2.用充滿感情的文字來寫一寫自己的母親。【設計意圖:作業這個環節,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寫一寫更是鍛鍊了學生,讓他們把自己的情感進行梳理並表達出來。】

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5

[教學要求]

1、通過外祖父愛梅花,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學習這種品格。

3、瞭解課文“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特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外祖父愛梅花,並在愛梅花衝寄託了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瞭解課文是怎樣做到“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

[教學難點]

理解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

[教學方法]

朗讀法,情景教學法,扶放結合法。

[學法]

讀文悟情,讀句悟理;抓重點詞句,一點帶面的學習方法。

[教學準備]

梅花掛圖,《紅梅贊》歌曲VCD碟。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重點:自學字、詞,瞭解內容,理清層次。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1、出示梅花掛圖。

2、談話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看見過梅花嗎?你喜歡它嗎?你喜歡它的什麼?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一個有關梅花的故事。

3、板書課題。理解“魂”的意思,那麼“梅花魂”指的是什麼?設疑激趣。

二、初讀課文,完成自學要求:

1、利用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自學生字詞。

2、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想一想,作者通過寫梅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3、畫出最使你感動的語句,體會其中的情感。

4、準確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理清敘述的順序。

1、根據回憶內容、非回憶內容給課文分段。

(首尾各爲一段,中間爲一段,全文分三段。)

2、根據課後思考題1前半題的提示:“課文圍繞梅花寫了哪幾件事?”給第二段分層。

分爲五層:(一層一件事)。

第一層(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孫女讀唐詩宋詞,而且讀着讀着就流出眼淚。

第二層(3自然段):外祖父對一幅墨梅圖分外愛惜。

第三層(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哭起來。

第四層(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離別前把最寶貴的墨梅圖送給外孫女。

第五層(14一15自然段):船快開時,外祖父又遞給外孫女繡着梅花的手絹。

3、自己體會文章開頭與結尾之間有什麼聯繫?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重點:理解全文

一、複習回顧,揭示任務。

1、說說課文圍繞梅花說了哪幾件事?(回顧舊知,做好鋪墊)

(1)讀詩落淚;

(2)珍愛梅圖;

(3)不能回國;

(4)贈墨梅臥;

(5)送梅花仇;

2、從題目入手:梅花是一種名花,但爲什麼說梅花魂呢?課題“梅花魂”與本文所記敘的五件事有什麼聯繫?

這就是我們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二、從“愛梅”入手,直奔重點段“品梅”。學習第二、第四件事,體現“教”學。

1、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現外祖父對梅花的喜愛?

(第二件事:珍愛墨梅圖)

2、指名讀。思考: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對梅花情有獨鍾?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爾擺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獨書房罩那一幅墨梅圖,他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從中體會作者用對比的手法來表現老人對梅花圖的珍愛。

(2)“我不小心在梅圖上留下髒手印,外祖父頓時拉下臉來。有生以來,我第一次聽到他訓斥我媽:‘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嗎?’訓罷,便用保險刀片輕輕颳去污跡,又用細綢子慢慢抹淨。”通過老人的語言,行動來體會他對梅圖的珍愛。

a、體會“輕輕、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達效果。

b、“清白”是什麼意思?“沾污”又是什麼意思?

c、爺爺是讓媽媽管教好我的行爲、還是思想?

(思想)從何而知?(“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嗎?”)

3、“這清白的梅花爲什麼不能沾污?”一向寬容慈愛的外祖父爲什麼這次會大動干戈呢?導入第四件事的學習。

4、教師範讀“臨別贈梅圖”一事。

(1)老人深情地說的那段話,其中哪幾句話點明瞭梅花的品格?

(“這梅花,是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纔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呢?”)

(2)由此可見老人愛梅其實愛的是梅花的什麼?(梅花的精神)

(3)電視播放歌曲《紅梅贊》:冰天雪地,傲然怒放的紅梅,優美動聽的旋律,深情讚美的歌詞。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對梅花有了更新、更高的認識。

(4)說說此時,你對梅花有了什麼更新的認識?

(5)指名讀“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

討論:

a、梅花的秉性像什麼?(中華民族的精神、氣節)

b、此時作者用了什麼手法?(借物喻人)

c、由此可見,老人贊梅花,實則讚美的是什麼?

(中華民族的精神、氣節)

(6)再次播放《紅梅贊》,同時指出:這首歌是電影《江姐》的主題曲,影片中江姐爲了追求革命信仰和崇高理想,面對敵人的酷刑拷打,毫不動搖,大義凜然,最後含笑走上刑場,倒在一片梅花燦爛的地方。歌曲唱得是梅花,實在讚美江姐。聲情並茂的導語使學生深深領悟:梅花的精神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老人愛梅花,就是因爲梅花是祖國的象徵。

(7)外祖父保存這幅梅花是爲什麼?(是讓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國人的氣節。)現在他把它送給外孫女又是爲了什麼?(也讓外孫女保持這種秉性、這種氣節。)這就是題目“梅花魂”的內涵。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此部分內容。

三、總結方法,幫助學習第一件事。體會“梅花魂”何在,“中國心”何在!體現“扶”學,培養能力。

1、默讀第一件事:吟詩落淚。

2、思考討論:

(1)“常常教我讀唐詩寧詞”說明什麼?

(老人時刻不忘自己是中國人,不忘中華民族文化,也要讓自己的子孫也不忘自己祖國的文化。)

(2)“讀到一些詩句就落淚”是因爲什麼?

a、適當解釋說明三句詩的出處、意思及其表達的情感?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出自唐朝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意思是:獨自一個人在遠方居住,每到過節的時候格外思念故鄉的親人。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出自王維的《山中送別》意思是:明年春天綠草如茵的時候,您回來不回來呢?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出自北宋詞人秦觀的詞《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隨風飄飛的落花,輕得好像夜裏的夢,滿天無邊無際落着的雨絲,細得好像心裏的愁。

這些詩大致都體現了一種思鄉懷親之情。

b、明確老人的思鄉之情是他落淚的原因。

(因爲這些詩句觸動了老人的思鄉之情。他思念祖國,卻身在異邦,不能回去,所以傷感地流淚了)

四、放手自學第三件、第五件事,體會“梅花魂”何在“中國心”何在!體現“放”學,發展能力。

1、從“聽到不能回國,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嗚地哭起來了……”一句,體會老人一直熱愛着、思念着祖國,卻不能回去,他難過地哭了,充分表現了他對祖國深深的眷戀。

2、從“赤道吹來的撩亂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齊齊的銀髮,我覺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許多。”體會到思鄉的深情,孤獨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從“想不到淚眼蒙朧的外祖父也隨着上了船。遞給我一個手絹,一色雪白的細亞麻布上面繡着血色的梅花。”體會到老人把自己對祖國的一片眷戀之心讓外孫女帶回祖國,成了卻自己的心願。

五、學習最後一段,點明中心,總結全文。

1、齊讀最後一段,說說這段對全文起到了什麼作用?

(點明中心)

2、回顧全文,口頭概括本文的中心。

(課文講了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對梅花的喜愛,反映了他對祖國深深的眷戀,表露了一位華僑老人的中國心。)

3、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有什麼聯繫?你體會到了什麼?

