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四年級的語文教學設計(精選15篇)

四年級的語文教學設計(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4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的語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四年級的語文教學設計(精選15篇)

四年級的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着重閱讀理解第2~5自然段,特別是描寫三婦女拾撿麥穗時的動作,神態的語句,體會農民勞動的辛苦,增強對勞動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2、結合課後的小資料,鼓勵學生談自己在欣賞畫作和課文後的感受和聯想,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1、抓住課文描寫人物的動作、神態的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

2、欣賞油畫,結合課後的小資料,談談自己的感受和聯想。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齊聲朗讀課文中的好詞(多媒體出示)

收穫混合塵霧彌散監工套袖攥麥穗遵循

荒年禁止置身搜尋浪費傳統切身增添

2、複習課文的寫作順序,指名說各段大意。

3、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拾穗》這篇課文。

二、教學重點段

1、自由朗讀第2~5自然段,畫出三個農婦撿拾麥穗時的動作、神態的詞句,並談談你的感受。

2、彙報交流,多媒體出示句子:

(1)中間的中年人,“她正深深地彎着腰,左手攥着一把麥穗,另一隻手還在撿拾。”

對比:“攥”與“拿”有什麼不同?———“攥”有“捏”的意思,比拿用力些,表現她對麥穗的愛惜,生怕撿拾到得麥穗又丟了)

(2)“右邊的婦女累了,欠起了身,顯然是腰疼,一下子直不起身了。”

表現右邊的婦女被生活的辛苦壓彎了腰。從“欠起了身”“直不起身”看出她的辛勞。

(3)“她身腳麻利,撿拾麥穗的動作像舞蹈……”

從“手腳麻利”“動作像舞蹈”表現出她勤勞能幹。

3、在二、三、四自然段中,哪些語句是課文作者的推想?指明答。

三、教學第1自然段

1、師:第1段環境描寫除了表現這幅畫的時間和地點,你還從中體會到什麼?生思考。

2、彙報:表現在收穫季節,農民還要爲自己溫飽而忙碌,反襯出農民生活的艱辛。

3、自由讀這一部分,讀出豐收的景象。

四、教學第三部分,拓展延伸

1、師:自由讀第三部分,結合上下文,談談你對這幅畫的評價。

2、學生彙報:(分別從色調上、手法上、構思上學生闡述)

3、展開想象,想象三位婦女的生活處境是怎樣的,她們撿拾麥穗回到家,會是怎樣的一幅情景,她們一定能享受到收穫的幸福嗎?

4、小組寫作練習,彙報交流。

五、課堂小結:

師:我們欣賞了油畫,聯想三位婦女的生活處境,讓我們更深刻的體會到了農民的艱辛和生活的困苦。所以,結合畫面能容及當時的情景展開合理的聯想也是一種很好的.寫作手法,它會使你的文章真實感人。

六、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向爸爸、媽媽推薦油畫《拾穗》。

板書設計:

拾穗

秋天,田野裏

老——直不起身

中——埋頭苦幹

青——麻利

麥垛,監工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圖文結合”的文章,繪畫本身就是直觀的形象藝術,表達了作者對19世紀法國農婦辛苦的理解和同情。本單元的主題是“收穫”,其深層的主題是“勞動”,是對勞動和農民的尊重。

1、複習導入:

本環節應堅持以學生爲主題的原則,從朗讀詞語進入到今天的學習。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自己“導”的作用,要善於利用自己的語言以及想象直觀的畫面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體會情感。

2、教學重點段

這一環節設計開頭沒有處理好,應當讓學生自己找出文章的重點部分,“圖文結合”,激發情感。首先讓學生看圖,談談自己從圖上看到了什麼,有什麼體會,讓學生建立感性認識;接下來讓學生讀課文,找出作者描寫圖畫的句子,然後對照圖畫,進行品讀,瞭解作者聯想的畫面,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最後感情朗讀,這一塊學生讀的少,讀的形式也較單一,教學後感覺在學生讀後再來看圖介紹一下畫中的內容,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又教給了學生習作的方法,同時也突出了課文的學習重點。

3、拓展延伸:

這個環節設計的前部分運用不是很恰當,評價圖畫可與欣賞圖畫時一併代過,不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花時間去讓學生討論,偏離了主題,後部分的展開想象,學生的興致很濃,小組合作學習非常成功,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總之,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學生對農民辛勞的理解通過“圖文結合”的寫作方法,學生還是可以體會到的,對油畫的欣賞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有所提高,爲今後的寫作奠定了基礎。

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還要不斷地摸索、學習,才能更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教學評價:

《拾穗》一課圖文對照,有靜有動,動靜結合,是學生看圖作文的一個很好的範例,對楊老師執教這節課,評析如下:

1、教師教學態度嚴謹,認真備課,做到課前聽取指導老師意見,修改教案,執教後及時聽取指導意見,認真反思,總結提高。

2、教學層次清楚,能夠抓住課後思考題來組織設計,教學過程注意適度拓展教材。

3、認真落實語言文字訓練。如:糾正多音字“落”;比較體會“攥”與“拿”的區別及在教中的作用;體會“直不起腰”的含義;“動作像舞蹈”說明什麼。還有小組合作想象她們回家後的場面交流彙報等都是可圈可點之處。

4、本節課在教學圖文對照部分讀得不夠充分,教學過程也有些重複,學生學習的氛圍不夠濃厚。

5、欣賞油畫這一教學環節,要求學生從色調、手法、構思方面對油畫作評價,這不是語文教學的任務。語文老師要守好自己的語文這塊陣地。

四年級的語文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篇課文作爲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讚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學情分析

1.學生已具備了較強的自學能力,生字、詞語的理解可以通過課前預習,課堂提問,學生互助的形式解決。

2.學生提取文字信息的能力已比三年級有了突破。在拓展閱讀的時候學生通過提取有用的信息對課文進行延伸理解。

3.學生喜歡有挑戰性的寫作,因而老師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書寫題目:比如設計廣告語、寫導遊詞等。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生詞,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的13個生字及“盤旋、城磚、城牆、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氣魄雄偉”等詞語。

2.瞭解長城的構造和特點,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長城的主要構和造特點。

3.瞭解長城的悠久歷史,能夠向他人簡要介紹長城的歷史和在軍事上的價值。

能力目標:

1.學習圖文對照觀察法,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法,形成觀察能力和良好的觀察習慣及知識遷移運用的能力。

2.讀懂課文,理解關鍵詞句的作用、每段話的意思及段與段之間的聯繫。

3.通過閱讀,形成抓住關鍵詞句,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閱讀課文,感悟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發民族自豪感。

2.通過小練筆,深化主題,激發社會責任心,民族自豪感,號召更多的人來保護世界遺產。

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朗讀感悟法、討論交流法、整合學習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共2課時

所授課時:第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教學目的:本節課主要是初讀課文,理清脈絡,掃清字詞障礙,瞭解長城相關知識和世界遺產。學習方式主要通過學生自學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二、閱讀背景資料。(瞭解長城和世界遺產)

三、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四、質疑,解決本課詞語的意思。(通過查字典、資料、聯繫上下文等方法瞭解詞語的意思。)

五、再讀課文,瞭解大意。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把看圖、學文、想象結合起來,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法,形成觀察能力和良好的觀察習慣。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一、複習導入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華夏兒女的驕傲。

1、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長城》。

2、出示長城遠景彩圖,讓學生用打比方的句子說說長城像什麼。

二、瀏覽課文

思考: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觀察長城的?

三、精讀課文

(一)遠看長城

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裏。

1、這一自然段寫出了長城的什麼特點?你是如何體會出來的?“崇山峻嶺”、“蜿蜒盤旋”是什麼意思?

2、作者用什麼方法寫出了長城的長?

把長城比喻成長龍,突出了長城的什麼特點?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列出數字“一萬三千里”對說明長城的長有何好處?

3、指導朗讀

(二)近看長城

1、明確觀察點:這是在哪裏看長城?你從哪兒知道的?對應着課本上哪一幅插圖?

2、請同學們自由讀第2自然段,看看這一段寫出了長城的什麼特點?

3、長城的結構(設計)到底如何?

4、指導朗讀。

(三)長城上聯想

1、站在長城上作者想到了什麼?

2、你從哪裏看出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1)“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同學們算算相當於多少個同學的重量?你從這體會到了什麼?

(2)你能聯想到當時勞動人民修築長城的哪些情景?讀着這樣的文字,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3)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從“多少”、“才”你體會到了什麼?

3、讓我們帶着自己的理解,讀讀第三自然段。

(四)讚美長城

1、“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指的是什麼?

2、教師小結: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華夏兒女的驕傲,因爲它凝結了無數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長城也是世界史上的一個奇蹟,所以我們應該愛護長城。

3、此時此刻,假如你就站在長城上,你想對古代勞動人民說些什麼?想對我們身邊的人說些什麼呢?