(開頭和結尾緊密聯繫。開頭講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結尾又從梅花想到外祖父的愛國心。這樣前後呼應,首尾連貫,更加突出了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

4、談談學完課文,你在寫作上的收穫。

5、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板書設計:

1、讀詩落淚

2、珍愛梅圖

15、梅花魂 3、不能回國 中國心

4、贈送梅圖

5、遞梅花巾

教案簡析

教者從課題“梅花魂”着眼,以理解“梅花魂”的內涵爲突破口,尋找貫串全文的“梅花魂”所在。這樣的教學構想,抓住了課文的關鍵,且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中先指導他們理解體會課文的難點:老人愛梅花是愛祖國的表現。掃除學生自己閱讀上的障礙。再放手讓他們從文中的幾件事中,尋找表現老人愛祖國、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的內容。體現閱讀課文以學生自學爲主的特點,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和習慣。教者在教學中還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電視播放歌曲《紅梅贊》,創設情景、激發情感。爲突破教學重點、難點起到了很好地作用。針對本文內容含蓄、思想性深刻的特點,教者又採用了情感朗讀來配合教學。讓學生從讀中悟情悟理。加之老師的適時點撥,學生一定能透徹地理解全文。

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十一個生字;正確讀記“乖巧、馴良、清秀、矯健、機警、玲瓏、躲藏、追逐、強烈、溪流、警覺、觸動、銳利、錯雜、狹窄、勉強、遮蔽”等詞語。

2.朗讀課文,瞭解松鼠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

3.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細緻的描寫,積累語言。

4.能用較準確、生動的文字對某一種動物的特點進行說明。

過程與方法:

以讀爲本,以學生爲主體,通過合作品讀、對比研讀、拓展閱讀等方式,引導學生掌握說明方法的靈活運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對小松鼠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思想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松鼠的特點,通過與《鯨》進行比較閱讀,探究兩篇課文不同的寫法,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與《鯨》進行比較閱讀,探究兩篇課文不同的寫法,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策略

1.自學與合作學習相結合,在品讀中體會情趣。

2.合作品讀,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感悟方法。

3.對比研讀,在比較中總結提升。

4.拓展閱讀,鼓勵學生大膽發現,總結規律。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瞭解作者,讀讀資料袋。

2.學生介紹松鼠。

3.播放一段小松鼠視頻。

請學生談談松鼠給自己留下的印象。(靈活、聰明、敏捷、可愛……)

【設計意圖】視頻的播放,使孩子們直觀感受到小松鼠的可愛,讓他們一下子就愛上這種可愛的小動物,能夠充滿興趣地投入學習。

(二)整體感知,檢查預習情況

師:今天我們也跟隨法國著名的博物學家布封,去看看他筆下的松鼠是怎樣的。

生:自己讀讀課文,把字音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

出示課件:

讀準下列生字詞

馴良 乖巧 清秀 矯健 機警 玲瓏 帽纓 歇涼

榛子 櫸實 橡慄 蟄伏 錯雜 苔蘚 圓錐形 梳理

出示圖片:解釋“帽纓”。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讓學生直觀地看一看十八世紀法國女士帽子上的帽纓,從而進一步感受到作者把松鼠的尾巴比作帽纓是多麼生動形象。

(三)合作品讀

出示課件: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松鼠的呢?閱讀課文,想想課文在表達上與《鯨》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再說說哪裏可以看出作者對松鼠的喜愛。

1.這段話有幾條要求?哪個是基礎要求呢?指名讀要求,然後想一想。

生: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介紹松鼠的呢?怎樣表達出自己對松鼠的喜愛之情的?在表達上又有什麼特點呢?(明確共有三條要求,“作者從哪幾方面介紹松鼠的”是基礎的要求。)

師小結:看來閱讀文章首先要弄清楚文章的內容,再體會作者的情感,最後瞭解文章表達上的特點。

【設計意圖】略讀課文更應以學生爲學習的主體,讓孩子深入理解課前提示中提出的學習要求,明確學習目標。

2.先認真自學,思考前兩個問題。

小組討論:圍繞一個方面,用讀一讀或者說一說的方式來呈現你們的討論結果。

小組發言:

漂亮──面容:清秀、玲瓏;眼睛:閃閃發光;身體:矯健;四肢:輕快;尾巴:美麗;吃食:端莊;姿勢:優雅。

乖巧──橫渡溪流:智慧;有人觸動大樹:警覺;儲備食物:聰明;蹦跳動作:輕快、敏捷;叫聲響亮,不高興發出恨恨聲:情感豐富;搭窩:智慧。

解釋乖巧:(言行等)合人心意,討人喜歡;機靈(聰明伶俐),機智。

馴良──活動範圍:樹上(不侵犯人);活動時間:晚上(不騷擾人)。

解釋馴良:和順(溫和順從);善良(心地純潔,沒有惡意)。

其他:生育、換毛、喜歡潔淨。

小結:讀文章開頭第一句話,文章在課文開始用這樣一個總起句統領全文,後文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具體介紹松鼠,這就是總分的寫法。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讀書的方式,讓每個孩子都積極參與課堂學習,並且自主設計閱讀交流的方式,可以採用讀一讀、說一說等方式。

3.體會語言的優美: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呢?讀一讀句子。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找到的句子。

師出示詞語:這些詞語都是從同學們剛剛讀過的句子中提取的,你讀一讀,體會到了什麼?

清秀 玲瓏 閃閃發光 矯健 輕快 美麗

警覺 銳利 敏捷 響亮

乾淨 光溜溜

漂亮 馴良 乖巧 討人喜歡

提示:一組形容詞,一組褒義詞,一組體現作者喜愛之情的詞。

師:看來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是通過這樣的.詞滲透在字裏行間的,讓我們感受到他是發自內心地喜歡這種漂亮、乖巧、馴良的小動物。那你帶着這樣的情感再來讀一讀這些詞語所在的句子,更深刻地體會這種情感。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文中找到體現作者情感的句子,再由句子到詞語,深入體會到作者在字裏行間表達對小松鼠的喜愛之情,學習這種嚴謹巧妙的表達方法。

(四)對比研讀

出示課件:閱讀要求

與《鯨》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填寫表格,然後交流。

課文 內容上 表達方法上 語言風格上 《鯨》 形體大、進化過程、 種類、生活習性 列數字、舉例子、 打比方、作比較 語言平實、樸素 《松鼠》 外貌、性格、行動 比喻、擬人 語言生動、融入了喜愛之情 《馬》 《螞蟻》 相同之處:都是介紹動物的文章,都是說明文。

師小結:通過這樣的對比閱讀,我們也感受到,同類文章放在一起學習,進行閱讀比較,是一種不錯的學習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研讀,讓學生深入比較同樣是說明性的文章,所用方法有相同的,也會因介紹對象不同,作者寫作風格有所區別。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習作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說明方法。

(五)佈置作業

閱讀《馬》或者《螞蟻》,和兩篇課文進行比較,完成學習表格。

【設計意圖】拓展性作業,激發學生積極性,進一步提升學生對說明性文章的認識,掌握說明方法。

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這篇講讀課文講的是“我”在泰山上遇到一位挑山工,挑山工雖然身挑重物,而且看似走得很慢,卻常常走到“我們”前面,通過交談,“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從泰山回來,“我”畫了一幅挑山工的畫,並一直掛在書桌前。

教學要求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挑山工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品格。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課文中的主要內容,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生字詞,感情朗讀課文。在體會思想感情的基礎上,讓學生談自己生活和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應該怎樣做。

教學重點

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課文中的主要內容,學習挑山工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品格。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在體會思想感情的基礎上,讓學生談自己生活和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應該怎樣做。

教學構想

本組的訓練重點是“體會句子含着的意思”,教學時應有意識的聯繫例話中講的一般方法,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要求學生在讀中體會挑山工的精神,理解挑山工所說的意味深長的話,然後進一步體會作者爲什麼畫挑山工的畫,再聯繫自己的實際,談自己生活和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應該怎樣做。

教具準備

投影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與學生談話激趣導入新課,再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從泰山上的挑山工說起他們登山走的路程大約比遊人多一倍,卻常常走到遊人的前面去。

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板書課題

2、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誰知道“挑山工”是怎樣的人?(學生自由發言,互相補充,認識可深可淺。)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用自己的方式去讀,提示學生注意讀準字音。

2、誰願意讀給同學們聽?喜歡跟讀哪一自然段就跟讀哪一自然段。

3、誰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4、再讀課文,畫出自己不明白的詞語,學生互相質疑。

飽覽 題句 誦讀 包蘊 意味深長 騰雲駕霧 心悅誠服 攀談 不解之謎 哲理

三、師生合作學習

1、課文第一自然段講了挑山工的樣子,誰願意讀一讀,讓同學們加深對挑山工的印象。

2、讀完這一自然段後,同學們對挑山工有什麼樣的印象?