4、有感情的朗讀最後兩段。

四、寫話寄情

1、出示領導人的題詞。

2、你也來學學這些名人,給長城寫幾句話。

3、爲長城寫廣告語。

五、板書設計

遠看像長龍

近看高大堅固

17長城

聯想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地位偉大的奇蹟

四年級的語文教學設計3

《觸摸春天》出自課標實驗教材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第17課。課文講一個叫安靜的盲童在春天充滿花香的早晨,捕捉住了一隻蝴蝶,並將蝴蝶放飛的故事。作者以有別於常人的細膩眼光,捕捉到一個盲女的小小的動作,並被這一小小的動作深深地感動着,發出“春天是可以觸摸的”,“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的感慨。課文語句優美、含蓄,濃郁詩意,富含哲理。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和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在情境中理解含義深刻的詞語“飛翔的信念”,體會句子“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和方法:

3、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學習,在探究中品讀盲童觸摸春天的動作,感受、體會盲童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

情感態度價值觀:

4、感受盲童對生命的追求,對學生滲透珍惜生命、嚮往美好、享受健康人生追求的教育。

設計理念: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

根據以上的認識,我設計瞭如下四個教學環節:

一、在情境中感知

二、在探究中感受

三、在品讀中感悟

四、在拓展中昇華

下面,我就具體談談這四個教學環節的設計。

一,在情境中感知

我們知道,創設情境是激發學生對知識領域不斷探索,喚起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方法。爲此,我創設了這樣一種情境:用圖畫渲染春天的美景,配上非常輕柔的音樂,讓學生在美妙的'音樂聲中用明亮的眼睛觀察春天,欣賞美好的春景,用優美的詞句描繪春光,教師有意識地進行詞語搭配:欣賞春景,沐浴春光,觀察春天……喚起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譜寫“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課堂基調。

  二、在探究中感受

本節課,我立足於學生自能讀書能力的培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1、自主質疑,讀文感受。

教師小結:春天,這是多麼讓人流連,令人陶醉的春天!板書:春天,讓學生填寫合適的動詞,進行詞語搭配,揭題:觸摸春天。從學生質疑入手,將教學目標轉化爲學生的內在學習需求,激發出學生探究學習的熱情。我將學生的質疑梳理歸納爲三個問題:

(1)安靜爲什麼要觸摸春天?

(2)安靜是怎麼觸摸春天的?

(3)安靜觸摸春天后會有什麼感受?這篇課文圍繞這些問題逐層展開。我讓學生帶着疑惑自讀課文,“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在一種積極的態度引導下,課堂學習必然是充滿挑戰,充盈快樂的。

2、深入探究,互動交流。

首先,學生學習1、2自然段,感受春光的美好,把握“吸引”“流連”等詞語,體會安靜對春天的熱愛,這也就是安靜觸摸春天的原因。

接着,探究討論“安靜怎麼觸摸春天的”,引導學生準確把握動詞:伸、合攏、攏、抓住,學習這一系列的動作描寫,我打算讓學生閉上眼睛,走進揭題時出示的圖畫情境,做一做安靜“觸摸”的動作,問一問:你觸摸到什麼?你攏到了什麼?你感受到了什麼?這樣正確的理解動詞“觸摸”的意思,實現了對“觸摸”的感性認識,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產生情感共鳴。

  三、在品讀中感悟

語文教學不僅僅是爲了讓學生學到教學內容中顯性的語言文字,更應該體會到隱性存在的情感、思維、精神,實現語言文字與人文情懷的同構共建,讓學生在探究中進行感受,在品讀中感悟。

“安靜的心靈來到了一個她完全沒有體驗過的地方”。什麼地方?什麼體驗?①學生說一說自己做觸摸動作時的內心體驗;②想象安靜抓住了一隻蝴蝶時,她心裏可能會想什麼?抓住文中的細節描寫:張望,體驗安靜豐富的內心。(1)“張望”是一個多麼平常的動作,可是在盲童安靜的身上,意義卻不一般,她嚮往着彩色世界,她想看見,想看見,還想看見,更想看見。引導學生想象練說,進行個性化體驗。③拓展閱讀:《光明心曲》、《盲童的畫》(盲童歌唱、繪畫,表現了對生活的熱愛。)學生感受:人生的美好,對生命的珍愛。④此刻安靜的心上,一定劃過一條美麗的弧線。蝴蝶在她八歲的人生劃過一道極其美麗的弧線,述說着飛翔的概念。“同學們,你們願意用讀的方式來表達你對這段文字的理解嗎?”播放優美的輕音樂,讓學生動情地朗讀,並說說你此刻朗讀的感受,想象安靜可說在想什麼?可能會說什麼?接着讓學生在音樂的渲染中有感情地朗讀,此時學生的感情已達到高潮。這一設計突出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點,從感性到理性,引領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四、在拓展中昇華

課文結尾是作者引發的感想,揭示了一個哲理: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①引導學生想一想:“誰”是什麼?換成人的名字,再讀一讀這句話。(安靜、海倫、張海迪、保爾)

②隨機出示圖片,引導學生這些人物的事蹟,指導朗讀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片段,欣賞20xx年春節聯歡會《千手觀音》的優美舞姿。

③暢談感受:讓學生用手中的筆,把內心洶涌的情感一吐爲快,寫一寫自己此時的感想,只要是言之有理,教師也應允許他們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的感受和表達的世界。

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集體齊讀,試背。

這樣對文本語言、內涵作進一步的理解、體會,學生對生命有新的感悟,產生創造美好人生的期待,產生對生命的熱愛和敬畏之情。

作業設計:

爲了發展學生的個性、靈性,我設計了從“剛性”到“彈性”過渡的自選作業。

1、摘錄課文中你認爲值得銘記的一至二句話,並背一背。

2、你想對安靜說什麼?把自己的感受寫一段話,可以送給安靜,也可以寫給自己。

3、課外閱讀“用毅力和精神創造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的人物故事,準備講演。

其中第一項爲必做作業,第二至三項學生任選一項,完成作業。

板書設計:

四年級的語文教學設計4

教材說明

這是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習作訓練。本次習作要求學生寫下平時觀察中新的發現,或是觀察中發生的事。有兩種習作形式供學生選擇,一是自己擬題目,寫一篇記敘文;二是用“觀察日記×則”爲題,把自己對某一事物進行連續觀察的情況以日記的形式整理出來。

教學思路

雖然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能力,但要他們寫出觀察中的發現,很多學生會誤以爲觀察就是“看”,不懂得把生活中的觀察與發現寫生動、寫具體。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淘出蘊藏在學生內心深處的觀察點,引領學生在無拘無束的交談中捕捉習作的內容,激起習作的慾望。同時在練筆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學習恰當地運用積累的好詞好句,幫助學生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認識觀察的重要性,養成觀察的好習慣。準確選材,把觀察中新的發現或是觀察中發生的事寫具體、寫生動,在自主表達的過程中提升觀察水平和語言素養,在交流、表達中體驗到觀察的快樂。

教學準備

1.佈置學生利用課餘時間注意觀察身邊的事物。

2.描寫觀察與發現的一篇優秀習作。

3.與描述觀察情景相關的好詞好句。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審題入手

1.回顧單元知識,體會觀察的重要性。

師:在本單元學習中,我們瞭解到一些觀察和發現方面的趣事。誰能用講故事的形式說一說陸游《遊山西村》的情景。(指名說)

生簡述陸游漫遊山西村的情景。

師:山陰道上,山光水色令人應接不暇。重重山遮,道道水繞,詩人幾乎疑心無路可走了。但幾經探尋,前面柳暗花明,一個村落赫然在目,山西村便到了。陸游在探尋的過程中,如果沒有仔細觀察就很難走到山西村了。

學完本單元的課文你還有哪些感想?生聯繫課文《爬山虎的`腳》等談自己的感想。(略)

教師小結:沒有細緻的觀察,沒有親身的體驗,往往是寫不出好文章的。所以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看、多想、多實踐,作文才能寫得富有真情實感。

[設計意圖:回顧舊知,強調觀察的重要性,爲習作教學作好鋪墊。]

2.用心審題,明確習作要求。

①齊讀習作要求。

②指導審題。(指名說,師邊板書)

A.習作內容:可以寫觀察事物(包括動、植物等)所得,也可以寫觀察中發生的有趣的事。

B.習作方式:可以寫記敘文,也可以寫觀察日記。

C.作文題目:自擬。力求做到準確、醒目、簡潔、高雅。

教師小結:審題時要善於抓住關鍵字詞,明確習作的對象、範圍、寫作方式等,根據習作要求準確選擇習作材料。還記得老師爲大家總結的“審題小兒歌”嗎?