引導學生認識:

(1)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

(2)挑山工登山的路線是什麼樣的?

(3)挑山工登山爲什麼要走摺尺形的路線?

(4)挑山工登山走摺尺形的路線會帶來什麼樣的問題?

3、作者爲什麼會這麼詳細地描寫挑山工?請你帶着這個問題繼續讀課文。

(1)作者對什麼現象、事情感到很奇怪?(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時間卻並不多。)

(2)作者爲什麼會感到奇怪?

四、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挑山工的特點以及作者的疑慮,那麼,挑山工是怎樣解開這個不解之謎的呢?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作業設計

1、自己回家讀感受最深的.自然段,體會感情。

2、想一想自己今後該怎樣做?

板書設計

特點:摺尺形路線

4、挑山工

奇怪:路程長一倍,時間卻不多

課後小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繼續學習課文,重點指導感情朗讀,要求學生在讀中體會課文內容,並聯系實際談自己生活和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應該怎樣做。

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挑山工的特點以及作者的疑慮,那麼,挑山工是怎樣解開這個不解之謎的呢?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

2、板書課題。

二、師生合作學習

1、分組練讀課文,思考討論:

(1)在登山的途中,作者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3次)

(2)他們是在什麼情況下相遇的?(山下、回馬嶺陡直的山道邊、半山腰的五鬆亭)

(3)這幾次相遇都有什麼共同點?(開始“我們”超過他,後來發現他走在前面,到達相遇點。)

(4)作者爲什麼和挑山工攀談?(爲解開心中的不解之謎。着重引導學生理解挑山工的一段話,在理解意思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多遍朗讀。)

(5)作者畫了一幅什麼樣的畫?(要求學生用課文中的語句做回答。)

(6)爲什麼要畫它?(引導學生談精神:認準目標、堅持不懈、不斷攀登)

2、學生互相質疑,教師點撥。

三、聯繫實際談感想,練習口語交際能力。

1、學了這一課後,你最深的感想是什麼?

2、學生找自己的好朋友討論、交流。(要求學生聯繫實際談自己生活和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應該怎樣做。)

3、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同學和老師聽聽嗎?

四、教師評價總結,課外延伸

1、教師對學生所說的進行評價。

2、希望同學們回家把今天的感想寫在自己的日記本上,或者說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

作業設計

1、今天的感想寫在自己的日記本上,或者說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

2、預習第五課。

板書設計

負荷重

特點 路程長 生疑

速度快 |

4、挑山工 相遇——攀談——解疑

|

畫畫 ———— 明理

課後小記

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8

一、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以“父母之愛”爲主題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選自著名作家樑曉聲的親情小說《母親》。作家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攝取了少年時期生活的一個鏡頭:辛勤勞作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軍》的事。

“一元五角錢”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錢,但是對於當時一個經濟拮据的家庭,對於一個每個月只能賺27元工資還要養育5個子女的母親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數目。課文以“一元五角”錢爲線索,通過“我”在車間裏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通過母親外貌、語言、動作的一系列描寫,刻畫出了一個辛勞、慈愛的母親形象,也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那份敬愛之情。

文章最大的特色是語言,不長的篇幅卻用了35個小節,短句、短段的描寫淋漓盡致地刻畫了一個辛勞、慈愛的母親形象。文中“七八十臺機器”的廣角鏡頭、“母親直背、轉身、望着我”的慢鏡頭、“母親掏錢、塞錢、湊錢給我”的特寫鏡頭、“母親立刻投入工作”的快鏡頭,寫得生動感人,值得引導學生感悟與理解。尤其是作者在寫作上的特色,3個“我的母親”倒裝與反覆的寫法,以及4個“立刻”反覆使用的寫法值得細細推敲。

二、學情分析

寫人的文章孩子們有接觸過,作爲五年級的學生更要去初步學習作者如何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的方式方法。本文的寫作背景對於現在幸福的孩子們來說偏遙遠:一個母親每月工資27元,擔負起撫養5個孩子的重擔。家庭如此拮据是現在的孩子所無法體會到的,母親如此的辛勞也是現在很多孩子都無法體諒到的,如何讓孩子能夠走進文本,能夠深入去理解“一元五角錢”在當時到底意味着什麼?體會慈母之情深是其中一個難點。所以適當補充資料,引導學生抓“震耳欲聾”等詞感受母親工作環境之惡劣,通過抓住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等詞句,從字裏行間去體會母親工作負荷之巨大、勞作之辛苦以及母親愛兒之情深很有必要。在理解文本的同時,更應關注文章的表達形式,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目標

1.隨文理解“震耳欲聾”一詞,會認“陷、碌、攥”和多音字“龜”。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倒裝、反覆等寫作方法的強調作用。

3.通過描寫母親的外貌、動作、語言的重點句、段的理解感悟,體會母親的辛勞和作者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喚起學生敬愛母親的情感。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對母親外貌、語言、動作描寫的重點句段的品析,體會母親的辛勞以及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難點:初步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出示《青年近衛軍》圖片。

這本書是作家樑曉聲小時候得到的第一本長篇小說。關於這本書,有一個他和母親的感人的故事,今天我們隨同樑曉聲一起走進他的回憶,來認識這位母親。

(二)把握主要內容、明確學法

1.自由讀課文,注意生字詞,把課文讀通順。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從中你感受到了這是一位( )的母親?

2.反饋,交流。

(1)從課前學習單的反饋情況看,這些詞語同學們都認爲比較難讀:震耳欲聾、失魂落魄、龜裂、攥着、陷入、忙碌。

(2)平時我們概括一件事可以抓住事情的“六要素”。即時間、人物、地點,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看看你的學習單上的主要內容,逐一對照,漏了什麼,改一改。

(3)指名同學反饋重要內容的概括。

(4)從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母親呢?(辛勞、慈愛……)

3.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導讀提示我們怎麼學?(看導語提示)

(三)讀慈母形象,體會“情深”

1.這節課我們就抓住描寫母親的語句來深入學習。請快速默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外貌、動作、語言的語句,看看哪些字眼讓你感受到了母親的辛勞?圈出重點詞,讀一讀,在旁邊寫一寫批註。(板書:外貌、動作、語言……)

2.交流。(隨機板書)

(體會母親工作辛勞。)

出示句一: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着,頭和縫紉機捱得很近。周圍幾隻燈泡烤着我的臉。

(1)指名讀。你看到了怎樣的背?(極其瘦弱且彎曲的)除了直接寫母親的背,還寫了什麼?(被燈泡烤着的臉……)

(2)母親不光是臉被烤着,就連耳朵也受着煎熬。文中就有一句環境描寫也可以看出母親工作的`艱辛。

(3)穿插環境。句子:七八十臺縫紉機發出的噪聲震耳欲聾。什麼叫震耳欲聾?走進這樣的車間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4)看到每天在七八十臺縫紉機的噪音中,在幾百只燈泡的炙烤下的母親如此辛勤的工作,你此時是什麼心情?(難過……)

(5)帶着這種感受讀一讀。

出示句二: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着我,我的母親……

(1)還有哪些句子體現母親的辛勞?