(生齊背)──

學審題,多讀題,

關鍵字詞要把握。

選材範圍先定下,

表達方式要恰當。

不偏題,不離題,

題目力求準新雅。

[設計意圖:審題就是認真分析研究作文題目的含義或提示語的要求。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常發現一些學生因爲不會審題,習作時出現偏題、離題的現象,因此習作教學時指導審題是第一要務。葉聖陶先生曾說過:“作文動筆之前,有兩件事情要注意,一是認定對象,一是辨明用意(或者說‘立意’)。”]

二、範文引路,拓寬思路

師:本次習作訓練的要求明確了嗎?那麼,現在讓你根據習作要求來寫一寫,你準備寫什麼?

生1:我最近觀察了三角梅,我發現三角梅的花是三瓣兒,花的顏色有很多種。

生2:我觀察了校園裏的杧果樹,我發現杧果樹的葉子現在慢慢變黃了。

生3:我觀察了我家養的小烏龜,我發現小烏龜特別有趣。它很膽小,我只要用手輕輕碰一下龜殼,它的頭就馬上縮進去。

師:老師看出同學們都能主動去觀察。但觀察不僅僅是用眼睛看,觀察必須運用五官去搜集信息,就是練習用眼睛、鼻子、耳朵、舌頭、手等獲取習作的材料。

觀察並不是一個任務,而應是一種習慣。只要有心,隨時隨地都可以試着去觀察。比如週末在家喂小鳥,你對小鳥的生活習性一定會有所瞭解。在校內也可以觀察。比如課間活動,你看到同學們在玩各種遊戲,聽到同學們的歡笑聲……這都是觀察。有了這種好習慣,你寫作文就有話可說了。

[設計意圖:很多學生誤以爲觀察就是認真地看。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點撥,使學生明白什麼是觀察,促進學生更深一步地把握習作素材。]

師:這樣吧,老師把一位四年級同學寫的一篇優秀習作給大家讀一讀,你們仔細聽一聽,看看能不能從中受到啓發?

三、捕捉題材,及時練筆

1.師啓發引導:聽老師念這篇文章時,很多同學忍不住笑出聲來,看來這篇文章確實寫得很精彩。誰來說一說你認爲這篇文章哪裏寫得好,哪裏還可以寫得更好?

生討論。

師:好。現在大家就根據作文要求把你想寫的內容先擬個題目。

2.學生擬題,教師巡視。(約3分鐘)

3.小組交流,再指名彙報。

師:你想到寫什麼了嗎?(指名說)

生1:我想寫《怎樣去污漬》,因爲我有這樣的經歷。

生2:我寫《神奇的動物──蜥蜴》。

生3:我寫《與蒼蠅PK記》。

生4:我寫《不怕火的螞蟻》。

生5:我還是寫三角梅,因爲我家就養着一盆三角梅,我很喜歡三角梅。我就寫觀察日記。

師:很好。知道寫觀察日記的格式嗎?

生5:大概知道一些。(師指導寫觀察日記的格式。)

生6:我寫《一件有趣的事》。這是我和同學週末爬仙嶽山時發現的一個祕密。

[設計意圖:審題後,學生已明白了本次習作訓練的要求,但卻不知如何準確地選材。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優秀範文一讀,多數學生一下子就聯想到自己親身經歷過的典型事例,習作素材躍然紙上。]

4.學生當場練筆,教師巡視。

師:看來同學們都迫不及待地想拿出自己的傑作,在這之前老師再送給大家一份禮物──好詞好句。

冥思苦想 東張西望 眉飛色舞 抓耳撓腮

聚精會神 愁眉苦臉 膽戰心驚 心驚肉跳

驚恐萬狀 垂頭喪氣 心曠神怡 心平氣和

目不轉睛 呆若木雞 眉開眼笑 愁眉緊鎖

☆微笑無須成本,卻創造出許多價值。

☆琅琅的讀書聲從各個教室飛出來,像動人的童聲大合唱,音符滿天。

☆他頭上裹着白毛巾,身上披着老羊皮襖,腰裏彆着菸袋,活像童話裏的老仙翁。

[設計意圖:詞句貧乏是一部分學生經常存在的問題。到了四年級,學生積累的好詞好句已不少,但多數學生在習作時“忘了”用上。教師只不過是把學生平常學過的一些好詞好句重複再現,學生一下子就觸類旁通。這正是中年級的小學生,需要“扶着走”。]

四、師生評析,修改習作

1.請兩三位寫得較優秀的學生把自己的習作念給大家聽。師生結合點評,重點引導學生把內容寫具體,語句寫通順、寫生動。

2.指導學生修改作文。

四年級的語文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瞭解電腦住宅爲人們生活帶來了哪些方便,感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

3、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設計心中的電腦住宅。

【教學重難點】

瞭解住宅中電腦的功能及如何工作的,想象電腦的神奇。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板書:

住宅

學生說說生活中的'住宅是什麼樣的。

2、再板書:

電腦

學生質疑,如電腦住宅和我們普通的住宅有什麼不同?電腦住宅的功能等。請同學們帶着疑問閱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瞭解內容

1、自讀課文:

邊讀邊思考剛纔的問題。注意讀準字音,讀不通順的地方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流利。

2、簡單說說你解決了哪些問題?

3、再次默讀課文:

邊讀邊想課文介紹了電腦住宅中的哪些設施?電腦各有什麼功能?它們是怎樣工作的?

三、細讀探討,想象表達

1、用實物投影儀出示表格,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填寫。

(填寫住宅大門外、門口、會客廳、廚房、臥室、浴室的電腦各自的功能、怎樣工作的情況。)

2、交流彙報:

教師根據學生彙報學習對應的段落,展示表格填寫情況。

3、你們能用一個詞語說說電腦住宅給你的印象嗎?

根據學生所說板書:

神奇獨特、舒適便捷

4、齊讀最後一段。

5、老師很想去參觀一下電腦住宅,哪位同學能爲老師解說嗎?請你挑住宅的一處進行解說。

6、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段落,加上自己的想象,組織語言介紹電腦住宅中各項設施的佈局、功能及使用方法。

四、拓展延伸

1、多媒體出示:

某公司正在舉行設計未來的電腦住宅大賽,獲得最佳設計者將有豐厚的獎勵,假如你去參賽,你打算怎樣設計電腦住宅呢?和同桌說一說,再全班交流。

2、評一評:

誰設計的是班上的最佳住宅。

五、作業超市

1、查一查:

收集有關電腦住宅所具有的其他功能的資料。

2、寫一寫:

把你感興趣的電腦住宅設計寫下來。

3、畫一畫:

按照課文的講述順序畫出電腦住宅的示意圖。

【板書設計】

電腦住宅

神奇獨特 舒適便捷

四年級的語文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抓住課文重點部分,理解課文內容,從作者童年這件難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長的啓示。

2、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要求認識的生字有:婆、驟、墜、虧、瘦、恰、盲、援;要求掌握的生字有:婆、雜、幕、溜、虧、瘦、恰、卡、盲、肢;要求掌握的詞語有:外婆、雜活、雨幕、滑溜溜、幸虧、瘦弱、恰恰、卡住、雜草、盲目、四肢。

教學重點:

瞭解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從作者童年難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長的啓示。

教學準備:

小黑板、教學掛圖、課文朗讀錄音或者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大致瞭解課文內容。

2、學會生字新詞。

3、學習第一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引語,導入新課。

大家見過燈籠嗎?爲什麼會有滿山的燈籠火把呢?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檢查生字自學情況。

三、再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1、分段,歸納段意。

第一段(1):講我小時候在農村外婆家生活。

第二段(2—5):講我在大雨中一個人從田裏回家,墜入一口土井卡在井口,自己勇敢地堅持着,並堅信親人會來救援。

第三段(6—8):講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燈籠火把,找到並救助了我。

2、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齊讀。

2、你讀懂了什麼?

五、作業

1、書寫生字詞。

2、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內容,得到成長的啓示。

2、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新課。

二、學生自學,教師輔導

1、出示自學提綱

(1)我回家時的天氣怎麼樣?

(2)我墜入土井裏,先是怎樣的表現?後來又是怎樣的表現?用“——”劃出我內心活動的句子並體會。

(3)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親人們援救我的`急切心情?

(4)課文中哪些情景使你感動?

2、教師巡迴輔導。

三、學生輿論,互解疑難。

四、學生彙報,教師點撥。

1、完成提綱(1)。

2、完成提綱(2)。

(成長的啓示:一是在危難之中不僅要勇敢、堅強,還要做到遇事冷靜,學會動腦筋想辦法,能自我保護;二是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親人、朋友的關心幫助。)

3、完成提綱(3)。

五、品詞品句,質疑問難。

1、完成提綱(4)。

2、把你認爲最好的句子有感情地讀出來。

六、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3。

2、有感情朗讀課文。

四年級的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繫上下文,讀懂詞句的意思,積累佳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

3.能從作者的字裏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重難點

1.掌握組織材料的順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襯等表現手法爲講析重點,學習運用貼切、鮮明、生動的語言寫景狀物。

2.學習如何按照一定的順序把材料組織得井井有條。

教學準備

1.蒐集天山的資料

2.課件

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進入情境

1.今天我們要學習第4課略讀課文《七月的天山》,讓我們跟隨作者走進新疆,騎馬上天山。在出發之前,我想先請收集到有關資料的同學來介紹一下你瞭解的情況。(學生介紹有關新疆和天山的情況)

2.老師也蒐集了一些新疆和天山的風景圖片,想看看嗎?那就讓我們先睹爲快!(播放圖片)七月的天山又會是什麼樣的呢?讓我們一起打開課文,共同去感受吧!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學生自由地讀課文。

2.課文中出現了一些生字你認識了嗎?我想請同學們來讀一讀。(讀生字卡片:個別讀——開火車讀——齊讀)

3.讀課文中的一些詞語、詞組:

戈壁灘 炎暑 白緞 高懸的'山河 飛瀉 閃耀的銀鏈

洄水窩 飲馬 俯視 五彩斑斕 白皚皚 重重疊疊

馬蹄 濺起 縈繞 五彩繽紛 綿延 矯健

4.通過剛纔的初讀,七月的天山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從文中你看了些什麼?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學生先在小組裏交流,再請代表在全班發表看法,提出問題。

5.剛纔同學們談了自己初讀的感受,也提出了一些不理解的問題,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再來讀課文,相信你會有更大的收穫。

三、細讀課文,品味感受

1.同學再讀課文,在讀中注意抓住作者觀察點的變化,可以用筆把這樣的詞語、句子勾畫出來。

2.誰出來把你畫的詞句讀一讀?(明確作者的三個觀察點:進入天山——在往裏走——走進天山深處)

3.師:在天山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景象也是各不相同的,請你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景點細細地讀一讀,看看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組合成學習小組,一起學習自己喜歡的那一部分。

提示:①作者寫了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②作者是怎樣把景物具體、形象地描繪出來的?

4.分小組彙報學習體會,在學生彙報時師適時進行點撥。

根據學習提示,先說說自己學習部分作者描寫了哪些?給自己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5.彙報點評

進入天山——描寫了雪峯、雪水和雪水匯成的溪水景物。

感受:秋天似的涼爽。

再往裏走——茂密的森林,細碎的日影和馬蹄濺起的水聲相映成趣。

感受:彷彿走進幽靜的密林。

走進天山深處——描寫了山色柔嫩,山形柔美,重點寫了五彩繽紛的野花。

感受:猶如走入了春天的花園。

6.重點體會以下句子。

①藍天襯着高聳的巨大的雪峯,太陽下,雪峯間的雲影就像白緞上繡了幾朵銀灰色的花。

②融化的雪水,從高懸的山澗、從峭壁斷崖上飛瀉下來,像千百條閃耀的銀鏈,在山腳下匯成衝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拋,形成千萬朵盛開的白蓮。

③沿着白皚皚羣峯的雪線以下,是蜿蜒無盡的翠綠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鬆像撐開的巨傘,重重疊疊的枝丫,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

④馬走在花海中,顯得格外矯健;人浮在花海上,顯得格外精神。

(這一句可做續寫練習,鞏固排比句式。)

四、感悟作者的寫法

作者是怎樣把天山的美表現出來的?

(修辭手法的運用,移步換景,條理清晰)

五、教學小結

作者筆下的天山之夏及其景物,是那麼獨特,那麼令人神往。

四年級的語文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對科普作品感興趣,能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內容的有趣和語言的生動。

2.能自主閱讀科普作品,閱讀時遇到不理解的問題,能試着用課上學過的方法去理解。

3.瞭解科學世界裏的奧祕,樂於分享閱讀感受。

教學重難點

保持對科普作品的閱讀興趣,能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內容的有趣和語言的生動;能自主閱讀科普作品,閱讀時遇到不理解的`問題,能試着用課上學過的方法去理解。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十萬個爲什麼》等科普書籍。

教學課時1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猜一個謎語:厚薄大小不相同,世界萬物都包容,只要你能打開看,增加知識力無窮。

同學們,你們猜一猜它是什麼?(書)

你們喜歡讀書嗎?爲什麼?(書是知識的海洋,書裏有精彩的世界。)

就讓我們一起到書的世界裏看一看吧。

二、指導方法,交流體會

1.出示《十萬個爲什麼》這本書的封面。

師:看到這本書的封面,你能瞭解到什麼呢?

(師相機介紹:中文題目、英文題目、作者、譯者、圖、出版社)

2.作者及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米伊林(1895—1953),蘇聯著名科普作家、工程師、兒童文學作家。致力於寫作通俗科學作品,如《十萬個爲什麼》《房間的故事》《山與人》《人與自然》《在你周圍的事物》等。

內容簡介:《十萬個爲什麼》的書名是截取了英國作家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的一首小詩“五千個在哪裏,七千個怎麼辦,十萬個爲什麼”中的一句,在俄語中,“十萬”用以形容數量之多,其實這本書並沒有十萬個問題。米伊林創作了這本書,他用屋內旅行記的方式,對日常生活中的許多事物提出饒有興味的問題,進行有啓發性的解釋。

3.這是一部科普作品,同學們知道該怎麼閱讀這類作品嗎?

閱讀科普作品的方法:

(1)找出不懂的科技術語,通過上網查資料、與同學交流、請教老師或家長等多種方式弄明白,才能理解文章;

(2)聯繫上下文,並結合生活經驗來解決問題;

(3)反覆揣摩語言,增強感悟語言的能力;

(4)讀完之後思考總結,對於感興趣的問題可以深入研究,關注最新的研究成果。

4.課件出示書中的一段內容,學生交流。

教師節選片段,引導學生體會內容的有趣和語言的生動。

5.教師小結: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並不那麼容易回答。書中還有很多千奇百怪的問題,你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要去讀一讀了呢?課下同學們找來這本書,讀一讀吧。

三、閱讀推薦

1.世界上還有許多優秀的科普作品,如李四光的《穿過地平線》、高士其的《細菌世界歷險記》等。讀了這些書,你一定會爲科學世界裏有那麼多的奧祕而驚奇。

2.選擇其中一本讀一讀,然後寫一寫自己的讀書心得。

四年級的語文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背誦課文,瞭解桂林美麗的山水,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啊”的音變,讀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3、學習通過對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進行描寫的方法,把句子寫具體。

4、學會本課10個生字,積累詞語。重點理解“拔地而起”、“連綿不斷”、“波瀾壯闊”、“形態萬千”、“危峯兀立”等詞。

5、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朗讀,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體會課文是如何把它們寫具體的。根據句子結構及句式的特點把握語調及語速。掌握“啊”的讀音。

教學準備:課件、音樂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積累詞語。重點理解“拔地而起”、“連綿不斷”、“波瀾壯闊”、“形態萬千”、“危峯兀立”等詞。

2、通過朗讀課文,瞭解桂林美麗的山水。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啊”的音變,讀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出示),因此,我們乘着木船,盪舟灕江,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2、“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天下第一)

3、下面,我們要隨着作者的視線,一起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在“山”和“水”下作重點記號)

二、自學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1、出示自學要求:

⑴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⑵你覺得課文是按什麼結構來寫的?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點?請用小圈圈出。

3、檢查自學

⑴指名四人朗讀

⑵你覺得課文是按什麼結構來寫的?板書:總起分述總結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點?板書:水:靜清綠山:奇秀險

請你用文中引用的一句古詩來總結文章。板書: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三、導學第二節

1、分小組自學課文第二節,從以下幾個方面把課文讀懂:

詞義,結構(分層),修辭手法,語言文字,朗讀語氣等等,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來學習,談談學習的體會,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在大組交流時提出。

學習方式:讀讀、議議、圈圈、劃劃

等一會兒老師還要請你們交流一下你們是怎樣來學習課文的,向大家介紹一下你們學習的方法、步驟。

2、交流學習情況:

⑴詞義:波瀾壯闊、無瑕等

⑵分層:三層

⑶修辭手法:引讀

第一句用“波瀾壯闊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跟灕江作比較,強調灕江的水有獨特的美。第二句具體寫灕江水“靜”、“清”、“綠”三個特點。其中的“真”,是的確、實在的意思。

對這三個特點,作者用感覺或用比喻來具體說明,並把它們組成一組排比句,文字優美,富有節奏,給人的印象鮮明、深刻。

最後一句寫出江水之靜。

⑷描寫角度:引讀

“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動態的角度寫;

“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透明度的角度寫;

“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從色彩的角度寫。

⑸引讀,說說你怎樣讀出語氣,交流並指導朗讀。

“靜,清,綠”三字要讀重音,在“靜得、清得、綠得”後要

有小停頓,以突出後面補充說明得部分。讀這三個分句,音量要漸大,讀出層層推進得感覺。

讀好排比句,注意節奏,幾個“像……”要一氣呵成。

個讀,齊讀。

⑹質疑,解疑

⑺小結你們小組是用什麼方法來學習課文的?