(2)這句話除了提到母親的背,還寫了母親的什麼?(眼神)這是怎樣的眼神?(疲憊且吃驚的)因什麼而疲憊?因什麼而吃驚?

(3)讀出這份辛勞。

(4)發現了嗎?這句話很特別?特別在哪裏?(“我的母親”出現3次,而且都放在句子的末尾。)

(5)比較句子:我的母親背直起來了,轉過身來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着我……這兩句話上下意思差不多,幾乎沒有什麼變化,你自己讀讀,給你的感覺一樣嗎?(用倒置寫法突出前面的部分,畫面感更強。)

(5)誰願意把這一個個畫面讀出來?(配樂指導朗讀)

師小結:作者知道母親工作辛苦,卻沒有想象到會如此辛苦。作者反覆用上“我的母親”,將它們放在句後,將母親“直背、轉身、望”的動作強調出來,定格成一個個清晰的畫面,久久地,久久地留在作者的腦海裏,也留在我們腦海裏,所以作者要這樣寫。

出示句三: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附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還有哪些句子體現母親的辛勞?

(2)這句話中你又發現了什麼?(用了4個“立刻”)“立刻”可以改成什麼?(馬上、立即……)

(3)讀讀這句話,作者這樣寫讓你有什麼感覺?(母親工作爭分奪秒)

(4)母親賺錢是多麼的不容易。爲了孩子們,她甚至一分鐘一秒鐘都不願意耽擱,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 (師引讀並板書)

(5)你們知道母親這樣爭分奪秒是爲了什麼嗎?

補充資料:樑曉聲家有兄弟姐妹5人,父親去大西北工作,常年不在家。爲了養活一大家子的人,母親起早貪黑地工作,每月只能賺27元,平均每天收入幾毛錢。家裏窮到常常一塊豆腐要吃3頓,爲了養活孩子,家裏的收音機已經變賣。爲了給孩子們省錢,母親每天不吃早飯就去上班。上班的地方離家很遠,也捨不得花5分錢乘車。

(6)讀到這裏,你讀懂了什麼?(母親很辛苦,爲了孩子省吃儉用……)

師:我所討要的“一元五角錢”是母親起早貪黑近兩天的收入。母親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孩子們啊!這就是──慈母情深。(齊讀課題,體會母親愛兒深切。)

1.課文中母親的哪些描寫又讓我們感受到了這份愛呢?小組合作,劃出母親的言行,討論討論。

句子一: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着……

句子二:母親卻已將錢塞到了我手心裏了,大聲對那個女人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

句子三:“你這孩子,誰叫你給我買水果罐頭的!不是你說買書,媽才捨不得給你這麼多錢呢!”

句子四:那天母親數落了我一頓,數落完,又給我湊足了夠買《青年近衛軍》的錢。

2.小組派代表談感受。

3.這是怎樣地“掏”?怎樣地“塞”?怎樣地“湊”?(預設:毫不猶豫、充滿關愛、迅速、很不容易……)這一“塞”塞給我的僅僅是“一元五角錢”嗎?還有什麼?(預設:母愛、期望與理解……)

4.什麼數落?數落我什麼?母親爲什麼要數落我?(因爲我爲母親買了水果罐頭)

師:對我的要求母親是毫不猶豫,對自己卻是省吃儉用,捨不得花一分錢。這就是──慈母情深。

(四)寫話補白,昇華情感

1.對於一個經濟如此拮据的家庭來說“一元五角錢”不是一個小數目,對於母親每天如此微薄的工資還要養活一大家子來說,“一元五角錢”更是得來不易。那麼母親是如何再次湊錢給我買書的?(抓住母親的神態、動作、語言等寫出母親辛苦湊錢的過程。)

師:無論是母親的“掏”“塞”“湊”,還是母親數落的話語都讓我們體會到了那一份濃濃的──慈母情深。(齊讀課題)

3.交流、反饋。

4.千言萬語說不盡,慈母情深深似海。就如我們的父母,各自用不同的方式愛着我們!我們更應該多點體諒,多點懂事,就像作者一樣。最後讓我們在冰心的《紙船──寄母親》中結束我們的課。(詩歌朗讀)

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9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及其關係。

教學重難點

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及其關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知道《梁祝》《夫妻雙雙把家還》嗎?

2、很好,他們反映的都是民間故事。(板書:民間故事)其實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早已接觸了大量的民間故事。你知道嗎?

3、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再學一個民間故事(板書:牛郎織女)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這個民間故事的無窮魅力!

二、初讀課文,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及其關係

1、自由讀課文,找出文中的人物,並在文中圈注。

2、初讀彙報:文中的人物有哪些?

學生說出人物,師板書:(哥哥嫂子牛郎老牛王母娘娘織女)

3、默讀課文說說人物之間的關係,並找出文中相應的內容重點讀:

(1)哥哥嫂子牛郎

課文第1自然段

用一個詞或一句話說說哥哥嫂子對牛郎的態度。

學生討論交流。

多指名讀與自己表達的詞或句子有關的課文內容。將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用一個詞表達自己對哥嫂的情感。再讀

(2)牛郎老牛

課文第2自然段,“牛郎照看老牛非常周到,他把一些好的東西都給老牛吃,你看,他讓牛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牛郎就牽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最乾淨的溪水。”

老牛知恩圖報,“那頭老牛跟他很親密,常常用溫和的目光看着他,有時候還伸出舌頭舔舔他的手。(板書“舔”,教學“添”)

老牛還給牛郎介紹織女,就是對牛郎的一個回報。

老牛還讓牛郎在它死後,剝下它的皮,緊急的時候披上它。

(其實這裏,作者還使用了一個寫作方法——鋪墊。鋪墊是爲下文的出現而打下的基礎,如果沒有了它,後文會顯得很突然。)(板書:鋪墊)

(3)牛郎織女

牛郎在老牛的指點下見到了那位美麗的姑娘了嗎?見面後的結果又向哪發展了?

大聲讀課文相應的自然段(4—————6自然段)

初評牛郎織女。———————分組討論交流自己對牛郎織女的印象彙報時說出自己的理由。

啓發想像:如果故事中不出現意外情況,牛郎織女一家的幸福生活將會是什麼樣的?

小組討論後寫一段描繪牛郎織女幸福生活的話。

代表彙報自己的描述,集體評議。

齊讀課文第4——6自然段。

(4)牛郎與王母娘娘

在牛郎和織女的婚姻關係上,王母娘娘算是一個破壞者。讀讀文中對王母娘娘的描寫吧。

“一天,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裏幹活,便帶領天兵天將闖進牛郎家裏,來抓織女。兩個孩子跑過來,死死的抓住媽媽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兩個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織女,一齊飛向天空……”

(5)牛郎與喜鵲。

鵲對牛郎來說,是他婚姻的幫助者。喜鵲搭橋,讓牛郎和織女見面,真感人。(找到喜鵲搭橋的段落,並和同學們一起讀。板書:喜鵲)

三、概括主要內容

1、好,藉助人物關係,讓我們從內容上具體說說《牛郎織女》寫了一個()的故事?