【讀課文→分層→找特點→怎樣寫具體(讀讀議議)→有感情朗讀】

3、背誦第二節,根據板書自背,互背,說說你是用什麼方法把課文背出來的。

4、檢查背誦。

四、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3、背誦並默寫第二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背誦課文,瞭解桂林美麗的山水,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啊”的音變,讀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3、學習通過對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進行描寫的方法,把句子寫具體。

4、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指名背誦二節(默寫第二節)

2、過渡: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與衆不同之處。

二、導學第三節

1、用學習第二節的方法來自學第三節,把課文讀懂:

學習方式:讀讀、議議、圈圈、劃劃

還要交流一下你們是怎樣讀懂課文的方法。

2、交流學習情況:

⑴詞義:奇峯羅列、危峯兀立、怪石嶙峋、色彩明麗

⑵分層:二層

⑶寫法:

寫法上與第2節相似,顯示了結構上的'對稱。第一句用“峯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較,突出桂林山的奇特。第二句用排比句具體地寫桂林山的奇、秀、險的特點。

奇峯羅列,形態萬千——山形

色彩明麗——山色

危峯兀立、怪石嶙峋——山勢

有形態的描摹,有聯想比喻,有親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勢寫得非常生動逼真。引讀。

⑷有感情地朗讀。

⑸交流學習方法:

【讀課文→分層→找特點→怎樣寫具體(讀讀議議)→有感情朗讀】

⑹背誦第三節,交流背誦方法。

三、略讀第三段

1、師引讀:第三段從整體上寫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體,交相輝映,加上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受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最後這句古詩是什麼含義?

3、這句詩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對全文的總結,與第一段的內容相呼應。

4、背誦第三段。

四、總結

1、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描述了桂林美麗的山水,寫下了自己觀賞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發了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2、讓我們齊讀課文。

五、完成課後練習。

1、指導課後練習二:

例中的第一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補充說明的方法寫具體,即“清得”怎麼樣。兩個小題分別要求寫出“黑得怎麼樣”和“乾淨得怎麼樣”。如:“黑得伸手不見五指”“黑得看不見屋內的陳設”;“乾淨得看不見一張紙屑”等。

2、完成其他練習。

六、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默寫課文。

板書設計:

總起:甲天下

水 清

桂林山水 分述:綠

山 秀

總結: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四年級的語文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會認讀6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峯頂、似乎、忽然、白髮蒼蒼、咱們、奮力、終於、辮子、勇氣、決心、居然、力量等詞語。

2、瞭解大意,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體會天都峯的天險,抄寫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體會天都峯的天險。

2、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聯繫實際,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登過黃旗山嗎?(課件出現“登黃旗山”)(部分學生答:登過)

誰能談談登黃旗山的感受?(生:辛苦、高興……)(再出現“登:踩、腳向下用力”)

而這裏有個小妹妹面對這天都峯(出示“天都峯圖”)卻是“爬”的,請跟老師寫一寫這個字。請注意“爪”字裏的是豎,別寫成“瓜”。

天都峯位於黃山東部,海拔1810米。鯽魚背是天都峯最險處。它是一道長十幾米,寬不過1米的狹長光滑的石脊,石脊兩旁是萬丈深淵。

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她“爬天都峯”的驚險經歷。請讀課題——3、爬天都峯。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自由讀課文,注意要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

2、學習生字詞。

(1)學習6個會認的生字。(陡、鏈、顫、攀、鯽、呵;重點:顫的發音)

A請個同學來讀一讀,師指導全班讀準“顫”。

B藏在詞語,你還能讀準嗎?全班齊讀(出示:筆陡、鐵鏈、發顫、攀樹、鯽魚、笑呵呵)

(2)學習10個會寫的生字。(出示:峯、頂、似、蒼、仰、咱、奮、辮、勇、居)

A請自由地讀一讀。

B重點指導檢查:後鼻音“峯、頂、仰”;平舌音“似、蒼”

C請男女讀詞語:峯頂、似乎、仰望、白髮蒼蒼、咱們、奮力、、辮子、勇氣、居然、力量、忽然、決心、終於。

D重點指導寫:勇、辮。(說易錯處、書空、組詞、區分瓣與辮)

3、再讀課文。

小妹妹爬的這座天都峯有什麼特點呢?請默讀課文,邊讀邊用直線畫出有關的句子。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體會天都峯的天險。

1、誰來讀讀你畫的句子?(生:)

出示:啊,峯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

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這兩句感嘆句分別告訴了我們天都峯有什麼特點?(在題目旁板書:高、陡)

2、品讀重點句子。(描寫天都峯又高又陡的句子)

(1)品讀“高”的句子。(看圖)

啊,多高的天都峯呀!請你來讀一讀!(兩個學生、齊讀)

(2)品讀“陡”的句子。(想象畫面)

A這天都峯不僅高,還很陡,請邊讀邊想象如果是你站在山腳所看到的'畫面。

B請問你剛纔看到了什麼?(生:)請你帶着自己的想象讀一讀!(理解“似乎”)似乎可以換成哪個詞?(生:好像)

C實驗(出示鏈子):如果這是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展示“掛”紅色),你認爲陡嗎?(生:很陡,幾乎垂直)讓你站在上面,有什麼感覺?(生:好怕、發抖、真叫人發顫!)請你帶着這種感覺讀讀。

(3)全班讀重點句子

師:看着這麼高而陡的天都峯,我怕得腳都抖起來,請讀——

師:實在太危險了,我怕得大叫起來,請讀——

3、面對天險(板書),小妹妹有信心爬上去嗎?(生:沒有)請讀句:我爬得上去嗎?

四、學習第三至五自然段,體會一老一少的決心。

1、就在這時候,發生什麼事呢?請輕聲讀一讀第三至五自然段。

2、誰來說說發生什麼事?(生: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來了,跟小妹妹一起爬。)

3、展示對話:

老爺爺叫:“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峯?”

我點點頭,仰起臉,問:“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峯?”

A個別演讀。

B請大家邊讀邊想象一下當時他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心裏是怎麼想的?

4、交流想法。

(生:老爺爺在想年紀這麼小的小妹妹也敢來爬天都峯,真了起,我怎能輸給他呢……小妹妹在想年紀這麼大的老爺爺都能爬天都峯[哪個詞看出年紀大:白髮蒼蒼],我怎麼會不能了……)

小結:就這樣,他們在心裏都樹立信心,還決定一起爬上去。(板書:樹立信心)

5、男女分角色讀對話,師讀旁白。

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讓我們一起來重演這有趣的一幕,請男同學當老爺爺,女同學當小妹妹,請捧起書做好準備……

五、總結。

最後,他們有沒有戰勝天險,爬上峯頂呢?(生:有)

下一節課,我們就繼續探究他們是怎樣戰勝天險的。(板書:戰勝天險)

四年級的語文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能借助工具書讀通古文,在理解的基礎上正確熟讀全文,做到停頓正確。

2.能借助註釋讀懂古文的意思。聯繫課文中的具體內容瞭解古文中“之、其”在不同語境指代不同內容或對象。

3.通過閱讀,感受孫叔敖是一個善良、能爲他人着想的孩子。

4.能向家人或夥伴流利地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重難點:

1.能借助註釋讀懂古文的意思;並能正確熟讀全文,做到停頓正確。

2.通過讀文,感受孫叔敖是一個善良,爲他人着想的孩子。

3.初步瞭解古文中“之、其”的意思在本文不同語境中指代內容或對象是不同的。

4.能在理解古文意思的基礎上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用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媒體出示:*30孫叔敖殺兩頭蛇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板書:孫叔敖

(1)師:我們一起來讀好這個名字。書空“敖”的左邊部分(注意“豎”和“撇”是兩筆)

(2)師:有誰瞭解他呢?

(3)師補充:孫叔敖是戰國時期楚國人,是楚國的令尹,令尹是掌握國家軍政大權的大官。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古文是講述了孫叔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

2、出示課題,瞭解文章內容

(1)板書課題:*30孫叔敖殺兩頭蛇

(2)師:從課題中你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還產生了哪些疑惑呢?

預設一:孫叔敖爲什麼要殺兩頭蛇?

預設二:孫叔敖是怎麼殺兩頭蛇的?板書:爲什麼怎樣媒體出示:孫叔熬爲/嬰兒之時,出遊,見/兩頭蛇,殺/而埋之。歸/而泣。其母/問其故,叔熬/對曰:“聞/見兩頭蛇者/死,曏者/吾/見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見,殺/而埋之矣。”

二、藉助工具書,讀通、讀正確古文

1.指導朗讀古文師:課前大家都已經預習了課文,誰能大聲地朗讀這篇古文?指名朗讀古文;教師進行指導

2.重點指導古文中的停頓。

教師示範朗讀;學生自由嘗試朗讀;指名朗讀,學生評議媒體出示;

1.藉助註釋理解關鍵字、詞的意思,圈出不理解的地方。

2連起來說說全文的意思。

3.解釋下面的加點字

(1).孫叔敖爲嬰兒之.時( )殺而埋之.( )曏者吾見之. ( )

(2)其.( )母問其.( )故媒體出示之:①往,到;②直到;③人稱代詞;④指示代詞:這;⑤的。媒體出示:出遊( )泣( )故( )對( )聞( )向( )去( )安在( )恐( )媒體出示:孫叔敖見兩頭蛇,其(心情怎樣,怎麼想的,怎麼說的,怎麼做的)曰:“恐他人又見,殺而埋之矣。”其母聽了,。(怎麼說的,怎麼做的)

三、深入學習,研讀課文。

1.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了,那麼孫叔敖爲什麼要殺死這條蛇?是怎樣殺死的?

2.爲了弄清楚這兩個問題,我們還要藉助註釋來了解課文的意思。

3.出示自學要求

4.同桌交流,解決不理解的字、詞。

5.剛纔大家學習得不錯,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對這些字、詞的意思是否知道?

6.我們理解了這些關鍵字、詞的意思,下面誰能把這個故事連起來說說。

7.師小結:在譯文的時候,我們還可以適當地加些詞語。

8.複述課文:課文中的對話比較多,誰能把這些對話改成轉述來複述一下課文?

9.創造性複述:文言文語言精煉、濃縮,這就在很多地方留下了空白,讓我們去想象。比如孫叔敖看到兩頭蛇後的心情是怎樣的,是怎麼想的,又是如何殺死的,最後母親又是如何安慰、表揚他的'等等。下面我們將藉助提示來創造性地複述一下。

四、複習鞏固。

1.孫叔敖用石頭砸死了這條兩頭蛇(板書砸),其實就解決了剛纔對課題提的問題。孫叔敖怎樣殺死蛇的,爲什麼要殺死蛇呢?其實我在剛纔的複述中也講到了,誰能用文中的語言再來說一說這兩個問題?誰再來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板書埋)

2.感受孫叔敖的爲人齊讀古文,邊讀邊思考:你覺得孫叔敖是一個怎樣的人?交流板書善良能爲他人着想勇敢3、講述故事師:今天我們瞭解了孫叔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感受到了他的善良,爲他人着想。你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嗎?

作業設計:

1.完成上海作業

2.聽寫本課詞語

3.預習綜合練習7(試着做試題)

四年級的語文教學設計12

課文分析:

課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覆試驗,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祕密,並從中受到啓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識短文,敘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可以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通過飛機夜行這種現象,提出飛機怎麼能安全飛行的問題,這是全文要說明的主要問題。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啓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學家做了三次試驗,結果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受到啓示,給飛機裝上雷達,保證了飛機安全飛行。這項研究告訴人們,研究生物可以對人類的創造發明有所啓示。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蝙蝠、清朗、捕捉、飛蛾、蚊子、避開、敏銳、鈴鐺、蒼蠅、揭開、推進、障礙物、熒光屏、橫七豎八”等詞語。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與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激發熱愛科學、樂於觀察與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能大致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2、知道蝙蝠夜間飛行時不會碰到障礙物的原因。

3、明白蝙蝠和雷達在夜間探路的原理。

課前準備:

1、佈置學生查找有關仿生學的資料

2、課文朗讀錄音、寫有生字詞語的小黑板、CAI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以圖爲媒,引入新課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達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它們嗎?請說一說你對它們的瞭解。蝙蝠是一種動物,雷達是一種探測裝置,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新課文《蝙蝠和雷達》。(板書課題)指導寫“蝙蝠”兩字。

二、朗讀課文,學習生字

1、聽課文朗讀,注意生字的讀音,標出自然段。

2、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3、同桌輪流讀課文,互相評價,互相指導。

4、出示寫有生字詞的小黑板,指名開火車從讀生字詞,提示學生注意形聲字和“蝙、熒”等字的讀音。

三、默讀課文,歸納大意

1、課文主要講什麼?請大家默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同桌交流課文的主要內容

3、指名講,師生共同歸納。你現在知道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了吧?

四、學習前三個自然段

(一)默讀前三個自然段,找出過渡句

(二)出示過渡句,這個句子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設問)讀了這個句子,你心中產生了什麼疑問?

過渡:要想揭開其中的奧祕,我們要先來學習第三自然段。

(三)重點學習第三自然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這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麼?

2、指名講段意

3、對於蝙蝠在夜間飛行,你會用什麼詞語來形容它?爲什麼?

4、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裏飛行的,還能捕捉飛蛾和蚊子,而且無論怎麼飛,從來沒見過它跟什麼東西相撞,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

(1)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知道蝙蝠有能在夜間飛行而且不會有危險的本領。

(2)模擬體驗:你想試一下在夜裏飛行嗎?讓學生閉上雙眼,在教室裏走一圈,提醒學生要注意安全。

(3)說感受

(4)指導朗讀:蝙蝠的本領真讓人佩服,我們應該帶着怎樣的語氣來朗讀這一段話?(讚歎、佩服)

五、結束語:我們人類是靠什麼來判斷有沒有障礙物的?(眼睛)那蝙蝠能在漆黑的夜裏飛行,它靠的是不是那雙像貓頭鷹一樣銳利的眼睛呢?我們下一節課再來學習。

作業佈置:

抄寫生字詞語

熟讀課文

查找有關仿生學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11課《蝙蝠和雷達》,還記得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麼關係嗎?(科學家們經過反覆試驗,發現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祕密,並得到啓發,發明了雷達)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研讀課文,解開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祕密

導入:【課件出示一隻蝙蝠】看!今天小蝙蝠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它說有話要對我們說呢,我們來聽聽吧:你們人類真了不起!竟然連我們蝙蝠界的祕密都能知道,我真的很想知道你們人類是怎麼發現我們的祕密的,同學們,你們能告訴我嗎?

師:同學們,你們願意代替科學們回答小蝙蝠的問題嗎?問題的答案就在課文中,我們要把問題回答準確、完整就要先認真讀書,我們先來找一下,哪些自然段是寫了科學家們的試驗的?(4、5、6自然段)下面我們就來一起學習4、5、6自然段。

(一)學習4、5、6自然段

【課件出示讀書要求】自由輕聲讀課文4、5、6自然段,想一想科學家做了幾次試驗?在什麼環境中做實驗,分別怎麼做,結果怎麼樣?得出了什麼結論?

邊默讀4、5、6自然段,邊用簡潔、準確的話來填寫表格

小組討論填表結果

指名講所填寫的表格【課件出示:表格】

哪位同學可以看着表格來爲小蝙蝠解釋試驗的過程?要注意人稱的'變化。【課件出示:表格】

【出示課件】過渡語:你們這班小科學家真棒!那你們又知道我的嘴和耳朵是怎麼配合起來探路的嗎?

(二)學習第七自然段

課文哪個自然段回答了小蝙蝠的問題?快速讀第七自然段,動手畫出有關句子,並把句子讀一讀。

彙報句子

男女同學賽讀

默讀句子,在表格背後的空白處畫出蝙蝠的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示意圖

展示示意圖,並複述蝙蝠探路的原理,完善學生的示意圖,板書:

同桌看板書複述蝙蝠探路的原理

科學家們發現蝙蝠夜間能安全飛行的祕密容易嗎?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來?理解“反覆、終於”的用詞準確性。【課件出示句子】

齊讀句子,說體會

齊讀體會

齊讀第七自然段

【課件出示小蝙蝠】:同學們說得不錯,我能在夜間安全飛行的祕密就是嘴和耳朵能互相配合,嘴和耳朵兩樣東西是缺一不可的。那你們人類的科學家發明的雷達又是怎樣探路的呢?課文哪個自然段告訴我們答案?