2、出示:《牛郎織女》是一則民間故事,課文主要講述了孤兒牛郎在的幫助下認識了()。他們()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後,()。牛郎(),用竹筐挑着兩個孩子去追趕織女。被王母娘娘()。從此,(),天長日久,他們()。

3、生交流

你們真了不起,通過剛纔這樣的梳理,我們對“寫了什麼”既做了細緻的分析,又學會了簡要的概括。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在熟讀課文,瞭解故事條理的基礎上覆述故事,做到內容完整,語句流暢。

2、抓住表現人物特點的關鍵語句感受人物性格,有感情朗讀。

3、抓住文中的問句,初步感受設置懸念給故事帶來的變化,瞭解這樣表達能夠激發讀者閱讀的興趣。

4、通過想象鵲橋相會的美好,感受故事中蘊含的情感,拓展兩首描寫牽牛織女的詩歌,知道人們對於自由、幸福的追求是永遠不會改變的。進而瞭解民間故事流傳的原因。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正確、流利的複述課文,感受人物特點。

2、想象鵲橋相會的美好,感受故事中蘊含的情感,進而瞭解民間故事流傳的原因。

三、教學過程:

在晴朗的夏天夜晚裏,我們仰望星空,可以看見一條銀色的天河,它就是銀河。在銀河東岸有一顆明亮的星星——牛郎星。在銀河的'西岸與牛郎星隔河相望的這顆明亮的星星就是——織女星。自古以來,人們對這兩顆星星都懷有特殊的情愫,連唐代大詩人杜牧也在《秋夕》中這樣描寫:“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出示,齊讀)

其實自古以來,我國民間就有許多關於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葉聖陶老先生改編的這篇民間故事《牛郎和織女》。(齊讀課題《牛郎織女》)

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並讀了課文,下面檢查一下生字詞自學情況(出示生字詞,指名讀)

這篇課文是一個民間故事,既然是故事,它一定圍繞一連串的人物展開的。課前已經預習並讀了這個故事,說說看,寫了哪些人物?

有牛郎、織女。

有王母娘娘

牛郎的哥哥和嫂嫂

老牛喜鵲。不錯,故事裏,動物也是“人物”

還有牛郎的兒子和女兒。

(板書:牛郎、織女、兒女、兄嫂、老牛、王母、喜鵲)

這麼多人物中,中心人物是牛郎和織女,就讓我們以牛郎爲起點,聊聊牛郎與其他人的關係。

一、牛郎和哥嫂

1、牛郎與哥哥嫂子的關係怎樣?

沒有名字的牛郎是個孤兒,跟着哥哥嫂子過日子。哥哥嫂子虐待牛郎,叫他吃剩飯、穿破衣、住牛棚……哥哥嫂子真是自私自利,不講骨肉親情的人呀!

二、牛郎與老牛的關係

哥哥嫂子虐待牛郎,可牛郎和老牛關係卻非常密切,他們倆之間一個是人,一個是動物,但看起來更像朋友和兄弟。

1、首先,牛郎對牛好,照顧牛的吃喝是那麼細緻周到,好得沒法說。結合課文,具體聊聊牛郎照看老牛是如何的周到?他把一些好的東西都給老牛吃,你看,他讓牛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牛郎就牽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最乾淨的溪水。

2、牛郎照顧那頭老牛細緻周到老牛也知恩圖報

(1)用溫和的眼神看着他,有時候還伸出舌頭舔舔他的手。

(2)老牛給牛郎介紹織女,就是對牛郎的一個回報。也就是說老牛是媒人,也叫紅娘,幫助牛郎介紹對象,而且還不是一般的人,織女可是仙女呀!你羨慕嗎?感謝你的發現,找出相關段落讀讀

(3)老牛除了要成全牛郎的婚姻,還怎樣報答牛郎的?

還有老牛讓牛郎在它死後,剝下它的皮,緊急的時候披上它,後面沒說完,老牛就去世了,證明老牛對牛郎後面事一清二楚,而且臨死都不放心。不但給婚姻,而且還給牛皮。希望牛郎關鍵的時候用上。(引導學生讀相關段落。)

關鍵時候用上了嗎?(引導學生讀相關段落)

俗話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我們善待自己的身體,老牛也是如此呀!可這老牛捧出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從頭到腳把自己的皮扒下來,獻給牛郎,真是滴水之恩,涌泉相報。

三、牛郎和織女

理清了牛郎和老牛的關係,下面該聊聊牛郎和織女了。

1、他們在哪相識的?那是一個怎樣的環境?看,古時候談婚論嫁就曉得找一個環境優美的地方。

牛郎和織女第一次就你看上了我,我看上了你,這叫一見鍾情。

不過這部分文中寫得較簡單,你猜他們第一次見面會有怎樣的情景?

我曾經看過一個版本,說仙女下凡,在湖中戲水,牛郎偷偷把仙女的衣裳

藏了起來,這樣牛郎和織女一見鍾情,可見,牛郎也不傻,這叫“智取織女”

牛郎織女相識,之後就相愛,最後又相相守!織女決心留在人間,做牛郎的妻子。是什麼原因讓織女決心留在人間,做牛郎的妻子的?

心眼兒好,又能吃苦。

心眼兒好,又能吃苦——這是一種樸素的美德,如果你心眼兒好,又能吃苦,長大了,說不定也會有仙女下凡嫁給你呢。

牛郎織女結婚以後,他們生活得美滿嗎?美滿。找相關句段朗讀。

四、牛郎織女和王母娘娘

牛郎織女婚後的生活多麼幸福美滿呀!可是好景不長。接下來的課文中安排王母娘娘出場了。王母娘娘心狠手辣,破壞美滿婚姻、拆散一對恩愛夫妻,請一個同學朗讀有關段落(指名朗讀第8、9自然段)。哇!()同學讀得真是撕心裂肺呀!是不是你家的織女被抓走了?

請注意第9段中的一個疊詞,

“狠狠”寫出了王母娘娘的什麼?還有哪些詞寫出了王母娘娘的心狠手辣。

織女一邊掙扎,一邊望着兩個孩子大聲喊:“快去找爸爸!”——這一句要讀出織女痛苦、難捨。

(齊讀第9小節)

牛郎得知織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心急如焚。可是怎麼上天搭救呢?

生:忽然,他想起老牛臨死前說的話,便趕緊找出牛皮,披在身上,然後將一兒一女放在兩個竹筐裏,挑起來就往外跑。一出屋門,他就飛了起來。他越飛越快,眼看就要追上織女了。

師:這段話與前面哪一段話相互照應?

生:一天,牛郎去喂牛,那頭衰老的牛又講話了,眼眶裏滿是淚花。它說:“我不能幫你們下地幹活了,咱們快分手了。我死了以後,你把我的皮剝下來留着,碰到緊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

師:果然是神皮,老牛沒有吹牛皮。(笑)牛郎爲什麼沒有追回織女呢?

生: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玉簪往背後一劃,霎時間,牛郎面前出現了一條天河。天河很寬,波濤洶涌,牛郎飛不過去了。

生:從此以後,牛郎在天河的這邊,織女在天河的那邊,兩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他們就成了天河兩邊的牽牛星和織女星。

師:讀到這,故事由喜轉悲,令人感慨萬千。東漢樂府是這樣詠歎的。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齊讀)

師:牛郎織女天河永隔,但是隔不斷恩愛夫妻的真情。請看黃梅戲《牛郎織女》中的織女唱段(出示課件18):“縱然把我化成泥,心與人間不分離;縱然把我化成灰,織女仍是牛郎妻。”

不過在織女和牛郎不屈不撓的鬥爭下,王母娘娘被迫答應他們每年可以相會一次。

齊讀最後一小節

師:人間的喜鵲也被天上的牛郎織女的愛情感動了,它們紛紛加入了天河搭橋的志願者隊伍。“鵲橋”象徵着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也是反抗專制勢力的具體形式。

師:在許多人看來,牛郎織女的故事是一場悲劇,不過我倒覺得這是一個悲裏透着喜得愛情故事。你想,牛郎不過是個孤兒,按說可能打一輩子光棍,居然有天上的美麗仙女嫁給他,還共同生活了三年,並且有了一兒一女的愛情結晶。難道還不滿足嗎?即使後來遭到王母娘娘的破壞,他們每年仍然可以有一次鵲橋相會。一個人擁有這樣浪漫而幸福的愛情,多羨慕啊,宋代詞人秦觀就在《鵲橋仙》裏這樣描寫:“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師:農曆七月初七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現在演變成了什麼節日?(情人節)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節,農曆七月初七是我們中國的情人節。據說七夕之夜,人們躲在瓜果架下可以聽到牛郎織女的竊竊私語呢。

好,讀到這兒藉助人物關係,我們基本上了解《牛郎織女》故事的內容和人物特點。藉助提示說說《牛郎織女》講了一個()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哥嫂對牛郎不好,虐待牛郎。牛郎對老牛照顧周到,老牛想回報他,就給他介紹織女,死後還給了牛皮,告訴他有困難急需的時候用上它。於是牛郎就相識了織女,並結婚過上美滿生活。王母娘娘暴跳如雷,於是抓回了織女。後來王母娘娘允許牛郎和織女一年見一次,喜鵲就來搭橋,讓他們相會。

(結合板書,師生一起,很輕鬆地聊了故事梗概。)

真了不起,通過對人物及其關係的梳理,這就很好地運用了抓人物關係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我們既讀了課文,又學會了簡要的概括。下節課我們重點探究葉聖陶在寫這篇《牛郎織女》中用了哪些方法,哪些寫作特色值得我們學習。

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用“居然”“成熟”造句。

3、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練習分清課文的主次。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難點】

練習分清課文的主次。

【教具學具】

1、自制幻燈片。

2、寫有“讀讀寫寫”中詞語的小黑板。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同桌互相檢查:

釀蜜倘若有限枯燥厭惡譬如通俗風俗

見識屠場疏忽署名黯然淚下

2、今天學習《落花生》:

板書:

落花生

誰知到什麼是落花生?落花生有什麼特點?

(學生自由發言。)

二、檢查預習

1、指明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注意糾正讀錯音和破句的地方。提醒學生注意:“榨”是翹舌音。

2、這篇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一些什麼事情?

(學生自由發言,認識可深可淺。)

三、初讀課文,劃分段落層次

1、提出要求:

朗讀課文,想想課文可以分成幾段,每段講的是什麼。

2、學生小聲朗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3、討論交流:

課文可以分幾段?每段講的是什麼?

(可以分爲三段。第一自然段是第一段,講播種花生、收穫花生;第二自然段是第二段,講母親提議過收穫節。其餘部分是第三段,講過收穫節時吃花生、議花生。)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

2、討論交流:

我們姐弟幾個認爲花生有哪些好處?

(味兒美,可以榨油,價錢便宜。)

父親卻認爲花生“有一樣最可貴”,這個最可貴之處是什麼?找出課文理的話說一說。

父親將花生與桃子、石榴和蘋果這幾種植物相比,在哪一點上讚美了花生?說明了花生的什麼品格?

(花生雖然不好看,可是很實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這說明了花生默默奉獻自己的果實,從不誇耀自己的品格。)

父親說:“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父親的希望是什麼?找出課文理的話說一說。再說一說自己的理解。

(課後思考練習3中的'兩句話體現了父親對“我們”的希望,指導學生討論、理解這句話的含義。要着重使學生在瞭解花生品格的基礎上,體會到這樣一層意思:做人要做有花生品格的人。)

爲什麼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因爲這幾句話雖然淺顯明白,卻富有哲理,其中蘊含的道理非常深刻,所以對作者一生的爲人處事都產生了影響。)

父親的話對你有什麼影響嗎?你覺得應該怎樣做一個有花生品格的人?

(學生練習學習實際和生活實際談自己的看法,教師適時加以引導。)

五、佈置作業

在感情的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學習生字新詞

1、檢查學生的讀音。

(顯示幻燈片。)

2、指導學生識記生字:

提醒注意:“闢”的左半部分不是“啓”;“茅”“榨”可用部件識記法記憶字形;“慕”的下半部分是“”,不是“”。

3、學習新詞:

“居然”是什麼意思?找出課文中有“居然”一詞的句子讀一讀,體會這個詞的意思和用法。

(“居然”就是出乎意料、沒有想到的意思。)

4、分角色朗讀課文。

5、討論總結中心思想:

這篇課文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經過,通過收穫節上對花生好處的談論,說明做人要像花生那樣,作對別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三、給課文編寫簡要提綱

1、圍繞這個中心思想,課文先說了什麼,最後說了什麼?

2、編寫課文提綱。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板書:

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談花生

四、練習分清課文的主次

1、根據課文提綱,想一想,在這些材料裏面,哪些內容是主要的?哪些內容是次要的?

(學生討論回答。如果學生不易理解,可以引導學生回憶課文:從種花生到收花生要經歷多少時間,在課文中佔了多少篇幅?從吃花生到談花生,從談花生到論人生經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佔了多少篇幅?在學生回顧課文的過程中得出結論:種花生、收花生是次要內容,課文中略寫,一筆帶過;過收穫節時談花生是主要內容,寫得比較詳細。)

2、聯繫課文的中心思想,體會主次分明的好處。

(閱讀的時候,抓住談花生、論人生這個主要內容,就能加深對中心思想的體會。)

五、完成思考練習

1、齊讀小黑板上的詞語。

2、指名說說“居然”“成熟”的意思,並口頭造句,適當評議。

3、學生抄寫讀讀寫寫中的詞語,並用“居然”“成熟”書面造句。

六、朗讀課文,練習背誦

七、佈置作業

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落花生

種花生──收花生

準備過收穫節

吃花生味美榨油

過收穫節談花生價格便宜

論人生不求虛名

默默奉獻

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1

教材簡析:

《黃果樹聽瀑》是新課標實驗教材五上選讀課文中的第一課。本文是一篇遊記,文字優美,想像豐富,比喻生動。全文以“聽”字爲題眼,在文中多次調動聽覺,對聽到的聲音作細緻入微的描寫,以此帶動對瀑布形象的描述,並將聽到的聲音,看到的外形通過想像等形式融入到自身的情感體驗中,彷彿自然與人融爲了一體,難分難解,從而讚美了黃果樹瀑布恢宏的氣勢、生生不息的活力,歌頌了自然的壯麗、偉大。

教學目標:

1.藉助教師製作的“學習小提示”會讀“遏、杼、寥”等生字;能聯繫上下文或調動生活體驗,理解“人喧馬嘯、響遏行雲”等重要詞語的意思。

2.通過多讀難讀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3.抓住關鍵詞句,體會作者對黃果樹瀑布及大自然的崇敬和讚美之情。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

1.板書“瀑”,指什麼?

學到過跟“瀑布”有關的古詩嗎?齊背《望廬山瀑布》

2.師:我們今天也隨一位作家去遊一處瀑布,叫“黃果樹瀑布”。(板書 黃果樹)

文章的題目叫——(讀題)

看到這一題目,心裏有什麼想法?(爲什麼說是聽瀑布呢?)

二、讀通課文,找出關鍵句

1.讀通課文

自由朗讀課文,碰到不認識的字,請擡頭看看老師的生字小提示,幫助你讀通順。

一邊讀,一邊劃難讀的詞語,在讀通課文後同桌相互讀一讀。

2.默讀,找音、形句

快速默讀全文,用波浪線劃一劃作者聽瀑布的句子;用橫線劃一劃作者看到瀑布的句子。

3.交流句子

交流找到的描寫瀑布聲音的句子,找到一處,讀一處。

三、研讀重點段,帶動理解全文

1.“車到黃果樹瀑布風景區……”一處

(1)這聲音有什麼變化?

(2)知道什麼是“人喧馬嘯”嗎?現在的生活中很少有馬嘯,那麼它又是指什麼?

(3)感情朗讀,讀出作者離瀑布越來越近的聲音變化。

(4)聽着這樣的聲音,看到的又是怎樣的瀑布樣子呢?

(5)說說瀑布形狀與聲音的聯繫。

(抓織布機上布匹的形與瀑布的形,織布機的聲與瀑布的`聲之間的聯繫)

策略:介紹織布機上布匹成形後的樣子,讓生感覺瀑布與“白絹”的形似、色似;模仿織布機的“嘩嘩嘩嘩”聲,體會與瀑布聲音的相似。讀好寫瀑布形狀的一處,再借助音形聯繫,反扣讀好寫聲的一處。

(6)小結學法。

師:剛纔,我們“未見瀑形先聞瀑聲”,在感受到瀑布聲音的氣勢後,見到了瀑布的樣子,從而發現了瀑布聲音和樣子之間的聯繫。

2.“黃果樹瀑布落在一片羣山環抱的谷地……”一處

(1)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二處描寫瀑布聲音的句子,想想有什麼特點?再讀讀描寫瀑布樣子的句子,想想與瀑布的聲音有什麼聯繫?讀了後同桌或四人小組交流交流,從哪些詞語看到了瀑布的聲和形的特點以及它們的聯繫。

(2)學生自讀,交流。

抓住“低音提琴”和“躍入澗底”的聯繫開展交流。

“低音提琴”,“嘩嘩”聲無規律,學生模仿。

“躍入澗底”,啓發學生想像,會出現怎樣的聲音。舉例跳水,水泡的“咕嚕咕嚕”聲。

(3)感情朗讀。指名讀;女生讀聲部分,男生讀形部分。

(4)這樣的聲,這樣的形,徐霞客描寫道——讀

3.“瀑布如雷轟鳴……”一處

(1)聽老師讀5、6自然段,閉上眼睛想想:這裏的瀑布聲又帶給你怎樣的感覺?

(2)生自讀,想想此處“嘩嘩”的聲音又是怎樣的,全班情境體驗。

(3)齊讀6、7自然段。

四、小結全文

聽着這樣的瀑布聲,徐霞客完全——

我們聽着、讀着這樣的瀑布——

五、安排練筆,回扣中心

(1)你聽着聽着,聽出什麼來了?對黃果樹瀑布有了什麼認識?請寫下自己的感受,可以是簡短的兩三句話。

(2)交流

(3)怪不得,作者第一句話就說——黃果樹瀑布,一部大自然的傑作。

(4)感情朗讀中心句。

六、佈置作業

同學們,這篇課文有很多作者寫聽到的瀑布聲的詞語,請大家課後去找出來,把它們寫在摘錄本上。

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2

導學目標:

1、學會“榆畔帳”三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習通過看註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詞的大意。

4、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導學重點

1、感知詞的大意,懂得詩句的意思。

2、引導有感情地朗讀。

導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一、預學:

前置性學習單:

1、自由朗讀《長相思》這首詞,多讀幾遍,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2、查閱資料瞭解詩人的創作背景,收集有關詩人的其他思鄉古詩。

3、想想詩中描寫的畫面,讀出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入,揭題。

1、師:同學們,在李白的眼中,鄉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潔月光,在王安石的眼中,鄉愁是那一片吹綠了家鄉兩岸的徐徐春風。那麼,在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眼中,鄉愁又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詞,納蘭性德的《長相思》。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2、師簡介,長相思既是這首詞的題目,也是詞牌名。

你還知道哪些詞牌名呢?

長相思分爲上闕和下闕兩個部分,內容多爲思念家鄉或者思念親人。

3、簡介納蘭性德。

(二)整體感知,學習生字。

1、①(指名讀)誰來讀一讀?

榆關,那畔,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

②齊讀

2、自由朗讀《長相思》這首詞,多讀幾遍,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3、再讀,解決詩歌節奏。下面,我們全班一起,把這首詞有節奏地讀一讀,

二、互學小組交流:

這首詞主要在講什麼。詩人身在哪裏?心又在哪兒?2、

小組展示:

請一個同學讀詞的上闕。

1、誰來說說,作者身向何方?(板書:身)

在榆關(簡單介紹山海關)

2、那山海關是他們最終的目的地嗎?

你是從哪個詞語知道的?(那畔)

是的,……(簡介背景)。

3、山一程,水一程,

是啊,山一程,水一程,你從“一程一程”體會到了什麼?

我們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萬水千山,跋山涉水,山高水長,……)

在這萬水千山的長途跋涉中,他們可能遇到什麼困難?(路陡,山高,水深……)

4、現在,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詞的上闕的意思?

5、指導朗讀。

指名讀,讀出行軍的艱難來。

從你的朗讀中,老師體會到了將士們“山一程”的爬山之難,誰還能通過朗讀體現“水一程“的涉水之難呢?

齊讀。是啊,行軍多難啊!同學們,現在,你們就是和納蘭性德一起艱難行軍的將士們,來,把上闕讀一讀。

展示交流下闕:

是啊,夜深了,勞頓了一天的將士們本該在營帳裏好好休息,爲什麼他們營帳裏的燈還亮着呢?

請同學們輕聲讀詞的下闋,邊讀邊思考這個問題。

1、爲什麼燈還亮着?

2、是什麼聲音勾起了他們的思鄉之情呢?

3、這樣的聲音在將士們聽來好聽嗎?哪個詞告訴你聲音嘈雜不好聽?(聒)

你是怎麼體會的?(出示風雪畫面)

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

4、故園無此聲

好一個故園無此聲!那故園指哪裏?故園會有什麼?

想想故園會有什麼呢?請同學們展開想象,把它寫下來。

(故園有什麼樣的什麼,有……的……,還有……)

5、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下闕的意思?

6、誰來讀一讀下闕

是啊,在這風雪交加的夜晚,故園那美好的畫面全都碎了,故園那美好的情景全都碎了,納蘭性德連夢都做不成了啊!身向榆關,心卻在故園,這是怎樣一種身心分離的痛苦啊!

指名與師合作讀。

師:在這裏,沒有故鄉那熟悉的小河,這裏只有(生:風一更,雪一更……)

師:在這裏,沒有故鄉那熟悉的`大槐樹,這裏只有……

師:在這裏,沒有故鄉那慈祥的父母的呼喚,這裏只有……

誰還想再讀?假設你就是納蘭性德,正在忍受思鄉之苦的納蘭性德。

齊讀。

配樂讀,悟感情

納蘭性德身向榆關,心卻在故園,他在忍受着身心分離的痛苦啊,同學們,身向榆關,心卻在故園的僅僅是納蘭性德一個人嗎?

全班一起讀。(同學們,現在,你們就是正在風雪之夜苦苦思念家鄉的將士們,我們有感情地讀一讀)

1、同學們讀得真好,我們把整首詞連起來讀一讀。

2、範讀(配樂):

3、男生女生讀,齊讀

在這裏,沒有鳥語花香,沒有親人的絮絮關切,這裏只有——

在這裏,沒有皎潔的月光,沒有在皎潔月光下和妻子依偎在一起的那一份幸福,那一份溫暖,這裏只有——

在這裏,沒有牧童的短笛,沒有孩子們放風箏時的歡聲笑語,這裏只有——

4、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齊讀)長相思。師: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生:(齊讀)長相思。師:愛故園,思親人,字字化作——。生:(齊讀)長相思。

三、評學:

1、拓展

蒐集表達思念家鄉的詩詞或歌曲,讀一讀或唱一唱。

板書設計:

身向榆關(難)

長相思

心在故園(苦)

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3

一、 教學目標:

1、以歡樂、活潑的情緒,飽滿而富有彈性的歌聲,表現了佤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

2、熟練地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詞。

3、瞭解佤族的民族風情文化,感受歌曲情緒。

二、 教學重難點:

用歡樂、活潑的情緒,飽滿而富有彈性的歌聲。

三、 教具:

多媒體、鋼琴

四、 教學過程:

1、 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是什麼民族嗎?

生:漢族。

師:你還知道哪些民族?

生:苗族、回族、新疆維吾爾族等。

師:請同學們看這是哪一個民族?(看錄像)

這是佤族的民歌,佤族人民能歌善舞,人們不僅跳木鼓舞,而且也唱木鼓歌,邊歌邊舞,場面非常熱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最具佤族風格的歌曲《木鼓歌》,感受一下這種歡樂歌舞的場面。

教師播放歌曲《木鼓歌》,出示課題。

2、學唱歌曲:

(1) 初聽歌曲,感受歌曲歡樂活潑的情緒。

(2) 再次聽歌曲,自己邊聽邊打節奏,聽完後說說你的`感受。(節奏明快,情緒歡樂)

(3) 練習節奏:

XX XX┃X 0║XX XX┃X 0 ┃

XX XX┃XX X║XX XX┃X 0┃

學習歌曲第1—4小節的旋律:注意歌曲中的休止符(第2、4、8、小節)用聽唱法慢速練習。

3、學習歌曲第9—12小節旋律。

注意節奏變化:

X XXXX┃XX u║X XXXX┃X X u┃

三、熟練地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詞。

3、爲歌曲加襯詞

(1) 請同學們數一數歌曲中有幾個休止符?

(2) 爲有休止符的地方加上你認爲好聽的襯詞,並唱一唱

(3) 爲歌曲加襯詞,請同學們再次聽歌詞,併爲歌曲加襯詞。(要短促、有力)

4、加入鼓爲歌曲伴奏

請同學們嘗試在歌曲有休止符的地方加入打擊樂故,爲歌曲伴奏。同學們設計伴奏的方式。

5、創編歌曲的律動

(1) 請同學們跟我學幾個佤族動作。

(2) 聽歌曲,爲歌曲伴舞,可以加上自己設計的動作。

6、分組設計演唱形式(領唱、獨唱加伴奏、獨唱加伴舞、齊唱、對唱)

7、分組彙報展示

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4

一、導入單元導語解讀

1、同學們,今天我們即將進入教材第三組的學習了,這第三組中的課文都是講哪一方面的知識呢?請大家打開課本第39頁的單元導語。

2、指名讀單元導語。

3、弄清本組課文的主題、學習要求。

[設計意圖:每一組教材的起始課,都應該引導學生弄明白我們要學什麼,怎樣學。]

過渡語: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第一篇說明文是《鯨》(板題:9鯨)在這篇文章裏,作者將向我們介紹一些有關鯨的知識。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默讀課文,找出生字詞,給生字標上音節,並練習讀。

2、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的情況,教師相機重點指導。

(1)易錯音:哺 潛 乳

(2)指導書寫:肺(通天豎,上下通氣)“月”旁,跟人體有關,課文中相同偏旁的字還有;齶、肚、胎。

(3)指導不理解的生詞。

[設計意圖:在學習生字詞的過程中,要做到循序漸進,環境緊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自讀課文,看看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每段主要講了什麼?

2、學生討論交流。

3、學生反饋(教師引導:通常把動物吃飯,睡覺等日常活動以及它們的生長毓過程等稱作“生活習性”)。

4、看一看,哪些段落寫的'是鯨的生活習性?

5、歸納梳理:從全文看,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鯨的呢?

[設計意圖:學生的自主和教師的指導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雙向關係,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對文章的脈絡更清楚,明白。]

四、感受鯨體形大的特點,領悟說明方法。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把描寫鯨很大的句子畫下來。

2、指名彙報,交流點撥,讓學生領悟所使用的說明方法。

3、齊讀第一段,體會使用這些說明方法的好處。

[設計意圖:從內容入手,從句子入手,總結出說明方法,突破了教學重點,教師授之以法,爲學生的後續學習做了鋪墊。]

五、小結:

教師總結這節課的學習內容。

六、佈置作業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新詞

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一)瞭解凡卡給爺爺寫信的目的和信的內容以及寫信時的心理活動,從中體會凡卡學徒時的悲慘生活。

(二)學習文中插敘部分的內容及其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讀信的內容和插敘部分的內容。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瞭解凡卡給爺爺寫信的目的和信的內容以及寫信時的心理活動,從中體會凡卡當學徒時的悲慘生活。

(二)學習文中插敘部分的內容及其作用。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文章是通過什麼方法來表現凡卡的悲慘生活的?

(以聖誕節前凡卡給爺爺寫信這個方法來表現的。)

(二)學習第2段課文中寫信部分的內容。

1.想一想,凡卡給爺爺寫信的目的是什麼?

(凡卡在莫斯科的學徒生活很悲慘,他實在無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寫了很多話,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爺爺帶他離開這裏,回到爺爺身邊。)

2.找出第2段課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寫信的內容?畫在書上。

(第3、8、10、11、12、15這六個自然段是凡卡寫的信的內容。)

3.信的內容共有六個自然段,用一個詞組成短句來進行概括,寫出每一段的小標題。(①只有一個親人;②告訴爺爺自己在學徒中受盡折磨;③求爺爺把他帶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窮人的;⑤求爺爺給他摘一顆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爺爺把他帶回去。)

4.指名根據小標題有條理地敘述凡卡的悲慘遭遇。

(三)學習課文中插敘部分。凡卡在寫信時有許多內心活動,作者是用插敘的手法來表現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敘部分。

(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寫信過程中對過去生活的回憶,是文章的插敘部分。)

2.導讀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寫的是什麼內容?

(讓學生先默讀,這兩個自然段插敘凡卡回憶爺爺在鄉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當凡卡寫到“只有一個親人了”時,想到些什麼?

(3)爺爺在凡卡心中是怎樣一個人?

(年老、困苦、勞累,但很樂觀、風趣、慈祥,跟爺爺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樂。)

(4)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4、5自然段。

(提醒學生用思念親人的心情來朗讀。)

(5)第6自然段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家鄉節前美麗的夜景。)

(6)家鄉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樣的?

(是“美”的.。)

(7)說說家鄉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樣的美?

(寧靜、優美、柔和、藍藍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個林子沉浸在過節的氣氛之中。)

(8)指導朗讀第6自然段。

(用讚美的心情來朗讀。)

小結:

這一部分關於爺爺守夜的回憶和家鄉節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寫凡卡內心活動的。從這兩段插敘中,反映出凡卡思念親人、思念家鄉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