(三)學習第八自然段

邊讀文段,邊畫出有關句子,並讀一讀

模仿板書動手畫雷達的探路方法示意圖

同桌交流示意圖,並複述

指名展示示意圖,並複述,完善學生的示意圖並板書:

請同學們打開語文書44頁,完成課後練習三

指名講答案

齊讀

三、拓展延伸

(一)默讀“資料袋”,填寫:人們從( )身上得到啓發,發明了( )。【課件出示】

(二)介紹自己知道的有關仿生學的資料。用“人們從( )身上得到啓發,發明了( )。”的句式來說。【課件出示】

(三)補充有關仿生學的資料【課件出示】

(四)說一說:我從( )身上得到啓發,想發明( )。【課件出示】

參考:我從變色龍身上得到啓發,想發明變色紙尿褲,如果嬰兒小便了,就顯示藍色,如果嬰兒拉臭臭了,就顯示紅色,大大方便了家長。

(五)推薦課外書籍:《開心小博士——奇妙的仿生學》【課件出示】

四、作業佈置:

1、閱讀有關動、植物祕密的書籍,仿照《蝙蝠和雷達》的寫法,寫寫自己從動、植物身上得到什麼啓示,設計出來的小發明。

五、板書設計:

四年級的語文教學設計13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

1、我能學會生字新詞,正確讀寫“均勻、重疊、空隙、痕跡、觸角”等詞語 。

2、我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還要背誦下來 。

3、我要積累描寫爬山虎葉子的句子,瞭解爬山虎的腳的樣子 。

學習重點:瞭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知識鏈接: 葉聖陶,原名葉紹鈞,江蘇人,我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他中學畢業後即開始當小學教師,並從事文學創作。他先後創作、出版了我國第一部童話集《稻草人》、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倪煥之》。

爬山虎:也稱“巴山虎”“地錦”“常青藤”,葡萄科植物。夏季開花,花小,黃綠色,漿果紫黑色。常攀緣在牆壁或岩石上,廣見於我國各地。

預習任務 :

1、讀讀課文,要求讀通順、讀正確。碰到不認識的字,查閱字典並讀準字音。

2、仔細閱讀課文後,我知道了爬山虎的生長位置以及它的葉子的形態。

3、瞭解爬山虎的腳的位置、樣子、顏色;它是如何一步步向上爬的;以及它與牆的關係。讀了課文,我還有疑問,我在課文中標註。(5、6 號同學可不做)

自主、合作、探究 :

一、展示互動,檢查預習。

1、我給大家談談我對葉聖陶的瞭解。 2、我還知道爬山虎的知識。

3、我學會了以下生字、新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會理解的詞語:均勻 葉柄 休想 一順兒

二、研讀重點、體會方法。

1、我知道課文( )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葉子,( )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

2、葉聖陶爺爺筆下的爬山虎的葉子怎樣呢?自由朗讀、感悟第二自然段,品讀爬山虎葉子的美。(結合爬山虎實物,抓住重點語句體會 ,可以談感受、畫畫等形式。)

3、作者爲什麼把葉子寫的這麼美呢?交流觀察所得。

4、多種形式朗讀描寫爬山虎葉子的段落,再次感受爬山虎葉子的美。

學後反思,我來闖關:

1、本文先寫爬山虎生長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再寫____________________,然後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積累課文中第二自然段的優美句子。

a.

b.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

1、瞭解爬山虎的腳的位置、樣子、顏色;它是如何一步步向上爬的;以及它與牆的關係。

2、學習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具體地描寫事物。 。

學習重點:瞭解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 學習作者抓住特點進行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

一、展示互動,檢查預習。

1、小組內同學輪流朗讀 3、4、5 自然段,讀一讀。試着說一說每一段分別講了什麼?

2、對照課文,結合爬山虎實物仔細觀察腳的形狀、顏色。

3、找出爬山虎的腳的關鍵句子,讀一讀。

二、研讀課文,整體感知。

1、探究一:爬山虎的腳長在哪? (直觀理解:葉、葉柄、反面。)

2、探究二:爬山虎的腳是什麼樣兒的?(在書上畫出有關詞語,句子,可採取讀、劃、填、畫的方法)

3、探究三:爬山虎是怎樣爬的?

4、探究四:爬山虎的腳力氣有多大?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你可以採取你喜歡的方式展示彙報。可以口答、表演、畫畫……

我來闖關:

請你爲爬山虎的腳畫一張簡筆畫,並展開想象,以爬山虎的口氣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本領。

大家好,我是爬山虎,我的本領可大了!

知識延伸:我課餘時間在家裏要種大蒜,生豆芽,隨時的觀察,記錄它們生長變化過程,並寫出觀察日記。

6 《爬山虎的腳》習題

一、聽寫詞語。

二、多音字組詞

空 ______(

) 鋪______ ( ) 曲______( ) 蔓______( )

______(

) ______ ( ) ______( ) ______( )

三、填空

那些葉子綠得那麼(

),看着非常(

),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的'那麼(

),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 (

)。一陣風(

),一牆的葉子就(

)波紋,好看得很。

四、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睡姿百態

動物休息或睡覺的姿勢,千姿百態。

江河湖海里的魚兒要睡覺。金魚缸裏的金魚,無論在遊動或者靜止的時候,總是睜大着眼睛,好像它們從來不睡覺似的。其實,魚因爲大多數沒有眼瞼,沒法閉上眼睛睡覺。

蛇有透明而連續的眼瞼,是睜着眼睡覺的。烏龜也要睡覺,當它匍匐不動時,也就進入了夢鄉。

蝙蝠的睡眠很怪:後肢勾住屋檐,身體倒掛,頭朝下面睡覺。這種睡法比躺着睡更好,一遇敵害來侵犯,就能迅速地鼓翼起飛,又快又安全。

猩猩的睡態同人相似。野生的猩猩平時在樹枝搭成的窩上睡,動物園的猩猩靠牆睡,頭下垂到靠近膝蓋,狒狒喜歡把樹木當作椅子坐在那裏睡,猴子睡不香甜,一有聲響立即醒來。

動物睡覺也是一種休息,可以使全身的肌肉鬆弛下來,呼吸,循環,消化和排泄等器官的工作節奏變慢,使疲勞漸漸消除。

1、睡眠對動物有什麼作用?用“_______”畫出。

2、用“~~~~~~~”在文中畫出描寫動物睡覺的句子。

五、積累課文第二自然段中的優美句子。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級的語文教學設計14

教材依據:

新課標西南師範大學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我家的園子》

設計理念:

本活動設計立足於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理解課文, 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而西師版教材的批讀文無疑是一種很好的訓練學生閱讀能力、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平臺,本文語言優美,充分考慮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生成,讓學生從課文所展示的一個平凡而又普通的園子中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和自由自在的生命體,因此,在教學中,領導學生結合批讀,掌握批註課文的閱讀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用已會的方法自主學習本課的生字,做到正確讀寫認。

2、能用結合批註理解課文的方法學習課文,

過程與方法:

1、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自讀自悟。

2、教師的引導要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2、珍惜生命,能從自然中獲得美的體驗,並用一定的方式讚美自然美。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我家園子的自由和蓬勃生機。

教學難點:藉助批語,感受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以及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孩子,你家有園子嗎?這節課,我們跟隨蕭紅阿姨去看看她家的園子是什麼樣的?(板書課題:我家的園子)。學生齊讀課題,並回答: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你還想知道什麼?

二、結合旁批,瞭解課文。

1、你們都很想知道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園子?這是一篇批讀課文,看看別人讀了這篇文章後的批語裏有沒有告訴我們這個園子的一些情況呢?請同學們齊讀旁批,然後告訴我,從旁批裏你看出了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園子?

2、現在請孩子去讀讀課文,看看課文的講述是否和你們剛纔從旁批中感受到的一樣?注意帶音的生字詞語,讀的時候用筆勾出來,然後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去識記生字的音形義。

3、教師出示課文中帶生字的詞語,點名學生讀,並在讀中正音。

4、請一小組的同學開火車讀課文的段落。其它學生評價,在學生的評價中,教師爲易錯字正音。

5、教師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再次說說園子給你的印象。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在學生未曾讀文之前,先讓學生讀旁批,並讓學生說說從旁批中知道了園子的什麼,讓學生先有一個概念:旁批原來就是把自己讀文的感受寫下來。)

三、再借旁批,細究課文。

1、剛纔讀了課文的旁批,這課的旁批寫出了讀者讀了之後對園子的印象,現在你讀了課文,能不能學着旁批?把你讀了課文之後的感受記下來?請學生默讀課文1---3自然段,學着批註,把你的感受也寫在旁邊。教師個別指導。

2、學生彙報對課文1---3段的學習,教師選擇指導:

師:從課文的旁批,我們知道了課文的一至三段寫了我家園子可愛的小動物,你讀了之後有什麼新感受沒有?(學生隨意談自己的感受,教師重點指導這幾個地方)

生一:我從第二自然段寫園子裏有白蝴蝶、黃蝴蝶、大紅蝴蝶等很多蝴蝶,感受到園子一定很美。

生二:我從第一自然段知道園子裏不只是有蝴蝶和蜜蜂,還有晴蜓、螞蚱等等很多小動物。整個園子一定熱鬧極了。

生三:我想提個問題:第三自然段的“明晃晃”是什麼意思?它在這一段起了什麼作用?

師:看來孩子們眼中的園子不僅是美麗的,也是充滿了生機的。請孩子帶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讀讀一到三自然段。

(對課文一至三自然段的學習,教師激發學生按照剛纔從旁批中感受到的學着來批註,以學生自主感悟爲主,教師加以引導,讓學生知道批註閱讀就是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讓學生從中體會到批註的樂趣。)

3、學習第四自然段:

師:請孩子們找一找第四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在寫呢?看來這個園子裏的太陽與衆不同,不知道他不同在什麼地方?你從哪些句子看出了太陽特別亮?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用排比句來凸現事物特點的寫法。

師:(引導學生讀這一自然段旁邊的旁批)師總結,瞧,從旁批我們又知道了,園子裏特別亮、特別大的太陽帶來了一園子的健康、美麗和生氣。

(這一自然段的學習主要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感悟,主要了解排比句,學會運用排比句。對於旁批,教師只是簡單點評。)

4、學習第五自然段:

師:園子的健康而有生機的動植物把園子裝點得那麼美。是不是人爲的讓他們那麼美的呢?請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結合旁批。看看你能從旁批中學到什麼,再學着把你從課文中感受到寫下來吧!

師:誰來說說你的感受?(學生想說什麼說什麼,教師着重指導這幾個地方:)

生一:我從文中這句話: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感受到園子裏的動物和植物都很自由,他們按自己的想法在生活。所以才裝點了這麼自然,這麼美麗的園子。(教師在此順勢引導學生舉文中的例子來說明園子裏的動物和植物有多麼自由。)

生二:我從這一段的旁批中知道了作者把園子裏的動物和植物都當成了人來寫,使園子裏的一切都象人一樣會動了。(教師在這兒要引導學生從旁批中學會用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來寫自然景物。)

師:通過學生的回答,讓學生思考:你也是園子裏的一株植物或者一個動物,你會怎麼樣生活呢?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分小組自由發言。

結合學生的發言,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園中的一樣物體,有感情的讀好這一段。

(對於第五自然段,儘管是文中的重點段,但因爲有了前面的鋪墊,所以,順理成章的放手讓學生去學習。讓他們自己去讀,自己去悟,自己去批註。通過這一環節的訓練,學生應該完全掌握了讀文時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這種批讀課文的方式了。)

5、學習第六自然段:

師:引讀:你看。園子裏的一切都是那麼自由,那麼美好,那麼有活力,站在這園子裏,我擡起頭來:學生齊讀課文最後一段。

四、利用旁批,結束新課。

師:教師讀課文最後的旁批,問學生:你覺得課文的語言美嗎?瞧,旁批還教給了我們要怎麼樣去積累好詞好句呢。你會用這個方法嗎?那快去試試吧。

(至此,充分的利用好了課文的旁批,達到了新課標要求學生積累好詞好句的教學目標。效果應該不錯。)

教學反思:

在設計這一課時,我結合了這是一篇批讀文的特點。充分利用了課文的旁批,讓學生知道了旁批可以記下讀文的感受,還可以點出作者的寫作方法和技巧,通過教學中一步一步的實施,達到了教給學生一種閱讀方法的教學目的。但由於在設計時對學生的學情估計不到位,本課時安排的內容稍多了一點,時間顯得有些倉促,有些應該落到實處的朗讀訓練不能到位。

四年級的語文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自學生字詞,檢查學習情況。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整理文章的條理。

3、理解太陽是如何對待孩子的,感受陽光下,在河邊遊玩,在樹林遊玩等情趣。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6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讀通課文,自學生字詞

2、理解太陽是如何對待孩子的,感受陽光下,在河邊遊玩,在樹林遊玩等情趣。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6自然段。

三、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歌曲《種太陽》

3、教學掛圖。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出示擬人化的太陽公公的圖片:同學們,看到這幅圖,你會想到什麼?(太陽公公非常慈祥,他把光和熱都無私地給了我們;太陽公公出來了,我感覺很暖和;想起了《種太陽》這首歌……)

2、教師相機播放歌曲《種太陽》:那我們一起來唱唱《種太陽》這首歌吧。

(二)要求導讀,整體感知,掌握生字詞。

1、出示要求,學生自由讀課文。

(1)畫出本課的生字新詞,並掌握它們。

(2)讀課文,理解太陽是如何對待孩子們的,感受陽光下,在河邊遊玩,在樹林裏遊玩等情趣。有不理解的地方,可在旁邊作記號。

2、出示生字卡片,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其他正音。

(2)根據學生認讀情況,強調讀和寫上的注意點。

(3)再次出示生字卡片,齊讀。

3、一起朗讀課文,初步感知太陽是如何對待孩子們的,感受陽光下在河邊遊玩,在樹林裏遊玩等情趣。

4、反饋分段情況。

(三)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師: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從西邊落下,他看見的東西最多了,他聽過的故事最多,他知道的事情也最多。他會看見什麼呢?(如河流、大海、森林、人類、動物等)他又聽到了什麼呢?(如河水嘩嘩地流淌、小鳥在唱歌、小朋友在歡笑)

他知道小朋友的什麼事情,他又是怎麼做的?

2、出示體現課文第一至六自然段的內容的掛圖。

3、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觀察畫面的內容,並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4、師生交流後,齊讀第一至六自然段。

5、學生用以下句式練習說話。

當太陽知道小朋友們喜歡——————,他就發出————來,放出————來,把(叫)————,讓——————。

6、指名反饋。

7、有感情地朗讀1——6自然段,進一步感知太陽是如何對待孩子的,感受陽光下在河邊遊玩,在樹林裏遊玩等情趣。

8、拓展思維:同學們,你能按照句式模仿着說一句嗎?

9、有感情地朗讀1——6自然段,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象,深入感知太陽是如何對待孩子的,感受陽光下在河邊遊玩,在樹林裏遊玩等情趣。

10、師生交流:太陽這樣對待我們,我們應該對太陽說些什麼呢?

(四)小結:同學們,太陽真好,給了我們光,給了我們熱,給了我們美好的一切。好,大家一起來對太陽說——太陽,你好,謝謝你爲我們所做的一切。

(五)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新詞。

2、根據課文內容或者自己的想象,畫一幅在陽光下我們盡情地遊玩的圖畫。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體會“他在孩子們身上,可以寄託人類的希望”的含義。

2、總結全文,拓展延伸,培養學生熱愛美好生活、熱愛世界和平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他在孩子們身上,可以寄託人類的希望”的含義

2、培養學生熱愛美好生活、熱愛世界和平的感情。

3、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三、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作業展示,導入新課。

1、導入: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太陽是如何對待我們的,他給了我們光和熱,給了我們美好的一切。可以說,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可愛的世界。上節課,老師佈置大家動手畫我們在陽光下盡情地遊玩的圖畫,下面,就請同學們上臺來展示一下。

2、學生展示作品。

小結:同學們畫得真棒,給老師一種美的享受,謝謝你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學習第七自然段。

1、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名讀。其他思考:世界世界上哪些東西是美的?世界上哪些東西是醜的`?

2、指名反饋。(美的東西如剛纔展展示的圖畫,文明的行爲,善良、勤勞、聰慧、勇敢的人類,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世界和平;而醜的東西如疾病,飢餓,各種可怕的災難,人類之間的戰爭。)教師相應地展示圖片。

3、小結:是的,全世界每一個角落太陽都看得到了,他看到全世界美的東西,也看到全世界醜的東西。但是,他喜歡美的東西,他愛所有熱愛美的人類。

(三)學習第8——14自然段。

1、出示提示,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讀一讀,完成練習,並回答問題:

(1)太陽愛————的人們。

(2)太陽最愛的,是————。生長在太陽下的————,他全都愛。

(3)“所有的孩子”指哪些孩子?

(4)“他在孩子們身上,可以寄託人類的希望”。“寄託”是什麼意思?爲什麼太陽把人類的希望寄託在孩子們身上?

2、學生合作學習,思考討論。

3、集體反饋。

4、指導感情朗讀。(讀出渴望和平、嚮往和平的感情。)

5、小結:因爲孩子們最純真,最善良,孩子們熱愛美的東西。所以太陽把各國人民和平相處,平等互助,沒有戰爭的希望放在孩子們的身上。請同學們懷着渴望和平、嚮往和平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8——14自然段。

6、創設情境,角色扮演,拓展延伸。

老師扮演太陽公公,學生們扮演孩子們進行角色表演。

(四)總結全文。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太陽公公對全國人民都是無私的平等的,他愛所有熱愛和平的人們。因爲孩子們最純真,最善良,最熱愛美的東西,所以太陽把各國人民和平相處,平等互助、沒有戰爭的希望放在孩子們的身上。太陽公公這樣無私地、平等地對待我們,我們一定不能辜負他上午希望。讓我們共同努力!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完成課後習題2。

板書設計: